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一心抗擊疫情:衝鋒在前的“疫情偵探隊”

在我市有這樣一支“偵探隊”,為了能讓每一位疑似病例都能得到及時治療、每一位密切接觸者都能及時進行醫學觀察隔離,他們必須在接到疫情報告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抽絲剝繭、深入探索,迅速掌握信息,並利用專業知識鑑別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防止疫情擴散,他們就是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員。

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冲锋在前的“疫情侦探队”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疾控中心將關口前移,動員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先期組建包括3名黨員在內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組,這10名流調組組員嚴格執行24小時疫情值班制度,不分晝夜、隨時待命,扛起了我市疫情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分析和密切接觸者排查的重任。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組長徐茹萍說:“自20號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我們中心也制定了防控應急預案,我們抽調10個人組成了流調組,24小時待命,隨時有疫情隨時出動。在接到醫療機構打來的電話從外省重點回來的人員中有發熱的,我們就第一時間趕赴市醫院定點機構感染科,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從可疑發熱病人的基本信息、活動範圍,包括到靈武之後接觸人員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同時通知採樣組進行採樣,及時將採樣品送到銀川市疾控中心進行標本檢測,在第一時間將這個結果反饋給我們疾控中心。”

接到疫情報告後,核實地址、準備物資、全副武裝,隨後立刻趕赴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詳細詢問密切接觸者的旅行史、病例接觸史、外出史、乘坐交通工具等信息,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力求理清線索和行動軌跡,詳盡記錄所有信息,這些就是這支“偵察隊”的工作,連夜撰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也是他們常常經歷的事。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組長徐茹萍說:“對於現在密切接觸人員的管理,我們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以及他所屬的轄區,將這些密切接觸人員分配到轄區基層醫療機構、社區或衛生院,進行14天醫學觀察。我們跟社區、醫療機構建立了醫學觀察交接單,讓他們在14天內每天指定專門的人員對密切接觸人員進行一天兩次的體溫測量,及時將測量數據上報我們疾控中心,我們再逐級上報。”

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冲锋在前的“疫情侦探队”

除此之外,流調組還要對我市疫情資料進行彙總、分析,提出防控措施,並24小時不間斷地檢測病例樣本,為快速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提供依據。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組長徐茹萍說:“我們疾控中心也在第一時間為密切接觸人員家庭發放消毒液及一次性口罩,進行健康宣教,要求密切接觸人員獨立居住,家人對其進行看護,不能同家人一起用餐,要注意開窗通風,用流動的水洗手等。同時第一時間把信息推送到監督所、居委會,要求他們監管這些密切接觸者不得外出,居家觀察14天到位,到14天后隔離期滿,基層醫療機構要將密切接觸者信息以書面的形式彙報我們疾控中心,我們組織專家組進行評估,如果沒有發熱、乾咳等症狀,要求其進行簽字,由衛建局簽章,解除醫學觀察隔離。”

忠誠履職,抗疫一線。如果說醫院是與疾病對弈的戰場,那疾控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員就是切斷疫情傳播的戰場哨兵,流調組是衝鋒在前的“疫情偵探隊”,他們眾志成城、戮力同心,全力以赴守護我市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