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坚守:疫情下,宝鸡岐山县医院“白衣天使”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急诊科在每一家医院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就像防洪堤坝的坚石,每一次潮涌最先冲击到的都是它。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宝鸡岐山县医院急诊科全体员工面对高风险,毫不退缩,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以赴。

为生命坚守:疫情下,宝鸡岐山县医院“白衣天使”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疫情突至 冷静应对

最近一段时间,张鸿彦心里一直沉甸甸的,像压了一块石头。作为急诊科主任,除了要解决人员不足、防护物资紧缺等问题,更让他揪心的是,科室的两员得力“干将”——梁志岐和护士朱海娟被居家隔离,有没有感染还是未知数,这让他难过和愧疚。他又着急又担心,吃不下睡不好,血压都升高了。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本来是个平常的日子。下午五点,科室接诊了一位发热患者,通过询问病前行动轨迹,得知其是从武汉回来的,科室立刻警觉起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朱海娟增加了一层口罩,尽量与病人保持距离,减少感染几率。随后,CT检查结果出来,患者的情况很不乐观。

面对这一情况,岐山医院连夜设立了隔离病房,加强了发热门诊,完善预检分诊。而接诊第一例疑似患者的梁志岐和朱海娟,存在被感染的可能,他俩更加注意防护不接触家人,仍然坚持上班。

由于医院物资有限,没有N95口罩,大家就多戴几个外科医用口罩,戴上手套。没有护目镜,护士韩亚娣用旧CT片子自制了防护镜。120防疫救护车配置了全院仅有的2套防化服出诊,穿着这样的装备,动辄就是一身汗,还得反复消毒使用。

张鸿彦叮嘱大家,现在是困难时期,再难再累也要把工作做好。虽然防护物资紧缺,但是每个人都要尽力做好防护,医务人员感染,就意味着防疫失败。

负重前行 坚守一线

急诊科虽然不在疫情的“风暴”中心,却一直处在“风暴”的前沿。

随着疫情的发展,每一位就诊的急诊病人,都有可能是隐蔽的传染源。面对高风险,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包括120司机,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恐惧,而是全部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护士长冯乖娟的丈夫王晓岐是医院医务科副主任。最近,他们夫妇都像上紧的发条,甚至没有说话的时间。两个孩子一直由公公婆婆照顾,王晓岐每天加班很晚才回家,冯乖娟也要处理科室护理、医护疫情防控、救护车清洁消毒等,繁忙和特殊的时期,她也自行隔离,每天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医院。

任晓妮和王伟丽是急诊科的两名护士,她们都是怀有身孕的准妈妈,却依然坚持正常上班。治疗护理、消毒防控,样样不落人后。王伟丽、苏江波、郑世兴三人家都在蔡家坡,客运班线停运后,三人一直挤在护士休息室,每天吃着方便面和零食,已经坚持了一周多。120急救医生和司机,每天出车五六次,穿脱防护服和消杀救护车五六次,因为频繁接送发热患者,他们整个春节都呆在医院。

为生命坚守:疫情下,宝鸡岐山县医院“白衣天使”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无私无畏 履职尽责

1月29日,岐山县医院第一例疑似病例确诊。梁志岐和朱海娟也被隔离,全科人都为他们提心吊胆。梁志岐居家隔离后,张鸿彦顶替他的班,科室的日常工作,再加上随时处理疫情防控问题,还有大夜班、小夜班、120一套、二套轮值,一天十几个小时待在科室。56岁的他一直都血压高。别的同志劝他适当休息时,他却坚定地说:“在关键时刻,大家身体和心理都已经超负荷,只有坚持再坚持才能取得胜利。我是主任,没有权利倒下!”

看到张鸿彦那么拼命,科里的医生护士们心里都酸酸的。

就这样十几天时间,急诊科共接诊发热病人52人,救护车接回有武汉旅居史或接触史人员28人。为了避免潜在的感染,科室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司机都不敢回家与家人接触,他们默默忍受着心理的孤独与压力。

2月5日,终于传来了一个让大家欣喜万分的消息,梁志岐和朱海娟隔离期满,经过全面检查,身体一切正常。压在张鸿彦和急诊科同事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同事们问朱海娟“有没有害怕”,她说:“开始也很担心,但是对自己当时的操作还是有信心的。毕竟我们是医护人员,救治患者是我们的职责,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岐山医院急诊科的“战士们”许下了铮铮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孙亚娟 龚晓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