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家長接受不婚主義,不婚是自私的表現麼?

張路Vacant


這個還是要看家長性格的,一般都是接受不了,做父母的總想孩子有個好的家庭,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下一代,說服在我看來是不存在的,就算表面出不出來,心裡還是很大一個結,說到不婚是不是自私的表現,這個就比較客觀,有些人是有婚不結,有些人是想結都沒得結


陳星心


不婚是一種個人的選擇,別人的干涉效果不大,但如何讓家長接受

首先你得和家長說明不婚的原因,

再去和家長溝通不婚後的計劃。

我有個親戚,她家三姐妹,老二老三都結婚了,她快四十了,沒有對象,身高一米七,模樣身材都不差,因一段戀情及工作耽誤了最佳的結婚年齡,近幾年各種相親都沒能遇上對眼的。

去年回家開了個美術培訓班,有所成績。她很明確地和父母說她不想結婚了,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她想守在父母身邊,讓他們把她當兒子看,她能養活自己和父母,妹妹們都有家庭。她父母已經勉強同意,當然背地下仍然在幫她尋找對的另一半。

不婚是不是自私的表現?

其實家長操心子女的婚姻,更多是在為你餘生的生活擔憂,是一種牽掛。他們百年之後,你又何以養老?

不婚是個人的選擇,不是什麼自私的表現。

當你有足夠的實力讓家長放下擔憂,沒人會干擾你的生活;

當你茫然不知所措,只是一時之氣,那就趁當下,勇敢去追尋對的人。


山東大妞廣西崽


沒有經過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蘇格拉底

最近收到一則留言,關於“結婚”這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來訪者抱怨說:

我才剛大學畢業兩年,不過24歲,之前一直是個乖乖女,戀愛都沒談過一次,畢業這兩年卻已經被催婚催瘋了。我覺得獨身很好,因為種種原因不想結婚也不想去相親,卻被家人說成是“不孝的自私”。Wisdom小姐姐,不婚真的就是自私了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想一想:婚姻是什麼?

因此,我問了幾個已婚的朋友。有人說,是找一個一生的依靠,有人說,找個人搭夥過日子,有人說,找個人一起分擔生活的重擔,還有人說,年齡到了。都有理由,都是為了餘生的好過。但是很少有人告訴我,因為愛,所以結婚,並且非他不可。

那麼,在當今的這個社會,婚姻又意味著什麼?我們能不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見那個令我們想要共度一生的人?

我們可以看看結婚的流程:戀愛、求婚、彩禮、置辦家產、婚禮、共同度日、生孩子。

婚前和婚後,生活也會有一些差異。有了四位老人以及更多的親屬需要維繫,有了小孩以後,前三年內需要投入幾乎全部的精力。而這對於工作還不太穩定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壓力。

在過去,男女分工很明確,婚姻的結合使男女雙方可以更大程度上地互補,提升兩人的生活質量,因而對人是有很大裨益的。而今社會,男女在職業上的分工越來越模糊,服務型商業模式也越來越完善。過去的人屋頂漏了,要男人爬上去修,衣服破了要女人補,因為他們產出只有這麼多,沒有別的辦法。而今天,房子故障了,有物業,衣服的成本也很低。我們的生活各方面變得容易了起來。

馬斯洛需求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層,由下到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低級的需求滿足了,人就會追求更高的需求。

而今生存需求早已有保障,公民受教育程度也普遍提高,人生追求也隨之會傾向於偏高的層級。這意味著個體越來越獨立,從過去傾向於依賴性的群體生活演變到當下個人成長、被尊重、被社會認可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並不是自私,而是社會發展和人類覺醒的產物。

老一輩的觀念還停留在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而年輕人普遍意識到“成為一個健全的人”才是做一切事的精神保障。

比如我就是一個不婚主義者,相比組建家庭的經濟壓力、三姑六婆的精神壓力,以及還不夠強大到可以把一個小孩教育得陽光、溫柔、有智慧的時候,自我成長無疑是當下最重要的事。

衡量是否該結婚,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幸福。

若他(她)是一個可以讓你繼續成長,共同營造幸福的人,若你已經成長到可以坦率地迎接婚姻生活,那麼結婚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若不是,那麼,不婚,是對所有人都負責任的表現。爸爸媽媽希望我們得到幸福,我們更加希望他們知道,我們的幸福並不來自婚姻,而是源於不斷成長健全中的我,和剛剛好也在不斷成長和健全自己的他。


錐刺頭Wisdom


誠邀,先給出我的答案:不婚不是自私的表現。

首先,根據筆者接觸的農村和城市的朋友家裡對待催婚的程度來看,城市的家長接受度會偏高一些(無任何歧視,只舉例筆者經歷過的),而要想讓父母接受不婚主義,首先要弄明白他們為什麼想讓你結婚。

舉個例子,有一天筆者早高峰乘地鐵上班時候,有個小姐姐吐了、暈倒了,被人抬出了車廂,當筆者把這故事告訴同事以後,一位同事說:看吧,一個人在外多不容易,生病了都找不到人照顧。

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了那天那一幕。想到父母催著結婚,應該是想有個人陪伴著,相互照顧吧。畢竟我們在他們眼中永遠都是孩子,他們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擔心我們的方方面面。

基於這種考慮,筆者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 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這個事,試著去理解他們的想法,大致確定催婚的具體原因或者他們焦慮的點;

  2. 跟父母溝通,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切勿急躁,循序漸進,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把你自己的想法說給他們聽,慢慢地解釋,也許就能改變彼此的一些認知;

  3.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一點,筆者建議您生活獨立些,把自己的生活展示給父母看,從行動、生活上無形中告訴他們:我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我可以照顧好我自己。緩解他們內心的焦慮,讓他們真正認可、接受您的生活方式。

可能父母那輩有好多人是到了年紀就結婚,身不由己,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必須結婚的觀念。而要改變他們,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多溝通,互相理解、共同改變。

最後,希望您找到一個良好的解決方式,收穫自己的幸福!


