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梁启超说:“孔子武功天下第一”?

海纳百川233699882


孔子学说在封建时代影响深远,对封建王权的巩固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影响了此后历代中国文人,后人无不以他和他的言论为镜,修身养德。梁启超说他武功天下第一,主要就是说他的言论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一修yixiu4791


孔子一介书生意气,专心教学,致力于克己复礼。他并没有什么武功的天下第一,梁启超的这种说也并不是不正确,那是功夫之外的天下第一。这就是孔子仁者无敌的天下第一,万世师表的教育第一,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排列第一。

仁者无敌,讲的是实施仁政,以德感化万民,布施天下。少用刑罚,减少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深耕细作,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修身齐家,有孝梯有担当;兼济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顺应民心,以民为本,民心所向,天下归心,才不被外敌入侵,才能无敌于天下。

如果以慈善仁爱为人处世,对待任何众生都是心存感恩,没有仇视和怨恨,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到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天理良心。这样在社会上与任何人都是和善友好,都是包容关爱,有着与人和谐共处的最高境界,就不会有哪一个人与自己的对敌,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教育上的天下第一。三十岁创办私学,首开中国教育史上的先例,打破官方教育的垄断。让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平民百姓及其子弟,同样可以走进学堂,接受教育。开启民智,提高全民素质,让有志之士,有所创造,有所作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面对来自各个不同层次的弟子,进行分类教育,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循序惭进,诲人不倦。弟子三千,大多都是品学兼优。贤能七十二,孔门十哲,个个都是德才兼备,鸿儒硕学。为人师表,德高望重,是当之无愧的至圣先师。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首当第一。儒家思想文化在世界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当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各大高等院校,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朱八戒CC


野狐试答

题主的问题有点悬,梁启超应该不会这样说吧?梁启超尊孔崇孔,倒是说过孔子是春秋至汉初第一勇士这样内容的话。孔子说过:“见义不为无勇也”,“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样的话,孔子的勇是一种大勇,不是匹夫之勇,梁启超所指当是这一点。

孔子勇于为天下担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献身精神最能代表他的勇。这种勇在日常具体事务中也是有着具体地表现,夹谷会盟中、堕三都时,孔子都能临危不惧,力挽狂澜,表现了他大智大勇的一面。

再说你的“武功天下第一”的问题,春秋时代,孔子肯定不会是武功天下第一,术业有专攻,这不是孔子发展的方向,但孔子确实是孔武有力的,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只有豪气和热情。孔子的父亲是鲁国有名的猛将,双手可以托起城门闸,力大无比,孔子遗传了这一点;他传授学生六艺,射、御两科属于武学,孔子精于此道;子路等一些无功高强的弟子心悦诚服的拜在孔子门下,与孔子孔武有力不无关系。

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反对暴力、争斗、战争;追求和平、安定、秩序,他从不夸耀武力。子路好勇斗狠,平时总是表现出威武的样子,孔子就预言过子路将来不得好死,果然后来卫国内乱,子路被砍成了肉酱。

不夸耀并不是不够强,并不是没有,孔子讲:“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 宪问》)千里马是以它的品德而著称的,不是以他的力气而闻名的。我们现在讲德才兼备,德放在第一位,这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力放在第一那是野蛮未脱。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让我以法国生物学家布封《天鹅》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个问题,孔子就是一只天鹅。

“在任何社会里,不管是禽兽的或人类的社会,从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现在却是仁德造成贤君。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作为水禽界里爱好和平的君王,它敢于与空中的霸主对抗,它等待着鹰来袭击,不招惹它,却也不惧怕它。……”——《天鹅》法国 布封


野狐习禅


首先,孔子颜值若何?

我们根据目前已知的史料(《史记·孔子世家》),可以获悉: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 异之。
“七尺之躯”指的是一般人的身高,而孔子有九尺多,孔子的身高,折算成当代的公分标准,大约在一米九左右,孔子可谓身材高大。《论语·述而》中说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说的就是孔子身材高大威猛,但不怒而威,有儒雅谦卑的骑士派头。

当然司马迁也算是个半吊子儒生,而孔孟门徒自然也会竭尽全力的给孔子做美颜滤镜,炮制出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光辉形象。

然而中国三千年文明史的话语权被儒家掌控,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史料也就这些,所以,其次,孔夫子的武功有多高?

