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升高的原因,都有哪些,应该怎么办?

任翔宇970


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需要重点监测的指标。引起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众多,那么,胆红素升高的原因都有哪些,应如何处理?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胆红素是由衰老的红细胞所产生。刚由衰老红细胞生成的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被肝脏摄取,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以后,经胆道排入肠道。所以,胆红素主要有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三项指标。总胆红素为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之和,正常范围为3.4-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约占20%,非结合胆红素约占80%。胆红素升高的类型不同,病因不同。

  • 当结合胆红素升高低于总胆红素的20%时,需考虑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胆红素生成增多,超过了肝脏的摄取、处理能力,引起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可出现皮肤轻度黄染,一般无瘙痒,主要见于海洋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入异型血、蚕豆病、蛇咬伤等疾病。溶血性黄疸的总胆红素升高水平一般不会超过85.5μmol/L。治疗需针对溶血性疾病对因治疗。


  • 当结合胆红素升高占比总胆红素的20-50%时,需考虑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病变环节位于肝细胞水平,是由于肝细胞严重损伤,导致胆红素升高,可出现皮肤中度黄染,伴随皮肤瘙痒,主要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肝细胞性黄疸的总胆红素水平一般位于17.1-171μmol/L。治疗需针对引起肝细胞损伤等我病因对因治疗,同时给予保肝治疗。
  • 当结合胆红素升高超过总胆红素的50%时,需考虑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非结合胆红素排出受阻,导致胆红素入血,引起胆红素升高,可出现皮肤重度黄疸,伴皮肤瘙痒,主要见于肝内结石、寄生虫感染、药物性胆汁淤积、胆总管结石、肿瘤等疾病。梗阻性黄疸的总胆红素水平一般高于171μmol/L。治疗需解除胆道梗阻,如去除胆道结石,切除肿瘤等。


综上,胆红素升高病因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由于胆红素来源增多引起,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引起,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去路受阻引起。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在做肝功能检查时,很多人都会遇到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如果你的化验单上也出现胆红素升高,先不要惊慌,听“问上医”跟你讲讲。


什么是胆红素?

胆红素是监测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三项: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是红细胞死亡后生成的一种橘黄素的物质,有毒。

直接胆红素是间接胆红素到达肝脏后,被肝脏打包、处理过的无害的胆红素。它最终会进入肠道、肾脏,随着粪便、尿液排出体外。

而总胆红素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之和。而不管是直接胆红素升高还是间接胆红素升高。


胆红素升高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间接胆红素升高

患者出现溶血性免疫疾病,大量的红细胞被溶解在血液里,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进而导致总胆红素升高。

病因:某些会破坏红细胞的疾病,像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

(2)直接胆红素升高

被肝脏解了毒的直接胆红素会顺着胆汁,一路来到十二指肠,最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患者的胆道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直接胆红素无法进入肠道,而是大量逆流回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超标。

病因:这种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囊炎、胆石症、肝门部肿瘤等胆道梗阻疾病。

(3)间接和直接胆红素都升高:

如果患者的肝脏出了问题,生成直接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增多。而且,肝脏肿胀以及肝炎还会影响胆汁排出,导致直接胆红素大量反流入血,于是就出现了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双高的情况。

病因:这种类型的胆红素升高常见于酒精性肝病、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黄疸型肝炎。

肝脏跟胆道不管哪个出了问题都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升高,那到底该如何区分呢?

