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抗疫十二時辰之“最美”

株洲抗疫十二時辰之“最美”

【最美逆行】

午時(11~13點)

“這是我們的戰場,我們不能退”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 通訊員/宋璽

“別急,我來幫你拍拍背。”2月5日上午11點,在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見一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正在猛烈咳嗽,穿著厚厚防護服的朱娟玲走了上去,輕輕地幫其拍背排痰。

今年49歲的朱娟玲是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的護士長,也是此次株洲援助黃岡醫療隊中最年長的護士。有30多年的醫護經驗的她,經歷過“非典”疫情,深知上前線的危險性。

1月23日,得知醫院組織醫護人員去疫情重災區——黃岡。年近半百的她立馬遞交“請戰書”,成為“逆行者”之一。

上前線,意味著冒險,意味著戰鬥。每一天,朱娟玲和醫療隊員們要穿著防護服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期間不能喝水吃飯上廁所,只能穿著尿不溼。一天下來,全身溼透,體力消耗巨大。

除此之外,朱娟玲和隊員還得時刻面臨可能被感染的風險。

“如果你在護理時隔得很遠,患者覺得你對他們排斥或恐懼,心裡會不好受。可當我們近距離護理時,有的患者會抑制不住咳嗽,病毒就可能噴濺到我們的身上。”朱娟玲說,雖然壓力巨大、風險重重,但是她和隊友依然選擇堅守。這10來天,已有30名株洲醫療隊員寫下了火線入黨申請書。

“這是我們的戰場,我們不能退。”說完,朱娟玲又投入了“戰鬥”。

株洲抗疫十二时辰之“最美”

正在黃岡進行醫療支援的朱娟玲。通訊員供圖

未時(13~15點)

“竭力讓更多的人避免感染”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 通訊員/張曦予

2月5日中午1點30分,正值午休時間,市中心醫院院感科主任曾莉怡仍穿梭在全院的各個科室,對每一個風險環節查漏補缺、反覆核查。

該院院感科主要負責對醫院感染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控制,工作涵蓋對醫務人員進行防止醫源性感染的培訓、對醫療廢棄物的管理、消毒管理工作、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的審核及使用後處理等。

春節期間,一場沒有硝煙的防疫阻擊戰全面打響。面對這些看不見的“敵人”,如何守護一個醫院,怎樣讓醫護人員和前來就診的患者不被感染?曾莉怡和同事迅速行動,嚴防死守,盡一切可能切斷病毒傳播。

“醫院的佈局設計看似簡單,實則學問頗深。”曾莉怡說,感染區、潛在感染區、清潔區和病人通道、醫務人員通道,每個區域之間互相獨立,不可交叉,才能保障隔離的效果,保證疫情不再擴散。

對高危科室進行區域佈局、為不同部門制定不同的防護級別、對所有醫務人員進行職業防護培訓……這10多天來,她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每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日均行走超過2萬步。她和同事小心謹慎,反覆評估,確保排查工作準確無誤。

“我們無法搶救感染的病人,但能讓更多的人避免感染。”曾莉怡說。

株洲抗疫十二时辰之“最美”

曾莉怡(右二)正在制定全院防護措施。

【最美身影】

巳時(9~11點)

他沒日沒夜在一線奔忙 顧不上腳腫成“包子”的父親

株洲日報記者 任遠 通訊員/謝翊

“中心還有一些口罩,可以分撥給環衛工人。”1月31日上午10時,見到袁帥時,他正在電話安排環衛工人的防護事宜。聲音沙啞,眼睛泛紅,即便戴著口罩,這位蘆淞區環衛服務中心的副主任的疲態也難以掩蓋。從大年三十至今,他已沒日沒夜工作多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環衛工人們的安全防護成為一道考驗。”除夕當天,袁帥和同事緊急給轄區內各環衛企業發放防護口罩、手套。數量不夠,他們又挨家到各藥店收集口罩,開車前往醴陵、湘潭等地購置。等袁帥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已是凌晨1點,新年的鐘聲早已敲響。

廢棄口罩數量激增,如若隨意丟棄,將為病毒傳播提供溫床。可對於廢棄口罩的處置,大家都沒有經驗。袁帥和同事“摸著石頭過河”,在城市主次幹道、社區等區域安排廢棄口罩收集桶,再由專車、專人收集,密封運送至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處理。來不及置辦密閉容器,他們就用垃圾袋鋪墊多層,反覆紮緊來替代密封容器;擔心垃圾桶被病毒感染,他們又買來84消毒液,對收集桶進行全方位消毒。

其實,這個春節,袁帥早有安排——要帶父親去看病。因為有基礎病,老人的腳已經腫成“包子”,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一安排落了空。“你安心對抗疫情,我沒有關係。”對於兒子的工作,父親不僅沒有責備,反倒十分支持。

“希望疫情趕快過去,我們的城市又恢復欣欣向榮。”說完,袁帥繼續奔赴下一現場。

子時(23~1點)

