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手脚乱蹬是怎么回事?

任性的撒娇


一、猛长期


宝宝自出生一周后和一个月以后会出现阶段性的猛长期,这个阶段的宝宝常常会有以下几种特点。


1、经常感到饥饿,食量增大。


2、经常睡醒觉后就会哭闹,找寻食物


解决方法:妈妈们可以增加哺乳次数,经常安抚宝宝,宝宝睡觉时妈妈们可以多陪伴宝宝。



二、胀气


胀气是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大多数是因为宝宝吃奶时太急躁,或者是含奶方式不正确导致吃奶时吸进了空气。


解决方法:


1、拍嗝。


2、宝宝进食半个小时后妈妈们可以用掌心顺时针揉宝宝的腹部,帮助宝宝排气。


三、肠绞痛


肠绞痛多出现在第二个月,宝宝会在固定时间哭闹,且无法安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又想吃奶又会哭闹。


解决办法:


1、多安抚,可以用安抚奶嘴


2、多按摩宝宝腹部,帮助宝宝排出多余气体


3、让宝宝趴在床上,利用自身的重量挤压腹部,排出多余的气体


四、活动性睡眠状态


这种状态在白天较多,表现为宝宝睡眠较浅,眼睛时睁时闭,常常伸懒腰,发出各种声音


解决办法:出现这种现象妈妈们不用担心,这是宝宝的正常发育过程,这个时候不用刻意的去安抚宝宝,如果刻意安抚反而会打扰宝宝的正常休息。


婴儿如何护理


1、婴儿脐带的护理


新生宝宝的脐带一般是在7天内会脱落。在脐带脱落之前,新手爸妈要注意检查,包扎脐带的纱布有没有血渗出;在脐带脱落以后,要看看脐带窝处有没有血水或者是浓水渗出,如果有的话,可以涂抹些酒精,保持那个部位的干燥,并且及时的到医院治疗。


2、注意给新生宝宝保温


新生宝宝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是很差的,所以比较容易受冷从而引起感冒和肺炎等症状,所以在宝宝的房间,一定要保持理想的体温,一般是23度是最适宜的温度。对于早产儿,保暖工作更是非常重要的。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热水袋或者空调取暖


闷闷不乐二三日


婴儿手脚乱蹬,可能是一下情况:

1、婴儿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大家都知道婴儿的身体各个器官都是正在发育的状态,那么在婴儿只有五十到六十天的时候,就会有大脑神经皮层无法控制住宝宝的手脚神经的情况,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婴儿手脚不停的动的情况。随着身体的发育逐渐成熟,这种情况会慢慢消失的,所以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2、缺钙:经过一些专业人士的调查研究。其实婴儿手脚不停的动与身体缺钙是有一定关系的。若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宝宝一周岁左右,那么宝宝就有可能是缺钙引起的抖动。这时候妈妈们只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治疗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3、佝偻病:其实若是宝宝手脚不停地抖动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产生佝偻病。不过,发生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妈妈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发现宝宝身体发现异常,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了检查。这样才能给宝宝一个健康的身体。

4、脑损伤:婴儿手脚不停乱蹬,属于不自主运动增多,多是脑损伤的特异性表现之一。若存在脑损伤,除四肢乱动以外,常伴有哺乳困难、过多哭闹、头易后仰、身体打挺或角弓反张、双手紧握拳等,且在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存在高危因素,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试管婴儿等。如果有以上表现和病史,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行头颅核磁、脑电图等相关检查,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王子的成长日记


宝宝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导致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功能不够协调,易兴奋。随着宝宝的长大,这种生理现象会逐渐消失,所以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但是也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平时要补充鱼肝油和钙等。   

这种手脚乱动是婴儿最早的肢体活动,也可以看成是做最初的体操。活动是身体内部需要和外界刺激的结果,只要不加以束缚,小孩会自发的活动。打开抱被,我们可以看到新生儿会舒展小身体,伸伸懒腰,用力将小手举高,把小腿伸直,逐渐由节奏的蹬踢。


先生李生


只要不会一直哭闹,那是很正常的现象。新生儿正处于感知事物的时候,手脚乱蹬这是一种传达给父母最好的反馈动作。不用太过于担忧。

特别是很多新生儿会紧紧的握住拳头,父母会以为宝宝收到了惊讶,害怕。其实都是宝宝成长发育的一些现象,不要硬掰开宝宝的手掌,轻松抚摸宝宝手背。宝宝会感受到父母传递过来的温柔,会把紧握的拳头慢慢的松开!

虽然新生儿宝宝不会言语,但是很多时候一些动作会传递给父母,作父母的要多用心去感悟,把心态放乐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