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有17個兒子,為何傳位給了資質相對平庸的嘉慶皇帝?

wm30947889


大清朝建立以來,皇位傳到乾隆時,沒有一個皇帝是以嫡長子繼位的,在乾隆看來這是個巨大的遺憾。因為立志事事要超越前人,所以乾隆在即位之初就暗下決心,“必欲以嫡長子承統,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獲之福。”


然而,天意卻沒有成全乾隆立嫡子的願望,他一生鍾愛的富察皇后所生的兩個嫡子(乾隆次子永璉以及皇七子永琮)竟然都是一個命運,早夭!(永璉九歲夭亡,永琮未滿兩歲夭亡。)

連喪兩個嫡子對乾隆的打擊非常大,這直接導致在隨後二十多年間,他沒有再提及立儲的事,直到乾隆三十八年,迫於壓力,他才秘密立儲。

乾隆共有十七個兒子不假,但到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儲時,十七個兒子中,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都已經相繼亡故,如果再加上乾隆三十一年前,出繼給宗室親王的皇四子、皇六子,理論上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其實只剩下五個兒子。

按理說,兩個嫡子早夭,皇長子永璜本該是機會大增的,怎奈乾隆立嫡不成,卻把氣都撒在了庶子身上,尤其是二十一歲的皇長子永璜和十七歲的皇三子永璋身上。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三十七歲的富察皇后病故在東巡的龍舟上。在富察皇后的喪禮中,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行禮時中規中矩,其實並沒有什麼過錯,但乾隆因為連失嫡子、皇后,對這兩個成年的庶子是怎麼看都不順眼。

富察皇后的梓宮(梓木做的棺材)剛運到通州時,乾隆就毫無由頭地下了一道嚴旨,指責皇長子永璜在喪禮中茫然無措,於“孝道禮儀未克盡處甚多”。

富察皇后喪期剛滿百日,乾隆又當著滿洲王公大臣的面痛責皇長子對嫡母之死“並無哀慕之愧”,皇三子“於人子之道毫不能盡”。

痛責完,乾隆還殺氣騰騰地挑明說,皇長子、皇三子對母后之死幸災樂禍,有覬覦神器的野心,因此這二人絕不可能成為太子人選——

“大阿哥、三阿哥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把他們誅殺。但朕百年之後,皇統則二人斷不能承繼!大阿哥、三阿哥日後若心懷不滿,必至弟兄相殺而後止,與其讓他們兄弟相殺,不如朕在之日殺了吧。”

因為這一番驚嚇,皇長子永璜不久即染上重病,兩年後憂懼而死。

除開這兩個悲催的皇子,再來看看剩下那五個。

皇八子永璇是乾隆身邊最年長的兒子,但他有兩個致命傷,一個他身上有風流文人的輕浮,好書法,做事常常顛倒主次。有一次乾隆分派諸皇子去西郊黑龍潭祈雨,這傢伙竟然趁此機會,不當差,野遊去了,這一些讓乾隆覺得他不是承繼大統的料;另一個致命傷,永璇腿腳有毛病,沒有帝王儀表。

因為這兩點,乾隆四十四年,他徹底失去了競爭資格,乾隆給他封了個儀郡王了事。

皇十一子永瑆比他八哥更文藝,完全就是個只知道詩情畫意,不知道天下大事的文弱之徒。另一點,這傢伙怪脾氣很多,而且時常鬧吝嗇的笑話。很顯然,這樣的兒子不可能入乾隆的法眼,因此也被淘汰掉了。

皇十二子永璂因為生母那拉皇后為乾隆所厭惡,根本沒有資格列為皇儲人選,因此可以直接忽略掉。

皇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所有皇子中最不成器的,乾隆的這個老兒子從小就不喜歡讀書,性情也輕佻浮躁,年紀稍長一點,就常常溜出宮禁,一身便裝去外城尋花問柳。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八旬萬壽慶典前大封諸子,他的幾個哥哥都封了王爵,他只封了個貝勒,這一幕足以說明乾隆從未考慮過他。

五個兒子,篩掉了四個,最後只剩下皇十五子永琰。

比起其他幾個競爭兄弟,永琰雖然不是最聰明的一個,但絕對是缺點最少的那一個。

首先,永琰以勤學聞名,玩命讀書的勁頭很足;其次,在乾隆的嚴厲督導下,永琰十分孝順,品行端淳,少年老成,這一點讓乾隆幾乎挑出毛病;再者,太子在歷朝歷代都是最危險的角色,稍有不慎,不是被廢,便是被搞死,永琰在被秘密立儲後,有一點很可貴,時刻謹小慎微,不折騰,不走樣,這無疑讓越來越老的乾隆對他越來越滿意;最後,永琰是清朝歷代帝王中長得最端正、最富貴的一位,這份帝王顏值給他加分不少。

綜上所述,嘉慶得位並沒有經過激烈嚴酷的競爭,他得在中庸,得在沒毛病——


黑句本


向敬之

乾隆生子十七人,真正熬到乾隆禪位時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嘉慶和皇十七子永璘。

永璘最小,卻最不成器,整天遊蕩,惹是生非,為乾隆深惡痛絕。永瑆文才傑出,但不好騎射,為人吝嗇,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駇人,持家苛虐,亦為乾隆所不喜。永璇舉止輕浮,既不得體,多次遭到乾隆的公開斥責。

