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到底秦叔宝是个什么地位?

1228325168


说起隋唐诸将,我脑海里常出现一个画面:两支大军已经摆开阵仗,都虎视眈眈的看着对方,准备一举把对方拿下。忽然,一方的前锋主将忽然领着一队人马冲向对方阵营,看势头,应该是想冲散对方阵形后再折回来打个对穿,没曾想,在跑出一百多米后,这支队伍集体下马,回头向主子施礼,并说:“对不起,我们就不在您手底下混了”。然后……向对方投诚去了!这么狗血加神反转的剧情不是小说、电视剧里的,而是真实发生的隋唐时期(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与唐军在河南九曲会战前的事情。那个叛逃的前锋主将就是在民间鼎鼎大名的秦叔宝秦琼。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是隋末唐初名将。他生于哪一年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年轻时就加入了隋朝军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朝廷士兵,在当时的名将,隋军的顶梁柱来护儿手下供职,因为作战非常勇猛,来护儿很喜欢他,称赞他“此人勇悍,加有志节”,认为他日后“当自取富贵”。后来,因朝廷需要,秦叔宝又被调到张须陀(另一个大隋朝的顶梁柱)麾下效力,主要的战绩是与罗士信一起,以二千伏兵,配合张须陀统帅的万余人,大破十倍于自己的贼众。后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又率部下到裴仁基帐下任职,这个时候,秦叔宝三个字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彼时,隋朝已经走到穷途末路的地步了,到处战乱纷起,特别是隋朝的主心骨杨广被宇文化及干掉后,本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秦叔宝一下子心里空落落的,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跟随裴仁基投奔了瓦岗军领袖李密,但是“桃李子”并不是指李密,瓦岗军也被其它割据势力吞噬了。没办法,乱世之中,想得遇明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秦叔宝只得转投王世充,但王世充为人奸诈,对待部下也不公允,伤了我们秦大英雄的心。而正好这个时候李渊在太原也举起了反旗,秦叔宝恍然大悟,原来“桃李子”说的是唐国公李渊呀,遂与程咬金等人一起商量要投奔李唐,然后,就发生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幕神反转。

加入了大唐正统后,秦叔宝认为自己已经得遇明主了,可以一展心中抱负了,心里那个得意呀。李渊把他安排在自己二儿子秦王李世民手下,秦叔宝跟隋秦王南征北战,干得那叫一个带劲。其主要战功如下:先败宋金刚,再破尉迟敬德,并逼降了尉迟敬德,让大唐又得一员虎将;再后来,讨伐王世充,灭之;攻打窦建德,降之;刘黑闼作乱,驱之。至此,大唐版图内已经没有太有威胁的武装割据势力了。

但是,对于新主子李世民来说,还有一个巨大的威胁,那就是来自于皇位争夺战对手的明枪暗箭。是谁呢?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中国历史上的皇位都是满含血和泪的,最终,秦叔宝随李世民干掉了李建成、李元吉,协助李世民登上了最高的那个位子。而秦叔宝也因此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但是,宝刀总有钝锈的时候,英雄也有垂暮的那天。玄武门事变后,或许是因为以前战场上流血太多,或许是明白了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秦叔宝经常生病,还见人就说:“……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这一病,就病了十二年,后来大唐平叛及守卫疆土的战役,秦叔宝一个都没参加,不过,他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干,传说中,他还在闲暇时到唐太宗李世民门口站过岗,并凭此让郁垒神荼下了岗,成了自唐以来广大老百姓的门神。

贞观十二年(638年),秦叔宝病死了,死后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还特意下令在秦叔宝墓前造石人马,用以彰显秦琼的战功。

后来,又过了几年,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以供自己怀念,后人景仰,秦叔宝因其前半生的功绩排在了第二十四名。


风中谈历史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秦叔宝的形象是最高大的,尊称秦二哥或秦二爷。江湖送号“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 在瓦岗寨上是兵马大元帅,投唐之后,辅保李世民,后来也是兵马大元帅,封护国公。他姑父是北平王罗艺,表弟罗成,姨夫是长平王邱瑞,前干爹是靠山王杨林。但在历史上并非如此。

秦琼是山东齐州历城人。最早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再跟张须陀、投裴仁基。归降瓦岗寨李密,投奔王世充,再归大唐。可见跳槽很多。

