导弹的后坐力究竟有多大?导弹车真的是发射过一次就直接报废吗?为什么?

壐孖


一般枪械在发射子弹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后坐力,如果是后坐力太大的话,不穿防护肩胛就可能会因为后坐力而受伤,而像导弹这种大型武器互做力是非常大的,远超人的想象,如果生产的发射车不合格,车胎会被瞬间压爆,还记得前苏联时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吗?在泄漏的事故地范围内,就遗留了一些前苏联时期的导弹发射车,据说是实心的,到现在还没有瘪掉,足以看出它的质量有多好。

因为导弹的杀伤力比较强,所以很多国家都把研究导弹作为国家国防事业的重要项目,为了得到更有威力的导弹,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那么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后坐力应该如何解决?显然不可能让发射车做一次性用品,这样太不划算了。



在发射车发明以前,导弹发射使用的都是发射在使用时会把发射井井盖打开,这样的话几乎不会考虑后坐力题,但是因为发射井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机动性是不存在的,很难做到灵活多变,而且一旦被敌人发现发射井的位置,很有可能会被敌人空袭破坏,因此,发明一个可以发射导弹的移动工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导弹发射车也应运而生,它不仅灵活度高,还能改变发射位置,是导弹发射的中药进步,但问题是什么样的发射车才能抵住导弹发射时强大的后坐力呢?

后坐力是火药气体压力的一个反冲力,一般情况下,火药越猛烈,那么它造成的威力就越大,后座力也就越大,有传说称因为导弹的威力比起一般的炮弹来说危威力较大,所以在使用导弹时导致了导弹发射车用过之后会报废,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这玩意要是一次性的,那造价也太高了!在讨论导弹发射车会不会报废之前,我们还是先去了解一下导弹的发射过程是怎样的吧。




导弹在发射的时候会降价千斤顶,同时还会对发射车进行调频,而在进行液压状态之后,在导弹发射的一瞬间,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达到几十到几百吨,这时很可能会因为地面下陷而导致车辆倾斜,但是导弹发射筒底部设计的延伸筒采用了橡胶材质,会在导弹发射的时候自动膨胀,它可以随着地面的下陷而向下延伸,把后座力均匀的传到地面。



这时导弹发射车就只会承受导弹后坐力中的一小部分,再加上从运送导弹道导弹发射这个过程里,要求的时间是越短越好,所以导弹发射车必须保证后坐力不影响导弹姿态,进一步的对导弹发射车有了一定的要求,而导弹的发射需要强调他的热发射和冷发射。

现在的导弹大多数采用助推器进行发射,也就是冷发射,其它可以利用高压气体直接弹出导弹,不仅能够增加射程,而且还可以减少后坐力,能够大大降低发射车的损耗,即使是像桶内点火需要快速发射的防空导弹,也就是热发射,在桶内喷上加固漆料和采用固态良好的材料,之后发射导弹的发射筒也能够在检测和维修之后再多次利用,就算发射筒因为老化无法使用,也并不影响发射车的整体。



导弹的发射车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一般不会再发射一次导弹之后就无法运行,在发射车结束导弹作业之后,发射车都会直接进行返厂维修,更换此次导弹发射后的故障零件。


琅琊利剑


导弹发射车很贵的哟,一台车至少能买北上广深的一座大房子,被设计成一次性,根本就不可能。网友们所可担心的是,导弹发射一刻那长长的尾焰,是否会烧蚀了发射车体。不要担心,使用随动式发射架的,在车体后部都设计有挡陷板。带发射筒的,导流到车体尾部,一般伤害不到发射车。中远程以上导弹,多采用双推发动机,推力较小的发动机,推动导弹脱离发射平台,再启动主发动机推进,在主动段才开启加速飞行,这样初始飞行尾焰不大,发射车再经过精心的设计,基本是无碍的,因此不必为伤到发射车的问题而担心,这种发射发射称为冷发射,使用冷发射的导弹有东风-31,也有东风-21和红旗-9等,俄罗斯大部分移动发射的洲际导弹,也多采用冷发射。

