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为热把红领巾取下来了,被老师罚写“每天佩戴红领巾上课认真听讲”100遍。合理吗?

小肖睿智


这个合不合理,跟老师前面的要求和规定有关。如果老师前面已经说过了,那么按照这个执行就没有问题。

我问我女儿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她们学校如果出现类似的事情,那么学生要抄写课前准备10遍。”所以说,类似的要求在各个学校可能存在蛮多的,差别只是程度不同。


我个人不赞同罚写这么多次,处罚最好还是适当一些为好。如果确实是屡教不改了,那么我们再考虑采取一些比较严厉的措施。

对于孩子戴红领巾的问题,我觉得正面教育引导好过惩罚。所以如果我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会采取正面教育为主。

第一,让孩子明确红领巾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带红领巾,让孩子有自豪感。

第二,体贴孩子,接纳孩子的感受。天气热是真的,人感觉到难受也是真的。不要让孩子反抗,有抵触心理。试着让孩子观察一下周边的同学,他们是如何做的,试着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的办法。一般地,小孩子都喜欢参与,一旦他认可了,执行起来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第三,让孩子意识到有些事情即便是有点难受我们依然要坚持。身边的例子很多,比如军人在烈日下站军姿,一直要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态,就算是有汗水滴下来也能坚持不动。比如有些工人在烈日下工作,很难受,但是大家都在坚持。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耐受力也不差。重要的是要引导,让孩子产生自控力,这样的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我觉得是合理的。下面我将从各种角度出发,进行阐述。



1.自我角度出发

对于90后的年轻人来说,意义非凡。

小时候,我上的第一堂课,介绍红领巾的来历。

我还记得老师说,红领巾是无数烈士鲜血染成,象征着革命的传统,代表胜利的标志。

最后补了一句,千万不能丢,这些红领巾是无数战士的鲜血染成,更不能私自买。

于是,每当看到同学带着红领巾,感觉很神圣,很想摸一摸,又不敢亵渎。



有次看到一个同学没有带,半分钟过去了,我口误说到:“你把革命烈士的鲜血弄到哪里去了?”过了一会,另一个同学指着桌子上,说到:“她没有带鲜血!”当时我才反应过来,恨不得钻进洞里。

好不容易拥有一条红领巾,整整齐齐放在书包里,准备带回家给父母看。

一紧张丢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当时哭的稀里哗啦。

没有办法,妈妈从小店铺偷偷买了一条带回来,骗我说找到了。

那时候,我很高兴。

心中想:“我终于有一条红领巾了。”



上述的事件为什么能够很好形成“红领巾”?

1.家庭教育

家长灌输思想:学习雷锋精神,做好榜样。从小培养孩子懂得珍惜,了解礼义廉耻,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2.学校教育

学校、家庭是相连的,孩子在中间。相比较而言,学校付出的时间稍微少点。

老师会跟孩子说红领巾的来历,发展历程以及系法。

他们尽量教会孩子们遵守纪律,该听话就听话。

三者配合得很好,相安无事。

2.孩子角度思考

对于现在孩子角度而言,因为热把红领巾取下来。

这件事情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比如说怕热。

其实,怕热孩子带红领巾可以坚持会,俗话说得好,“坚持就是胜利。”



这件事情反应出坚持不懈,只不过不是绝对性。

如果光光从孩子角度看,热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A.小热 可以坚持。

B.中热 扇风,实在不行直接取下来。

老师可以根据孩子想法,进行判断分析。

如果不是很热,引以为戒,罚抄100遍也是无可厚非。

如果条件不允许,不必坚持罚抄,而是帮助孩子。

3.家长的话语权

因为孩子做错事情,被罚抄书,家长觉得不公平,认为老师是处罚。

家长有时候不顾青红二白,时不时作为领头人,带头说不抄。可是这种现象是一种溺爱孩子的表现。

有些家长说,孩子上体育课带着红领巾时间久了会臭,我能够理解。

红领巾并不是常常带,让孩子上体育课之前放在书包里便好了。

4.老师的做法

其实这件事情开头,便是取下红领巾。

老师的做法挺赞同,红领巾代表着另一层含义,“我们都是少先队员。”

但是罚抄100遍对于孩子来说太多了。

(注:我认为孩子在上二三年级 年龄不大,所以罚抄100遍负担重)

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被罚抄过,并不是有效的做法,但是可以长记性。

从根本上,罚抄并不能解决什么 ,属于老师跟孩子的事情。

孩子可以跟老师讲清楚事情的缘由,我相信大多数老师很善解人意,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我希望三者讲清楚便好了,不必的情况不用发生,“罚抄事件”并不是绝对化错与对,需要三方(教师、家长、孩子)协商好。



谢谢大家!