乾隆曾一度明立嫡長子為皇儲,後又擬立嫡次子為繼,但二子命薄幼殤。乾隆最想立的,為皇五子永琪,然其在乾隆三十一年英年早逝,成為乾隆一生最大的遺憾。

乾隆諸子,整體素質並不高。這是與其鑑於皇祖康熙,自撫育儲君,同時注重其他皇子教育,使之他們大多文武兼備,各有優長,又充分培養諸皇子參決大政、分領旗務,導致諸子奪嫡,紛爭不已,延續到雍正在位打壓眾兄弟,被乾隆當成了血的教訓。

乾隆繼承了雍正的秘密建儲,並將此制度化,不露聲色,即便在三十八年將皇十五子永琰(後改顒琰)秘密建儲,五十四年封為和碩嘉親王,但始終不賦予儲君之權。

永琰學習能力強,愛讀史籍,度量豁達,儀表英俊,從小深得乾隆喜歡。然而,他資質不高,規矩聽話。乾隆牢牢地將皇權掌控在手中,並對寵臣和珅的委以重任,使永琰嚴重缺乏理政實際操作機會。

這一個守成之君在親政後,意欲勵精圖治,但實力不濟,不可逆轉大清王朝迅速衰敗的命運。


以禮觀書


乾隆皇帝在位時間長這倒是事實,加上太上皇的日子接近64年,嘴巴上說“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實際上當太上皇也是他掌權,嘉慶只是個傀儡而已。人生七十古來稀,像乾隆這樣活到80歲以上的皇帝屈指可數,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古代的醫療條件不是很好,人的壽命較短,所以皇帝和太子之間有時候就是熬,看誰能熬到最後。皇太子永璉首先就沒熬得過,九歲就死了。後來喜歡老五,就是還珠格格里面的五阿哥永琪,結果永琪也沒熬得過,26歲就死了。其餘皇子死的死,廢得廢,左看右看只有老十五稍微順眼點,矮子裡面選將軍,就他吧。

嘉慶皇帝上臺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和珅,抄沒他的家產。“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貪墨的家產抵得上當時朝廷15年的國庫收入,這是嘉慶皇帝一生幹得最令人稱快的一件事。“平庸”兩個字,是後世對嘉慶的評價,清朝自他開始由盛轉衰直至滅亡。


遵義陸歌


乾隆之所以傳位於實力平平的嘉慶,絕大部分原因是迫於無奈。

為何迫於無奈?我們先一起分別來看看乾隆這十七個兒子就知道了。

1、愛新覺羅.永璜,乾隆帝長子。乾隆十三年孝賢純皇后去世,乾隆因永璜表現的不夠傷悲,被訓斥不合體統,不懂禮節從而失寵。並於乾隆十五年去世。

2、愛新覺羅.永璉,乾隆第二子。永璉是乾隆最愛的孝賢純皇后所生,也是所謂的嫡出長子,且聰明貴重,器宇不凡。因此乾隆一登基就密定永璉為皇太子,奈何永璉不爭氣於乾隆三年夭亡。


3、愛新覺羅.永璋,乾隆第三子。永璋與永璜一樣因不合體統,被乾隆訓斥,也暗喻著失去了皇位繼承的資格。於乾隆二十五年去世。

4、愛新覺羅.永珹,乾隆第四子。乾隆二十八年被出繼給和碩履懿親王胤裪為後。出繼後的皇子自然失去了第一繼承人的資格。並且於乾隆四十二年去世。

5、愛新覺羅.永琪,乾隆第五子,也就是《還珠格格》裡面的五阿哥。永琪自幼聰慧好學,文武雙全。深受乾隆所愛,並有意傳位於他。奈何他也不爭氣,於乾隆三十一年英年早逝。


6、愛新覺羅.永瑢,乾隆第六子。永瑢於乾隆二十四年被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永瑢不僅政治才能突出,而且寫詩作畫無一不通。於乾隆五十五年去世。

7、愛新覺羅.永琮,乾隆第七子。也是由孝賢純皇后所生。可是永琮連他同父同母的哥哥永璉還不如,僅2歲不到就掛了。至此乾隆想立嫡出為帝的想法徹底破滅。

8、愛新覺羅.永璇,乾隆第八子,也是清朝活得最久的皇子,道光十二年才去世,活了87歲,雖說長壽但他卻為人輕浮,沉湎酒色,向來不被乾隆喜歡。

9、乾隆第九子和第十子都因為早夭,沒有命名。

10、愛新覺羅.永瑆,乾隆第十一子。永瑆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但卻因及其刻薄吝嗇,多次被乾隆批評,還屢教不改。所以不得乾隆喜歡。於道光三年去世。

11、愛新覺羅.永璂,乾隆第十二子。是乾隆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所生。本來出身高貴,繼承大統也理所應當。卻因其母在乾隆三十年南巡途中突然失寵,殃及池魚,永璂也因此失寵,至死也沒獲得乾隆任何封爵。於嘉慶四年去世。

