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梁啟超說:“孔子武功天下第一”?

海納百川233699882


孔子學說在封建時代影響深遠,對封建王權的鞏固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影響了此後歷代中國文人,後人無不以他和他的言論為鏡,修身養德。梁啟超說他武功天下第一,主要就是說他的言論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一修yixiu4791


孔子一介書生意氣,專心教學,致力於克己復禮。他並沒有什麼武功的天下第一,梁啟超的這種說也並不是不正確,那是功夫之外的天下第一。這就是孔子仁者無敵的天下第一,萬世師表的教育第一,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排列第一。

仁者無敵,講的是實施仁政,以德感化萬民,佈施天下。少用刑罰,減少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深耕細作,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修身齊家,有孝梯有擔當;兼濟天下,四海之內皆兄弟,上下一心,眾志成城。順應民心,以民為本,民心所向,天下歸心,才不被外敵入侵,才能無敵於天下。

如果以慈善仁愛為人處世,對待任何眾生都是心存感恩,沒有仇視和怨恨,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做到問心無愧,對得起自己的天理良心。這樣在社會上與任何人都是和善友好,都是包容關愛,有著與人和諧共處的最高境界,就不會有哪一個人與自己的對敵,就可以無敵於天下。

孔子作為萬世師表,是中國歷史教育上的天下第一。三十歲創辦私學,首開中國教育史上的先例,打破官方教育的壟斷。讓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平民百姓及其子弟,同樣可以走進學堂,接受教育。開啟民智,提高全民素質,讓有志之士,有所創造,有所作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面對來自各個不同層次的弟子,進行分類教育,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循序慚進,誨人不倦。弟子三千,大多都是品學兼優。賢能七十二,孔門十哲,個個都是德才兼備,鴻儒碩學。為人師表,德高望重,是當之無愧的至聖先師。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首當第一。儒家思想文化在世界上有著重大的影響,當今孔子學院遍佈全球各大高等院校,讓中國的傳統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朱八戒CC


野狐試答

題主的問題有點懸,梁啟超應該不會這樣說吧?梁啟超尊孔崇孔,倒是說過孔子是春秋至漢初第一勇士這樣內容的話。孔子說過:“見義不為無勇也”,“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這樣的話,孔子的勇是一種大勇,不是匹夫之勇,梁啟超所指當是這一點。

孔子勇於為天下擔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獻身精神最能代表他的勇。這種勇在日常具體事務中也是有著具體地表現,夾谷會盟中、墮三都時,孔子都能臨危不懼,力挽狂瀾,表現了他大智大勇的一面。

再說你的“武功天下第一”的問題,春秋時代,孔子肯定不會是武功天下第一,術業有專攻,這不是孔子發展的方向,但孔子確實是孔武有力的,並不是一個文弱書生,只有豪氣和熱情。孔子的父親是魯國有名的猛將,雙手可以托起城門閘,力大無比,孔子遺傳了這一點;他傳授學生六藝,射、御兩科屬於武學,孔子精於此道;子路等一些無功高強的弟子心悅誠服的拜在孔子門下,與孔子孔武有力不無關係。

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反對暴力、爭鬥、戰爭;追求和平、安定、秩序,他從不誇耀武力。子路好勇鬥狠,平時總是表現出威武的樣子,孔子就預言過子路將來不得好死,果然後來衛國內亂,子路被砍成了肉醬。

不誇耀並不是不夠強,並不是沒有,孔子講:“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論語 憲問》)千里馬是以它的品德而著稱的,不是以他的力氣而聞名的。我們現在講德才兼備,德放在第一位,這是文明社會的標誌,力放在第一那是野蠻未脫。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道理,讓我以法國生物學家布封《天鵝》中的一段話來結束這個問題,孔子就是一隻天鵝。

“在任何社會里,不管是禽獸的或人類的社會,從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現在卻是仁德造成賢君。地上的獅、虎,空中的鷹、鷲,都只以善戰稱雄,以逞強行兇統治群眾;而天鵝就不是這樣,它在水上為王,是憑著一切足以締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嚴、仁厚等等。它有威勢,有力量,有勇氣,但又有不濫用權威的意志、非自衛不用武力的決心;它能戰鬥,能取勝,卻從不攻擊別人。作為水禽界裡愛好和平的君王,它敢於與空中的霸主對抗,它等待著鷹來襲擊,不招惹它,卻也不懼怕它。……”——《天鵝》法國 布封


野狐習禪


首先,孔子顏值若何?

