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了10多年股票技术,技术也不错,还是做不好股票呢?

股海大道至简


炒股技术的最高境界是富有灵魂的K线,一般人到达不到的,还有就是知行合一的问题。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会惊人的相似,很多人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很多次,但是很少潜心去悟道思考,关于大盘2020年2月4号早盘分时图上“电光火石”的论述,是主力在抢筹,而且抢的很快生怕抢不到了,这种分时图不会在底部盘整多久的,这种分时想要指望再有合适的低吸点很难很难了,通过K线的技术走势看透庄家背后的想法 ,就是悟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富有灵魂的K线,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通过表象去揣摩庄家背后的思想。


能够代表未来的就是科技类似5G 芯片 半导体 新能源汽车和医药行业,这些股票平时都高高在上,像是你梦寐以求的女神一样高冷,你等待了很久,追逐了很久,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月3号千股跌停,像是突然你的女神在你面前脱光了,一点都不剩,但是你确吓傻了,很多以前特别想买的一些好股票今天跌停了,而你不知所措了。


因为下跌很多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女神已经在招手,结果你犹豫了,怂包了。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现在回过头来仔细的认真的想一想是不是后悔呢?你没有客服贪婪和恐惧,现在想想是不是没有出息啊,2700点的股市还害怕这,害怕那的,忘记了一句话:位置决定性质,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善读百家书,常养浩然气,知行如合一,自成栋梁人,虽然你读了很多书,也养了浩然气了,但是想要成为栋梁人,还必须能知行合一,但却恰恰是知行合一最难,不该追的时候冲动追高了,不该割肉害怕割肉了,就是东哥一样,人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难道不知道色字头上一把刀吗?但是做不到知行合一啊,结果京东的股价暴跌,东哥的身价也从600亿跌到了300亿,被称为历史上最贵的一次艳遇。


炒股不迷路,关注简单炒股。


简单炒股


这个问题我有话语权,因为我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在股市多年,学了不少的股票技术,说起来技术也还算不错,但就是做不好股票,这样的人不是一两个,而是相当多。这就好像练武的人,练到一定程度后,始终无法突破。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跟很多热爱股票的人一样,我也是一头扎进股市的汪洋之中,如饥似渴的学习股票技术,多年积累,技术看似还不错。做股票有时做得不错,也能抓到强势股,吃到大肉。有时也吃面,挨套。成功率不高,操作不稳定。由于都是自己琢磨,没有大师指点,走了很多弯路。后来发现,技术还不错却做不好股票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股市里很多大咖从几万元的小资金,做到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个亿,因为他们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他们使用这个正确的方法去操作,反复操作,重复的执行,终于在股市杀出一条血路,打下一席之地。

我个人认为,有一定技术却做不好股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交易规则。也就是说,掌握了很多东西,却没有融合成系统,是零散的,没有力量的。没有交易规则,可能看到股票异动就想做。但一做,却是错的,又要去改错。

有交易规则是不一样的,没有买入指令就不能买,卖出指令没有出现就不能卖。买多少,什么时候加仓,什么情况下止损,什么情况出现清仓,都有明确规定。交易严格按着交易规则去执行,是赢是亏都交给市场,按规则执行就好。就像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都是一个模样。

交易规则由于经历了市场的检验,交易是靠谱的。只需要相信交易规则,执行交易规则就好。

没有交易规则的交易者是散兵游勇,遇到稍大一点的力量,就会覆灭。有交易规则的交易者,虽然自己的力量弱小,但依靠规则的力量,会发挥超强的力量,在主力面前也不胆怯。

由于没有交易规则,交易者很容易陷入小周期内的缠斗,忘却趋势和格局,导致交易失败。

由于没有交易规则,交易者会有很多交易方法,这个用一下,那个用一下,结果哪个都用不好。有段时间,我曾经疯狂的追求指标,四处听课,搜集了四十多个指标。但后来却发现,用来用去,指标还是自己用得最好的那一两个。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才幡然醒悟,着手构建自己的交易规则。

如果你觉得自己技术还不错,但股票就是做不好,那请你冷静下来,检讨一下,看是不是以上说的这么一回事。是不是觉得应该静下心来打造自己的交易规则,然后按着交易规则去交易,兴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吐糟;如你赞同本文观点,欢迎点赞、关注交流!