12、愛新覺羅.永璟,乾隆第十三子。也是輝發那拉氏所生,可惜只存活了十九個月就去世了。

13、愛新覺羅.永璐,乾隆第十四子。由《還珠格格》裡的令妃所生。於乾隆二十五年去世,僅存活了4歲。

14、愛新覺羅.顒琰,乾隆第十五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與永璐一樣都為孝儀純皇后所生。於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為皇儲。

15、乾隆第十六子,也由孝儀純皇后所生,因其早夭,沒有命名。

16、愛新覺羅.永璘,乾隆第十七子。乾隆最小的兒子雖然深得乾隆喜愛,卻天天惹是生非,最不成器。於嘉慶二十五年去世。

乾隆雖然兒子有17個之多,但大多早夭。到乾隆三十八年立儲時,僅有四子永珹,六子永瑢,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二子永璂,十五子顒琰,十七子永璘。

四子永珹和六子永瑢在乾隆三十八年以前均被過繼出去了,因此失去了被立的可能。

八子永璇雖然說年紀較為年長,但卻舉止輕浮,且外表不佳,腳略有殘疾,又怎能為一國之君?

十一子永瑆雖然說在書畫方面造詣不淺,可他又是一個十分刻薄吝嗇的人,這樣的人又這麼會得乾隆喜歡?

十二子永璂因其母親輝發那拉氏所牽連,一生不得乾隆封爵,可見乾隆並不喜歡他,因此也失去了被立的可能。

十七子永璘在乾隆立儲時年僅八歲,且不喜學習,天天惹是生非。

而十五子顒琰,雖然資質平庸,卻能循規蹈矩,品格端方,再加上其母孝儀純皇后也深得乾隆所愛。所以相比較而言顒琰自然是乾隆心中最佳的皇位繼承人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認為乾隆之所以傳位於嘉慶實在是迫於無奈。嫡出之子和聰明靈慧的兒子均英年早逝。乾隆也只能在矮子裡面挑高個了。


歷史中的小白


清朝的一代雄主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活了88歲。乾隆有17個兒子,嘉慶在乾隆的17個兒子當中僅僅排行第15,年齡極其靠後、母親魏瓔珞又是漢人,史家對嘉慶的評價也是不屑一顧的“平庸”二字。 那麼,嘉慶是怎麼“搶”到這個皇位的呢?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正月初一,在這舉國歡慶的除夕夜中,乾隆寫下了自己對新年的祝福: 御繪歲朝圖志語,有以迓新韶嘉慶。

在看見這首詩句的最後那個“嘉慶”二字時,乾隆非常高興,這是多麼喜慶、吉祥的字眼呀。隨後,在眾人齊口稱讚中,他龍心大悅,接過太監奉上的貢酒,一飲而盡……

就在這一年的十月初六,在這個“嘉慶”字眼的幫助下,在圓明園的綺春園中,一個小皇子誕生了。

這個小皇子,就是清朝的第七代君主永琰。 永琰未來使用的年號,恰恰就叫“嘉慶”!

對於這種巧合的現象,後世史官們都要大書特書,甚至不惜餘力地讚美這件事。因為在他們的眼中,這就是天意,這就是永琰剛剛出生就要君臨天下的證明!

那麼,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並不是。 在後宮佳麗如雲、皇子成群的乾隆家中,這個小皇子根本不顯眼,他出生的時候,乾隆已經有十四個皇子了,因此他並沒有格外的高興,過了整整十天,乾隆才想起來: 哦,朕又有一個兒子出生了,朕得給他起名……

除此之外,永琰母親魏佳氏即電視劇《延禧攻略》的魏瓔珞身份也非常低,在後宮八個等級中,魏瓔珞的身份一開始僅僅是一個“貴人”,後來被乾隆寵愛,封為令貴妃。

魏瓔珞雖然被乾隆寵愛,但因為她是漢人,她生的兒子一般不可能被立為儲君,當時年幼的永琰因為母親魏瓔珞的漢人身份,甚至得不到父親乾隆的太多關愛。

現存各種史書中,關於永琰的記載都是從他做皇帝開始的,也就是說,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公開皇太子身份之前,基本沒有什麼事蹟記載。由此也可見永琰默默無聞的地位。

那麼,先天條件一般的嘉慶是怎麼得到這個皇位的呢?

其實在乾隆登基的元年(1736年)乾隆就迫不及待地封嫡出的永璉為皇太子,準備讓他未來繼承大業。

要知道,這個永璉是乾隆的第二子,生母是出身高貴的皇后富察氏(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是真正的“嫡長子”。

而且,永璉聰明伶俐、才思敏捷,深得祖父雍正的喜愛。一想到當年祖父康熙喜歡自己的情景,乾隆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永璉。

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即乾隆三年(1738年),永璉就不幸夭折了,死的時候只有八歲。而對這個結果,乾隆痛哭流涕,他宣佈了永璉的皇太子身份,併為他舉辦了一個隆重的葬禮。

但這並沒有改變乾隆立嫡子的決心,過了幾年,他又立富察皇后的第二個兒子皇七子永琮為皇太子。沒想到在公元1747年,皇七子永琮也死了,僅僅兩歲。


兩個皇子的相繼去世,讓他們的生母富察皇后即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傷心欲絕,不久就鬱鬱而終,年僅36歲。