按儒家学业中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箭、驾车这种技能既然被孔子如此推崇,应该和自己精通有关系吧,否则,自己都不会怎,还怎么让学生文武双全,而事实上,孔子确实有精湛的“设计专精”。

《礼记》记载,孔子曾经在曲阜西南城表演射箭,惹得百姓蜂拥围观,简直到了“盖观者如堵墙”的地步。在登上“圣人”神坛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射箭明星”。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闻名于诸侯国的勇士。在偪阳之战中,他力托城门,救出众多士兵,从此“以勇力闻于诸侯”。而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史记·孔子世家》)而且“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吕氏春秋·慎大览》)“勇服于孟贲,足蹑效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淮南子·主术训》),勇力、格斗技能似乎并不在其父之下。除此之外,孔子更通晓战阵韬略,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即是明证。因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说孔子会“武功”,乃至是“武功高手”,应该并不过分。

孔夫子,其真实的武功水平,正如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那句击节叫好:

春秋至汉初第一勇士!

梁启超层大发感慨:其去孔子之真,不亦远乎?

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内蕴,同时又有勇敢精神的民族,才能拥有这样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圣人,而孔子的武勇形象,就是梁启超所谓的“天下武功第一”!

读者君请明鉴!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另类文史


【会武功的孔子】孔子何止是会武功?甚至可以这样说,儒家学说开山宗室孔丘,其“圣人”光环下,最低调且常被歪曲误解的一样本事,正是强大的个人武力。正如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那句击节叫好:春秋至汉初第一勇士!

以《史记》的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天生一副强壮的好身板。早年在鲁国为官时,他十分出名的一样武艺,正是精湛的射箭功夫。以《礼记》的记载,孔子曾经在曲阜西南城表演射箭,惹得百姓蜂拥围观,简直到了“盖观者如堵墙”的地步。在登上“圣人”神坛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射箭明星”。

而跟这射箭本事一样出名的,还有孔子各项武力值:以《淮南子》的记载,孔子的脚力“足蹑郊兔”,也就是跑起来比兔子还快。臂力能够“力招城关”,也就是能徒手把春秋年间沉重的城门给搬起来,格斗水平呢,那是“勇服于孟贲”,也就是能够战胜春秋年间著名的勇士孟贲。这哪里是什么老夫子,简直是全能的武力强人。

其实,终孔子一生,他都是一个狂热的“运动爱好者”。以《论语》的记载,在孔子眼中,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暮春时节穿着春服,带着年轻人一起在沂水里洗浴,然后唱着歌归来一一就是要在大自然里磨炼自己。如果说这种磨炼,还只是陶冶性情。那么在孔子的教育思想里,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磨炼尚武精神,以他的原话说,就是“仁者不忧,知者不惧,勇者不惧”。从此,“勇者不惧”就成为儒家思想中的重要部分。

孔子门下的子路子张等弟子,更都是春秋晚期名满天下的勇士。大杀四方的威武,来自孔子呕心沥血的教诲。甚至在孔子的治国思想里,“勇者不惧”也是重要一环。周游列国的他,努力推行自己的儒家治国思想,其中振聋发聩的一条,就是疾呼列国要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早在鲁国任大司寇时,孔子就建言鲁定公“有文事者必以武备”。其思想中的另一句话,更是超越历史: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磨灭国民尚武精神的王朝,必然会遭到淘汰。

这强大的武力水平,也纠正了两千年来,许多人对于儒家思想的误解。儒家的重要追求,正是打造民族的尚武精神,竖立国民英勇不屈的品质。两千年来,更有多少儒家学派的杰出人物们,以文武双全的人生做出了表率。这铁一样的事实面前,历朝历代那些打着孔子旗号,却肆意侮辱抹黑尚武精神,甚至鄙视习武从军的“精英”们,又是错到多么可笑!

以梁启超的感慨说:其去孔子之真,不亦远乎?一个拥有深厚文化与勇敢精神的民族,才能真正立于不败。孔子的武勇,就是生动说明。


游通天下


在这里梁启超所指的“武功”并不是拳脚上的功夫,他主要指的是孔子的“德”。

孔子弟子3000,贤人72,桃李满天下,敦化诸侯。他一生在不断的传授中,传授自己的所学所养。一辆破马车拉的却是他的天下胸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仁义礼智信。

他提倡“泛爱众耳亲仁”,也就是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用自己的一片仁德之心去感恩天下。

