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國學曾經有過哪“熱潮”嗎?有沒有世界連鎖性的?

蜜蜂文學


中華文化裡有″四書",四書之首為《大學》!這題目見識低層次的原因在於沒有掌握《大學》的觀察原則。


魯中居士


在中國歷史上,國學曾經有過三次“熱潮”。

第一次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這一時期周室衰微,諸侯力政,合縱連橫。知識分子則獲得了從未有過的 思想自由,湧現出春秋時期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戰國時期以孟子、 莊子、荀子為代表的一批思想偉人,也產生了一批對後代影響巨大的皇皇鉅著。

第二次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個時期思想自由度較高,學者們或參與朝政,或著書立說,或設壇授徒,他們在哲學、歷史、文學、地理等多個領域建樹頗豐,湧現了一大批著名學者和文化巨匠。

第三次在民國初期。

這個時期清帝國覆滅,學者們獲得了空前的思想自由,再加上五四運動以及西學東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國學熱”,湧現了諸如章炳麟、王國維、陳寅恪、胡適等一批國學大師。

先秦時期一批思想文化巨人,他們的出現是帶有世界性的。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了人類文明“軸心時代”的概念。在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上,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神奇的現象:幾乎在同一時期(大約公元前6世紀前2世紀),世界範圍內幾大文明古國,在相互隔絕、獨立發展的情況下,都分別出現了一批偉大的思想家,中國有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莊子等、古希臘有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印度有釋迦牟尼,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

他們對於人類所關注的宇宙、社會、人生等最高層次的根本問題,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進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傳統,作為東西方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在兩千餘年的漫漫征途中,潤澤著人類飢渴的心靈。

這個“巨人時代”,在中國恰值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無疑是典型的衰世、亂世與濁世,但它又是以“百家爭鳴”為標誌的中華文明史上第個群星燦爛、光焰四射的文化昌盛期。

現代學者錢穆認為:“中國歷史上第一等大人物,多在亂世衰世。所謂大人物,他不僅在當世,還要在身後,對歷史有影響、有作用。比如,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孟子,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莊子,其影響後代中國,實在大極了!”


小強愛寫作


中國“國學”能廣泛接觸世界,影響世界非二十一世紀莫屬,應該說這是史無前例的文化現象。那麼,是什麼導致這一現象的興起蓬勃發展並出現熱潮,這要從197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說起 ……

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漸漸地富強起來,老百姓不在吃不飽穿不暖了,老百姓日子好過了,老百姓不但有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 …… ,還有寬敞的住房、小汽車 …… 這些充分說明中國國力的提升,隨著國家的富強,特別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學習漢語、漢文化,瞭解中國,與中國溝通、貿易成為世界各國國民及政府生活及執政的理念,在這個大背景下,“國學”在世界形成一股股熱流、熱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啦!


張一郎


我國古代成就,已達到世界頂級。

特別是為人處事方面,更是別國無法比擬的。

我國自古就在不斷經歷內憂外患的襲擾,也湧現了不少民族人物,完善了民族精神。

國學不足就在於科技方面,數千年的封建時代,讓我國錯過了工業革命。

把時間精力都耗費在為官經商上,也為日後落後捱打埋下禍根。

國學中再好的思想理念,也要在和平文明年代,才能充分展現她的魅力。

國外對人性的研究瞭解,遠不及國學的內涵。只是現在人多被西化,熟不知世上的知識都是相通的,外國頂尖文化科技人才,也是在研習中國文化,特別是國學。而國人卻無視這些存在。

因而,不論哪國,哪個時代,只要是先進理念,人類智慧都會得到傳承,發揚光大!


袁少安


在“國學”的歷史上,沒有“熱潮“,只有“反彈”。也就是說,愈是摧毀之、踐踏之、壓制之,國學復甦勁道,愈是蓬勃興旺無可阻遏。

譬如“焚書坑儒”之後,譬如“五胡亂華”之後,譬如“西風東漸”之後,譬如“十年探索”之後。

切記,切記 —— 國學真實蘊含,並非中國經典之學,實乃中國生存之學。


聞魯生


國學中的經典詩詞歌賦。自奴隸社會以來,像陽光雨露一樣,美麗向上。一直陪伴著我們,從未間斷過。

無論哪朝哪代。都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它像宇宙之光,點亮東方。

它像空中之音,穿越古今。

召喚著我們,激盪著我們,引領著我們,走在時間的前方。令人嚮往,勢不可擋。

自漢張騫出使西域,唐玄奘的西天取經。東西方文明在交融著,滲透著。不斷的榮華髮展,相互借鑑,不斷完善。

所以是一個有機整體。


英皇騎士


兩漢、隋、唐、宋、明、清……到現在。東方諸國、世界多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