我们一般会根据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来判断。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化验单上数值,如果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在40%~60%之间,一般都是肝脏疾病引起的,如果大于60%,基本上就是胆道疾病引起的。




  胆红素是临床上常见的异常肝生化指标之一,是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肝功能化验里,除了有直接胆红素的数值,还有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其正常值要清楚,总胆红素:1.7~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0~3.42μmol/L ;间接胆红素:1.7~13.68μmol/L。

  造成胆红素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种:病理性原因和生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如剧烈运动、过度疲劳、饮酒过度等生理因素导致。对于这一类情况,一般注意好好休息、调整生活习惯可以自行恢复。

  病理性原因主要有:

  一、肝脏疾病,肝脏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转化的场所,肝脏有疾病,这两种胆红素的转化能力会降低,从而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同时肝脏疾病患者直接胆红素排出障碍,逆流入血液中。胆红素高的肝病患者会出现皮肤黄、尿黄、眼球黄等症状。

  二、胆道疾病,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胆道疾病,直接胆红素从胆道进入肠道内,胆道受阻,直接胆红素不能顺利进入肠道,从而逆流进入血液中,导致胆红素高。此时,导致胆红素高的主要病因是胆结石、胆管肿瘤、胰头癌等。

  三、红细胞大量破坏,当人体红细胞大量破坏时,人体的间接胆红素会增加,此时肝脏不能全部转化,导致血液的间接胆红素增高。此时,导致胆红素高的主要病因是白血病、严重贫血、疟疾、溶血性贫血等。

  四、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导致溶血,造成胆红素偏高;同时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也会造成胆红素偏高。

  五、输血错误,临床进行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会造成溶血,破坏红细胞,从而导致大量间接胆红素释放到血液中,造成胆红素偏高。

  对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胆红素高,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同时,需要注意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少吃动物油(猪油)、高胆固醇食物。此外,还要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心态。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我们做体检时必查的一项血液化验是血生化常规,血生化常规里包括肝功能,而胆红素水平就是衡量肝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其中,总胆红素是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之和。



胆红素升高的原因

如果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那么原因多半是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因为肝脏能把间接胆红素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再从胆道排出,常见的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和血型不合的输血。如果是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那么多半是由于胆道阻塞引起,肝脏合成的直接胆红素排不出去反流入血引起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梗阻性黄疸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胆道结石、寄生虫和肝胆胰肿瘤等。如果总胆红素升高为主,也就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升高,那么多数为肝细胞黄疸,主要见于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胆红素升高的处理:

如果检查出以及有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首先要做的就是排出是否有肝胆疾病(腹部超声),如果是肝炎引起,适当进行保肝抗病毒治疗,如果是由梗阻引起,就需要手术解除梗阻。治疗以对因治疗为主,针对黄疸的对症治疗一般是服用退黄药物(如熊去氧胆酸)。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

胆红素升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疸”,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肝功检查能发现胆红素升高,并初步判断原因。根据病因进行预防是降低胆红素的关键。



一、肝功检查——胆红素升高

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红细胞,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的代谢成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入肠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都可能引起黄疸。

肝功检查中三项胆红素指标可以判断有无黄疸和黄疸的程度:总胆红素17.1~34.2umol/L为隐性黄疸(皮肤黏膜不黄染),>34.2为肉眼可见的显性黄疸,34.2~171为轻度,171~342为中度,>342为重度。

二、引起黄疸(胆红素升高)的原因

(1)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疾病、输血反应、大面积烧伤、大血肿吸收、新生儿黄疸等。黄疸多为轻度,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2)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肝细胞性黄疸):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中毒性肝损伤、胆汁淤积导致的肝细胞损伤。黄疸多为轻度或中度,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升高比例相当。

(3)胆汁排泄障碍导致的胆汁淤积(梗阻性黄疸):胆结石、胰头癌、胆道肿瘤、胆管炎、胆道闭锁,以及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管结石等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黄疸多为中度或重度,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根据胆红素升高的程度和比例初步判断引起黄疸的病因,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如接触胆汁梗阻、治疗肝损伤,黄疸可消退。

(2)退黄的药物有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但是两种药不适合梗阻性黄疸者使用。

(3)预防措施:①发现皮肤黏膜或者双眼巩膜黄染,或者尿色变黄,怀疑黄疸,或者其他不舒服,及时上医院检查肝功。②平时定期体检是发现的最好手段。③积极治疗慢性肝病,如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


