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取暖“大講堂”」南方是否滿足供暖條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清洁取暖“大讲堂”」南方是否满足供暖条件?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清洁取暖“大讲堂”」南方是否满足供暖条件?

“將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我國集中供暖沿長江重新劃定南北供暖分界線”…… 隨著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大力推進,近年來,關於“南方地區供暖”的呼聲亦愈發高漲,相關討論與建議屢見報端,南方供暖問題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

在當下能源轉型、大氣汙染治理等重要指標約束下,如何正視並儘快解決南方居民日益增長的取暖需求問題?秦嶺—淮河的集中供暖南北分界線是否科學?南方地區究竟適合什麼樣的取暖模式?集中供暖是否同樣適用於南方地區?針對這些問題,本刊編輯部推出“清潔取暖‘大講堂’”欄目,從研究視角客觀梳理總結,以期為“滿足廣大南方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建言獻策,同時歡迎讀者朋友踴躍投稿。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你在南方的豔陽裡瑟瑟發抖,我在北方的暖氣中穿著短袖”。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的全國連線上,總是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畫面:黑龍江人在室內穿單衣,陝西人穿毛衣,而浙江人穿著羽絨服。南北方供暖的差異,近年來是網友們每年的熱議話題。百度搜索指數顯示,2014-2019年暖氣的搜索指數不斷創新高,南方由於缺乏集中供暖,對暖氣的替代品搜索指數也一直居於高位。

「清洁取暖“大讲堂”」南方是否满足供暖条件?

2016年春節聯會晚會

01

南方為何沒有集中供暖?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經濟落後、能源緊缺,只能讓寒冷的北方地區“先暖起來”,於是中國在蘇聯的援助下以南北地理分界“秦嶺—淮河”線為界,確定了一條集中供暖分界線,北方地區採取集中供暖,南方地區不集中供暖。出於節約成本角度的考慮,我國從蘇聯借鑑經驗,採取蘇聯的氣候計算方法,規定室外溫度 5℃以下定義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或等於5℃的日數大於或等於90 天被界定為集中供暖的地區,供暖也因此成為計劃經濟時代北方的社會福利事業之一。

在劃分供暖線時,中國的經濟社會面臨許多嚴峻的約束,比如從國力上,冬季供暖需求客觀存在,但居民無力購買、政府無力全國改造;南方居民側收入低下,需求動力不足;南方地區整體工商業熱需求低下;能源供給不足,電力、煤炭、天然氣行業尚處於萌芽之中。

02

南方是否需要供暖?

「清洁取暖“大讲堂”」南方是否满足供暖条件?

囿於以上條件,供暖線的劃分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只考慮了大氣溫度,沒有考慮溼度、風速等可能影響人體感溫度的因素。

從氣象學角度看,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較大,溼度每增加10%,人體感受溫度則降低1℃。由於南方多陰雨天氣,難怪南方網友會感覺到那種“冷到骨子裡”的溼冷。以上海市為例,一般12月至次年2月是一年最冷的時段,平均氣溫為3-5℃。但上海位於長江邊,冬季溼度非常大,一般溼度為60%-70%,而北方地區的溼度平均只有 15%-20%。也就是說上海的溼度比北方地區高出近40%,按照溼度對氣溫影響的規律來推斷,上海的體感“溫度”是-1-1℃。而同一體感溫度的北方,已經實行了集中供暖。

所以,以上海為代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天的體感溫度是需要實行供暖的;而根據《中國國家地理》的研究,下圖所示的華南、海南、西南的一些地區,1月平均氣溫就在10℃-22℃之間,冬季體感溫度較高,這些地區不需要暖氣。

「清洁取暖“大讲堂”」南方是否满足供暖条件?

中國適宜避寒區(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1月)

因此,考慮到百姓實際的供暖需求,過去僅僅以溫度作為供暖劃分界線的方法很難滿足室內人體舒適溫度的要求。從人體生理學角度來看,冬季體感溫度舒適值為 13-18℃。一項針對長江三角洲的用電消費研究顯示,當氣溫下降到13℃時,居民會顯著地增加對空調的使用,而理想的居民供暖服務也應當滿足這一部分供暖需要。國家劃定的“夏熱冬冷”地區, ( 夏熱冬冷地區主要是指長江中下游及其周圍地區,該地區的範圍大致為隴海線以南,南嶺以北,四川盆地以東,包括上海市、重慶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五省的全部,四川和貴州兩省東半部,江蘇、河南兩省南半部,福建省北半部,陝西、甘肅兩省南端,廣東、廣西兩省北端。——編者注) 其冬季平均體感溫度基本都 在13℃以下,很多地區體感溫度甚至低於 0℃,遠低於北方室內溫度( 16-18℃ ) 。因此,我國供暖線以南的地區,尤其是夏熱冬冷地區的居民供暖需求較為迫切。

03

南方是否滿足供暖條件?