我們根據目前已知的史料(《史記·孔子世家》),可以獲悉:

“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 異之。
“七尺之軀”指的是一般人的身高,而孔子有九尺多,孔子的身高,折算成當代的公分標準,大約在一米九左右,孔子可謂身材高大。《論語·述而》中說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說的就是孔子身材高大威猛,但不怒而威,有儒雅謙卑的騎士派頭。

當然司馬遷也算是個半吊子儒生,而孔孟門徒自然也會竭盡全力的給孔子做美顏濾鏡,炮製出孔夫子“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的光輝形象。

然而中國三千年文明史的話語權被儒家掌控,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史料也就這些,所以,其次,孔夫子的武功有多高?

按儒家學業中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射箭、駕車這種技能既然被孔子如此推崇,應該和自己精通有關係吧,否則,自己都不會怎,還怎麼讓學生文武雙全,而事實上,孔子確實有精湛的“設計專精”。

《禮記》記載,孔子曾經在曲阜西南城表演射箭,惹得百姓蜂擁圍觀,簡直到了“蓋觀者如堵牆”的地步。在登上“聖人”神壇前,他就是家喻戶曉的“射箭明星”。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就是聞名於諸侯國的勇士。在偪陽之戰中,他力託城門,救出眾多士兵,從此“以勇力聞於諸侯”。而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史記·孔子世家》)而且“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呂氏春秋·慎大覽》)“勇服於孟賁,足躡效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淮南子·主術訓》),勇力、格鬥技能似乎並不在其父之下。除此之外,孔子更通曉戰陣韜略,衛靈公問陣於孔子即是明證。因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說孔子會“武功”,乃至是“武功高手”,應該並不過分。

孔夫子,其真實的武功水平,正如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那句擊節叫好:

春秋至漢初第一勇士!

梁啟超層大發感慨:其去孔子之真,不亦遠乎?

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內蘊,同時又有勇敢精神的民族,才能擁有這樣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聖人,而孔子的武勇形象,就是梁啟超所謂的“天下武功第一”!

讀者君請明鑑!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另類文史


【會武功的孔子】孔子何止是會武功?甚至可以這樣說,儒家學說開山宗室孔丘,其“聖人”光環下,最低調且常被歪曲誤解的一樣本事,正是強大的個人武力。正如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那句擊節叫好:春秋至漢初第一勇士!

以《史記》的記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天生一副強壯的好身板。早年在魯國為官時,他十分出名的一樣武藝,正是精湛的射箭功夫。以《禮記》的記載,孔子曾經在曲阜西南城表演射箭,惹得百姓蜂擁圍觀,簡直到了“蓋觀者如堵牆”的地步。在登上“聖人”神壇前,他就是家喻戶曉的“射箭明星”。

而跟這射箭本事一樣出名的,還有孔子各項武力值:以《淮南子》的記載,孔子的腳力“足躡郊兔”,也就是跑起來比兔子還快。臂力能夠“力招城關”,也就是能徒手把春秋年間沉重的城門給搬起來,格鬥水平呢,那是“勇服於孟賁”,也就是能夠戰勝春秋年間著名的勇士孟賁。這哪裡是什麼老夫子,簡直是全能的武力強人。

