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智能手機和入門級微單的拍照有多大的差距?

這位同學叫曉雨


要說多大區別,一下子也說不出來。但肯定是微單更優秀一點,畢竟這麼大一個機子,只是用來拍照。手機的相機模塊還是比不了的。


紹興sun先生


微距拍攝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題材,微觀世界大多被人們的視線忽視,但很多的微觀世界通過攝影器材拍攝出來後常常衝擊人們的視覺,奇妙而又新鮮感,所以不少攝影愛好者熱衷於微距拍攝。但不少人沒有專業的攝影器材、或者沒有攜帶。智能手機現在卻非常普及、而且都是隨身攜帶。那麼,手機可以用來微距拍攝嗎?手機微距拍攝的關鍵技巧在哪?手機微距拍攝與比較專業單反等攝影器材的效果差距大嗎?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作者分別用手機、單反+百微鏡頭、單反+近攝鏡、單反+近攝接圈對同一對象進行微距拍攝,下面來詳細談談圖片比較拍攝技巧。

圖1

我們從不同器材拍攝的圖片當中截取1200×900,然後拼合在一起(如圖1)。說在實在的在手機上是難以判斷畫質的。但是比例關係還是一目瞭然的。最左端的全畫幅單反+百微拍攝的,是標準的1:1;中間的是C畫幅單反18-140mm變焦鏡頭+4倍近攝鏡拍攝的,拍攝時焦距是90mm;最右端是手機拍攝的。從圖上可以看出,手機拍攝的圖像大小略小於1:1,但非常接近,所以用手機來拍攝微距是可以的。

畫質上,在電腦上放大到100%看,無疑全畫幅單反+百微拍攝的最好,其次是C畫幅單反+變焦鏡頭+近攝鏡拍攝的,手機拍攝的相對差點。但是手機拍攝的畫質依然可以接受,與全畫幅單反拍攝的雖然有差距,但不是很大。差距到底有多大,很難量化,用一個評估值來做參考吧。假如全畫幅單反拍攝的打90分,那麼C畫幅單反+變焦鏡頭+近攝鏡拍攝的能打個80分,手機拍攝的能打個65-70分。當然這是評估分,每個人給出分值可能會有區別。但是如果用定焦鏡頭+近攝接圈拍攝,畫質就會好很多,基本上接近專業的微距鏡頭的畫質,但操作很不方便,基本上只能用三腳架來拍攝靜態對象,拍攝動態對象難度很大。

那麼,手機微距微距的技巧在哪?手機微距拍攝的關鍵點就在於用最近距離拍攝,所以用手機進行微距拍攝與常規拍攝最大的區別是對焦方式,手機微距拍攝基本上是通過移動手機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來對焦。就是說先從很近的距離無法對焦開始,然後慢慢移動手機,加大物距直到圖像非常清晰為止。而且這個過程必要較慢,每移動一點,手機都要有時間自動對焦。而且對焦時要求仔細觀察,要看到圖像十分清晰才能點擊拍攝。拍攝時最好將手機屏幕亮度調至最亮,以利於觀察。

手機微距拍攝最好用專業模式,將快門速度調至1/200秒或以上,因為微距拍攝最忌抖動,所以要用較高的快門速度來對抗抖動,或者使用三腳架固定拍攝。然後將對焦模式選擇為MF,再將對焦距離拉至最左端的微距。

總之,手機微距拍攝效果還是不錯,如果單反類相機沒有微距鏡頭或者不加近攝鏡之類,甚至手機還有優勢,因為手機的最近拍攝距離較小,而相機的非微距鏡頭最近拍攝距離一般都大過手機不少。


信息安全ovo那些事兒


訂閱

在智能手機高速發展的時代,拍照功能在手機中的佔比可以說是越老越高了,各家新品發佈會上拍照PK的也是頭破血流,而關於“手機拍照能否超越單反”的話題也是時而被媒體提及,每次都會引起網友們的熱議。2017年可以說是智能手機高速發展的一年,人工智能的加入以及CMOS元件日新月異的發展讓智能手機拍照有了跨越式發展。

日前,在微博上有一問題引起了網友熱議:手機拍照未來有可能通過AI等技術超越入門微單嗎?#手機攝影那些事#手機拍照一直都是以便攜性為優勢的存在,在以後集成化程度更高的未來有沒有可能通過AI算法在各方面秒殺掉入門級微單?

對於這一問題,華為榮耀業務部總裁趙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完全有可能,這裡的超越微單可能指的是綜合拍照效果,不單純指硬件配置,否則單比鏡頭,手機永遠不能和單反比較,但考慮硬件、算法和拍攝的人,尤其人的因素可能是拍照環節第一要素的話,人工智能拍照肯定會超越微單,人工智能拍照可以學習最優的參數設置,給出最優的拍攝角度建議,當然能拍出好照片。但單反相機明顯很多人用的都是自動檔,取景也往往不好,這種競爭越往後人工智能拍照優勢越明顯。

其實作為國產智能手機領導者華為及其旗下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在2017年憑藉海思麒麟97 0 AI芯片在手機拍照方面取得了足夠的進步。即便是搭載麒麟960的華為P10/P10Plus廣告宣傳也表示:人像攝影大師,每一拍都是大片!而榮耀9的廣告宣傳語同樣是:拍照就像用單反!