热发射的情况

网友熟知的红旗-2就是采用的热发射,启动火箭发动机后,给人一种火光冲天的模样。不过,也请不要担心,有多种技术处理措施,一是发射架都是耐高温材料,二是有导流板,使尾焰偏流,不致直接烧蚀发射架。在红旗-2改进而来的红旗-12,遮蔽板设计得精心独到,隔绝住尾焰对发射架的直接烧蚀。三是作为直接受到高温高速冲击的发射架,使用的材料比较特殊,可以说根本不怕也不惧,要在设计之前,就想到了前面。导弹发射,安全从来是第一位的,没有绝对放心的发射环境,也难以发射导弹。

技术要求不同

国防安全不可以钱来计算,我们的准备当然货真价实,如东风-31这般大杀器,作为国之重器,自当真金白银而打造。莫说导弹,就是一辆发射车,也是满满的高科技,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世上只有有限的几个国家,掌握这种技术,也是这些国家的不传之密。说到北深广深的房子,只不过小小的一个比喻。发射了再装填,自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检查规程,导弹发射,少了一样也不成。致于发射多少次需要大修翻新,也属于不解之密。


魂舞大漠


谁也无法奢侈到把导弹发射车当一次性物品用

你知道导弹发射车有多贵么?就讲个故事吧,当年我们向泰国卖卫士远程火箭炮。泰国说穷,买不起万山8×8越野底盘的火箭炮发射车,就拿奔驰重卡作为底盘进行代替,只不过发射管数从一车六管降到一车四管。火箭炮发射车在导弹发射车里面都还是低级货,国产型号就足以秒杀民用的世界名牌重卡,自己想下导弹发射车要多贵?谁能土豪到当一次性用品来用?
泰国的改装版火箭炮发射车


导弹发射方式有很多种,按照其离开发射筒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助推器推离后发射、高压气体将弹道推出发射筒后再点火、主发动机直接将导弹冲出发射器。不同发射方式,后坐力和尾焰都不相同,对于发射器造成的冲击各不相同。

采用高压气体将导弹推出后,再点火的发射方式后坐力最低。这种发射方式对车体不构成任何影响,缺点就是发射系统比较复杂,配图为红旗17防空导弹。

助推器发射方式比较常见,他的目的就是初始阶段提供合适的推力,导弹刚发射的开始阶段燃料利用率较低,直接大推力燃料浪费比较严重,同时过大的尾焰对于发射设备会造成破坏。

目前大部分反舰导弹都是以这种方式发射,军舰上相关设备分布较为密集,采用这种发射模式可以避免对舰上其他设备造成破坏,配图为鹰击83反舰导弹。

同样导弹发射车想要保住也很简单,设计个助推器就完事了。助推器把导弹推到一定距离和速度再点火,射程还可以继续提高,不是美滋滋的?配图为发射长剑-10巡航导弹。



助推器推力多少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单兵便携式导弹的在导弹发射筒底部布置点火药,产生小型爆炸将导弹推出发射筒,如果直接筒内点火发射的话,射手直接毁容。配图为美军的标枪反坦克导弹。


最后就是筒内直接点火,冲破卡索装置发射出去。这种发射模式适合用于需要快速发射攻击目标的导弹,例如防空导弹,配图为海麻雀防空导弹。

这种发射方式对于发射筒会形成严重的烧蚀作用,发射筒必须经过特别加固处理,使用后发射筒/发射箱无法直接填装新弹,需要经过检测和维护后才能再次使用。
俄罗斯的A-135反导拦截弹,可以说是目前这种发射方式最暴力的,发射筒用了一次后就要报废。


A-135是用核弹头来拦截核弹头,因而要求快速飞出大气层外引爆拦截,所以速度要求短时间内达到16倍音速,形容其发射时是用爆炸式发射来形容。但即使这样也没听说过报废发射车的。


五岳掩赤城


导弹的后坐力很大,但导弹发射车绝对不是用一次就报废,否则,全球那么多防空导弹、岸基反舰导弹,还有洲际弹道导弹,岂不是每天起来都要换发射车,这一点想想都不现实。无论是哪类型导弹,但凡涉及公路机动,其发射原理大致相同,抛开细节性问题不谈,公路机动式导弹的发射步骤大致就是运输、竖起和发射,就这一点而言,防空导弹系统与洲际弹道导弹其实是一样的,而导弹后坐力集中表现在最后的发射阶段。