其實,終孔子一生,他都是一個狂熱的“運動愛好者”。以《論語》的記載,在孔子眼中,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暮春時節穿著春服,帶著年輕人一起在沂水裡洗浴,然後唱著歌歸來一一就是要在大自然裡磨鍊自己。如果說這種磨鍊,還只是陶冶性情。那麼在孔子的教育思想裡,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磨鍊尚武精神,以他的原話說,就是“仁者不憂,知者不懼,勇者不懼”。從此,“勇者不懼”就成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部分。

孔子門下的子路子張等弟子,更都是春秋晚期名滿天下的勇士。大殺四方的威武,來自孔子嘔心瀝血的教誨。甚至在孔子的治國思想裡,“勇者不懼”也是重要一環。周遊列國的他,努力推行自己的儒家治國思想,其中振聾發聵的一條,就是疾呼列國要培養國民的尚武精神。早在魯國任大司寇時,孔子就建言魯定公“有文事者必以武備”。其思想中的另一句話,更是超越歷史:以不教民戰,是為棄之——磨滅國民尚武精神的王朝,必然會遭到淘汰。

這強大的武力水平,也糾正了兩千年來,許多人對於儒家思想的誤解。儒家的重要追求,正是打造民族的尚武精神,豎立國民英勇不屈的品質。兩千年來,更有多少儒家學派的傑出人物們,以文武雙全的人生做出了表率。這鐵一樣的事實面前,歷朝歷代那些打著孔子旗號,卻肆意侮辱抹黑尚武精神,甚至鄙視習武從軍的“精英”們,又是錯到多麼可笑!

以梁啟超的感慨說:其去孔子之真,不亦遠乎?一個擁有深厚文化與勇敢精神的民族,才能真正立於不敗。孔子的武勇,就是生動說明。


遊通天下


在這裡梁啟超所指的“武功”並不是拳腳上的功夫,他主要指的是孔子的“德”。

孔子弟子3000,賢人72,桃李滿天下,敦化諸侯。他一生在不斷的傳授中,傳授自己的所學所養。一輛破馬車拉的卻是他的天下胸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仁義禮智信。

他提倡“泛愛眾耳親仁”,也就是博愛大眾而特別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用自己的一片仁德之心去感恩天下。

他所以道德來治理國家就是德政。歷史上文武之治就是德政,梁紂之治就是暴政。翻開二十五史,很大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這是德政與暴政的體現。孔子說德政可以流芳,千古暴政必然一臭萬年。因此他積極建議統治者用德政來治理國家。踏遍諸侯國,推行自己的以德治政。

從後來的歷史上來看,漢朝開始,儒家思想成為了當政統治者的御綱,並且一直到整個封建統治王朝末期,成為了我國傳統思想基礎。

孔子的德,還通指了孝。孔子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是實行仁道的根本。在儒家學說中,他將這種思想提到了很高的程度,說孝不僅是一個人的德行問題,而且關係的家庭是否和睦,天下是否太平,社會是否安定。所以孔子說養生送死,孝不違禮。對待孝,要虔誠恭敬,絕不能敷衍塞責。

孔子的德也涉及到了教育,這種教育主要是針對人格的教育,學問次之。所以孔子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而在學習內容方面,他強調學習尊重賢能的人,學習侍奉父母的人,學習侍奉君王的人,學習與朋友交往,說話守信用的人,等等。這樣才能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從德政,德孝,德育三方面,孔子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毅力教誨天下,深深地影響了中國古代與當代的思想教育,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中國傳統思想。而這些思想徹底改變了中國的行為習性。因此梁啟超說孔子的武功天下第一。這種武功堅不可摧,不斷推陳出新,無影而有印,遍及了全世界。


眯眯眼的花花世界


梁啟超評價:孔子“春秋至漢初第一勇土!”