总之,胆红素的原因众多,建议请专科医生评估和治疗!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答疑在线


胆红素可以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三种,胆红素的最为主要的临床意义就是用来判断患者有无黄疸的发生,黄疸的类型,黄疸程度等。

胆红素的临床意义:

1.用来判断有没有黄疸的形成,黄疸的程度并指导治疗:当总胆红素大于17.1毫摩尔每升,但小于34.2毫摩尔每升的时候是属于隐性的黄疸或者是亚临床的黄疸,说明胆管有轻微的阻塞;34.2-171毫摩尔每升时为轻度的黄疸,171-342毫摩尔每升时为中度黄疸,大于342时属于高度的黄疸。

2.根据黄疸程度来推断黄疸的病因:溶血性的黄疸通常小于85.5毫摩尔每升,肝细胞性黄疸在17.1-171毫摩尔每升,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171-265毫摩尔每升,完全的梗阻性黄疸是大于342的。

3.判断黄疸的类型:当总胆红素伴有间接胆红素的明显增高多提示为溶血性的黄疸,当总胆红素增高伴有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的时候为胆汁淤积性的黄疸,三种胆红素同时增高则是说明为肝细胞性的黄疸。

希望以上文字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大夫


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代谢的过程就不多说了,就通俗介绍结果如何吧。


血清胆红素测定的意义是判断有没有黄疸、黄疸的程度及演变过程,数值增大1倍—10倍还是轻度,增大10倍—20倍为中度,增大20倍以上为重度;

可根据黄疸程度判断黄疸的病因;

根据总胆红素(STB、TBIL),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CB、DBIL)及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UCB、IBIL)的高低判断黄疸的类型。这里因为采取的方法不同,结果有差异,以检验单结果的参考值为准。

常见的黄疸有三种类型,即肝细胞损害性黄疸;胆汁排泄受阻所致;溶血所致。

胆汁排泄受阻是肝外胆管阻塞,如胆道结石、胆道肿瘤、胰头癌等;肝内胆管压力升高,如门静脉周围炎症、纤维化、或因肝细胞肿胀等。结果结合/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非结合/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结合尿检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指标是可以鉴别黄疸是什么性质的,这两个指标是胆红素代谢的产物,梗阻原因尿胆红素是强阳性的,如下图两个加号,尿胆原则是减少或缺少。


肝细胞性黄疸: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性肝炎、急性酒精肝炎。根据结合/直接胆红素中度升高,非结合/间接胆红素中度增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轻度增加或者正常。

溶血性黄疸:结合/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非结合/间接胆红素明星增高;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强阳性。

因此,根据这里题目提供的验单结果,
总胆红素27,按照验单提供参考值还没增加一倍,间接胆红素是20.3,还没有达到轻度黄疸程度,顶多是亚临床黄疸或隐形黄疸,还可能是仪器误差的结果,当然还需要结合尿胆原,尿胆红素的结果做出判断会更加准确。结合身体有没有不舒服,既往有没有肝脏疾病、胆道结石等原因,必要时检验一下尿胆原、尿胆红素。也可以再观察看看吧,就目前结果暂看很大问题,定期复查一下看看指标有没有变化再做处理。


一盏茶的恬静


1、胆红素升高有哪些具体原因?

每个人的体重的7~8%由血液组成,血液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人体输送氧气,我们跑步、说话、玩游戏、想心事,这些过程都要消耗氧气,而血液中的红细胞就是运输氧气的主要“负责人”。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寿命,红细胞也是,平均寿命120天左右。“死亡”或“发生故障”的红细胞需要被清除掉,处理这批红细胞的部位就是肝脏,而胆红素就是红细胞被肝脏代谢时的中间产物。

因此,胆红素代谢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起点即红细胞短时间内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终点即肝脏出现问题,如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寄生虫等都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发生异常,进而引起胆红素升高。


2、超过多少算胆红素升高?

