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堅守:疫情下,寶雞岐山縣醫院“白衣天使”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急診科在每一家醫院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就像防洪堤壩的堅石,每一次潮湧最先衝擊到的都是它。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寶雞岐山縣醫院急診科全體員工面對高風險,毫不退縮,堅守崗位,日夜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力以赴。

為生命堅守:疫情下,寶雞岐山縣醫院“白衣天使”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疫情突至 冷靜應對

最近一段時間,張鴻彥心裡一直沉甸甸的,像壓了一塊石頭。作為急診科主任,除了要解決人員不足、防護物資緊缺等問題,更讓他揪心的是,科室的兩員得力“干將”——梁志岐和護士朱海娟被居家隔離,有沒有感染還是未知數,這讓他難過和愧疚。他又著急又擔心,吃不下睡不好,血壓都升高了。

1月22日,臘月二十八,本來是個平常的日子。下午五點,科室接診了一位發熱患者,通過詢問病前行動軌跡,得知其是從武漢回來的,科室立刻警覺起來。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朱海娟增加了一層口罩,儘量與病人保持距離,減少感染幾率。隨後,CT檢查結果出來,患者的情況很不樂觀。

面對這一情況,岐山醫院連夜設立了隔離病房,加強了發熱門診,完善預檢分診。而接診第一例疑似患者的梁志岐和朱海娟,存在被感染的可能,他倆更加註意防護不接觸家人,仍然堅持上班。

由於醫院物資有限,沒有N95口罩,大家就多戴幾個外科醫用口罩,戴上手套。沒有護目鏡,護士韓亞娣用舊CT片子自制了防護鏡。120防疫救護車配置了全院僅有的2套防化服出診,穿著這樣的裝備,動輒就是一身汗,還得反覆消毒使用。

張鴻彥叮囑大家,現在是困難時期,再難再累也要把工作做好。雖然防護物資緊缺,但是每個人都要盡力做好防護,醫務人員感染,就意味著防疫失敗。

負重前行 堅守一線

急診科雖然不在疫情的“風暴”中心,卻一直處在“風暴”的前沿。

隨著疫情的發展,每一位就診的急診病人,都有可能是隱蔽的傳染源。面對高風險,急診科全體醫護人員,包括120司機,他們沒有退縮,沒有恐懼,而是全部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護士長馮乖娟的丈夫王曉岐是醫院醫務科副主任。最近,他們夫婦都像上緊的發條,甚至沒有說話的時間。兩個孩子一直由公公婆婆照顧,王曉岐每天加班很晚才回家,馮乖娟也要處理科室護理、醫護疫情防控、救護車清潔消毒等,繁忙和特殊的時期,她也自行隔離,每天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醫院。

任曉妮和王偉麗是急診科的兩名護士,她們都是懷有身孕的準媽媽,卻依然堅持正常上班。治療護理、消毒防控,樣樣不落人後。王偉麗、蘇江波、鄭世興三人家都在蔡家坡,客運班線停運後,三人一直擠在護士休息室,每天吃著方便麵和零食,已經堅持了一週多。120急救醫生和司機,每天出車五六次,穿脫防護服和消殺救護車五六次,因為頻繁接送發熱患者,他們整個春節都呆在醫院。

為生命堅守:疫情下,寶雞岐山縣醫院“白衣天使”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無私無畏 履職盡責

1月29日,岐山縣醫院第一例疑似病例確診。梁志岐和朱海娟也被隔離,全科人都為他們提心吊膽。梁志岐居家隔離後,張鴻彥頂替他的班,科室的日常工作,再加上隨時處理疫情防控問題,還有大夜班、小夜班、120一套、二套輪值,一天十幾個小時待在科室。56歲的他一直都血壓高。別的同志勸他適當休息時,他卻堅定地說:“在關鍵時刻,大家身體和心理都已經超負荷,只有堅持再堅持才能取得勝利。我是主任,沒有權利倒下!”

看到張鴻彥那麼拼命,科裡的醫生護士們心裡都酸酸的。

就這樣十幾天時間,急診科共接診發熱病人52人,救護車接回有武漢旅居史或接觸史人員28人。為了避免潛在的感染,科室醫護人員和救護車司機都不敢回家與家人接觸,他們默默忍受著心理的孤獨與壓力。

2月5日,終於傳來了一個讓大家欣喜萬分的消息,梁志岐和朱海娟隔離期滿,經過全面檢查,身體一切正常。壓在張鴻彥和急診科同事們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同事們問朱海娟“有沒有害怕”,她說:“開始也很擔心,但是對自己當時的操作還是有信心的。畢竟我們是醫護人員,救治患者是我們的職責,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難倒我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岐山醫院急診科的“戰士們”許下了錚錚誓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孫亞娟 龔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