以史記的記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天先一副強壯的好身板。早年在魯國.為官時他十分出名,他精湛射箭功夫。以《禮記》的記載,孔子曾經在曲阜西南城表演射箭,惹得百姓蜂擁圍觀,簡直到了“蓋觀者如堵牆”的地步,他在登上“聖人”的寶壇前,己成為家喻戶嘵的“射箭高手。"

孔子力大無窮。孔子臂力能“力招城關”,也就是他能徒手把春秋年間沉重的城門給搬起來。孔子步履如飛“足躡郊兔",也就是說他跑起來比兔孑還要快。他的格鬥水平“勇服於孟賁”,他能戰勝春秋時期的著名勇士孟賁,孔子就是春秋時期的全能武功高手。

孔子的一生是武術健身的愛好者,只不過他在文學方面更是登峰造極,被後人誤認為他是一個只會啃書本的文弱書生。

孔子被梁啟超尊為“儒家教主,”這是因為儒家思想融入中華民族的價值觀,

.梁啟超評價孔子:將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盡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於信徒。舉中國人,雖末嘗讀孔子之書者,而皆在孔子範圍之中。

可見孔子在傳承中華文化的貢獻和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清風明月行


說孔老夫子武功天下第一,那簡直無異於說老子會跳霹靂舞,秦始皇會玩搖滾一樣,風馬牛不相及啊!呵呵!是呀,這個深入人心,慈眉善目的老頭,怎麼能與功夫至尊火雲邪神相提並論呢!滑天下之大稽也!

婦孺皆知,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為人師表,有教無類,弟子三千,七十二賢,周遊列國,講經佈道,滿口仁義道德,文縐縐,和藹藹,豈能會那勞什子粗莽野夫的武藝,還天下第一,啟超先生,弄差劈了吧?

其實,是我等與達巷黨人一樣,不瞭解孔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論語·子罕》上有這樣一則: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這段話的意思說的是:孔子聽到別人說他,雖然博學但是沒有一項出名。他感慨之下說出自己最擅長的六藝就是射箭和駕車!

這六藝其中一個,便是武藝。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文以評心,武以觀德,文武本一道,自古文武並重,一肩挑也,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文聖孔夫子,百步穿楊,武功極高,所以能授六藝,能有教無類,也就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傳授,文武全才的老夫子啊!

《列子》記載說:“孔子勁,能招(扛舉)國門之關。”也就是說,他一個人就能把閂城門的木槓舉起來!妥妥的大力士,氣拔山兮力蓋世!

《淮南子》稱孔子“足躡郊(狡)兔”——連奔跑的兔子都能追到,如果放在今天,中國短跑有希望,博爾特估計也是他的手下敗將。草上飛啊!

在孔子的諸多“武藝”中,駕馬車可能是他最精通、最嫻熟的一門。駕車,在今天看來似乎與“武藝”無關,但在兩千年前,它卻是文人必修的“六藝”之一,名之曰“御”。學好這門技藝的最高標準是要達到禮教中規定的“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等,而其前提,卻是要能馴服劣馬,控轡有方,把車架穩,這沒有相當的“武功”和勇氣是不行的,孔子自詡,可見他在這方面的確OK!

但孔子為什麼以文著名,卻把一身好功夫藏拙了呢?而不為後人知也?

那是因為,孔老夫子的主張,“仁義禮智信”,其中沒有武功。“仁”,儒家之道,不尚武了。

這方面,曾經有一個有意思的記載。

一日,孔子周遊遇到了子路,子路當時在他家鄉,比牛二還牛,仗著自己會耍劍,有點功夫,橫行霸道,無人敢正視之。

孔子就無畏無懼的打量了他一下,子路不樂意了!

“你瞅啥!”

孔子鄙夷一笑:“瞅你咋滴”!

話不投機,子路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找茬啊!

上去就把孔子撂倒,凌暴了一頓!

看客們哈哈大笑,但孔老夫子彈彈塵土,整整衣冠,沒事人一樣。

這氣度,子路倒驚了,“唉!你怎麼不還手?”

孔子曰:“君子動口不動手,吾,君子也,故,不動手也。”

子路迷茫了,“你誰啊大哥!”

顏回一旁傲然曰:“這就是俺老師,大名鼎鼎的孔老夫子!”