不過此前日本媒體曾發佈權威數據,在2017年微單等入門級相機的市場出貨量環比上升,越來越多愛好攝影的業餘人士都開始迴歸相機,因為在很多方面手機依然無法取代相機。


心安理得ing


智能手機和單反微單相機,都可以拍攝照片,華為、蘋果等智能手機,攝的照片效果還比較出色,但與像素低很多的專業相機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以拍攝的圖片為例,可以看出差別主要表現在一下四個方面:

首先,成像清晰度存在差別。拍照手機的CCD、CMOS感光元件都比較小,普遍小於1英寸,而全畫幅單反相機的感光元件面積,普遍比照相手機大得多,中畫幅單反相機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當拍攝微距景物時,拍照手機是加入插值的數碼變焦,不像單反相機鏡頭體積大可以物理光學變焦,手機拍攝圖片時圖質差得較多。要是用途僅僅是發一發朋友圈,沒有什麼問題,但在電腦或者放大做廣告等商業用途,可能因圖像模糊而令人失望。

其次,色彩還原度存在差距。現在的拍照手機,有的已經獲得的萊卡、蔡司認證,常規條件下拍攝,成像質量可達到較高的水平。不過與數千元上萬元的單反相機鏡頭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陰天多雲或者燈光較暗的條件下拍攝,手機拍攝的照片很容易偏色。

單反、微單相機體積較大,機內置入了不少用於色溫檢測等複雜的計算系統,對拍攝對象的光譜有比較準確的判定,拍攝出來的照片比較接近其本色。比如在非正常日光條件等複雜環境中拍攝時,色彩容易泛白、變灰,繼而影響出片。

第三,環境適應性存在差距。手機的攜便性強的特點很突出,走到哪裡可以拍到哪裡,正常日光下或者燈光比較亮的環境中攝影,成像質量還比較令人滿意,色彩鮮豔的物體拍攝出來可能還很漂亮。但在光線過強過弱的條件下,由於手機受感光度、手動曝光控制的限制,要想拍攝綢面流水、星空、燈光微弱的夜景等圖片,要麼成像噪點比較大,要麼過曝沒有多少圖像細節。

尤其是遠距離拍攝時,手機沒有辦法安裝長焦鏡頭,往往只能望塵莫及,即便是手機有變焦功能,由於不是物理變焦,拍攝出來的照片質量大打折扣。,有的在電腦上根本看不清楚。

第四,是曝光寬容度存在差距。現在的高檔拍照手機,不少的已經採用了RAW規格記錄拍攝信息。由於照相機拍攝時記錄的原始信息較多,後期處理時可調整的幅度也就比較大,在一定範圍內,過曝欠曝等在拍攝中的失誤不足,可以比較方便地透過軟件調整,把失真的拉回來一部分,有的甚至可以起死回生。

但拍照手機受體積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在相機中裝入那麼多的電子元件和其他硬件系統,處理照片信息的元件屬於“精兵簡政”,往往拍攝出來的照片是什麼色調就是什麼色調,失真了就失真了,後期編輯可改進的迴旋餘地不大。

術有專攻,手機與專業相機的定位本來就不同,拍照是手機的附屬功能,將來可能還會有較大的發展,可以完成絕大多數單反微單相機的任務。然而,單反、微單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小小的智能手機能做到的事情,專業相機一定會做得更好。正確認識二者定位的區別,共同的攝影使命,以利於揚長避短,科學合理地使用。




nasa之光


單反與手機的差距

1、像素及差距

2、感光元件的差距

3、成像方式差距

這三個根本是手機無法比擬的

但一般非專業只是拍拍照發髮圈、手機足夠、專注於細節的專業人士就比較反感手機拍照了


朗沫


鏡頭差異

單反相機有強大的鏡頭群,微距鏡頭、廣角鏡頭、長焦鏡頭幾乎都具備了。而手機鏡頭的焦段只是接近35鏡頭焦段,照片拍攝題材多少會受到限制,假如用數碼變焦的話很容易影響畫質。

光圈差異

手機鏡頭的光圈是固定的數值2.8光圈,無法隨意進行調整,而且手機鏡頭的焦段接近35焦段,屬於廣角,這就使得手機控制背景虛化的能力受到較大的限制。而單反相機可以隨意的調整光圈,加上可以隨你更換的鏡頭,優勢是很明顯的。

感光元件差異

單反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是36*24mm大小,感光度可以達到25600大小,感光度在1600上噪點是接近沒有噪點的。手機感官元件大小還不到小拇指大小,感光度最高只能在1600數值,在還沒有達到1600的感光度的時候,照片的噪點已經滿天飛了。


春天來了704


能看出來用什麼拍的嗎?




揹包駱駝


記錄生活照片,手機相機完全可以滿足,用微單如不買好的鏡頭和後期ps還不如手機拍的效果



摩發師MFSE


像素、感光元件、成像效果都是手機無法比擬單反的


ICE暴雪Jayden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78dd956e6fe4f86aa846b145afb90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