在大唐归到亲王李世民麾下,任马军总管。因功绩先后授秦王府右三统军,加上柱国,封翼国公。参与玄武门事变,随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事后授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贞观十二年,病死,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次年改封胡国公。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画凌烟阁二十四名功臣像,秦琼位列最后。

历史上没有罗成这个人,罗艺等与秦琼也没有关系。他的祖父叫秦方太,父亲叫秦爱,不是什么北齐高官。但秦琼被尊为门神爷,却是地地道道的。


几苇渡


秦琼,字叔宝,隋唐时期名将。秦琼原来是隋朝名将来护儿帐下的将军,后来归附虎牢关裴仁基,然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李密。李密兵败之后秦琼投奔王世充,后来与程咬金一起投奔了李唐,在秦王李世民府中任职,从此以后秦琼一直跟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秦琼也出了很大力,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贞观十二年秦琼就病死了,死后获得了陪葬昭陵的地位,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秦琼死后谥号为“壮”,这应该是对于他的最终评价,能看出来他的地位如何。“壮”这个字作为谥号并不常用,也算不上是什么美谥。总结来看,从谥号“壮”评定,还是觉得秦琼这个人好武而有勇力,仅此而已。

秦琼的民间形象远远高于他的史籍形象,完全就是被《隋唐演义》捧起来的。“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这完全是江湖传说。把秦琼作为门神也是民间自发行为,不是唐朝官方行为,由此可见秦琼在民间社会的地位。


沅汰


一提起秦叔宝,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门神” ,然后便是《隋唐英雄传》、《说唐》里的那个隋唐好汉、文武全才、义薄云天的小孟尝,山东绿林第一好汉。但其实这都是千多年来无数的文学作品加工的结果。真实历史上的秦叔宝,可比演义中的形象勇猛许多,称得上是隋唐第一勇将,但也只是一名勇将,虽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也远远称不上重臣,唐朝建立后,更是被边缘化的一位臣子。

秦叔宝出身于官宦世家,历代先祖,包括他的父亲,都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可谓是官二代出身,而不是如演义中所说的打铁出身后来担任捕快,更没有过沦落到去卖马。秦叔宝年少的时候便展现出过人的武艺,十来岁的时候,便是隋朝大将来护儿看中的小将,秦叔宝的母亲去世时,来护儿还亲自派人去吊唁,可见对其的看中。后来秦叔宝一一在张弥陀与

裴仁基

账下任职,打过不少仗。因此,在隋朝的时候,秦叔宝便是远近闻名的小将了,而且以勇武之名著称,刚过二十,便是正六品的军功建节尉。

隋亡后,秦叔宝先后投靠了瓦岗寨李密,王世允,后来投靠了李渊,才被李渊安排给了李世民。秦叔宝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勇将,不论在哪个主公账下,都受到重用。李密封秦叔宝为账内剽骑,统帅八千内军,王世允封秦琼为龙壤大将军,李世民更封秦叔宝为马军总管,可谓跟自己平起平坐。秦叔宝也不负李世民的看中,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时,常常单枪匹马的将敌将斩杀于千军万马之中,为唐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李渊为皇帝时,秦叔宝便贵为国公公爵,上柱国。而在当时程咬金尉迟恭之流,还连侯爵都不是。也因为李渊的看中,秦叔宝感恩,而没有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但秦叔宝好歹也是秦王府的老人,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秦叔宝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但也因为没有参加李世民的造反,因此秦叔宝在贞观朝的存在感也极低,从封号上也看得出,也远不及长孙无忌程咬金之流的尊贵,整个贞观朝,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职务,沦为富贵的边缘人,在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也排在最末一位。

由此可见,秦叔宝无愧于千古勇将之名,后世更被奉为门神之一,但也仅此而已。


穿过历史迷雾


在民间传说中,秦叔宝威名赫赫,秦琼卖马、传枪递锏等传说耳熟能详,尊称为秦二哥或秦二爷,江湖送号:“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秦琼更与尉迟恭二人成为门神,早些年过春节时无论咋没钱,也得买二张贴在门上,以求一年平安。

秦琼是山东齐州历城人,最早在隋朝来护儿手下为将,后来又保张须陀,一起镇压农民义军卢明月和孙宣雅,跟随裴仁基镇压瓦岗军李密,兵败随裴投降李密,败隋军宇文化及。后王世充袭击李密,秦琼被王世充所俘,降王世充,因不耻王世充为人,619年秦叔宝和程咬金投奔李唐后,被李渊派到李世民府上任职。