「清洁取暖“大讲堂”」南方是否满足供暖条件?

部分地區冬季體感溫度(數據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對生活條件的要求愈發提高。2012 年 3 月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提出提案《將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說明我國供暖線以南的地區開始對供暖出現需求,人民開始呼籲修改供暖線以擴張集中供暖範圍。

氣候環境直接決定了居民的供暖需要有多迫切,然而我們必須一定程度上考慮當地居民的購買力水平。購買力水平會影響居民對供暖服務的支付意願,由於供暖相對較高的成本,單純依靠政府補貼難以保證供暖服務的可持續性。居民自身對供暖的支付意願越高,普及供暖服務的阻力就越小。那麼供暖線以南的城市是否滿足供暖條件呢?

我國南方省份 GDP 發展迅速,居民人均收入水漲船高,供暖成本約束放寬。2000 年以來,上海、江蘇、浙江、重慶、四川等南方省份總 GDP 由 62633.49 億元提高至 556419.61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12.90%;相比於 1952 年,南方省份 GDP 從 321.65 億元提高到 556419.61 億元,GDP 佔全國比重從 52.42%提高到60.83%,經濟發展速度領先其他地區,居民生活需要快速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隨之提高,2018 年南方主要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為 30,567.61元,以 1970 年價格計真實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8,357.23 元,約為劃分供暖線時人均收入的 10 倍,這種大幅提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導致南方城市對供暖經濟成本的可承受性提高。

南方城市地方財政收支加大,供暖改造可得性提升。二十一世紀,我國經濟發展迅猛,南方省份財政收入迅速提高,各省 2018 年財政收入至少是 2000 年財政收入的 10 倍以上,重慶最高,達 25.97 倍。2017 年南方省份財政支出水漲船高,平均達 308.19 億元,相比 20 世紀末增長約 20 倍。城市財政收支的擴張代表各市對供暖基礎設施及房屋改造成本的承受能力提高,供暖具備可得性。

能源供應能力增強。

我國能源企業發展多年,如今已經形成電網全覆蓋、天然氣主幹管道投產的局面,以煤炭、電力、天然氣三大能源供應能力為供暖帶來的能源需求提供保障。南方省份煤炭消費量佔比於 2013 年下降至 39.47%,隨後保持在 40%左右,相比二十世紀初下降了約 8%,對應煤炭約 3 億噸,具備一定回彈空間,為南方進行小規模的燃煤取暖提供空間。電網方面,電網全覆蓋,特高壓輸電線路快速建設,容量尚存冬季取暖空間。天然氣方面,主力管網建設基本完成,城市儲氣能力逐步提升,足以應對天然氣供暖時出現的緊急峰值情況。

「清洁取暖“大讲堂”」南方是否满足供暖条件?

南方部分城市集中供暖情況(圖片來自新京報網)

南方居民、工商業對供暖的需求日益提高,南方城市開始出現使用空調、壁掛爐等設備進行分戶式自供暖的情況。近年來,在一些“人多錢也多”即需求高、支付能力也強的南方城市,例如武漢、合肥、長沙等,開始陸續出現集中供暖,“秦嶺—淮河線”這條南北供暖線正變得模糊:

1)安徽合肥:供暖範圍覆蓋合肥市主城區和三大開發區,包括189個小區、11.5萬戶居民,供暖面積2500萬平方米。

2)湖北武漢:武漢利用武昌、青山的熱電廠發電產生的餘熱,對覆蓋範圍內的用戶集中提供暖氣和熱水。武漢還將在漢口西部及漢陽地區各佈局一座大型熱電聯產機組,供暖範圍可輻射東西湖區、礄口區和武漢開發區。

3)湖北十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立第二汽車製造廠後,就有了集中供暖系統。

4)雲南昆明:冬季居民天然氣實行“採暖用氣”和“一般生活用氣”兩類,滿足市民取暖需要。

5)湖南長沙:採用湘江水所儲藏的熱能,2018年約為300萬平方米建築物實現供暖。

6)江蘇揚州:位於瘦西湖景區的鳳凰水岸等多個小區將實現集中供暖。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也水漲船高。綜上,筆者認為,南方供暖問題的研究與實施需要儘快啟動,相關供暖政策和規劃亟待進一步完善,滿足廣大南方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當下緊迫,且必要之事。

(作者供職於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應用經濟學院)

關於我們

《中國城市能源週刊》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中國能源報社與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聯合出版。定位:致力於以平臺連接力、知識創新力、輿論引導力,打造城市能源變革思想高地。核心:講述中國城市能源變革故事,介紹世界各城市能源轉型經驗;圍繞政策創新推動城市發展升級;助力城市能源變革關鍵技術突破;推廣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願景:連接“專家圈”,廣交“朋友圈”,影響“政策圈”,親近“公眾圈”,打造高質量城市能源變革“生態圈”。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清洁取暖“大讲堂”」南方是否满足供暖条件?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