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壤塘防疫“好帮手”


请问你是付映艳本人吗?”“是的。”

“请问你近期是否到过武汉?”“没有。”

……

2月7日下午,从大年初二就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医生付映艳接到了一通特别的电话,这通电话在1分钟内便把付映艳的“近期动态”记录了下来。

“我还以为是单位办公室打的电话,还交流了一会儿,现在的科技真的先进。”付映艳说。

付映艳口中的这台“先进科技”是由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与四川省青年联合会、阿坝州青年联合会匿名爱心人士无偿捐助给壤塘县的疫情防控智能语音机器人。“她”每天能拨打1万个电话,可以与接听者互动,并自动记录交流信息,还能“一对一”告知当前应当注意的防疫事项。

在接下来的“潜伏期”里,付映艳每天都会接到免费“问诊电话”,同时提示她主动佩戴防护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外出聚会和走亲访友等安全措施。


硬核!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壤塘防疫“好帮手”

进行数据观测

进行数据观测


硬核!人工智能机器人成为壤塘防疫“好帮手”

在端口调整问诊范围

在端口调整问诊范围

据了解,截止2月7日中午,壤塘已有3400名群众接到了智能语音机器人的“电话问诊”,“问诊”的信息经数据分析后每天自动反馈至县防疫中心,如有“有武汉接触史”和“有发热症状”的人员,“她”会进行特殊标注,提示工作人员进一步追踪。

“目前该智能机器人能精准识别普通话和四川话两种语言,藏文还无法识别。”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思必驰防疫攻关小组正在紧急开发升级相关实用技能。

正值干部职工陆续返岗,卡点检查只能掌握当时情况,集中检查存在传染风险,做好持续跟踪难度大。“机器人回访降低了工作人员与疑似群体“面对面”传染的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也极大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壤塘县疾控中心主任张福斌说,用人工电话一天最多能打300至400个电话,关键还要整理汇总,智能机器人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他说下一步将持续扩大智能问诊的覆盖范围。 (桑木周、周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