如前所述,胆红素是红细胞被代谢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而处理胆红素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被处理前和处理后的胆红素的性质是不同的,被肝脏处理前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不可以被人体排出体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有毒”),被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可以被人体排出体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无毒”),总胆红素等于两者之和。正常人总胆红素为1.7~17.1μmol/L,当总胆红素>17.1μmol/L时,即胆红素升高(不包括新生儿,他们的红细胞和普通人不同,所以胆红素的水平也和普通人不同)。医生常常根据三者水平的高低来推测病因。


3、该怎么预防?

因为各种各样的疾病都可以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所以没有特别针对性的预防手段,对于有血液或肝胆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加强检查和治疗,对于普通人,建议健康饮食、规律生活、不熬夜、不加班,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因为胆红素升高升高可以引起皮肤变黄、瘙痒(黄疸)和眼白发黄(巩膜黄染),对于出现这类症状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兰斯破仑


很多人减肥方法不对,到最后反弹非常快,还可能把自己减到营养不良,甚至影响皮肤状况,不断爆痘痘、肤质变粗糙、肤色发黄、变暗淡……

但是,让人欣喜的是,在坚持低碳生酮饮食减肥的众多网友中,我看到太多关于『皮肤变好』的“逆袭”案例。

有的网友皮肤变得更加紧致,有的网友皮肤变光滑了,有的网友彻底跟粉刺痘痘说了再见……

国外网友Izabelle曾经一直坚持素食,嘴巴、胳膊、眼睛周围湿疹却越来越严重,切换到低碳生酮饮食3个月后,湿疹都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相关阅读→10年的痘痘、湿疹,戒掉这些食物后,皮肤焕然一新

国外最大的图片社交平台INS上,有人发起过ketoface(生酮脸)的话题,很多网友晒出了自己低碳生酮前后的对比照,不止变瘦变精神,皮肤状态真的让人羡慕啊。相关阅读→国外最流行的减肥法,这次在INS又爆了

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分别是Hannah、A n n a l e e R a n ge l、Ashley Jacqueline、Matt、Jane、Kasha

的确,低碳生酮饮食从减少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平稳激素分泌、减轻慢性炎症、消除植物毒素、改善肠道问题、提高抗氧化能力等方面

低碳生酮能够综合“升级”一个人的肤质,让你变美变年轻。

但是,人体很复杂,我们也确实收到了一些不太好的反馈,有人在低碳生酮饮食后,出现了肤色发黄的状况。

很多人就开始乱猜测,认为这是病理性的泛黄,是内脏疾病的标志,坊间还有传闻说“面色发黄代表肝不好”,那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为什么皮肤发黄?开启低碳生酮饮食之后,饮食中少了主食和糖,身体逐渐从葡萄糖供能,切换为燃烧脂肪供能,这个过程是需要一个适应期的。

在这个过渡期里,会出现焦躁情绪、压力也增大、乏力疲劳等状况,这些生理上的因素,可能会使得你的脸色呈现短期发黄晦暗状况。

但是,不要担心,随着身体的适应会逐渐转好。

图片来自buzzfeed

如果你已经完全适应低碳生酮饮食后,却出现了面色发黄的状况,就要考虑如下一些原因了:

→这些蔬菜吃多了

低碳生酮饮食强调避免,甚至消除饮食中的米面糖,同时增加优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很多人之前吃了非常少量的蔬菜,在低碳后反而注重和加强了自己的蔬菜摄入量,比如胡萝卜(严格状况下不建议吃)、羽衣甘蓝、菠菜、生菜、甜椒等。

这类蔬菜有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比较丰富的类胡萝卜素,而类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生酮饮食中吃下了大量的优质脂肪,这可能使身体吸收了更多的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在在血液中的含量过高时,会使皮肤颜色变黄,以手掌、足底最为明显,脸部其次。