导弹发射车承担导弹自重三倍过载,“后坐力”很大

我们以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原理来了解一下导弹的后坐力,通常来讲,当火箭发动机点火以后,整个发射系统将承受至少达导弹自重3倍以上的过载。以目前大多数洲际导弹的重量来看,最轻的像美国“民兵-3”,它的重量达34.5吨,一般的洲际导弹自重大都在50吨上下,而我国东风-41导弹的重量据说达到了60吨。以上述数据为标准,洲际导弹发射时,其发射车至少要承担150吨的重量。基于此,各国在研发导弹发射车时故意提高了发射车的最大载重能力,即使是个头最小的TLE全驱导弹发射车MAZ-7904,它的最大载重也达到了两百吨。

导弹发射车大量采用合成材料,又采用液压系统分散“后坐力”,如此讲究绝非一次性产品

另外,为了防止导弹发射时,发射车遭受重大破坏,其关键部位通常采用合成材料制造,各国发射车甚至统统安装了液压支撑系统用以分散巨大的导弹“后坐力”。从这一点来讲,导弹发射车也绝对不可能只用一次,否则的话,各国科研部门没必要对其各个方面进行加固。

导弹发射车技术精密,只有少数大国拥有,且造价高昂,只发射一次就报废太“败家”

事实上,TLE导弹发射车的研发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里,抛开一般的发射车不谈,像装载洲际导弹的8轴16×16全驱重型运输车技术只有中俄两国才有,并且它的造价达到千万人民币以上,这么一种高精尖、造价高的技术装备,怎能当一次性产品来使用呢?目前,俄罗斯的洲际导弹使用的是MAZ-7900系列专属重型运输车,白杨-M、亚尔斯都是用的这个系列的装备,而我国洲际导弹使用的是HTF5980系列8轴16X16驱动TLE车(例如,东风-41使用HTF5980A型超重型TEL导弹发射车)。

当然了,除了洲际导弹,像中程弹道导弹、防空导弹这类装备同样需要发射车,前苏联在80年代累计生产了2.5万辆各类型发射车,最著名的有MAZ-543、MAZ-547等,而我国在MAZ-543的基础上研究出了本国版本的4轴导弹发射车,并陆续推出各类5轴、6轴、8轴导弹发射车。

超重型导弹发射车可承担20次发射任务,一般发射车也能承担上百次任务

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洲际导弹是战略级存在,一般情况下不会随意发射,因此,一辆超重型TEL导弹发射车至少能够承担20次发射任务,而像防空导弹发射车那样的轻、中型装备,由于导弹的“后坐力”小,战时又有专门的特种车辆负责导弹复填,它的实际使用寿命较长,一辆防空导弹发射车少说也能承担上百次发射任务。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


兵器世界


导弹特别是大型洲际弹道导弹,其本身自重基本上在35吨以上,例如俄罗斯白杨M全长22.7米,总重47.2吨,美国民兵3全长18.26米,总重34.5吨,加上导弹发射架以及其他辅助装置,重量达到50吨以上是很普遍的事情。所以光是导弹的重量对于导弹车来说就已经是巨大的负担。导弹发射瞬间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推力巨大,通常可以达到三倍以上的过载,也就是说发射瞬间导弹运载车的承载很可能会超过150吨甚至更大!
(东风15发射)

为了承受这么大的冲击力,洲际导弹发射车的运载量通常需要达到150吨以上,并且在发射时必须使用液压支撑系统进行压力分散,否则轮胎绝对会承受不了而爆胎。俄罗斯MAZ-7900系列导弹运输车中个子最小的MAZ-7904其载重能力都达到了200吨,而在如此大的载重之下,导弹发射车还需要具备超强的越野和转向能力,不得不说导弹发射车的技术含量一点都不比导弹低多少!
(在西伯利亚沼泽狂奔的俄罗斯洲际导弹发射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目前六轴及以上车的最高限载为55吨,而重型导弹运载车运载重量是肯定会通常超越这个数值,因此他们都属于超限超载运输,如果是和平时期上高速公路进行试验,是需要申请《超限运输通行证》的,要是使用铁路机动运输,也必须加上超级超限标志,有些线路是无法通行的。

(铁路运输的超级超限)