兩個嫡子和摯愛皇后的相繼離世,讓乾隆悲痛欲絕,他越想越難過,最後把矛頭指向了庶出的兒子們,尤其是皇長子。

一天,乾隆忽然指著皇長子永璜大吼道:“這一下子,你高興了!” 一聽這話,皇長子永璜嚇了一跳,急忙跪倒在地,全身顫抖不已。 “你不高興?朕的嫡子全都死了,這回輪到你了!”乾隆繼續歇斯底里地大吼道。

至此,群臣都聽明白了,乾隆這是痛罵皇長子永璜“幸災樂禍、覬覦太子”之位。

實際上,這全是推測之詞,皇長子永璜每天都規規矩矩的,一點出格的事情沒做過。

沒想到乾隆越說越生氣,最後歇斯底里地大罵永璜道: “與其留你這個禍害,未來殺弟弒父,不如現在就殺了你!”

說完,乾隆就撲向自己身邊的侍衛,意欲奪取他們腰間的佩刀。侍衛哪裡敢放,他們一擁而上,死命地攔住皇帝,並掩護皇長子永璜撤退;群臣也立刻起身,高聲勸慰,現場亂成一片。

經過這件事情,皇長子永璜是既害怕又委屈,他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公元1750年,22歲的永璜就去世了。

據說,皇長子永璜死的時候一直在重複著一句話:“兒臣沒想過殺父皇,兒臣從來沒想過要殺父皇……”。

乾隆聞此大哭了一場,他封皇長子永璜為定親王,以親王之禮安葬。

然而,對於乾隆而言,這一系列的打擊僅僅是一個開始。他想立誰當皇太子,誰就會死,這個堪稱詛咒的現象並沒有結束。

此後,乾隆想立皇三子永璋,結果,這個念頭剛一出來,公元1760年,皇三子永璋就死了,年僅25歲;後來,他又動起了想立皇五子永琪的念頭,結果這個主意還未醞釀成形,公元1766年,皇五子永琪也死了,又年僅25歲……

雖然乾隆的兒子多,但也架不住這樣接二連三地“掛”呀!何況,這麼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事情,乾隆哪裡受得了呀!他乾脆不想了,也不提了,這樣總行了吧!

轉眼間,時間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已經62歲了,成了花甲之年的老皇帝,他要是再不立皇太子,可能就來不及了! 但是,立誰呢?

要知道,在乾隆強大的“詛咒”下,整整十七個皇子,如今還活在人世間的兒子,就只剩下六個人了。

而在這六個人中,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早已過繼給了乾隆的兩個叔叔為嗣子,自然就失去了繼位的可能性; 皇十二子永璂的生母是繼皇后烏拉那拉氏,因與乾隆鬧翻,被乾隆收繳封后寶冊囚禁而死,因此也沒有繼位可能。 皇十七子永璘只有7歲,年齡太小。

可供乾隆選擇的也就僅僅三個人而已。 分別是27歲的皇八子永璇、21歲的皇十一子永瑆、13歲的皇十五子永琰。

作為皇十五子的永琰還沒有成年,前面有八哥與十一哥兩座大山,再加上本身就不受重視,可謂是機會渺茫。但是,他最終還是勝出了,不過,完全是造化弄人,即不是自己太厲害,而是對手們太無能。

嘉慶第一個無能的對手,就是皇八子永璇。

在儲君的爭奪戰中,皇八子永璇擁有很大的優勢。第一,他在倖存的兄弟中居長,27歲正是年富力強;第二,永璇不僅聰明絕頂,而且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絕對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不過,優勢明顯,缺點也同樣驚人,永璇腳有點殘疾,就自暴自棄,一副吊兒郎當的“公子哥”派頭,天天不務正業,就喜歡在家裡啃老。

要知道,根據清朝的規定,皇子們必須自食其力,要去各個衙門上班。

當然了,畢竟你是皇子,不管是能力問題還是政治問題,都不能給你一個重要的工作,只能幹一些雞毛蒜皮的輕鬆之事。

話雖如此,但在皇帝關注期間,還是要盡職盡責的,畢竟皇帝給你發工資了,你總得對得起這份錢吧。

那麼,看看永璇這個公子哥是如何表現的: 有一次,北方大旱,就是不下雨。為了讓老天下雨,國家就得舉行儀式,準備老天愛吃的豬頭等,向上天“祈雨”。

剛開始的時候,老百姓祈雨,這些人面子小,當然求不來雨;緊接著,各級官員輪番上陣,但是大家的面子也不夠,老天還是不下雨;

於是,皇帝的兒子們出場了,當然了,如果還求不到雨,只能皇帝自己赤膊上陣了。

永璇要是把這件事情辦好了,既能夠替父親乾隆分憂,又能夠替百姓祈福,更能夠增加自己衝擊皇太子的砝碼,可謂一舉三得也。

但是,就是這樣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卻被永璇搞砸了。

眾所周知,祈天下雨是一件無比神聖、莊嚴的工作,而且,越是這種嚴肅的工作,它的儀式就越多。往往在烈日炎炎暴曬之下,衣冠楚楚地站半天,各種自虐似的程序、儀式,根本停不下來,這得需要一顆多麼強大的心臟!