右侧为患者的手,图片来自racgp

面对这种状况,减少此类蔬菜的摄入量一段时间(2-6周),自然就会好转,而且不要慌张,要知道,类胡萝卜素本身也有益处,能够增加皮肤水分减少皮肤粗糙。

→你是不是在吃某些药

如果你在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比如阿的平、呋喃类等,也可使肤色发黄。

→本身肝功能受损或者有其他疾病,诱发成人黄疸

聊到这点就不得不提胆红素,它是由红细胞分解形成的(呈现橙黄色),经肝脏过滤后,通过胆汁(胆管到达胆囊)分泌到肠中,然后分解为尿胆素原(使便便呈棕色)并排出体外。

血液中胆红素过多时,就会发生黄疸,表现在皮肤、眼白等部位发黄,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

黄疸状况,图片来自suggest-keywords

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原因有很多,涉及到肝脏炎症、胆道阻塞、胆管发炎、溶血性贫血、吉尔伯特综合症(遗传性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以慢性或复发性黄疸为特征)等等。

另外,像是剧烈运动、吃某些药物(比如抗病毒药物阿扎那韦)等,都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

也就是说,排除运动、吃药等原因,如果你肝脏(肝炎,肝硬化等),或者胆囊系统(胆结石,胆道疾病等)本身存在问题的话,低碳生酮过程中就很可能会遇到胆红素偏高,面色发黄的状况。

比如,在低碳生酮饮食以前,你是不是大量吃过果糖含量高的食物?它们可能已经对你的肝脏造成了很大的损伤。

摄入果糖后,大部分果糖都会在肝脏中代谢,而肝脏每天最多只能代谢60g,你吃的果糖越多,肝脏的负担就会越大,长期高量摄入,就跟喝酒无异。

有人给老鼠喂食果糖,喂食16周后,肝脏的情况变化,非常恐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原理,就是这样的。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会不会是在提示生酮饮食在伤害肝脏?

生酮饮食会抬高胆红素,损伤肝脏么?低碳生酮饮食过程中,身体会燃烧脂肪产生酮体,而这个过程正是通过肝脏分解脂肪来进行的。

所以,很多人质疑生酮饮食会给肝脏加负担,进而伤害肝脏,但实际上,低碳生酮饮食于肝脏是大大有益的:

→加持肝功能,对脂肪肝有预防和逆转作用

生酮饮食能通过减少果糖摄入量、增加胆碱摄入量、降低胰岛素等改变,对肝脏功能起到加持作用,甚至对脂肪肝有预防和逆转作用。相关阅读→生酮饮食伤肝吗?

另外,很多现实案例都展示了:生酮饮食于肝脏无害,比如被称为“生物黑客”的Dave Feldman,从2015年4月份开始进行生酮饮食,到现在有4年左右时间了。

图片来自cholesterolcode

肝功能有没有受到负面影响,他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自己的肝功能指标(ALT,AST)没有任何异常变化。相关阅读→多吃脂肪,降血脂,美国一生物黑客火爆了youtube

还有Gary taubes,Dr phinney,Jeff Volek,Eric westman,这些国外资深的低碳领域专家。

他们都有20-30年的低碳生酮饮食历史,也都非常健康,而且精神状态非常好。

→某些状况下甚至降低居胆红素

不止如此,对于高胆红素状况,比如之前提到的吉尔伯特综合症,低碳生酮饮食居然有纠正作用。

吉尔伯特综合症是由于遗传原因,导致肝脏无法正常清除胆红素,而引起的偶发性黄疸。

一个案例来自Eduarda Castro的丈夫,10几岁的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吉尔伯特综合症。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一直坚持低碳低脂饮食,但是在反馈自己信息之前的1个月里,他将自己的饮食调整为低碳高脂肪饮食。

1个月后做了血液检查,然后惊讶的发现,也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

图片来自dietdoctor

2015年的一个案例研究中,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同样患有吉尔伯特综合症。

在采用以动物脂肪,肉,蛋和内脏为基础,并且以较少(少于30%)的蔬菜和水果为基础的饮食后,总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