那么导弹发生车到底是不是一次性呢?很明显不是,所有的导弹发生车并不是发射完之后就退出阵地,像最常见的防空导弹,因为其主要是负责一定空域范围内的防空拦截任务,不可能打完了几发射弹就跑,因此通常一个防空营单位还会灵活配置几辆导弹运输装填车,发射完一轮以后直接在阵地上进行重新装填,继续执行任务,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导弹车不可能是一次性的。
(S300防空导弹装填车)

从价格上分析,目前的导弹多采用的是运输、起竖、发射三种功能集为一体的TLE发射车,这种导弹发射车技术指标极高,价格昂贵,并且产量十分有限,即使是整个80年代,苏联制造的TLE发射车也不过2.5万辆。目前全世界的八轴16×16全驱重型运输车只有中国和白俄两国能够制造,单台价格超过千万人民币,有哪个国家能把这中价格高昂且产量低下的宝贝儿当成一次性消耗品来玩?
(明斯克汽车制造厂)

最后从导弹发射车的质量和设计指标来看,它也绝对不是一次性的,导弹发射车通常是由底盘汽车、发射控制系统,液压支撑稳定系统、发射架箱、发射测控系统等等数十个子系统组成。为了应对发射时的高温高压,发射车从车体到轮胎甚至是玻璃都采用的是军用高强度合成材料制造而成,普通的小型防空导弹发射车的寿命可以达到数百次以上,而即使是大型的远程洲际战略弹道导弹发射车,其寿命也在20发以上。


(导弹发射车制造)

目前全世界导弹发射车技术水平最高的依旧还是前苏联的重卡基地白俄罗斯明斯克汽车制造厂,这个厂制造了苏联时期80%以上的TLE导弹发射车,包括飞毛腿系列的MAZ-543运载车、匕首中程导弹系列的MAZ-547运载车、以及著名的洲际导弹运输车MAZ-7900系列(白杨M和亚尔斯专属车)都是这个厂的杰作。
(MAZ-543运载车


的强大越野能力)

我国在上世纪90时代引进明斯克MAZ-543四轴运载车,并合资成立了湖北万山特种车公司,以MAZ-543为基础,万山先后开发出5轴到8轴多种型号导弹发射车,但是最后受限于发动机技术,没有成功设计出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的合格8轴全驱联动TLE车,这也导致东风31在一段时间内只能用汉阳拖车拉着,越野机动能力十分受限。而在2010年我国本土特种车企业山东泰安终于开发出了HTF5980系列8轴16X16驱动TLE车,总体性能堪比白杨M的MZKT-79221运输车。自此我国导弹发射车技术水平终于达到世界顶尖,泰安特种车也完成了对合资企业万山特种车的逆袭!
(东风41使用的泰安HTF5980特种发射车)


军武吐槽君


不同于子弹或者榴弹炮的发射,同等重量导弹的发射时相对后坐力以及对发射装置的损害要小很多,重量更大的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也不与子弹成正比!此外,导弹的冷发射和热发射产生的后坐力也不一样!

以导弹的冷发射为例,发射筒内用压缩空气或者压缩燃气,将导弹弹出去一段距离再进行点火,此时的导弹火焰已经远离发射筒或者发射车,对其造成的灼烧也就小上很多,不过弹射出的那一瞬间对发射装置产生的后坐力还是挺大的!

全球各种采用冷发射导弹中体积和重量最大的应该就是R-36M“撒旦”洲际弹道导弹了,该导弹重达210吨,长约35米,弹体直径为3米,弹射高度约为55米(弹长+距离井口高度),按照这些数据笔者来算一下其产生的后坐力有多大!

弹射动能约为mgh=210000*10*55=115500千焦,根据动能守恒定律1/2mv2 = mgh来算,在导弹冷发射那一瞬间的速度为33米每秒,相比较之下步枪子弹以及榴弹炮的初速度500-900米每秒甚至更高,所以导弹底座受到的单位冲击力要比步枪小很多,受到的损害也随之降低!

虽然同等比例后坐力很小,但总的后坐力还是很大的!一枚50千克的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的出口动能一般不会超过10000千焦,即便导弹冷发射的动能不大,也要几倍甚至十几倍于一枚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的能量,所以后坐力可想而知!