秦琼虽多次改换门庭,但无论在谁的手下任职都会忠于职守,战斗到最后一刻,不会出卖主公利益,这点与吕布完全不同。

李世民对他礼遇有加,直接授予马军总管职位,李世民每次出征必定将秦琼带在身边,唐军征讨宋金刚,多名唐军大将被俘,李世民派秦琼为先锋,决战宋军大获全胜,宋金刚逃走,尉迟恭降唐,被李渊加封为上柱国!随李世民战败王世充、平灭窦建德、平叛刘黑闼等战役中立下大功,被封为翼国公(仅次于亲王和郡王),李渊时期授予武将上柱国勋职的仅秦叔宝一人,战神李靖都未曾获得过如此殊耀,可见秦叔宝是多么被李渊所器重的。

秦叔宝投靠李唐之后屡立战功,颇得唐高祖李渊器重。因此,他对于李渊颇为感恩,所以626年,凌烟阁功臣几乎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可是作为大唐主力战将的秦叔宝却没有。

魏征评价一针见血:秦叔宝是良臣而非忠臣!秦叔宝忠于的并非李世民个人,而是大唐江山社稷。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基本上不参与朝政,闭门在家养病。一生征战,浑身伤痕累累,年老后暗伤爆发因此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病逝。李世民追赠秦琼为徐州都督、胡国公,并下令陪葬昭陵,特意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以彰显秦琼的战功累累。

或许因为武门之变,触及秦琼做人的原则底线(弑兄杀弟逼父),他保持了中立态度,也因此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643年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年的功臣,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而秦琼位列最后一位,或许在李世民心中,秦琼虽有一席之地,只是对他有一些怀旧之情罢了。


美丽青春您真痘


关公战秦琼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有这样的类比,就能明白,关公和秦琼并列,绝对是他们水平不相上下。

第一,勇冠三军

他必定是个勇冠三军的一等一猛将,和关羽评价类似,有"万人敌"风采。据新旧唐书记:秦琼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但凡对面有人敢在军前耀武扬威,就必定单枪匹马去单挑。其实斗将之事在任何年代都不多,别被三国演义误导。可是他确最喜欢斗将(单挑)就证明他对自己武力绝对自信。


第二,专做贴身护卫

他所担任的任务都有贴身护卫,据说每个被秦琼效忠的主公,都喜欢让他做自己贴身护卫将军,这证明一件事,那就是秦琼必是细心且忠义之人(跟赵云类似)他一生多次救驾李世民,多年后,因为李世民缘故又成为民间门神也和此有关(秦琼,尉迟公并称门神)。

第三,多次易主终得明主

他曾经效忠多位主公,最后追随李世民。开始他保隋朝,跟随来护儿征战,后又跟随张须陀镇压义军卢明月,孙宣雅,还随裴仁基镇压瓦岗军。因为裴仁基投降李密,秦琼跟随李密成瓦岗寨的人对抗隋朝。

后来王世充背信弃义袭击瓦岗寨,李密兵败,秦琼被俘,他又成王世充的人。因不信任王世充就追随李世民。经历可谓曲折。不过他在任何人手下,都没有被前任主公说人品有亏。所以绝对不是三心二意的小人,只能说他有自己对明主的坚持和判断。


第三,战功无双荣誉等身

秦琼虽然武艺高强,但是并不适合做帅才,只算将才,每次都先锋破敌,败宋金刚、收蔚迟恭、败王世充、平窦建德、平刘黑頍,每次战役都是身先士卒,战功无数。一生大小二百余战,重伤数次,因此加封上柱国,翼国公。玄武门之变后又被拜左武卫大将军。

第四,爱恨纠结李世民

据我个人认为,秦琼并没有参与李世民决定性事件,玄武门之变,至于原因可能跟秦琼做人的原则底线有关(杀兄逼父)也因此,李世民对他可谓爱狠纠结。

排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原因就在此。



语见文化


秦琼,字叔宝,山东历城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隋唐演义》中,秦叔宝是一位盖世无双的大英雄,人称赛专诸,小孟尝,也正是因为小说演义的渲染,让秦叔宝在中国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



