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人工智能機器人成為壤塘防疫“好幫手”


請問你是付映豔本人嗎?”“是的。”

“請問你近期是否到過武漢?”“沒有。”

……

2月7日下午,從大年初二就一直堅守在防疫一線的醫生付映豔接到了一通特別的電話,這通電話在1分鐘內便把付映豔的“近期動態”記錄了下來。

“我還以為是單位辦公室打的電話,還交流了一會兒,現在的科技真的先進。”付映豔說。

付映豔口中的這臺“先進科技”是由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與四川省青年聯合會、阿壩州青年聯合會匿名愛心人士無償捐助給壤塘縣的疫情防控智能語音機器人。“她”每天能撥打1萬個電話,可以與接聽者互動,並自動記錄交流信息,還能“一對一”告知當前應當注意的防疫事項。

在接下來的“潛伏期”裡,付映豔每天都會接到免費“問診電話”,同時提示她主動佩戴防護口罩,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減少外出聚會和走親訪友等安全措施。


硬核!人工智能機器人成為壤塘防疫“好幫手”

進行數據觀測

進行數據觀測


硬核!人工智能機器人成為壤塘防疫“好幫手”

在端口調整問診範圍

在端口調整問診範圍

據瞭解,截止2月7日中午,壤塘已有3400名群眾接到了智能語音機器人的“電話問診”,“問診”的信息經數據分析後每天自動反饋至縣防疫中心,如有“有武漢接觸史”和“有發熱症狀”的人員,“她”會進行特殊標註,提示工作人員進一步追蹤。

“目前該智能機器人能精準識別普通話和四川話兩種語言,藏文還無法識別。”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思必馳防疫攻關小組正在緊急開發升級相關實用技能。

正值幹部職工陸續返崗,卡點檢查只能掌握當時情況,集中檢查存在傳染風險,做好持續跟蹤難度大。“機器人回訪降低了工作人員與疑似群體“面對面”傳染的風險,通過大數據分析為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也極大緩解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壤塘縣疾控中心主任張福斌說,用人工電話一天最多能打300至400個電話,關鍵還要整理彙總,智能機器人大大減少了工作量。他說下一步將持續擴大智能問診的覆蓋範圍。 (桑木周、周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