而对已导弹热发射来说,导弹在发射筒或者发射车上直接点火,此时导弹从静止加速上升,发射装置受到的冲击力也就比自身重量多一个加速度与质量的乘积,发射底座受到的压力不会超过导弹自身重量的二倍。

不过,虽然导弹热发射时后坐力并不大,但导弹发动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流对发射装置的灼烧却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对导弹发射筒寿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即使不用发射一次换一个发射筒,也要发射一次维修一次才能使用!

综合来说,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虽不是很大,但热发射时尾焰温度还是非常高的,不过不至于发射一次报废一辆发射车或者发射筒!(最后,笔者本来想计算导弹冷发射时底座受到的单位压强和步枪子弹蛋壳底座的对比,但奈何才疏学浅,知道的读者可以计算下)


天下布武


导弹发射后,导弹车不会报废!看我往下分析。

我们都知道导弹发射时的后坐力非常大!毕竟导弹的个头都很大。尤其是洲际弹道导弹几十吨甚至有些上百吨重,要想发射出去,反推力是相当大的。我们看军事新闻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发射时导弹尾部轰的一下喷出一堆超强火焰燃气!这个火焰燃气温度超级高反推力也非常大,对周围的发射环境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为了降低危害同时降低发射成本,让发射车多次重复使用,采用了一些措施来降低这个危害。那么咱们就谈谈有哪些方式。



一般来说导弹发动机采用的是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大类,因所携带的燃料不同采用的发动机方式也不同。

先来说说战术导弹的发射,就是直接支援作战部队的导弹,攻击战役内的目标以及纵深目标,一般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像这种导弹发射,车载发射平台完全可以做到多次重复的发射。像这种导弹的发射载具也就是发射车一般成本要比导弹要高,一次性就太奢侈了。



再说说战略导弹,战略导弹的制造成本要比它的发射车成本高太多,再说了如果真的用到战略导弹了,这也不属于普通战争了,车载战略导弹一旦发射使命就算完成,但是现在中美俄这些导弹大国都强调机动发射能力,即发射后迅速撤离至隐蔽地带以图再次发射。中美俄这些大国之间的侦查卫星以及大型雷达都非常先进,尤其美国在世界各地建造反导系统,以及大型的雷达基地。当你发射战略导弹已升空的时候就被对方的侦查卫星或者大型雷达捕捉到,然后对方会迅速进行反击,说不定刚过半小时对方的战略导弹就打过来了!几乎不会给你再次装填的时间。为了安全考虑,战略导弹发射以前是一次性发射。而现在比如咱们天朝技术达到了可以快速机动,所以也可能会再次重复使用。

导弹发射的时候可以采用冷发射,在发射时会用燃气反推将导弹弹射出去,上升到十几米或者二十几米的时候,导弹再次点火发射,这种冷发射安全性高,但是技术相对复杂一些,这种冷发射就可以保护车载发射车。导弹采用热发射的时候,就是直接在发射筒中点火,这种就比较危险了,导弹尾焰对发射车危害就大,一般导弹发动机会有引流槽,导流板,能够把尾焰导流出去,把危害降低到发射车可以承受的程度,这样发射车就可以再次重复使用,不过在发射车重新装填之前会先对发射车进行安全检查,安全过关就可以再次装填发射。

我是抽烟的苦咖啡!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为我点赞。

关注我,每天都有精彩回答!


铁血战史1927


由于其巨大的攻击力和远程发射,导弹一直被视为军事领域的国宝。像中国的大熊猫一样,国家非常珍惜,导弹可以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因此打击能力非常强。而且我们都知道,就像射击时的机枪一样,它会产生强烈的后座力。就像一些刚接触枪的人一样,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不能稳定地使用枪。导弹的后坐力有多大?

想一想,枪和导弹所造成的伤害简直没有可比性,而枪仍然有如此大的后坐力,更不用说导弹了,就像我们看到的一些军事信息一样,在导弹发射时,会有真实的烟雾在地面附近,地面会振动。可以看出导弹的反冲力真的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它是直接发射的,那么强劲的后座力肯定会使轮胎爆炸。相反,在发射之前,车周围会有许多支撑点,这将持续抬高车身并最终让轮胎离开地面。发射时,不会影响轮胎,整个机体的稳定性将大大提高,这更有利于导弹的发射,因此导弹发射车不会一次报废!

