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遠征到遠東斡難河,為何滿清丟了外興安嶺?

紅星照耀神州


東北滿洲是韃子的龍興之地,按祖制,是禁止漢人遷入和開墾繁衍的,導致長期以來成了無人荒地,大片國土沒有人看管。被外族長期覬覦,這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入關後,八旗軍的戰鬥力迅速淪落,馬上得天下卻馬下失天下,早已習慣了溫柔鄉。思想上放鬆了武備!


逸秋JimmyChow65604757


朱棣遠征到斡難河,然後明朝疆域只能龜縮到那麼一點?這到底是誰在丟人現眼啊?

平心而論,明成祖朱棣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所謂遠征斡難河,也確有其事。

明朝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軍隊就抵達了斡難河,北元大汗也速迭兒因為這場戰鬥而勢力衰頹。

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明朝在斡難河設立斡難河衛,這是一個羈縻衛所。永樂八年(1410),朱棣遠征本雅失裡時曾抵達過斡難河衛,並以石勒銘:

斡海為鐸,天山為鍔,一掃胡塵,永清沙漠。

這些事確實都發生過,並沒有什麼可否認的。

但是,這些衛所很快就撤銷了。就像明粉吹上天的奴兒干都司一樣,存在時間很短暫,明朝根本就控制不住這些地區。

在明朝結束時,其疆域只有兩京、十三布政使司,今天中國疆域內的東北三省、內蒙古、青海、西藏以及新疆這些廣泛的地域,都不在明朝的疆域內。

這麼狹窄的疆域,豈能因為你吹噓某場戰爭就能改變的。事實說明,明朝國力的弱小和君主的無能。

總之,明朝實屬廢物王朝,不要碰瓷清朝了。


HuiNanHistory


明成祖朱棣的確曾經遠征到斡難河,但這種沒有意義的遠征根本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朱棣被網絡上吹捧到極致的所謂“五徵蒙古”,根本沒有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同時對明王朝的影響亦是弊遠大於利。五徵蒙古,並沒有能夠解決蒙古久為邊患的問題,反而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無謂損耗。朱棣第五次北伐途中,撤去了長城以北的衛所,自此之後明朝對蒙古徹底轉為消極防禦。

朱棣的北征,不僅葬送了朱元璋以來對蒙古的優勢,同時改變了明朝發展的走向。因為朱棣北征消耗過大,導致明帝國後期的經濟凋敝,朱高熾,朱瞻基不得不採取全面收縮的戰略來休養生息,明朝徹底轉變為內斂封閉保守的王朝。

因此,朱棣的遠征,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面子工程,除了炫耀武力之外,毫無意義。朱棣遠征到達過斡難河,並且在該地區設立衛所,但他並沒有能夠真正掌控該地區,並且在不久之後,隨著朱瞻基的全面收縮,此地與奴兒干都司,舊港宣慰司等一系列有名無實的“明朝轄地”被一同廢棄。

至於清朝,說句難聽話,清朝在割完地之後的疆域,甚至比明朝巔峰時期還要大。不要說外興安嶺,就是黑龍江流域,明朝時期除了太監亦失哈曾經到達過此地外,其餘明朝官員甚至連去都沒有去過,更談不上控制。清朝再怎麼割地,但割讓的土地都是自己不斷開拓所得,不像明朝,連中原王朝理應控制的河套地區都保不住,可見這個朝代的無能。


庭州行者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確實曾經五次親征蒙古,最遠的地方打到了遠東地區的斡難河。永樂皇帝的五次親征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蒙古、韃靼、瓦剌等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實力,短期內起到了防止這些草原遊牧民族對於大明王朝邊關的騷擾。



明成祖朱棣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原本與皇位並無關係。年紀輕輕時便被自己的父皇朱元璋冊封為了燕王並且到北京就藩。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指定的接班人便是皇長子朱標,後來皇長子朱標去世之後皇太孫朱允炆成為了朱元璋選定的第二位接班人。