股票野生交易者


有道无术,术可求;

有术无道,止于术!

光有花拳绣腿的技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有样学样是不顶用的。要想在股市能够长期持续盈利,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理论基础和最硬核的交易模式才行。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在某券商做投资经理时的一个客户

她总是对我说:赵经理,你看我炒股都十几年了,我每天也很努力,每天读研报,看公司报表,订的证券类的报纸也不少,我都有十几年的炒股经验了,这十几年来,为了炒股,我头发都白了,可为什么就是不能实现账户的总体盈利呢?

我说:阿姨,咱们关系也不错,恕我直言,您也别不爱听。其实吧,您不是有十几年的炒股经验,而是把一条失败的炒股经验用了十几年。您思维很固化,您也不改变,只是您觉察不出来或者说您已经意识到了,只是不想改变而已。您看您每次跟我讨论您持有的股票的时候,您总是提到的就是“某个专家说”“报纸上说”“某个厉害的基金经理说”“某篇报道说”“某个股评说”“某公司公告说”......等等,您从没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您也没对股市做过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又没自己的交易模式,也没自己的交易纪律和交易理论。就您这样,别说炒股炒了十几年的经验,您就是炒上100年,您照样还是白给、还是亏损!您必须得改啊。

我想,上述这样的股民不在少数,没由自己的交易模式,没有自己的交易纪律,没有对股市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对股市大势、板块、个股等形成深刻的理解力。这样的股民,跟武装到牙齿的专业投资机构或者游资来战斗,无异于义和团拿着大刀片对抗洋枪洋炮,无异于羊入虎口,焉能不败?

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我们的出路就是在“道”的指引下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统和操作方式!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美国那么强大,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太大了。处处都要赶超的话,肯定很困难,做不到。怎么办?

毛主席的策略就是要搞“杀手锏”项目。什么是杀手锏?杀手锏的本质是我专门练几个绝招,有这几个绝招在手里,我就有了底气。面对门门都是90分的对手,如果你均匀用力,门门都去追赶那90分,你不会构成威胁。但是如果你集中力量弄一门95分,你就一定有一席之地。刚解放时,什么都落后,但是有原子弹、氢弹就够了。

做股票也一样,也要有“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也要有“勒紧裤腰带,我们还苏联的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小散户也要集中所有的精力,选择一个战略方向,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这个方向上去谋求突破,做到最优,你就能让机构害怕,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小资金快速做大的必然和唯一选择!

总结:要想做好股票,光有10几年的经验是不行的,必须打造自己核心知识产权的交易模式。这样才能够信心坚定,这样才能够实现股市的长期持续盈利。


独孤剑


这个原因很简单。中国的股民很多,老股民也不少,但真正盈利的人还是少数人群。所以,学习了10多年的股票技术,技术也不错,和是否盈利是两码事。在股市中盈利,和股龄及技术高低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使用一种操作战法反复操作才是致胜的关键。

我可以为大家举几个炒股高手的案例:

(1)股市高手退学炒股,从1万元6年时间盈利2500万元。刚开始也是如其他新股民一样,亏损的找不到东南西北,最终操作定型,找到属于自己的操作方法反复操作才成功的。我的专栏战法就是结合了他的操作手法。

(2)股市高手涅槃重升,从25万元5年时间盈利3000万元。也是和其他股民一样,先遭遇挫折亏损,其后盈利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百万元,拿出本金用盈利的100万元炒股,压力就基本很小了。他的操作方法是典型的打首板战法为主,所以这样的坚持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这是他今天中午的交割单,都3200万元了,如抢钱一般。

(3)有一位未知名的高手,喜欢专打二板的操作手法,也是从小股民成长起来的。资金量从2011年几万元起步后逐步做大,8月23日资金量还在355万元,到今天已经达到了817万元,一个多月翻了一倍之多。