由于导弹发射时的强后坐力,它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载火箭。因此,在一般导弹运载火箭多次发射后,有必要进行重新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在继续使用前各方面性能都合格。这也取决于发射导弹的类型,像一些普通导弹,一架运载火箭可以发射3-8枚,而像一些强大的导弹,使用一次就要返回工厂进行维修。

导弹发射车价格相当高?就讲个故事吧,当年我们向泰国卖卫士远程火箭炮。泰国说穷,买不起万山8×8越野底盘的火箭炮发射车,就拿奔驰重卡作为底盘进行代替,只不过发射管数从一车六管降到一车四管。火箭炮发射车在导弹发射车里面都还是低级货,国产型号就足以秒杀民用的世界名牌重卡,自己想下导弹发射车要多贵?谁能土豪到当一次性用品来用?

导弹发射方式有很多种,按照其离开发射筒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助推器推离后发射、高压气体将弹道推出发射筒后再点火、主发动机直接将导弹冲出发射器。不同发射方式,后坐力和尾焰都不相同,对于发射器造成的冲击各不相同。

助推器发射方式比较常见,他的目的就是初始阶段提供合适的推力,导弹刚发射的开始阶段燃料利用率较低,直接大推力燃料浪费比较严重,同时过大的尾焰对于发射设备会造成破坏。同样导弹发射车想要保住也很简单,设计个助推器就完事了。助推器把导弹推到一定距离和速度再点火,射程还可以继续提高。

俄罗斯的A-135反导拦截弹,可以说是目前这种发射方式最暴力的,发射筒用了一次后就要报废。

A-135是用核弹头来拦截核弹头,因而要求快速飞出大气层外引爆拦截,所以速度要求短时间内达到16倍音速,形容其发射时是用爆炸式发射来形容。但即使这样也没听说过报废发射车的。

导弹以其攻击力量大、规模大而被许多国家视为军事珍品。就像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一样是非常珍贵的,导弹也可以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因此,攻击的能力是非常强悍的。一开始的时候导弹发射都比较麻烦,后来各个国家就纷纷加强了发射车的研发。有了导弹车以后,发射导弹就变得很容易了,毕竟导弹车的机动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导弹车看着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装甲车,事实上还是很麻烦的,技术难度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到发射的时候,更是有许多方面需要注意,毕竟不同的导弹,型号是不同的,发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按照导弹专家的介绍,如果是冷发射的话,只要等其状态稳定下来,才可点火发射。当然如果是热发射的话,就不需要有这样的注意事项了。这些只是导弹的发射方式,其实导弹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的。比如发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后坐力,此外摩擦力也是不容小觑。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就对导弹发射车提出了很高的质量要求。由于地对地弹道导弹射程较远,导弹体积较大,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喷射的尾焰极为强烈,这时就需要考虑导弹高温尾焰对于发射车的烧灼影响。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通常分为两种发射形式。一种冷发射,导弹采用筒装,冷发射,发射筒的弹底带有燃气发生器,发射时,先启动燃气发生器,燃气作用于提拉杆,将导弹弹射出筒,或者直接用燃气将导弹推送出筒。导弹升空至40米的高度,再启动主火箭发动机,迅速上升,这时导弹尾焰喷射至地面,温度已经降低了,对发射车没有太大影响。目前的新型陆基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大多数都采用筒式冷发射,典型的型号有俄罗斯的白杨M导弹,中国的东风21/26/31/41导弹。我国的红旗9、俄罗斯的S-300、S-400等远程防空导弹等也都是冷发射方式。所以导弹车并不是发射一次就报废,有的导弹车还可以发射十几次。至于很多网友说的发射完就马上撤,这是由于导弹部队一直是比较绝密的一个部队,导弹车是很重要的一个武器,如果部队的导弹技术被其他国家拍到,就很容易被破解,那对于国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导弹车报废的问题。








经常用了


导弹的后坐力究竟有多大,其实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在内了。下面我就以一个简化的模型,为大家解答一下。

1、基本原理

导弹的发射,主要涉及到两个物体——导弹和炮筒。点火后,化学能转化为导弹的动能,火药的爆发力推动导弹飞出炮筒。与此同时,炮筒则由于爆炸力的作用后退。如果不考虑能量的损耗,将导弹和炮筒作为一个整体,那么必将满足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火药的化学能转化为导弹和炮筒的动能。动量守恒:导弹离开炮筒的瞬间,系统动量守恒,但是从点火开始计算的话,由于火药的爆炸力,动量不守恒。