警車開道跨省護送防疫物資運輸車

株洲日報記者 劉平 通訊員/王海峰

2月5日,是從株洲出發的防疫物資運輸車到達河南省新鄉市的第二天。自2月1日來,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大隊民警駕駛警車前方開道,護送運輸車日夜兼程、輾轉多地,跨省領取防疫物資。

2月1日晚上11時20分左右,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接到緊急任務——護送運輸車前往浙江省杭州市運輸一批防疫物資返株。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教導員易晟、二中隊中隊長張軍獲悉情況後,亮黨員身份,主動請纓。當天晚上12時左右,兩人駕駛警車前方開道,護送運輸車沿滬昆高速趕往杭州。

車上人員輪流駕駛,經過連續11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於2月2日中午時分抵達杭州。杭州市區管控非常嚴格,沿街店鋪均未營業,在等待物資期間,民警和運輸車駕駛員用方便麵充飢。

2月3日晚上7時左右,防疫物資接收地點因故臨時改變,車隊又連夜從杭州出發。沿途高速路被團霧籠罩,高速服務站普遍關停……面對重重困難, 2月4日中午,警車護送運輸車經浙江、安徽,進入河南省新鄉市,到達指定地點。

據瞭解,正月初二開始,交警全員取消休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易晟和張軍一直堅守在高速收費站卡口,開展站點檢查、秩序維護、應急處置等工作,並協助防疫人員實施疫情防控、體溫檢測等。執行護送任務來,兩人連續2個通宵駕車趕路,沒有吃上一頓熱飯。

“防控疫情,我們只想快一點,再快一點。”兩名民警表示。

株洲抗疫十二时辰之“最美”

警車開道,跨省護送防疫物資運輸車。 通訊員供圖

【最美情懷】

戌時(19~21點)

4.1萬物業員工嚴守小區“陣地”

株洲日報記者 任遠 通訊員/邢民

“晚上進門的時候,聽保安說口罩嚴重不夠,我這裡有一些,你們拿去,一定要注意安全。”2月2日晚8時,愛丁堡小區的業主給保安送來幾十個口罩。

這樣的故事在城市不斷上演。擔心防護物資緊缺,財富湘江業主主動向物業公司捐贈了100個醫用口罩。得知物業公司額溫槍緊缺,新桂廣場的業主馬上送來了家中的額溫槍。在晏家灣公交小區,時不時有業主將糖果、巧克力、檳榔用塑料包好,“空投”給物業人員。新鮮的水果、熬好的中藥、防疫用的酒精艾條……點點滴滴都是業主們的心意。

“張姐,您訂的菜到了。”2月4日,天元區億都漫城物業人員將滿滿一袋子蔬菜、肉送至業主家門口。 為了減少業主外出頻次,避免病毒的傳播和感染,不少物業公司主動為小區的業主當起蔬菜、日用品的“代買員”、“外賣員”。

樓棟的消毒殺菌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我們用艾葉、酒精對小區電梯進行消毒,每天兩次噴灑84消毒液,對公共區間消毒。”瑞豐物業公司總經理龔簷玲說。

新桂廣場、財富湘江、御山和苑等多個小區還在電梯裡放置了一次性按鍵專用紙,預防交叉感染。疫情來勢洶洶,我市城區4.1萬物業員工放棄休假,堅守一線,在全市各小區樓盤部署一系列防控措施。

株洲抗疫十二时辰之“最美”

華晨山水洲城一期物業工作人員為業主送菜上門。

未時(13~15點)

女城管墊錢買物資助“戰疫”

株洲日報記者 任遠 通訊員/張頎

“區裡知道西站物資緊缺,特意發了兩桶84消毒液讓我拿過來。”1月31日下午3時,株洲西站進站口,李杜芳徒手扛起重達50斤的84消毒液,徑直往站裡走。消毒液太重,勒得她雙手發紅,這位天元區城管局辦公室主任卻沒有半點遲疑,吸了口氣繼續向前走。

“李主任太強了,凡事都自己動手,連我們年輕小夥子都撐不住的活,她一個人扛下來。”同事黃天鶴笑稱,“硬生生把個女神弄成了個女漢子。”

大年初三,得知株洲西站消毒物資緊缺,李杜芳來不及吃飯,便到處在微信中向朋友“化緣”:“哪裡可以買到醫用酒精、口罩、手套?速求。”最終,她跑遍四家藥店,終於搶到兩壺酒精。沒來得及歇口氣,她一路馬不停蹄將物資送往西站值班室。

有一次,在藥店給員工籌集口罩,遇上店內不能刷公務卡,李杜芳想也沒想,將親戚給女兒的2800元壓歲錢掏出來,墊資購買。

4000多個口罩,500多雙防護手套,200餘瓶(桶)消毒水、酒精,經李杜芳之手,一批批防護物資被源源不斷送往戰疫一線……

“比起那些戰鬥在醫療、環衛一線的員工,我這不算什麼。”對於同事的稱讚,李杜芳有些不好意思,“儘自己一份心力而已。”

【最美聲音】

亥時(21點)

八旬老人寫給抗疫兒媳的家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