哟哟皮卡丘


孩子因为热把红领巾取下来可能触犯了学校的管理规定,但被老师罚写“每天佩戴红领巾上课认真听讲”100遍,这就有点过分了。德育讲求以德育人,简单粗暴的德育留给孩子的多半是伤害。


小学生佩戴红领巾意义重大,但学校关于少先队的德育工作不一定做得到位。

记得老梁读小学生一年级时就非常希望每天能够佩戴红领巾,看着高年级的孩子佩戴红领巾那是满眼的羡慕啊。慢慢地知道了红领巾代表少先队,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甚至有老师说红领巾是用先辈们的鲜血染成的,那时候更加宝贝红领巾了。


等到二年级,学校组织了庄严的入队仪式,老师将红领巾挂到我的脖子上的时候,我兴奋的笑开了花。从此,整个小学生涯里,每日上学必佩戴红领巾,对我来说,这是一份荣光,是国家对我的认可。

反观今天的孩子,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都将革命传统、先辈们的故事当成了说教,将小学生加入少先队、佩戴红领巾当成了规矩。一方面,孩子们根本不懂,或者体会不到先辈们的艰辛,另一方面所有人都佩戴红领巾,红领巾必须佩戴的规矩,让部分孩子从一开始就觉得红领巾是一种束缚,而不是一种荣光。

老梁觉得,出这件事,孩子因为热吧红领巾取下来,不一定就全都是孩子的责任,教育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烙印太浅,佩戴红领巾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太低,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伟大意义。


大热天还让学生捆红领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主义。

学校就像一台大的制造模具的机器,不同的孩子进去,一样的孩子出来。大热天还让学生捆着红领巾,稍微意志不坚定的都有可能摘下来或者松一松,喘口气。胖子更是如此。

很多地区的少先队关于夏天少先队员的着装都有明确的要求:夏天,天气炎热时,允许少先队员佩戴队徽代替佩戴红领巾。以免汗渍等玷污红领巾。

该校即使有规定,这个规定也应该以人为本,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而不是漠不关心,等着孩子们都做出与少先队员身份不符的事情时去处罚。


老师罚孩子写“每天佩戴红领巾,上课认真听讲”属于变相体罚。

百度搜索“体罚”,你会发现百度百科中将“罚抄”列入变相体罚中,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将“罚抄”列为变相体罚。

懂教育的老师都明白,罚抄是最无用的教育,孩子会在抄写的痛苦中越想越不明白,越想越痛苦。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这么做,只知道不佩戴红领巾错了,却不明白为什么错了。这样的德育就是简单粗暴。德不能服人,育不能触本。

学生犯错,老师应当予以教育和相应的惩戒。但教育与惩戒之间应该有个平衡,育人是目的,惩戒只是手段。诸如抄写100遍之类的手段,显然包含了老师长期积累的私怨在里头,这小孩多半还有其他的小毛病,惹老师不待见了。这种行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惩戒的分量大过了育人的分量。


坚持给孩子们将红领巾的故事,坚持革命先辈的荣光,孩子们才能培养出坚定的品格和意志。

老梁觉得,这个孩子会因为热将红领巾摘掉,是因为在他心中凉快下来比红领巾带脖子上的意义更重要。这其实是学校德育部门平时将少先队的意志品质、红领巾的荣光教育做的太少了。


如果班主任每日都能够为每个孩子整理红领巾一次,如果每周的升旗仪式都能够让孩子做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升旗仪式呼出那句“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我想不用老师过多提醒,也不用将佩戴红领巾写进校规里,那个时候孩子们都会以佩戴红领巾为荣。

如果哪个孩子犯了错误,你可以惩罚他一天不带红领巾,他也能够知道羞耻,懂得荣辱,那么德育就做到位了。


总之,这事表面看起来是孩子没遵守校纪校规和少先队的规定,实际上是孩子接受到的洗礼不够,责任在学校。老师的处理也是因为孩子没守规矩,而忽略了红领巾的本质。这事做的,变现体罚了学生,还没起到教育意义。


师说新育


教育部门应该进快对老师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它们先怎么学会做人,培训它们的心里纯洁,培训它们懂得礼义,道德,无私,互敬,珍惜他人,培训它们真正明白《教书育人先立自可身》。现在的老师所做的是你收到多少学生家长红包,我早的车比你的高档,今天你穿的名牌比我的高级,在自家里生了气到学校拿学生刹。现在的老师一句话装B装旦各行各业它属第一!声明我家孩子就是老师,他必须拿好的形象去面对他的学生!