当然,也不乏来自网友的反馈,在坚持低碳生酮饮食后,体重和甘油三酯都在降低,

胆红素由偏高转为正常。

另外想说的是,很多人即便检查出胆红素升高的状况,肝胆指标都正常,这种情况下不用过分担心,很可能只是生理现状。

很多人认为生酮饮食伤肝,只要是他们认为生酮饮食是高热量饮食,其实,生酮饮食是低热量饮食,我们会自然少吃,吃那些脂肪不足以伤肝,其实,碳水更伤肝。

低碳生酮饮食,能通过增加抗氧化力、减轻炎症、平稳激素分泌、消除植物毒素等方面,全方位改善一个人的皮肤

这也是为什么,我能不断收到大量网友关于皮肤变光滑、更水润、有了光泽等方面的反馈。

但是,少数网友确实提到过皮肤发黄的情况,出现这种状况先不要担心,一点点找原因。

可能你正处于生酮饮食的过渡期,身体从燃烧葡萄糖转为燃烧脂肪,还在适应的过程中出现乏力、疲劳、压力增大等症状,这会引起短时间的肤色暗淡。

再者,你可能吃了很多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蔬菜,比如胡萝卜(严格状况下不建议吃)、羽衣甘蓝、菠菜、生菜、甜椒等。

类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生酮饮食中吃下了大量的优质脂肪

,这可能导致你体内吸收更多类胡萝卜素,而类胡萝卜素在在血液中的含量过高时,就会进而使皮肤颜色变黄,以手掌、足底最为明显,脸部其次。

另外,如果你在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也会导致皮肤变黄。

但最为让人担心的就是由于胆红素过高而诱发的病理性“发黄”,因为胆红素过高是提示肝胆疾病的一个指标。

也因此,有人认为低碳生酮饮食伤害肝脏,实际上,低碳生酮饮食对肝脏是有益的,并且有逆转脂肪肝的效果

而且如文中所述,很多人胆红素偏高的状况在低碳生酮饮食后,逐渐降至正常值

所以,面对胆红素偏高,面色发黄的情况,首先考虑,

自己是不是本身存在肝胆疾病(比如以前吃了很多高果糖食物伤到肝脏)。

其次,查看自己的肝胆检查指标,如果一切正常,甚至在逆转,就不必过分担心,还可能只是生理方面的改变,比如我文中提到的剧烈运动。

公众号回复肝,获取一篇生酮和肝的科普文章。


瘦龙健康


门诊上经常有人拿着自己的体检报告来问:“肝功里面检查的胆红素为啥偏高?怎么回事啊?”胆红素是肝脏生化指标,它除了可以判断是否是黄疸外,也能断定肝功正常与否。总胆红素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直胆(DBil)和间胆(IBil)。

胆红素大部分由衰老的红细胞形成的,也有一少部分来自于肌红蛋白。胆红素分布在肝脏和脾脏以及骨髓中,血红素氧化酶与人体形成的血红素产生化学反应变成游离胆红素。因其具有脂溶性,很难溶于水,不经由肾脏代谢,和白蛋白一起进入肝组织,像这类未结合胆红素被称之为间接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经血液循环至肝后,与葡萄糖醛酸生成结合胆红素,此类胆红素成为直接胆红素(DBil),因其水溶性较大,且可从肾脏排出体外。结合胆红素肠道内转换为尿、粪胆原。

血液胆红素增高的原因众多,胆红素代谢异常,体内积聚过多胆红素后形成高胆红素血症,出现身黄、目黄、小便黄等症状。充分评价胆红素增高的因素应明确到底是直胆还是间胆的异常。间胆(IBil)增高是⑴胆红素产生过量、⑵肝脏重新吸收降低⑶肝脏结合力减弱。与间胆(DBil)正好相反,直胆增高往往提示肝脏实质性伤害,亦或是由于胆汁阻滞,从而胆红素释放,进入胆管,随之,越来越少胆红素经由肝细胞进行血液循环。@生命召集令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