(8月23日交割单)

(10月14日交割单)

以上案例都是真实的,相信其中的高手也有股友们知道的。

这些炒股高手的股龄大概5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就实现了持续盈利的理想,走向了财务自由。所以,技术好和是否盈利两码事。从事证券分析股评的专家水平高吧,如果能靠自己持续盈利的话,就不会从事这项工作了。时间不自由,我是崇拜自由为大的,我也比较自由一些。

不知这样的回答能否令题主满意。


红股摆渡人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首先自己学的技术并不一定是真正有效的技术,最要命的技术的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其次还要解决知行合一、对股票基本属性的了解以及懂得择时善于空仓。

下面我从择时、公司属性研究、技术战法、如何执行四个角度来简单阐述。

1、炒股难之择时

短线操作我们都知道,当大盘处于上升趋势的时候,只需要持股不动就能挣钱,只不过挣多挣少罢了,当有新的题材板块爆发的时候,特别是国家颁布的政策、黑科技发明、公司业绩超预期、公司特大并购重组等,通常都会有一波行情。这个时候只要参与这个板块当中的个股,也是能够获得收益,不过是收益多少罢了。

所以当大盘好,又有热点板块的时候,那就是我们重仓买股的时候,当大盘不好,但是有个别板块有赚钱效应,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轻仓参与热点板块。当大盘不好,且市场当中没有持续性的板块,这个时候我们最好空仓。

2、炒股难之公司属性了解

对于股票的属性以及在行业当中的地位最好要熟悉。比如说,一提到锂电池就知道行业龙头是宁德时代、先导智能、亿纬锂能。然后知道不太来,是做锂电池负极材料,新宙邦是做锂电池的电解液,这些产业链都要非常熟悉。

比如同样是炒新片,芯片又分为设计、设备、封测、材料。嗯,每个分支都有不同的公司,哪个公司是最正宗的都要非常清楚。


3、炒股难之方法使用

对于短线的操作技术,量价和均线就够了,别的指标要么容易失真,要么滞后。而且成交量放量也是可以造假的,只有缩量是无法造假的。不管是地吸半路还是打板,都有比较细致的操作技巧。但是很多技术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20 19年上半年,短线题材炒作比较活跃,那个时候打扮是最暴力的一种炒股方式,而2019年下半年很多机构都走出了主升的行情,打板的容错率比上半年就差很多了。

所以即便是有效果的战法,也有可能会短暂失灵。这一年很多炒股的朋友是搞不清楚的。

4、炒股难之知行合一

这个我感觉是整个操作过程当中最难的,很多时候遇到自己模式内的票,由于当时内心贪婪恐惧,未必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需要刻意训练,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交易,特别是失败的交易,一定要总结为什么失败?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嗯。

股票交易过程当中,一定要养成非模式不交易的习惯。

总结

以上是我总结炒股四大难的地方,分别是择时之难,对股票详细了解之难,战法学习之难,知行合一之难。

我是主力控盘分析,师承南京某游资和广州某私募基金经理,更多干货分享,请关注我。


主力控盘分析


三分天注定,7分靠打拼。这句话也非常适合股票投资。在股票投资过程当中,三分需要填信息分,需要通过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沉淀。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股票投资过程当中,目前有1.5亿散户投资者。散户投资者当中,40岁以上的散户投资者占据了60%。

换句话来说,散户投资者在股票投资市场上平均投资年龄已经超过了10年,但是为什么还有70%的人处于亏损之中?