他所以道德来治理国家就是德政。历史上文武之治就是德政,梁纣之治就是暴政。翻开二十五史,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是德政与暴政的体现。孔子说德政可以流芳,千古暴政必然一臭万年。因此他积极建议统治者用德政来治理国家。踏遍诸侯国,推行自己的以德治政。

从后来的历史上来看,汉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了当政统治者的御纲,并且一直到整个封建统治王朝末期,成为了我国传统思想基础。

孔子的德,还通指了孝。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在儒家学说中,他将这种思想提到了很高的程度,说孝不仅是一个人的德行问题,而且关系的家庭是否和睦,天下是否太平,社会是否安定。所以孔子说养生送死,孝不违礼。对待孝,要虔诚恭敬,绝不能敷衍塞责。

孔子的德也涉及到了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针对人格的教育,学问次之。所以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在学习内容方面,他强调学习尊重贤能的人,学习侍奉父母的人,学习侍奉君王的人,学习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的人,等等。这样才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从德政,德孝,德育三方面,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毅力教诲天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与当代的思想教育,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思想。而这些思想彻底改变了中国的行为习性。因此梁启超说孔子的武功天下第一。这种武功坚不可摧,不断推陈出新,无影而有印,遍及了全世界。


眯眯眼的花花世界


梁启超评价:孔子“春秋至汉初第一勇土!”

以史记的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天先一副强壮的好身板。早年在鲁国.为官时他十分出名,他精湛射箭功夫。以《礼记》的记载,孔子曾经在曲阜西南城表演射箭,惹得百姓蜂拥围观,简直到了“盖观者如堵墙”的地步,他在登上“圣人”的宝坛前,己成为家喻户哓的“射箭高手。"

孔子力大无穷。孔子臂力能“力招城关”,也就是他能徒手把春秋年间沉重的城门给搬起来。孔子步履如飞“足蹑郊兔",也就是说他跑起来比兔孑还要快。他的格斗水平“勇服于孟贲”,他能战胜春秋时期的著名勇士孟贲,孔子就是春秋时期的全能武功高手。

孔子的一生是武术健身的爱好者,只不过他在文学方面更是登峰造极,被后人误认为他是一个只会啃书本的文弱书生。

孔子被梁启超尊为“儒家教主,”这是因为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梁启超评价孔子: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末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之中。

可见孔子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贡献和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清风明月行


说孔老夫子武功天下第一,那简直无异于说老子会跳霹雳舞,秦始皇会玩摇滚一样,风马牛不相及啊!呵呵!是呀,这个深入人心,慈眉善目的老头,怎么能与功夫至尊火云邪神相提并论呢!滑天下之大稽也!

妇孺皆知,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为人师表,有教无类,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周游列国,讲经布道,满口仁义道德,文绉绉,和蔼蔼,岂能会那劳什子粗莽野夫的武艺,还天下第一,启超先生,弄差劈了吧?

其实,是我等与达巷党人一样,不了解孔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论语·子罕》上有这样一则: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这段话的意思说的是:孔子听到别人说他,虽然博学但是没有一项出名。他感慨之下说出自己最擅长的六艺就是射箭和驾车!

这六艺其中一个,便是武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文武本一道,自古文武并重,一肩挑也,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文圣孔夫子,百步穿杨,武功极高,所以能授六艺,能有教无类,也就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传授,文武全才的老夫子啊!

《列子》记载说:“孔子劲,能招(扛举)国门之关。”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就能把闩城门的木杠举起来!妥妥的大力士,气拔山兮力盖世!

《淮南子》称孔子“足蹑郊(狡)兔”——连奔跑的兔子都能追到,如果放在今天,中国短跑有希望,博尔特估计也是他的手下败将。草上飞啊!

在孔子的诸多“武艺”中,驾马车可能是他最精通、最娴熟的一门。驾车,在今天看来似乎与“武艺”无关,但在两千年前,它却是文人必修的“六艺”之一,名之曰“御”。学好这门技艺的最高标准是要达到礼教中规定的“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等,而其前提,却是要能驯服劣马,控辔有方,把车架稳,这没有相当的“武功”和勇气是不行的,孔子自诩,可见他在这方面的确OK!

但孔子为什么以文著名,却把一身好功夫藏拙了呢?而不为后人知也?

那是因为,孔老夫子的主张,“仁义礼智信”,其中没有武功。“仁”,儒家之道,不尚武了。

这方面,曾经有一个有意思的记载。

一日,孔子周游遇到了子路,子路当时在他家乡,比牛二还牛,仗着自己会耍剑,有点功夫,横行霸道,无人敢正视之。

孔子就无畏无惧的打量了他一下,子路不乐意了!