当然了,历史上的秦叔宝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排在第二十四位。与之同位门神的尉迟恭却排在第五位,乍一看秦叔宝在这些功臣里的排名最靠后,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李世民不待见他。

其实,秦叔宝在唐朝的地位并不低。武德四年,秦叔宝就因美良川一战被封为翼国公。并且,秦叔宝在李世民帐下一直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官至左武卫大将军。这样的官职在唐朝也是能穿紫袍的大官了。



再有,秦叔宝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就一直长期受伤病困扰,很少有能出征的机会了。这一点与李靖,李勣,程咬金,侯君集等人在后来还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有着很大的差别。可就算李勣军功那么大,排名也只比秦叔宝高一位。这说明,李世民对于秦叔宝还是很在乎的。



秦叔宝在贞观十二年就去世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在贞观十七年才挂上,这也说明,李世民对于秦叔宝的开国之功并未忘记。能在凌烟阁挂像,那是多大的荣耀,不管排名如何,只要进入了,那就是大唐一等一的功臣。从这一点上来说,李世民的堂弟,曾经还救过他的命的任城郡王李道宗都没能享受到这一殊荣。


傅斯鸿


说起秦叔宝,大家的首先想到的就是:“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

由此可见,秦叔宝在山东的武林地位有多高。

那么在唐朝,秦叔宝处于什么地位?

可以说秦琼在唐朝处于很高的地位。

许多人会问秦琼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末,地位怎么可以说高?

请听我慢慢道来。

阵前来投

李世民讨伐王世充之战,王世充在洛阳据守不出。秦琼、程咬金在九曲对阵之时投奔了李唐,李世民对秦琼的英勇早有耳闻,对他十分礼遇,授予了他马军总管的职位,随自己一同镇守长春宫。

秦琼在投奔李世民之前就已经名声大噪,秦琼的投奔使李世民的名气更大,也引来了当年瓦岗寨的一部分人来投,为李世民充实自己的班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败尉迟敬德

唐武德二年,宋金刚先后攻陷晋州、浍州,唐朝河东告急,李世民调关中兵马率领秦琼等前往征讨。于柏壁扎营与宋金刚对峙,对峙期间,唐军永安王李孝基于夏县战败,唐俭、于筠等唐将均被宋军大将尉迟恭俘虏。

这样一来,李世民成为了孤军,于是秦琼出战于美良川将尉迟恭大军击破,斩首两千余级。美良川之战极为重要,此战为唐军大破宋金刚奠定了基础。

李渊后来赐给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呢。”

此战过后封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平灭宋金刚后,又赏赐秦琼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上柱国。(上柱国是将领的最高荣誉)

大征小战

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攻打王世充,每以秦琼为先锋。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秦琼、程咬金、史大奈、宇文歆等人随李世民凿穿窦军大阵,来到敌阵后方展开唐军旗帜,令窦军误以为己方已败,军心涣散下大败溃逃。

武德五年(622年)二月,在刘黑闼进军洺水途中,秦琼率军于列人将其击破。

武德九年(626年),秦琼参与玄武门事变,随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可以说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前,大小战役都有秦叔宝的身影,包括夺帝之战秦叔宝也立下大功。

后来秦琼经常生病,每逢病时就对人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由此可见秦琼勇武。

左右门神

唐朝开国年间,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秦琼出列说原意为李世民守夜,看看冤魂敢不敢近前。于是夜晚秦琼和尉迟恭身着戎装为李世民守夜,当晚竟然平安无事。李世民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龙王冤魂摄于两位大将身上的煞气再也不敢近前。

后代人把这个事情沿传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由此可见秦叔宝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秦琼在唐统一后,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病逝。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其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无排位之说。

后人对秦琼的评价:

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

刘餗:秦武卫勇力绝人。


日月当空历史文化传播


在真实的历史里,秦叔宝在唐朝究竟有个什么样的地位呢?这个可以看一下李世民所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从中就可以看出秦叔宝在唐太宗时期究竟是怎么样的地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所绘的真人大小的画像,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名单吧。

第一长孙无忌,第二李孝恭,第三杜如晦,第四魏征,第五房玄龄,第六高士廉,第七尉迟敬德,第八李靖,第九萧瑀,第十段志玄,第十一刘弘基,第十二屈突通。

第十三殷开山,第十四柴绍,第十五长孙顺德,第十六张亮,第十工侯君集,第十八张公谨,第十九程知节,第二十虞世南,第二十一刘政会,第二十二唐俭,第二十三李勣,第二十四秦琼。

我们挑几个我们比较熟悉的武将,比如第七的尉迟敬德,第八的李靖,第十九的程知节,也就是程咬金,第二十三的李勣,第二十四的秦琼,也就是秦叔宝。

说句最简单的话,秦叔宝在唐太宗时期的地位就是第二十四位,民间将尉迟敬德,也就是尉迟恭和秦叔宝当做两大门神,为什么尉迟敬德的名次这么高呢,远远在秦叔宝之上,甚至还在李靖之上呢?