很顯然,永璇沒有這顆強大的心臟。 在祈了一會雨後,永璇見天空依舊萬里無雲,老天並沒有下雨的意思,一時怒由心生,他把祈雨祭文一扔,不祈了,去你媽的老天,你愛下不下,隨後揚長而去。

乾隆知道這件事情後,心情可想而知。為此,乾隆沒少訓斥永璇,後來也懶得管了,愛咋咋地,他對這個兒子漸漸死心了。

第二個無能的對手,就是皇十一子永瑆。 如果說皇八子是一個紈絝子弟,那麼這位皇十一子永瑆跟哥哥正好相反,他是一個大文豪、還是著名的書法家,更重要的是永瑆的嫡妻是大學士富察傅恆的女兒,即乾隆最愛的富察皇后的親侄女。

永瑆本來應該繼承大統、成為下一代皇帝的,可惜他性格上有嚴重的弱點。

永瑆是一個大藝術家,但藝術家除了擁有無可比擬的才能和天賦外,還存在著各種“怪癖”,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症”,盡做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按理來說,永瑆的老爸是乾隆皇帝,他從小錦衣玉食、不愁吃喝地生活。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永瑆卻養成了一種摳門、吝嗇的習慣。

有一天,永瑆的家裡死了一匹馬,這讓他痛苦不已,永瑆就堵在門口哇哇地哭,死活不讓別人把馬拉出去埋了,他要吃了這匹馬,好“彌補”自己的財產損失。 不過,他覺得馬肉不好吃,但是又捨不得不吃,所以無處發洩委屈,只能哇哇地哭。

漸漸地,乾隆對永瑆這個“精神病人”也死心了,畢竟讓一個“瘋子”治理國家,不定出什麼亂子呢。

乾隆這麼一看,能夠繼承大統成為自己接班人的,只剩下中規中矩的皇十五子永琰了。 乾隆沒有第二個選擇。

其實,對於這個皇十五子,乾隆皇帝也不滿意。因為在乾隆眼中,永琰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突出的缺點;而永琰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任何的優點。

每每想到這裡,乾隆就苦惱到了極點,自己一世英明,開疆拓土,整頓朝綱,開創一片繁榮盛世,怎麼生出了這麼一群熊包兒子!

遙想爺爺康熙時期,九子奪嫡固然殘酷無比,但是連父親雍正都承認,他的兄弟們個個擁有繼承大統的能力。

這麼一對比,乾隆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乾隆晚年八十多歲的時候,他常常對最鍾愛的十公主即乾隆64歲才生下的小女兒,也就是和珅的兒媳“固倫和孝公主”說道:“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

可見,乾隆對這群兒子是多麼的失望透頂。當然了,根據中國的傳統,要是兒子不給力,也可以傳位給孫子,這樣選擇的餘地也更大。

比如說,當年冤死的皇長子永璜的二兒子綿恩,不僅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而且文采出眾、武功了得。對比其他不學無術的子孫,綿恩長期擔任京城禁衛軍的統領,直接負責北京城的安全,可見乾隆對他的信任程度。

何況綿恩出生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雖然是孫子輩的,但是他的年齡比十五叔永琰還大14歲。

可見,年齡不是問題,能力也完全勝任,如果讓綿恩繼承大統也完全可以。

但是,當時北京城的清朝文武百官,他們更願意把寶押在永琰身上。因為這些官員們不太相信,乾隆能夠繞過兒子直接傳位給孫子,這樣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不僅會留下禍根,也會招來後世無窮的非議。

除此之外,乾隆在談經論史的時候,也不止一次批判過朱元璋。批評朱元璋不負責任,沒事把皇位傳給孫子,種下了骨肉相殘的禍根。

這樣一看的話,乾隆真的沒有第二個選擇。 好吧,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就是你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乾隆終於下了決心,立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他寫下了“秘密建儲”的諭旨,派人放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面,並且昭告天下。

當然了,乾隆只是說立了皇太子,他沒說立誰,群臣也不敢問,只是心知肚明罷了。 這一下子,國家的儲君問題終於解決了,乾隆能夠放心了吧。 非也,還差得很遠、很遠……

這年冬天,乾隆舉行祭天大典。在北京的天壇上,乾隆仰望蒼天,他默默祈禱道: “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乾隆請老天幫自己把把關,看看永琰是不是當皇帝的料。如果是,就請保佑永琰,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果不是,老天您就替我早點弄死他,我們好另立賢君。總之,祖宗的江山社稷、國家的命運至關重要,絕對不能交給一個“不賢”的人!