首先,是70%的人不具备投资的天分

投资和创业其实是一个道理,但不同的是创业需要你勤奋努力就能够实现财富自由,而投资不是说你每天24小时工作12小时就能够获得收益的。

在投资市场上悟性相对与学习更加重要,悟性是有一个开悟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华尔街大部分投资成功的投资家基本上平均投资年龄均在10岁以下,进行了人生的第1笔财富投资。

而A股市场上的投资者平均起头年龄均在25岁以上。因为大部分人25岁刚毕业,想要进行股票投资,除非家里面有钱,要么就是需要自己辛苦努力,3~5年才能够有本金进行股票投资。

而当A股市场上的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投资的过程当中,也面临着各种压力,第1种压力是家庭的压力,第2种压力是购房的压力,所以说他们想要通过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利益导致他们心理压力在操作过程当中屡次出现亏损现象。

其次,投资技术

股票投资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很多投资者都是非常愿意学习的,我们也看到很多投资者都是非常愿意学习的,但是投资者就不明白一点,怎么学都是亏损的。

但是看着别人投资都是赚钱的,为什么自己学习之后就是亏损的,这个对于学习有三大要求。第1个要求是跟谁学?第2个要求是怎么学?第3个要求是学什么?

在股票投资过程当中,投资技术五花八门,有心理学的,有技术方面的也有意境,八卦方面的,各种各样的投资学类层出不穷。

所以说在学习技术的过程当中,选定适合自己的技术,一学到底是最关键的。

综合来看,很多投资者学习了10年的投资技术。感觉技术也不错,但是不赚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点,第1点就是投资天分的问题,第2点就是你投资技术到底有没有绝对。

其实在投资的过程当中,不怕你不学习,就怕你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而自己还不知道,这就是导致你最终亏损的原因。


社长财经


我就纳闷了,做不好股票怎么会是技术也不错的表现?难道是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0多年的老股民,难道还在坚持做“老韭菜”?

我没有任何BS的意思,自己也是经历了亏损然后才“痛定思痛”这样走出来的。A股想获利,有点难度。技术分析那一套,能扔多远就扔多远吧,只会害人不会帮人。坚持技术分析的股民就是走上不归路,S在技术分析的路上,资产只会源源不断的输出给价值投资者。

我甚至认为,K线都看不懂的小伙伴会在A股存活的更久,因为他就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书写价值投资之路。

现在在A股获利的投资人,至少我身边没有找到依靠技术分析获利的。而我在网络上看到的经典案例,也都是些价值投资者。大洋彼岸的股神巴菲特、芒格就是价值投资的大师。其实关于他们的书在国内一直都是很畅销的,深受投资人追捧。但就是理论不联系实际,到了自己投资身上,就变味了。总认为A股只能做短线,做长线就会被一些作假公司害死,或者就是长期坐电梯。

这种思路一定要随着注册制的推进发生改变。往后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你不火眼金睛,还是盲目的去做技术分析,会很快被市场淘汰的。退市的股票越来越多,以前可以热炒垃圾公司,持有垃圾公司总有回本的一天。现在时与势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总之,越早放弃技术分析越好,有百利而无一害!


股市正途


既然做不好股票,就别说技术不错。

任何交易者,想在股市里长期生存并能稳定盈利,一定是有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这个模式可以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或者学习得来的,关键是能否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资金积累最快的模式,就是热点强势股短线交易,游资模式的成功是现有交易规则下对热点人气很好的把握。

即便是短线游资,也有多种不同的交易方式,有打板的、有低吸的、有做反包的、有做二波的等等,就想学武术一样,有拳法、腿法、掌法、刀法、棍法等,能不能都学会精通就看个人的悟性和造化了。

技术是基础,即便高手也不能脱离具体的走势去随意追热点。绝顶高手,天赋悟性超出常人,对市场的了解也要深刻的多,达不到这个水平还是按照原则慢慢积累。

炒股悟道不在时间长短,寺庙里老和尚敲了一辈子钟,也成不了得道高僧,六祖惠能虽不识字,听一遍即可顿悟。参


刘思远Cc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什么叫技术不错呢?太多的人谈股票技术时滔滔不绝,什么背驰见顶,背驰见底,头肩顶,W底,多头陷阱,空头陷阱,各种技术能说上一整天。但,这叫技术不错吗?

