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输不起”,赢不了就哭闹?家长用这3招,帮孩子克服玻璃心

现在的孩子在父母的爱护下长大,生活条件也比以前要好很多,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孩子有了“输不起”的心态,即使和小伙伴或者家长玩游戏的时候也不能接受“输”,赢不了就哭闹。


孩子“输不起”,赢不了就哭闹?家长用这3招,帮孩子克服玻璃心


为什么孩子会“输不起”?

1、父母的影响

越小的孩子就越需要父母的认同,因为小孩子的“自我评判”能力并不健全,所以会父母夸奖孩子就觉得自己能力强很厉害。但如果每次“输”之后,父母都会用“你看谁谁家孩子”之类的话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差”,那孩子就会因为在意父母的期待出现“输不起”的心态。


孩子“输不起”,赢不了就哭闹?家长用这3招,帮孩子克服玻璃心


2、对自己的能力有“误解”

孩子并不能准确的判断自己的能力,经常会觉得“大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所以当看到父母或者他人做了一些事情是,孩子会觉得“我也行”。可是如果尝试后的结果并不如意,孩子就会很有挫败感,甚至无法接受。


孩子“输不起”,赢不了就哭闹?家长用这3招,帮孩子克服玻璃心


3、盲目自信

小孩子从2、3岁左右到7、8岁左右的几年时间内,很容易将自己和“大人”划等号,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盲目的自信,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一旦在游戏、比赛中输了,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为什么我这么厉害却会输呢?”。


孩子“输不起”,赢不了就哭闹?家长用这3招,帮孩子克服玻璃心


怎样帮孩子克服玻璃心?

1、培养“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概念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面对挫折和失败会主动调整心态、寻找问题并克服问题。

很多孩子“输不起”正是因为缺少“成长型思维”,认为一次失败就决定了所有。想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需要家长从自身改变自己,当孩子成功或失败的时候评价、鼓励孩子过程中的努力和处理的方法,引导孩子观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以结果定成败。


孩子“输不起”,赢不了就哭闹?家长用这3招,帮孩子克服玻璃心


2、与孩子沟通“怕输”的原因

有时,孩子“输不起”可能不是无法接受失败的结果而是无法接受失败可能造成的“后果”,比如家长的责怪、小伙伴的笑话等。

家长除了不要过于关注“输”的结果之外,也要帮孩子正视、接受一些他们不愿意接受的“后果”,让孩子明白很多他们想象中的“后果”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比如家长不会责骂他,同伴也会安慰他,减少孩子的焦虑。


孩子“输不起”,赢不了就哭闹?家长用这3招,帮孩子克服玻璃心


3、接纳孩子的失败

“输不起”的心态其实就是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而家长能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慢慢接受“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败应该先办法克服而不是直接放弃。但是做到这些的前提就是父母要先于孩子接受孩子的“失败”。

培养孩子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的勇气,面对挫折不轻易气馁的韧性,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家长也不要过于着急。除了抓住孩子“怕输”的关键时机引导之外,平常给孩子准备一些情绪类、好品格类的绘本也又不少帮助。


孩子“输不起”,赢不了就哭闹?家长用这3招,帮孩子克服玻璃心


小笔记当年给女儿准备了两套绘本,一套是专门为女生设计的《女生的小烦恼系列》,另一套是专门培养孩子好性格好品质的《宝宝好品格培养经典童话》,通过有带入感的故事,帮孩子更好的理解一些道理。

链接分享给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