通過洪武皇帝朱元璋生前的這種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想要通過嫡長子繼承製來保證大明王朝能夠延續千秋萬代。至少朱元璋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吧藩王分封制和嫡長子繼承製有序的進行下去。這樣朱元璋一手創建的大明王朝既可以穩定有序的向前發展,又可以保證自己的後世子孫都能夠享受到榮華富貴。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朱元璋的這一天真設想在自己去世之後,很快便被自己的兒子燕王朱棣和皇太孫朱允炆所推翻。

朱元璋駕崩之後,皇太孫朱允炆順利地繼承了大明王朝的皇位。朱允炆繼承皇位之後便著手開始進行削藩,結果這種向叔叔開刀的行為激怒了惠文皇帝朱允炆的叔叔們。尤其是朱允炆的四叔燕王朱棣直接動起了反叛之心,領兵發動了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成功之後,朱棣非正常方式繼承了大明王朝的皇位成為了第三位皇帝,竊取了皇長子朱標一脈的天下。朱棣繼承皇位之後,充分的發揮了自己擅於打仗的特長和軍事經驗。多次發動對於北元政權和草原各遊牧民族的戰爭。



儘管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期間發動了五次親征蒙古的戰爭。但是斡難河地區實在是距離中原地區太遠,補給供應困難且無法有效駐守。在朱棣去世之後不久,先後繼承皇位的朱高熾和朱瞻基便不得不以休養生息為本,減少戰爭和縮減開支用度,將斡難河和奴兒干都司以及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等放棄。大明王朝的政策也從不斷向外擴張變成休養生息!


至於說清朝盛世時期為何會放棄外興安嶺地區?這與明太明成祖朱元璋發動對遊牧民族的戰爭毫無關聯。而如果要扯一些關係的話,那就是外興安嶺地區在明朝初年時期正好處於奴兒干都司管轄範圍。

而清朝之所以選擇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放棄對外興安嶺以北,實際上在當時看來是利大於弊!當時清政府的重點是消滅葛爾丹的叛亂。

畢竟清朝中期之前,整個興安嶺地區的人口數量都十分稀少,儘管東北地區被滿清政府統治者看作是龍興之地,但是對於外興安嶺以北地區以及西伯利亞地區,清政府也很難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防守沙俄的覬覦和不斷騷擾。



珞珈山的貓


遠征其實用處真不大,你走了,他還回來,步步蠶食才是正道,慢慢的往前推,推進一段,然後築城,屯軍開墾土地,放牧,城牆上放置大炮,大炮的射程之內便是田地,韃子兵來了就大炮火銃招呼,人都生活在城牆內,該怎麼生活怎麼生活,打死的韃子兵成了肥料,戰馬可以用死馬可以吃,城裡人多了就繼續往前推,這樣一來補給不會因為路途太長而有危險,其他各城還能交響呼應,如同釘子一般的紮根在草原上,繼續循環往復,韃靼靠放牧而生,生存環境沒有城牆內的人們好,馬拉著輕型火炮帶著火銃,春季可以襲繞他們放牧,冬季可以炮轟他們的聚集地,韃靼出生率低死亡率高,打的就是消耗戰,只要堅持不懈的擴張下去,人口可以穩健增長,土地也會開發利用。


summe_sun


朱棣派了幾個人去宣誓了下主權,然後就沒下文了。實際還是當地那些部落自己管自己的。過幾年連名義都沒有了


小巫毒師


清對我國領土的貢獻遠遠大於明。明朝的絕大多數時間,只保有內地十三行省。東北、新疆、內蒙古、西藏都是清代才完全納入中央管轄的。


河套小子李丕儒


朱棣那會子還沒俄羅斯呢,只有個基輔羅斯還經常被金帳汗國打屁股。so要問就問為什麼俄國沒有一寸多餘的土地而大明到處都是多餘的土地?老是讓自己人pk自己人,有意思嗎!


酷beaucoup


其實說到底明朝那會兒還沒有領土的概念,還是以勢力範圍畫界,而且沒有建立政府機構,只是當地人自治,你只要承認是我的藩屬就行,所以也沒辦法


瀛洲求道


朱棣去了,又回來了,終明一朝沒有解決蒙古,長城是邊境線,清朝把內外蒙,新疆,西藏收入中國,功在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