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診斷寶寶「母乳性黃疸」,是怎麼回事?需要停母乳嗎?

地主最愛星空


母乳性黃疸可分為兩種情況。

1.母乳性黃疸早髮型,也叫母乳餵養性黃疸,主要是由於,在出生之後的3到5天之內,由於母乳量攝入不足,而餵了普通的糖水或其他飲料,嬰兒腸蠕動減少,正常的腸道菌群建立完,胎糞排出延遲,體內的結合膽紅素排出少,而被腸道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引起黃疸。母乳餵養性黃疸,嬰兒生理性體重下降可超過12%。母乳餵養性黃疸,常發生在出生之後的七天之內,與生理性黃疸同時存在,但可持續1到2個月不退。重度黃疸血清膽紅素大342umol/l(20mg/dl),也是有引起腦病可能。

預防:生後早開奶,勤餵養,每日可達10到12次,至少要8到9次。不喂糖水,不喂水及其它液體可以預防。

2.遲髮型母乳性黃疸,我們通常所說的母乳性黃疸就是這種類型。目前認為與母乳中一些酶,使腸道未結合膽紅素從腸道吸收入肝腸循環,使血中濃度上升出現黃疸。當膽紅素大15mg/dl(257mol/l),可以暫停母乳2到3天,改為配方奶餵養,假如是母乳性餵養的話,停母乳三天,膽紅素值可降低50%

。膽紅素值低於15不需要停母乳。實際上在基層醫院,有些黃疸的孩子,沒有查到明顯的原因,大夫們往往會把它都歸結為母乳性黃疸,也不管測得的具體黃疸值有多少,都會讓停母乳,這是一個很大誤區。

無論什麼類型的黃疸,治療都是大同小異,當達到一定的干預標準之後,最好的方式就是光療。最新的標準是根據膽紅素小時曲線,由醫生來具體判斷。

圖 1 新生兒小時膽紅素列線圖(胎齡 ≥ 35 周的光療參考曲線)。 注:高危因素包括:同族免疫性溶血,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窒息、顯著的嗜睡、體溫不穩定、敗血症、代謝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癥



圖 2 新生兒小時膽紅素列線圖(胎齡 35 周以上早產兒及足月兒換血參考標準)

特別要說下茵梔黃口服液。在最新的國家指南、實用兒科學、實用新生兒學中,都沒有服用茵梔黃治療黃疸的方法。茵梔黃是從中藥方茵陳湯來的,茵梔黃的在臨床用於新生兒黃疸非常多,確實對黃疸治療有效,但是它的副作用就是拉肚子,基本上十個孩子九個會拉肚子,一天可能會有七八次甚至十幾次,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並不是太好。鑑於以上,這個藥呢家長們還是得慎重使用,包括朋友、其他的一些家長也經常來諮詢我,通常我都會建議他們:你可以先等等,先不要給孩子吃,儘量不吃,真是你們家的大人們都非常焦急、無法接受孩子黃疸的情況再去吃。



《褚福堂使用兒科學》第八版,江載芳、申昆玲、沈穎主編

2014年《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

我是兒科醫生孔凱,擅長兒科各種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兒童餵養、兒童生長髮育等問題,歡迎大家與我交流討論,謝謝支持關注與轉發


兒科醫生孔凱


我家寶寶現在快五個月了,剛出生時也有黃疸,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後期也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不需要停母乳,如果黃疸值比較高的話,先去醫院照藍光,等到降下來之後,在家每天給他點水喝,最好餵奶前半個小時喂水,防止他脹肚子,多曬曬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