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新冠肺炎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圖片人物非正文特定人物)

昨晚,年輕的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因感染新冠肺炎與世長辭,舉國哀慟!

由於疫情進入爆發期,加之檢測手段更加及時完善,目前全國每日新增確診人數較多。截至2月7日,全國新增病例3399例,累計確診34546例。

預判的疫情拐點也由2月8日一度推遲到2月21日、再到WHO稱“現階段尚不能預測中國國內疫情的‘拐點’何時到來,也無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否會在中國以外大規模爆發或演變成全球性流行病,因為新型冠狀病毒仍有大量關鍵信息未能為世界科學界所掌握”。

更有2月5日武漢報道出剛出生30小時的新生兒確診新冠肺炎,亮起了母嬰垂直感染傳播的紅燈。

從前幾天“糞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到廣州發現的“門把手檢測到冠狀病毒”,再到如今母嬰垂直傳播的可能,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不斷增多,讓全國原本緊張的氣氛更多添一份恐慌。

01

新冠肺炎特效藥,國內外都在努力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到燃眉之急,有效藥物究竟什麼時候能出來?這不僅僅是一場關乎中國人民的“戰疫”,更是一場關乎全人類的“戰疫”。為共克時艱,國內外研究團隊正加緊試驗各種不同的臨床治療藥物與方案。

幸運的是,過去幾天時間裡,從公開渠道流出了多則藥物有效的好消息,給民眾、患者帶來很大的希望。這本應是舉國熱淚盈眶的好消息,不過,其中也有一些藥物有效聲明引來一些負面輿論,受到了不小的爭議。

圖表 1 公開渠道報道的有效藥物概覽(點擊可放大)

新冠肺炎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02

數個藥物已處臨床試驗加速審批

對公開消息梳理下來發現,好消息不斷,但質疑聲也不斷。如何辨別藥物有效結論的真實性有幾分?

實際上,任何藥物在大規模臨床應用前,都必須經過臨床試驗。那麼,目前被國家承認可能有效的藥物多半正加班加點處於臨床試驗中。通過查詢發現,當前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2019-nCoV感染藥物有7種。

圖表 2 在研2019-nCoV感染藥物

新冠肺炎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可以看出,原本用於治療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藥物、抗艾滋病藥物以及抗SARS藥物都被用來探索對2019-nCoV的有效性。其中有一些用藥方案是已經在臨床個別案例中應用成功的,比如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用藥方案,以及瑞德西韋。

2020年1月23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他在隔離期間服用了艾滋病治療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後,只用了一天體溫就好轉,他從個人層面上確認了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的療效。

1月31日,美國用瑞德西韋治癒了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消息傳開,於是,市場對瑞德西韋有效治療新冠肺炎寄予厚望。2月5日晚間,瑞德西韋傳來最新臨床進展:已入組761例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於2月6日進行首次給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實際上,除了這幾款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藥物外,我國醫學界多個研究團隊正在進行更多的努力,例如武漢病毒所等近期發現磷酸氯喹體外實驗有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等機構聯合對上千種化合物進行篩選後發現了5種化合物可能有效……後續可能會有更多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03

新冠肺炎特效藥物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快速爆發的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那麼,新冠肺炎特效藥物究竟離我們還有多遠?

從國家衛健委發佈的五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來看,自第四版才開始根據臨床實踐出臺了一些探索性的藥物治療指導方案。截至2月7日,診療方案更新到了第五版,對兩版的藥物應用指導對比如下。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都是探索性的臨床用藥指導,國家衛健委在第五版方案中明確了“目前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

圖表 3 國家衛健委歷版診療方案藥物應用指導

新冠肺炎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資料來源: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康產業資本研究中心

另一邊,在研藥物都在努力。一般來說,藥物的臨床階段試驗週期長,至少需要2-3年。從上述幾款藥物的臨床研究進展來看,阿比朵爾已處臨床Ⅲ期,有望在相對較短時間內獲得審批。不過,國家藥監局新藥評審委員劉玉玲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若國家藥監局特事特辦加速審批,瑞德西韋也許最快一兩個月就有望獲得進口批文。相應的,其他在臨床個案中應用有效的用藥方案也可能會得到加速審批。

但臨床試驗時間短就存在觀察時間不足,不良反應甚至後遺症的風險較大。危難當頭如何取捨?鍾南山院士近日曾表示,臨床試驗可以加快綠色通道,但必須走程序,“很多實驗室找到一個苗頭,就希望馬上完全進入臨床,這個要小心,倫理審查一定要通過。臨床醫生還是要按臨床的規矩來做。

遙想當年,SARS到最後也沒等來特效藥,最後因為氣候轉熱病毒消失(病毒怕紫外線和熱)。目前2019-nCoV也尚無確切的特效藥。雖然網傳了很多“特效藥”,但都為個別案例或者體外試驗,個例的藥品有效與否不是科學結論,一定要進行臨床實驗。

因此,在期待特效藥儘早通過臨床試驗審批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全力做好個人防護,預防依然是第一位的。希望我國人民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