“你瞅啥!”

孔子鄙夷一笑:“瞅你咋滴”!

话不投机,子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找茬啊!

上去就把孔子撂倒,凌暴了一顿!

看客们哈哈大笑,但孔老夫子弹弹尘土,整整衣冠,没事人一样。

这气度,子路倒惊了,“唉!你怎么不还手?”

孔子曰:“君子动口不动手,吾,君子也,故,不动手也。”

子路迷茫了,“你谁啊大哥!”

颜回一旁傲然曰:“这就是俺老师,大名鼎鼎的孔老夫子!”

这气势,这名头,不战而屈人之兵,子路纳头就拜。

但孔子对子路伉直好勇的脾性,做出了中肯的评价,“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意思是,像子路这样好斗的脾气,将不得好死啊!

果然,被他言中,子路后来被人砍成了肉酱,一语成谶。

可见,孔子在心里是不尚武的,尽管他自己功夫天下第一,却从来不轻易示人,所以才不为后人知也。


七斗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孔子何止是会武功?甚至可以这样说,儒家学说开山宗室孔丘,其“圣人”光环下,最低调且常被歪曲误解的一样本事,正是强大的个人武力。野史里常被塑造成“文弱书生”的孔夫子,其真实的武功水平,却正如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那句击节叫好:春秋至汉初第一勇士!梁启超说‘孔子武功天下第一’是认为孔子人格思想是、儒学思想以及孔子真实的习武达人!


启荣国学周易文化传播


提到孔子,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往往是孔庙中儒圣的形象,但其实孔子不仅是“万世师表”,还是一名武林高手。

春秋是一个十分精彩复杂的年代,金庸小说中的越国牧羊女阿青,便是能一人独破二千甲士的绝世高手。而同一时期的鲁国第一高手,便是孔子了。

孔子的父亲是当时“鲁国三虎将”之一的叔梁纥,身高十尺力大无穷,曾以一人之力托住城门为军队争取撤退时间。

有这样优秀的基因,据记载孔子身长九尺,也是个两米左右的魁梧大汉。《吕氏春秋》更是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说孔子的力气能一个人撑开城门,实打实的“孔武有力”,但他不愿因此出名,也不让别人知晓他的力气。

春秋年代读书人,擅长武功、射箭、驾御,外出都是佩剑的,不仅不文弱而且都有那么一两手功夫。

孔子更是当中的佼佼者,他传授的六艺当中,射御两项也都是武行,更在六十多岁高龄给徒弟展示过自己的驾御技术,可见其本领高超。

虽然论语一直对孔子的武功有所遮掩,但是我们仍能从细节之处找到一些孔子武功实力的证明。

首先,孔子年轻的时候是使用兵器的,和射雕英雄传中的柯镇恶一样,都是用杖的高手。

像他斥责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时候,同时杖叩其胫。这个“叩”的动作,如果是用杖的尖端部位来叩,那很有可能还是点穴的一种手法。

但和独孤求败一样,孔子很快就达到了草木飞石皆可为刃的境界,正是所谓的“君子不器”。这句话既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武学的道理。

得到孔子真传的孟子,说过一句名言:吾善养浩然之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养气也是一门必修的功夫,我们可以当他是一种养生之法,或是当作儒家的修养之术,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内功。

但如果想探究孔子的武学境界最后到达了哪一个境界,那还得看他老人家自己怎么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只说到自己七十岁的境界,如果要找一个对照物的话,那应该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金庸形容老张的时候也是用了“从心所欲”四个字。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张三丰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已然是百岁高龄,而孔子那时才七十岁。

春秋时代发生的很多事,都被披上了一层浪漫色彩,正如阿青武功再高也不可能一个人打两千个职业军人。

孔子的真实武力也很难考证了,毕竟每个人可能都有那么几种特长。或许他就像演戏演得不错的歌神张学友一样,孔子只是比一般人高大强壮一些,一个身体不错的读书人。

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例如是从什么时候书生和体弱联系在了一起,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一些读书人丢掉了阳刚气质,浩然之气没有反倒是一肚子蝇营狗苟,对职场潜规则期妇女孩子这些事情特别拿手。

再看看古圣先贤文物兼修的完美品格,或许值得我们汗颜和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