非也!这仅仅是初步了解股市,甚至谈不上入门,更谈不上技术不错。

真正的技术大牛,一般都会有一套完备的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这套交易系统要经过数个牛熊轮回的真刀实枪的检验,是用资金反复验证出来的。真正的技术大牛,一定会对大盘有史以来的走势熟而又熟,从中提取出来固有的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大把赚钱。真正的技术大牛,一定能够迅速判断出当下走势,是上涨还是下跌,亦或是盘整,在大局上有相当的把握,并顺应而不违背大走势,然后从细微上确定操作点位。

其次,有了不错的技术就一定能赚钱吗?非也!在有真实技术的前提下,保持耐心,坚决遵守纪律,不莽撞,不冲动,才会赚钱。股市中,确实有些人看的很准,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不到合适点位就忍不住的去操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损害的终是自己的钱财。

以上说的是有真才实学,还得配合良好的心态,纪律,如此才可以赚钱。

同时,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那就是A股的一个特性:牛短熊长。这个特性,足以毁掉无数技术不错的人。

以上是本人对股市的一点理解。


股市猎人堂


您好,我身边有很多分析界的朋友都存在这个问题,经过总结,我认为总的原因如下:

少数人学习确实不到位,但多数人交易不顺,都会产生技巧不够或者心态不好的想法。殊不知,技巧只是处于交易系统的最末端。如果没有好的理念的支撑,主线的引导,一定会缺乏相应的“变通”,单一技巧使用也只能做到“按部就班”而已。但经过思考不难发现:用固定不变的方法对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当然,“常换常新”也就变的顺理成章在这种情形下,交易和心态不好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在分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不断学习,却总感觉收获有限。学习太肤浅,不能深入理解理念体系;

(二)不断交易,却总在重复低级错误。缺乏大量复盘,成功的交易者一定是复盘最多        的,学习再多都无法消化。

(三)面对图表总感觉不知道从何下手。过分注重指标,小技巧应该,缺乏级别大局观。        交易系统建立不成功,对于价格运行规律看不透,辅助指标过于看重。

(四)面对操盘计划总是缺乏执行的信心。对于交易员,操盘计划提前设立完成,但执行     时总是因为信心不足,没有执行下来,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来。

解决途径:

  

交易理念永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交易是一棵树,交易理念就是树根。这棵树的树干就是你的交易系统,它也是你的交易主线。配合主线的技巧运用就是树枝和树叶。例如:道氏理论的理念基础是三大假设,树干是趋势的分析,树叶是形态的演变。那后来的江恩,波浪又往里面不断的添加内容。最后很多技术人士继续往里里面添加相应的技术指标,来把交易大概率的假设,不断推演,总结,形成各种模型。

  

比如近年来流行的缠论,其理念是走势必完美,主干是价格比完美(形态),力度必完美(MACD背驰就是以前我们应用的背离分类和均线乖离比较),级别必完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和衰竭共振关系)。其中枢-线段-笔-指标(均线系统-布林线-MACD等)就是树叶。很多人一本缠论研习数年都不赚钱,而且无法接受其它理论,认为其最完备(不知变通)。

所以我认为,技术分析应用不赚钱,主要考察自己交易系统三个方面:

(一)自己的理念系统是否确立,是传统理念还是创新型理念,是否在复盘中统计足够长      的时间,统计足够多的次数。

(二)自己在主线方面是否和理念吻合,并形成模型例如在各个周期图表中,是否存在偏     差。存在的 各种变异结构是否都考虑在内,对演变路径是否能够又完备的预案机               制是否形成自己的交易模型,形成了交易模型要复盘验证

(三)对于配合指标,是否在模型建立后能够根据不同模型,使用不同指标组合,在震荡      中单独使用均线,显然是不合适的,哪怕你对均线的了解可以写一本书。

综上,技术分析技巧的使用在大部分老交易者中集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和部分群体出现问题不相符,不能对号入座。但其核心得核心在于,是否用心了,用心后是否大量复盘了。我交易多年,每天复盘得时间仍然大于交易得时间。如果新手出现只看盘不复盘得情况,我建议,清仓离场。住所有投资朋友都能快乐赚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