薅羊毛的貓醬


感謝你們的激情,不婚主義向對來說,沒有一個父母會同意的,但是也有各例,比如說城市裡就有這種現象,我知道的就是不結婚,但是可以有性伴侶的,他們這一類人可以說文化學歷都是非常高的,他們的思想向對來說都是比常人要開放的多,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文化人有著非常高的學歷,但是他們很多人都丟掉了,做人的底線,別的網絡上不說,就說我身邊發生的事情,父母省吃減用,供他上完大學,可他對父母的回報沒有一點,二年不回來一趟,回來一次就是管父母要錢,所以說教育不是說孩子只能光學習,父母先教他怎麼做人,不結婚主義,在我們農村來說沒有能說通父母的,不結婚我各人感覺非常的自私的,各人感覺不提昌不婚主義,對父母,對社會,影響非常大的。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365生活記錄



365生活日記


自己接受,不要讓別人接受。別人接受不接受,問題不大。家長也是別人。

不婚主義要孩子嗎?要是連孩子也不要,就不贊同了。

不婚不是自私的表現。因為,生物的目標是生存和延續。人當然更不例外。為了生存和延續後代,物種間展開了殘酷激烈的競爭。人,從古至今,爭的是什麼,孟子曰,食色性也。

你放棄了競爭,你的基因傳播到你為止。把機會留給了別人,你是最大公無私的。父母不接受你不婚主義,是他們自私,他們不肯把祖宗的基因延續到你為止。

像達芬奇就是非婚主義者,多麼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等等。人類中這麼傑出的人物!弗洛伊德這個心理學大宗師,卻在《釋夢》中說達芬奇是性變態患者。男兒身,女兒心,沒辦法啊。

婚姻就是墳墓,君還是把機會留給別人吧。


龍退一


要讓家長接受你的不婚主義絕對需要一個過程,因為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一生平安幸福,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到了什麼歲數幹什麼事,若果你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不結婚,你的父母勢必會催婚,很正常哈。作為不婚的子女,也要經常旁敲側擊地告訴你的父母,讓他們有所準備,不能和父母硬著來,時間一久父母也就看透了這件事,慢慢就接受不想結婚的子女了,因為父母也清楚孩子大了一半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

不婚是自私的表現我不同意這種說法。結不結婚是當事人自己的事情,沒礙著任何人的事,再說不婚有時不是當事人不想結婚而是沒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而已,這又怎麼稱得上自私呢。


ligh951


沒有父母願意接受自己的兒女是不婚主義者,都希望自已兒女結婚生子,幸福美滿。任何辦法讓家長接受不婚主義都沒有用,也沒有家長願意接受。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婚主義不止是自私,更是不孝,讓家長看誰家兒子結婚了,誰家女兒嫁個好老公了,誰家抱上大胖孫子了,你不婚家長哪來兒 媳 女婿 ,上哪抱孫子去?七大姑八大姨問起來家長如何自處?

希望不婚主義只是一時想法,緣分到了該結婚還得結婚,別落個孤老終身,端茶送水的人都沒有!



離吧人


如果你跟父母說你不婚,那他們大概率會一邊口吐芬芳一邊告訴你他們也“不昏”[摳鼻]

這個問題的感覺像什麼呢,就是你問家長能不能接受你的不婚主義,就像他們問你能不能接受他們離婚一樣。很多時候都是這樣,你認為追求更好的生活需要建立在別人接受或同意的基礎上,畢竟有一種後悔叫過來人覺得你會後悔!

如果堅定的選擇不婚,就愛誰誰了,化有形於無形的方式會平靜些吧,就是心意已決,行動定格。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時間久了,心軟的一方會妥協吧。

你說不婚自私嗎?其實就是人生的一種對外表現形式,對吧。就像素食主義、喜歡同性、選擇丁克等等一樣。更多的現實是家長能接受的不婚主義也是別人家孩子的不婚主義,而不是你的[捂臉]

不婚在形式上貌似省略了很多,但實質上面對的會更多。首先你要遇到一位你們彼此相愛但願意不要婚姻之名的他/她;再者還要面臨除了父母之外的各種姑姨嫂媽的“關懷”;還有就是自己要有能夠照顧自己未來一生的規劃和勇氣……

無論你做什麼決定,父母都不會是你最大的障礙和阻力,他們只是希望你永遠都有能力去選擇對的生活!



拾月君


首先,結婚與不結婚都是自己的意願,無論任何人都是無法剝奪你選擇是否結婚的權力。有人說這是中國的傳統,不婚就是自私的表現,那麼請問,明明不想結婚,而被迫選擇了結婚,又是誰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呢?

其實不想結婚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1.父母覺得你已經到了結婚的年齡,而你自己卻不這樣認為,還想繼續享受一個人自由的空間。

2.被社會上充斥的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一說所迷惑,覺得婚姻就是一種束縛,讓人渾身難受。

3.受身邊人的影響現在的社會晚婚的人越來越多,三四十依然單身的大有人在,所以你也並不著急。

4.這也是最關鍵的,你還沒有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人,而又不想自己受到委屈,但覺得遇到合適的人比登天還難,久而久之,就變得不想結婚了。

選不選擇結婚也都只是你當下的選擇,隨著時間空間等的變化,你又會產生另一種想法。所以,不要著急下定論,也不要認為自己現在的想法就是自私的行為。

最後,祝你早日遇到最適合的他/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