因为尉迟恭救了李世民两次,第一次是尉迟恭跟着李世民去打猎,刚好碰上了王世充的几万骑兵,当单雄信率着骑兵来追赶李世民的时候,是尉迟恭将单雄信一枪挑下马来,然后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的。

第二次是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骑马追赶李元吉,刚好衣服被树枝给挂到了,坠马于地,李元吉拿着弓想要扼杀李世民,是尉迟恭及时赶到,一声把李元吉喝住,李元吉松手,跑向武德殿,被尉迟恭一箭射死的。

我们再来说说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后,程咬金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食邑七百户,而秦叔宝是左武卫大将军,也是食邑七百户,就从功劳上面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唐朝是左尊,所以秦叔宝要比程咬金稍微高一点。

因为不管是在瓦岗寨,还是王世充,还是投奔唐军后,秦叔宝都要比程咬金稍微高一点,那么为什么程咬金的排名反而要比秦叔宝要高呢?

主要是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后,就一直生病,所以表现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到贞观十七年的时候,程咬金就在秦叔宝之上了。

不过,秦叔宝能排名在二十四名也不错了,毕竟赫赫大名的李勣也只比他高一名,排在第二十三名。


历史简单说


秦叔宝在唐朝的地位,基本是被边缘化的。

首先,唐初的政权结构基本是继承前代,西魏-北周-隋-唐,一脉相承。其核心就是陈寅恪先生说的“关陇集团”。

这个集团的家族及其姻亲,组成一个庞大的统治网络,垄断了当时中国的官职、军职、田地、商业。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宇文赟荒唐无道,杨坚称帝了;杨广觉得翅膀硬了想单飞,分分钟被教做人。

背后,就是关陇集团在起作用。李渊从太原起兵后,一路势如破竹的入关,并且在半年之后就能称帝,也是关陇集团在支持。

577年,北齐被关陇集团把持的北周灭国,秦叔宝的爷爷战死沙场。那么即便到了唐朝,他们也不会和秦叔宝谈笑风生的。

其次,秦叔宝的个人经历比较复杂,历史不清白。

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秦叔宝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手下任职,虎牢大战后王世充败亡,这才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你看看,等到秦叔宝到了李世民帐下的时候,已经换了五个主公。虽说他也是随着部队转战,身不由己。但真要算起来,肯定不如殷开山、柴绍、长孙、独孤等人亲切。

最后,秦叔宝的定位就是武将。

619年,秦叔宝和程咬金投奔李唐后,被李渊派到李世民府上任职。从此,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抓住了建功立业的最后机会。

619年,宋金刚攻陷晋州,李世民前往征讨,秦叔宝是前锋。

620年,李世民进逼洛阳打王世充,秦叔宝和程咬金、尉迟敬德、翟长孙共同率领1000骑兵,组成玄甲军,充当先锋。战后被封为翼国公。

你没看错,四个人率领1000骑兵,人均200,也就是个加强连长。

622年,刘黑闼造反,秦叔宝作为先锋去平叛。

626年,秦叔宝迎来了最后的战场——玄武门。在这里他随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事后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总而言之,秦叔宝是一个敌人的儿子在流转多个阵营后,投奔过来的猛将。

这样一个人,哪怕生在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也不会有多大的作为,何况他还是北齐余孽。

能有现在的名气,首先要托小说、演义的作用。

然后呢,谁叫人家跟了一个好主子,到最后的关头还跟主子去干杀头的买卖,不给个功臣地位,实在说不过去。

但是,李世民登基后,重用的还是关陇集团(长孙无忌、杜如晦)、关东豪杰(房玄龄、魏征)、秦王府故旧(十八学士)。

像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这样的冲锋猛将,迅速被边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