這氣勢,這名頭,不戰而屈人之兵,子路納頭就拜。

但孔子對子路伉直好勇的脾性,做出了中肯的評價,“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意思是,像子路這樣好鬥的脾氣,將不得好死啊!

果然,被他言中,子路後來被人砍成了肉醬,一語成讖。

可見,孔子在心裡是不尚武的,儘管他自己功夫天下第一,卻從來不輕易示人,所以才不為後人知也。


七鬥


梁啟超很欣賞孔子所說的“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並以此自勵,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啟超為後人銘記。

孔子何止是會武功?甚至可以這樣說,儒家學說開山宗室孔丘,其“聖人”光環下,最低調且常被歪曲誤解的一樣本事,正是強大的個人武力。野史裡常被塑造成“文弱書生”的孔夫子,其真實的武功水平,卻正如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那句擊節叫好:春秋至漢初第一勇士!梁啟超說‘孔子武功天下第一’是認為孔子人格思想是、儒學思想以及孔子真實的習武達人!


啟榮國學周易文化傳播


提到孔子,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往往是孔廟中儒聖的形象,但其實孔子不僅是“萬世師表”,還是一名武林高手。

春秋是一個十分精彩複雜的年代,金庸小說中的越國牧羊女阿青,便是能一人獨破二千甲士的絕世高手。而同一時期的魯國第一高手,便是孔子了。

孔子的父親是當時“魯國三虎將”之一的叔梁紇,身高十尺力大無窮,曾以一人之力托住城門為軍隊爭取撤退時間。

有這樣優秀的基因,據記載孔子身長九尺,也是個兩米左右的魁梧大漢。《呂氏春秋》更是記載“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說孔子的力氣能一個人撐開城門,實打實的“孔武有力”,但他不願因此出名,也不讓別人知曉他的力氣。

春秋年代讀書人,擅長武功、射箭、駕御,外出都是佩劍的,不僅不文弱而且都有那麼一兩手功夫。

孔子更是當中的佼佼者,他傳授的六藝當中,射御兩項也都是武行,更在六十多歲高齡給徒弟展示過自己的駕御技術,可見其本領高超。

雖然論語一直對孔子的武功有所遮掩,但是我們仍能從細節之處找到一些孔子武功實力的證明。

首先,孔子年輕的時候是使用兵器的,和射鵰英雄傳中的柯鎮惡一樣,都是用杖的高手。

像他斥責原壤“老而不死,是為賊”的時候,同時杖叩其脛。這個“叩”的動作,如果是用杖的尖端部位來叩,那很有可能還是點穴的一種手法。

但和獨孤求敗一樣,孔子很快就達到了草木飛石皆可為刃的境界,正是所謂的“君子不器”。這句話既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武學的道理。

得到孔子真傳的孟子,說過一句名言:吾善養浩然之氣。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養氣也是一門必修的功夫,我們可以當他是一種養生之法,或是當作儒家的修養之術,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內功。

但如果想探究孔子的武學境界最後到達了哪一個境界,那還得看他老人家自己怎麼說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只說到自己七十歲的境界,如果要找一個對照物的話,那應該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金庸形容老張的時候也是用了“從心所欲”四個字。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張三丰達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已然是百歲高齡,而孔子那時才七十歲。

春秋時代發生的很多事,都被披上了一層浪漫色彩,正如阿青武功再高也不可能一個人打兩千個職業軍人。

孔子的真實武力也很難考證了,畢竟每個人可能都有那麼幾種特長。或許他就像演戲演得不錯的歌神張學友一樣,孔子只是比一般人高大強壯一些,一個身體不錯的讀書人。

但是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例如是從什麼時候書生和體弱聯繫在了一起,又是從什麼時候起一些讀書人丟掉了陽剛氣質,浩然之氣沒有反倒是一肚子蠅營狗苟,對職場潛規則期婦女孩子這些事情特別拿手。

再看看古聖先賢文物兼修的完美品格,或許值得我們汗顏和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