潮源斋易经风水工作室


老师做的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平时的教育上。

我是70后,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学,能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那是相当荣耀的事,我们是在二年级开始,班级的优秀学生第一批加入少先队,入队仪式那是很隆重的,让我们这些当时没入队的同学羡慕不已,到了三年级下半学期我也终于加入了少先队,当时面对着少先队队旗宣誓,由大队辅导员老师为我戴上了,红领巾。

自此一直到小学毕业才摘下,平常的日子只要是上学,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戴上红领巾,然后去上学这一天是不会摘下来的,晚上回家摘下叠好放在书包里,那时的我们对红领巾的热爱真的无以言表。

现在的红领巾,俨然没有了庄严性,更多的是装饰性,只要入学发个红领巾,也没有人会给学生们讲红领巾的故事了,也没有了入队仪式,没有了敬畏感。


家住嫩江


我各人认为罚就罚了,位置不同,对一件事的认知也不同,没什么非要去理论的东西,就算了,站在老师的角度,和站在母亲的角度看问题,是不一样的。不是原则性问题,就算了。我儿子昨天被老师罚跑三圈,我儿子说他看到自己小学六年级老师了,想打招呼,但是远,就做在那,希望老师可以注意到她,然后彼此挥挥手。结果是六年级老师没注意到他,自己体育老师注意到他了,罚跑了三圈,回来告诉我真累啊!我笑了,孩子原本就懒,不爱运动,跑跑挺好,锻炼身体了。孩子将来要去社会的,不公平,误解的地方多了,要让他们慢慢承受点,也不是什么坏事。


也风吹


我说说我家孩子学校,虽然对佩戴红领巾很重视,也是很严肃的事,但我们每年夏天热的那段时间,学校会通知家长,不需要佩戴红领巾!一般每年6月中旬到月底,是不要求戴的!其他时候学校文明岗检查!但体育课是可以摘下去的!真的热爱珍惜就行,体育课一身汗,红领巾都是臭的了!关键在心,而不在那抹红


名字随便取一个算了


我想这个老师心里也不一定愿意让孩子戴红领巾,但是学校应该会因此给这个班扣分,也就是扣老师的钱,所以老师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采取措施让孩子长记性戴红领巾。我也是老师,班里的学生天天不是因为不戴红领巾就是因为乱跑给班里各种扣分,我从来没找过他们,只要能确保安全。因为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也不想让我的孩子天天戴着红领巾不能跑不能闹,天天跟个木偶一样。不管是孩子还是这个老师,都没有多大的错误,就是没有人能为他们着想。真正应该天天佩戴红领巾的人应该是下这个规定的人。


只将冷眼旁观


第六感 观教育:老师简单重复性的罚抄写行为毫无教育意义,不值得推崇。

疑问:学生佩戴红领巾期间,遇到何种情况可以把红领巾取下来(如:热的受不了),老师是不是告知了学生?题中所提到的情况,可不可以取下来缓解一下?

分析:如果学校规定学生佩戴红领巾期间不能取下红领巾,显然学生的做法是不对的,老师的教育是正常的约束行为,无可厚非。

学校如此规定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的规定经不起推敲,如果学生遇到特殊情况或者身体极为不适时,生命应该放在第一位,并不影响学生对信仰的忠诚和坚持,对先烈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所以,规定缺乏人性化,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如果学校没有统一要求,则是学校制度不完善,工作有漏洞,不重视的表现。

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是老师责任心的体现,值得肯定。但是,教育方式极为不当。如果学生随便取下红领巾,老师应该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动机、出发点针对性的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灵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想的不足,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理解红领巾佩戴的必要性和意义。

如果学生确实热的要死,老师要从关爱理解的角度询问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然后再进行教育和要求。简单的要求学生抄写“每天佩戴红领巾,上课认真听讲”100遍,教育真的会发生吗?我看未必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不但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还会让学生产生不服气,逆反,抵触等不良反应。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可取。

总之,教师一定要要求自己的教育方式符合职业规范,坚决杜绝简单粗暴的处罚方式,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农村教育那点儿事


老师您确定您的所作所为可取吗?爱国有种种行为可以表现,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他带着红领巾热的昏过去你负责吗?你要不要试着每天戴?每时每刻戴?为人师表总有你这样的老师,所以学生都不爱上学。不是为学生开脱,你们自己看看有多少个孩子是因为老师而惧怕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