在那個非常迷信的時代裡,把這樣惡毒的語言加在自己親兒子身上,乾隆完全不顧及父子之情了,這不僅體現了他對永琰信心不足,更顯示了自己的不甘與無奈。

公元1775年,為了防止母以子貴後宮干政,據說乾隆還效仿漢武帝殺鉤弋夫人,派人毒死了皇太子永琰的母親,48歲的皇貴妃魏瓔珞。

根據考古專家研究,魏瓔珞屍體至今沒有腐爛的原因是因為她死之前已經中毒了。

就這樣,從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為止,永琰整整做了22年的皇太子。

22年雖然有些漫長,但嘉慶終於熬出了頭, 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已經改了名字的顒琰終於登基稱帝,成為嘉慶皇帝。

嘉慶登基以後,大權仍然掌握在太上皇乾隆手裡,乾隆重用寵臣和珅,嘉慶又忍氣吞聲熬了三年,終於等到乾隆壽終正寢。

嘉慶為了完全掌握最高權力,在乾隆去世以後立即除掉了權臣和珅,就像康熙除掉鰲拜,崇禎除掉魏忠賢那樣英明果斷,嘉慶雖然遠遠不如康熙,但總比明朝亡國之君崇禎好很多。

不過清朝也在嘉慶時期開始走下坡路,證明嘉慶並沒有力挽狂瀾的雄才大略,最多算一箇中規中矩的守成之君,乾隆對嘉慶的擔心並非完全多餘 。


厚德載物49847


乾隆帝長壽,那麼在他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早逝的皇子自然沒有機會,即使他們很優秀,比如我們熟悉的五阿哥永琪(生母愉妃)。從電視劇和一些史料上來看,乾隆帝成年的兒子中,五阿哥永琪最為優秀,曾經是乾隆帝心中理想的接班人選。可惜天妒英才,乾隆帝這位最文武全才,最聰慧最優秀的兒子五阿哥永琪,在乾隆三十一年因病薨逝,年僅26歲。

那麼在乾隆帝眾多兒子中,最終活到成年並且活到乾隆晚年的,只有皇八子永璇(母淑嘉皇貴妃)、皇十一子永瑆(母淑嘉皇貴妃)、皇十五子永琰(母孝儀純皇后)、皇十七子永璘(母孝儀純皇后)。

再來看看在乾隆帝晚年的這幾個兒子的秉性,八阿哥永璇是“沉湎酒色、性行乖戾、屢失上意”;十一阿哥永瑆是“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最小的兒子永璘既不愛讀書,又不善騎射,卻特別喜歡聽戲唱曲,常常微服溜出皇宮,可見也是不成器的。相比較之下,十五阿哥永琰少年時期勤奮刻苦,學習成績頗佳,年長後,尤喜讀諸史、通鑑,對比上述幾位皇子來說,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

再加上乾隆帝對孝儀純皇后的愛,心中也比較偏疼永琰,故而最終選擇了永琰作為接班人,即嘉慶帝。

喜歡的給阿淺點贊轉發支持下;不喜歡也留下你的寶貴意見,阿淺虛心接受哦!

若淺話史


乾隆這輩子,一共有35位女人,生了17個兒子,然而,令人好奇的是,他為何把皇位傳給了資質相對平庸的皇子永琰,而不是其他十幾個甚至更傑出的皇子,總結起來就一句話,沒有人可選。

或許有人看到我這個總結,肯定要說我武斷了,17個兒子,還能沒得選,足夠鬧2場九子奪嫡的了。

我們按乾隆繼位的時間線來分析,1735年,乾隆繼位。同年立皇次子永璉為嗣,1738年,永璉不到10歲,夭折了。

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

1746年,立皇七子永琮為嗣,更可惜的是,永琮不到2歲,也夭折了。

朕亦深望教養成立,可屬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為軫悼。建儲之意雖朕衷默定,而未似端慧皇太子(永璉)之書旨封貯。

乾隆一心想要立嫡子為太子,可惜兩位嫡子都先後夭折。

於是乾隆又看中了博學多才,而且精於騎射的皇五子永琪,重點培養,準備將他立為皇太子,還在他24歲的時候,封為了榮親王,1766年,永琪在25歲的時候,因病去世了。

1766年-1795年乾隆都在為選繼承人而頭痛著。

乾隆一共有17個兒子,其中皇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都意外早逝。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都夭折。

剩下能成主選人的就只有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這九位了。

首先: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孝賢純皇后去世的時候迎喪 ,由於對皇后不敬,被乾隆大加申斥,也可能是罵過分了,永璜1750年也去世了。