2、力学模型

假设导弹质量m,炮筒质量M,导弹射出的初速度为v,炮筒后退的速度为V。为了估算后坐力,分两个阶段:1)导弹在炮筒内,此时炮筒受到的力就是火药的爆炸力;2)导弹离开炮筒的瞬间,此时炮筒不受力,但是由于动量守恒,获得向后的速度。

第一阶段:

火药的爆炸力并不容易计算,跟火药能量有关,能量越大爆炸力就越大。直接用爆炸当量不太好计算,我们以导弹参数为计算依据。假设导弹在炮筒内时间为t,炮筒长度为L,则爆炸力做功为FL。炮筒如果是刚性完全固定,那么爆炸的能量全部变为导弹的动能。通过测得出口速度,可以估算出爆炸力,如下图。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导弹脱离炮筒的瞬间,两者动量守恒,如果炮筒不固定,可以得到炮筒后退的速度V,同样根据能量守恒,可以得到这个阶段的力F。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刚体,即使是完全固定的炮筒,也有一定的变形。但是由于变形量非常小,变形时间很短,根据动量定理,后座力将会非常的大。所以,真实的炮筒都允许后移一段距离,以延长时间t,减小后座力。



3、总结

上述分析是简要的分析,实际的计算则依靠有限元计算,靠纯手算几乎不可能。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估算出后座力的大小,有兴趣的可以带入相关数据,获得一个大概的值。

通过精确的力学计算,我们可以对导弹发射装置进行设计,以满足其使用需求。因此,不可能导弹发射是一次性的装置。


力学Nerd王小胖


导弹发射车并不是发射过一次就直接报废的,而是可以重复使用,毕竟导弹发射车是不同于普通民用汽车的特种车辆,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该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财大气粗到把导弹发射车当成一次性用品,还有,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并不是影响发射装备的主要因素,反而高温尾焰对导弹发射车的影响更大,目前导弹的发射主要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热发射和冷发射!


▲长剑-10巡航导弹热发射

热发射也叫自力发射,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自身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来脱离发射装置,如上图所示,就是解放军长剑-10巡航导弹采用热发射时的动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导弹还在发射筒内的时候就直接点火了,靠着自己发送机产生的推力来离开发射筒,这种发射方式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高温尾焰对发射装备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不过从图中的情形来看,尾焰影响最大的主要还是发射筒,对整个导弹发射车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就算需要改更换发射装备,那么仅更换发射筒也就行了,导弹发射车完全可以多次使用,至于导弹产生的后坐力,大家注意看,尾焰是直接喷射在地面的,并不是直接喷在发射筒里,所以,承受导弹绝大部分反作用力的其实是地面,并不是导弹发射车,所以也就说不上导弹后坐力对车辆的影响了!


▲导弹冷发射原理

至于导弹的冷发射,其实就是借助外力,先把导弹推出发射筒,然后导弹才点燃自身发动机的,原理步骤如上图所示,用来帮助导弹冷发射的外力可以有很多种,比如燃气、高压空气、蒸汽等,冷发射的优点就是:使导弹离开发射装备后才点火,避免了高温尾焰对导弹发射装备以及发射场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用考虑发射装备排尾焰的设计,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等

;至于缺点嘛,由于要加装外推力装置,需要的设备增多,使得整个发射装备更加的复杂与繁琐,装弹速度慢等,还有,采用冷发射方式的小型导弹,其发射筒一般是一次性的(仅仅是发射筒,车不是),下图为防空导弹冷发射动图:

▲防空导弹的冷发射

还有冷发射的后坐力,主要是作用在发射筒上,而导弹发射时,发射筒一般都是固定在地面上的

,如下图所示,就是东风-21导弹冷发射时的动图,从图中可看到,发射筒是垂直树立在地面的,即使冷发射时的反作用力很大,这个里也不会作用在发射车上,而是直接由大地承受,所以,不管是冷发射还是热发射,导弹发射时的后坐力并不是影响发射装备的主要因素,至于导弹发射车,其实受到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DF-21导弹的冷发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