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的經歷令人嗟嘆,怎樣才能讓普通人勇於維護公共利益?


李文亮醫生去世,舉國悲哀,世界各大媒體紛紛哀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感到悲傷”。人們為李文亮身上的人性之光而點贊,為他“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的言論而喝彩。

就李文亮事件的前因後果來看,他與2003年有些醫生明知危險但義無反顧一往無前的行為明顯不同,他只是在150個人的同學微信群裡將消息告訴了其他人,與其他同時被處罰的“造謠”者一樣,無意“冒犯”。面對警察的警戒,他承認自己發表的是“不屬實”的言論,對於警方的警告,他寫下了“明白”這兩個字。

準確說,李文亮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而並非有意為之的“吹哨者”。但是,他事後接受了媒體採訪,並出示訓誡書坦率表達,顯示出一個普通人身上的人性之光。儘管這光芒很微弱,但真話就是真話,再巧妙的謊言和再嚴密的羅網都不能完全掩蓋。

李文亮的經歷令人嗟嘆,怎樣才能讓普通人勇於維護公共利益?

李文亮

人們為李文亮醫生身上的人性之光而感動,為他堅守職業倫理的做法而叫好,為他遭到的打壓和而憤怒,為他經受的不幸而痛惜。但是,明明說的是真話,卻被警方警戒,在恐懼之下被迫承認“造謠”,這樣的事實不禁讓人想起巴金的深刻反思:有一個時期,我的確相信過迫害我的林彪和“四人幫”以及他們的大小爪牙,我相信他們所宣傳的一切,我認為自己是“罪人”,我的書是“毒草”,甘心認罪服罪。我完全否定自己,準備接受改造,重新做人。

巴金和李文亮都是“自證其罪”。他們的經歷提醒人們關注這樣的問題:怎樣才能保護說真話的普通人?怎樣避免普通人維護公共利益時受到強力阻礙?

首先,李文亮作為專業的醫學工作者,對專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披露信息,這是其職業要求。按照柏拉圖在《理想國》的描述,具有專業技術的人從事專業的工作,這是正義實現的關鍵。現代社會是組織精密,高度複雜的社會,大多數行業都有自己專業的只是要求和專業積累——醫學更是如此。李文亮在武大求學7年,並且行醫9年,他所披露的信息,既植根於自己的知識積累,同時也經過了科學上的驗證。可以說,他的提醒屬於專業醫生的專業意見,是其職業所繫所需。這正如警察提醒民眾,人多擁擠時怎樣避免自己的錢包或手機被偷,女士怎樣防範應對性騷然。

李文亮的經歷令人嗟嘆,怎樣才能讓普通人勇於維護公共利益?

李文亮

警察基於民眾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做出了符合自身身份和職責的提醒,這些提醒也無疑有益於民眾,即有益於公共利益。同樣,李文亮作為專業醫生披露的信息,可以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樣有益於公眾利益。但是,李文亮的正義之舉,卻遭遇到了不正義的對待。

其次,專業人員對於專業程度很高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宜實施任何可能導致阻嚇的管束。李文亮在微信群披露的信息,與一個專業批評家指出一部小說有很大的缺點,要批判性閱讀或不宜閱讀,在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說,被專業批評家批評文學作品並且為讀者提供閱讀意見是其職責和基本權利,那麼李文亮對於病毒的分析判斷並提醒他人同樣是其職責和基本權利。如果警察不能因此訓誡文學批評家為讀者提供閱讀意見並予以警戒,那麼警察也同樣不能因為李文亮傳播了自己對病毒的看法就對其警戒。

李文亮的經歷令人嗟嘆,怎樣才能讓普通人勇於維護公共利益?

李文亮

行政權有其邊界所在。如果一個專業意見事關公共利益,就不宜使用強力懲罰發言者。因為這樣的懲罰,很可能對專業人員形成嚇阻,從而大大損壞公共利益,或者造成無法預計的嚴重後果——武昌中南路街派出所對李文亮的訓誡就是如此。

第三,正如李文亮重複說出的常識,“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對於某些異見,一個健康的社會有充分的能力予以容納。例如,前幾日的“雙黃連事件”中,專家意見實際上對民眾形成了誤導,但是很快就有其他專家和媒體迅速糾錯。各種不同的說法和觀點互相交鋒,比只有一種意見無疑要好上很多,恰如羅素所說,“參差多姿,乃幸福之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