1760年,皇三子永璋也病逝了。

永瑢則是在1759年就出繼給質郡王為嗣

永珹在1763年被出繼給履親王嗣。

被過繼給宗親為嗣的皇子,就永遠失去了繼承的資格。當然當時永琪還活著,乾隆也是想給永琪鋪平道路,減少競爭力,況且這兩個皇子也確實沒有永琪優秀。

剩下的這幾位皇子中,最有競爭力當屬於皇十二子永璂,年輕,還是嫡出的身份。可惜他娘最後成了廢后,乾隆對那拉氏恨的連身份都否認了,更何況這個孩子了。

如果永璂繼位的話,那他生母就會被追封為皇后,就這一點,乾隆是絕不可能讓永璂繼承大統的。

最後剩下的其實就只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四位後選人了。

而皇八子永璇呢,身體有殘疾,而且 行為乖張,舉止輕浮,同樣也不得寵。

皇十一子永瑆,是一個書畫家,才華橫溢,是一個有力的競爭對手。但是乾隆對這個兒子的評價卻是過於吝嗇,並不怎麼喜歡他。

那皇十七子永璘,這哥們不愛讀書,性格粗鄙,生活放蕩,自然也不可能成為儲君的人選。

這中間還有另一個競爭者,那就是皇長孫綿德,是皇長子永璜的長子,乾隆很喜歡這個皇長孫,但是由於他和官員有來往,就被革爵了。

阿哥在內廷讀書,理應謹慎自持,不當與外人交接。

清朝自從康熙年後,對阿哥的管理就特別嚴,私下結交大臣,處罰是很嚴重的。

於是乾隆能剩下的後選 人當中 ,就只有永琰最讓他滿意。

第一:永琰性格沉穩,少年老成,而且 自制力強,學習勤奮、認真,從不逾規矩一步,這一點讓乾隆非常喜歡。

第二:他為人品“端淳”,生活儉樸,為人謙遜,有同情心。而且他的學習成績、弓馬騎射都是兄弟當中最出色的。

而且永琰是乾隆老年得子,比較受寵,而且他長象端正,出席大場合時,總是舉止高貴,鎮定自如,講話不慌不忙,富於條理。

所以乾隆也沒得選了,孩子眾多,可是也沒有幾個能活的過他的,最後能剩下的也就只有永琰了。


雨霽視角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雖然清朝晚期不停被帝國列強羞辱,但是也曾經擁有過屬於自己的輝煌,那便是康乾盛世時期。康熙將清朝帶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雍正整治了朝廷的吏治,而乾隆則將清朝帶上了最為鼎盛的時期。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乾隆最終卻選擇了一個才智最為平庸的人,來擔任下一任的皇帝,大清王朝也自此逐漸衰敗。那麼,乾隆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嘉慶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據記載,此人雖然並不能算的上是一個治國賢君,但是他的一生都兢兢業業為清朝做事,品行端正,生活簡樸,待人寬厚,幾乎找不到一點的錯處。然而,也就是這樣沒有個性的生活,使得國家無法獲得全新的改變,最終使得嘉慶皇帝被人們貼上了平庸的標籤。

乾隆一生之中,一共有17個兒子,而嘉慶皇帝排名在第十五,算得上是皇子之中年齡較小之人了。本著清朝“立長、立嫡、立賢”的政策,他其實並沒有機會問鼎九五之尊之位的,但是,凡事都是變化無窮的。

乾隆其實開始之時,也沒有將嘉慶列為皇帝候選人的,畢竟在嘉慶的前面還有著許多優秀的皇子,同時他們的年齡也比嘉慶大,在為人處世、處理政事方面也比較有經驗。然而,上天似乎在跟乾隆開玩笑,每當他選中了一個鐘意的繼承對象之時,此人基本都會早逝。

乾隆最開始的想法是想要立嫡子為皇帝的,但是皇后所生的兩個兒子,嫡次子永璉、嫡七子永琮相繼夭亡,後來還有幾位皇子也相繼離世。直到嘉慶皇帝出生之時,他的十四個長兄之中,僅僅剩下了6個。此時的乾隆雖然心痛不已,但是依舊有鐘意的對象,那便是皇五子永琪,但是可惜的是,此人在乾隆打算栽培的幾年後,便去世了。

從這個時候起,乾隆可以選擇的繼承人選已經很少了,此時他看得上的對象只有兩人——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前者聰明睿智並且才華橫溢,為人處世有自己的主見,而後者則循規蹈矩,性格內向,對乾隆言聽計從。

倘若只是為了國家著想的話,世人都會認為永瑆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但是想要成為太上皇,但是又放不下手中權力的乾隆,最終決定任性一把,將永琰推上了皇帝之位,這也就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嘉慶皇帝。


披甲魄羅



嘉慶帝是乾隆帝的十五阿哥,生母是令懿皇貴妃魏氏,嘉慶帝被冊為太子後,母以子貴追封為孝儀皇后。誠如題主所說,嘉慶帝的資質的確只能說是平平。但是從後來的歷史來看,乾隆帝選擇永琰雖然出於無奈,但已是最佳選擇。永琰是乾隆三十八年冬被秘立為皇太子的,那麼為什麼乾隆帝要選年僅十三歲的永琰為太子呢?

回答這個問題,不妨看看此時其他幾位皇子的情況。

皇長子永璜,病逝於乾隆十五年(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早逝)。

皇次子永璉,病逝於乾隆三年(生母孝賢皇后富察氏,已逝)。

皇三子永璋,病逝於乾隆二十五年(生母純惠皇貴妃蘇氏,已逝)。

皇四子永珹,病逝於乾隆四十二年,過繼給履懿親王允裪(生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已逝)。

皇五子永琪,病逝於乾隆三十一年(生母愉妃珂里葉特氏)。

皇六子永瑢,病逝於乾隆五十五年,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生母純惠皇貴妃蘇氏,已逝)。

皇七子永琮,病逝於乾隆十二年(生母孝賢皇后富察氏,已逝)。

皇八子永璇,薨逝於道光十二年(生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已逝)。

皇九子未命名而殤於乾隆十四年(生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已逝)。

皇十子未命名而殤於乾隆十八年(生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薨逝於道光三年(生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已逝)。

