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下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策略與路徑

黨的十九大提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在此背景下,各行業諸多企業均表明企業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就是要建設成世界一流企業。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之際,如何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成為我國企業需要把握的重要問題。

中國企業在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道路上,正在不斷積累向世界輸出管理智慧和方案的能力。目前,國內眾多企業經過自身跨越式的變革,已經在國際中具備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儘管如此,這些企業卻並不能被稱為世界一流企業。國際發達國家成功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典範是我國企業發展的重要借鑑。基於國內外已有的理論基礎以及探索實踐,本報告總結了在十四五規劃下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策略與路徑,以供各企業參考。

十四五規劃下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策略與路徑

(一) 明確戰略定位

一是在全面深入開展國際對標和充分研究國內外市場形勢的基礎上,制定創建一流企業的發展戰略。

二是在發展戰略的指引下,結合國內外的市場空間、企業資源稟賦等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短期和中長期發展規劃。

三是構建戰略規劃實施管理體系,對戰略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進行動態管理,及時“糾錯”調整戰略和規劃目標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健全法人治理結構。通過不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規範集團層面和下屬各級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力責任。探索實施專職董事制度,完善董事監事管理體系,探索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

加強和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在集團層面和下屬各級公司不斷加強和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正確處理好黨組織與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者之間的關係。

壓縮機構和層級、精簡人員、優化管理流程。研究壓縮管理機構和層級、理順部門職責、精簡分流部分人員、優化企業內部管理流程、規範責權界面,實現公司治理體系的高效運轉。

十四五規劃下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策略與路徑

(三)增強科技創新實力。

把握行業產業發展要求,加大研發投入,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在業務發展方面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同時要拓寬科技創新投入資金的來源,改變創新投入以自有資金為主的單一渠道的局面,加強科技與資本市場的合作,通過引入政府引導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保險基金、企業債券等方式,建立風險收益共擔機制,增強企業的直接融資能力,多渠道保證科技資金的投入。同時要樹立科技創新是保障企業持續發展源動力理念,充分重視科技人員的知識才能。

(四)加快國際化佈局

充分利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資源,把握“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機遇,積極擴大國際產能和項目合作,注重獲取國內外優勢資源補齊產業鏈和價值鏈短板,增強產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要高度重視產業鏈佈局的彈性化,提高集團在行業中的全產業鏈國際競爭能力,增強企業綜合實力和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

積極推動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向研發、設計、品牌建設等價值鏈的高端集中,更加重視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技術等要素的優化配置。與國外行業巨頭形成知識聯盟、通過跨國界收購來獲取核心技術和管理資產。國際化的企業也應建立一套合理的企業國際風險防範體系,重視風險控制與管理。

(五)實施人才強企戰略

在人才發展與管理方面,對公司董事、監事、核心經營班子通過契約明確相應職權。在經理層方面,需要建立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用市場化方式進行選聘和任免職業經理人,按照市場水平確定職業經理人薪酬激勵方案和績效評價體系。加大力度引進外部優秀人才,打造一支精通外語,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國際化知識,熟悉掌握國際慣例、國際商務及國際經營知識,有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國際化人才隊伍。

在激勵約束機制方面,基於公司發展戰略建立科學、公平、公正的現代績效評價和價值分配機制,調動員工積極性,進而全員驅動組織戰略目標實現。同時引進中長期激勵計劃,在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和政府有效監管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延期支付、虛擬股票、超額利潤分紅、員工持股計劃、項目團隊跟投等激勵方式,促進公司業務穩定、長期、可持續發展。

十四五規劃下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策略與路徑

(六)加強企業品牌建設

當前,品牌已成為國際經濟和技術競爭的制高點,中國要在世界競爭中獲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參與全球經濟佈局,獲取市場競爭主動權,發展並擁有眾多的世界級品牌是我們的必由之路。國內企業在建設世界一流品牌時,需要時刻關注品牌與用戶的關係,建立全球化的品牌溝通與用戶體驗體系,持續不斷地輸出品牌理念與價值,提升品牌認知與口碑,塑造全球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