皇十二子永璂,逝世於乾隆四十一年(生母繼皇后輝發那拉氏)。

皇十三子永璟,殤於乾隆二十二年(生母繼皇后輝發那拉氏)。

皇十四子永璐,殤於乾隆二十五年(生母令皇貴妃魏氏)。

皇十六子未命名而殤於乾隆三十年(生母令皇貴妃魏氏)。

皇十七子永璘,薨逝於嘉慶二十五年(生母令皇貴妃魏氏)。

由此可見,去除已經逝世和過繼的,此時乾隆只有五個兒子。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皇十二子因受繼後斷髮不廢而廢的牽連,失去了繼承大統的可能,皇十七子永璘過於年幼。那麼太子之位只能從另三位皇子中選擇了。皇八子永璇出局是因為他有腿疾且行為不儉,皇十一子永瑆雖然才華橫溢,然吝嗇異常,且其漢人風範為乾隆帝所不喜,最後只能選擇永琰。永琰雖然平庸但是學習勤奮,禮數周到,他的生母令皇貴妃和養母慶貴妃為乾隆帝后宮中後期地位最高的女人,故而選擇了永琰。乾隆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位君主,王朝進入穩定期,康雍乾三代開拓疆土,其後的君主確實只需一位守成之主,縱觀歷史,嘉慶帝確實還算是一位勤政、寬仁的君主,也算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蔚鸞


乾隆作為歷史上長壽的皇帝(1711年―1799年),在位60年,為了不超過自己的祖父康熙,將皇位禪位給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嘉慶皇帝,之後又做了三年太上皇,仍舊是最高的掌權者。雖然乾隆的皇子眾多,但是與康熙皇帝不同的是,康熙的兒子文韜武略,諸多皇子出類拔萃,這才有了後期的九子奪嫡。

康熙年幼繼位,駕崩後諸子成才,乾隆皇帝登基時已經25歲,執政63年,88歲即使在現在也是高壽,何況在醫療水平和藥材落後的清朝,他的許多兒子都沒有他長壽,他的立儲選擇很有限,他鐘意的許多皇子已經離世,最後只能選擇資質相對平平的嘉慶。

乾隆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滿族,早期並沒有太多的禮治,隨著幾代皇帝的積累完善,到了乾隆時期,無論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都達到了鼎盛,嫡庶之分在乾隆心中根深蒂固,鑑於前幾位皇帝都是庶子繼承大統,乾隆希望自己的嫡子繼位,可惜天不遂人願。

嫡長子愛新覺羅·永璉(1730年-1738年),乾隆皇帝第二子,生母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帝稱其“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為皇太子,可惜早夭。嫡次子愛新覺羅·永琮(1746年-1748年),乾隆帝第七子,生母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他是嫡出又天資聰慧,深得乾隆帝心意,乾隆有意立他為太子,可惜生水痘去世了。

孝賢純皇后去世後,繼後為烏拉那拉氏,生愛新覺羅·永璂(1752年-1776年),乾隆帝第十二子,繼後烏拉那拉氏剪髮觸怒乾隆,被髮配冷宮,不久離世,他也不被乾隆所喜,去世於乾隆之前。他們另一個兒子是愛新覺羅·永璟(1756年-1757年),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三子,早殤。

愛新覺羅·永璜(1728年-1750年),乾隆帝長子,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乾隆早期離世。

愛新覺羅·永璋(1735年-1760年),乾隆帝第三子,母為純惠皇貴妃蘇氏,乾隆早期離世。

愛新覺羅·永珹(1739~1777年),乾隆帝第四子,母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乾隆二十八年,奉旨出繼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後,過繼相當於喪失繼承權,他也先與乾隆離世。

愛新覺羅·永琪(1741年-1766年),乾隆帝第五子,生母愉貴妃珂里葉特氏。乾隆三十年,封榮親王,文武雙全,深受乾隆喜愛,欲立他為太子,可惜他英年早逝。

愛新覺羅·永瑢(1744—1790年),乾隆帝第六子,母為純惠皇貴妃蘇氏,文才俱佳,乾隆晚期離世。

愛新覺羅·永璇(1746年-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據傳有腿疾,性情暴戾,不被乾隆所喜,但是卻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子。

愛新覺羅·永瑜,乾隆第九子,母嘉妃金佳氏,早殤。愛新覺羅·永玥,乾隆第十子,母舒妃葉赫那拉氏,早殤。

愛新覺羅·永瑆(1752年-1823年),乾隆,第十一子,生母為淑嘉皇貴妃金氏,藝術造詣頗高,也曾是乾隆後期的備選之一。

愛新覺羅·永璐(1757年-1760),乾隆帝第十四子,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早殤。

清仁宗愛新覺羅·永琰(1760-1820),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

愛新覺羅·永璘(1766年-1820年),乾隆帝第十七子,生母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嘉慶帝同母弟,也是乾隆最小的兒子,喜好遊山玩水。

乾隆雖然有17個兒子,但是後期只剩下4個皇子,皇八子,十一,十五,十七,也只能從中選擇相對不錯的十五永琰繼位。

時推開時光的大門,聆聽歷史的告白,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