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拋棄賢妻另尋新歡,髮妻來尋後幡然悔悟,第三者為他孤獨終老

舊的歷史,帶著它的詩畫,與君子小人,必須死!新的歷史必須由血裡產生出來!

他拋棄賢妻另尋新歡,髮妻來尋後幡然悔悟,第三者為他孤獨終老

如果說學生們最瞭解的是魯迅,那麼第二瞭解的一定是老舍,老舍的作品同樣令人記憶深刻,諸如《駱駝祥子》,《茶館》等都堪稱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魯迅先生去世後,抗日戰爭爆發,無數的文人學者用自己的筆桿子來書寫中國人那不屈的靈魂,批判日本人的侵略暴行,老舍可以說是這群人中的代表,在老舍的一生中,同樣出現過兩個女人,一個像水,一個像酒。

老舍的一生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是正紅旗人的後代,老舍出生時,清廷早已沒落,正值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次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老舍的求學之路也是十分坎坷,幾經輟學,與母親相依為命。

他拋棄賢妻另尋新歡,髮妻來尋後幡然悔悟,第三者為他孤獨終老

所以老舍對於母親的感情才是那樣的深厚,他看到了國家危亡,立志要用自己的筆桿子來光復中華,老舍的作品裡以戲劇和小說最為出名,像小說中比較令人熟悉的《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趙子曰》,《二馬》等,像劇本則是《茶館》和《龍鬚溝》,幾乎已經到了家喻戶曉份上。

同時,老舍的筆只要一動起來,那除非結束,否則根本就停不下來,經常夜以繼日的工作,那如噴井噴式靈感是老舍創作的動力,1966年8月24日,老舍去世,他的一生中有一個正妻,也有一個相愛,卻沒有在一起的人,三人之間的故事令人遺憾且感嘆,一位是正妻胡絮青,另一位便是愛人趙清閣。

正妻胡絮青

老舍與胡絮青的相遇是在1930年,這一年老舍31歲,胡絮青26歲,老舍比胡絮青整整大了五歲,兩個人的相遇即是偶然,也是註定,相比於魯迅,郭沫若等人,老舍的原配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包辦婚姻

他拋棄賢妻另尋新歡,髮妻來尋後幡然悔悟,第三者為他孤獨終老

胡絮青自小便要強,同時學習成績優異,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之一,接受西方潮流思想,對愛情十分挑剔,更大有想要孤獨終老的想法,26歲,那一年,母親看著單身的女兒急壞了,女兒除了文學之外,什麼都不喜歡,然而這怎麼能行呢?

於是便找到了老舍的兄弟羅長培幫忙,而作為老舍的兄弟,羅長培自然不會忘了還有一個兄弟單身呢,就這樣兩個人相識了,第一次見面的兩個人,

對對方的感覺僅僅是一般,談不上喜歡,又談不上反感,於是就這樣淺淺地交往了下來。

在羅長陪的努力下,兩個人經常在一起外出遊玩,談論文學,老舍的文才自然不必多說,而胡絮青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兩個人還算是有一些共同語言,久而久之,甚至還產生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情。

漸漸的,兩個人不再像之前那樣,感情僅僅處於認識的階段了,感情這種事總不能讓女生先開口,於是老舍率先踏出了第一步,他給胡絮青寫了一封信,說是信,但和和情書差不多,只是老舍比較扭捏,說是情書吧,還沒有明確的指出,說不是情書吧,那字字的愛意又沒辦法掩飾。

他拋棄賢妻另尋新歡,髮妻來尋後幡然悔悟,第三者為他孤獨終老

之後,胡絮青開始和老舍有了書信的來往,一來一回兩個人的感情突發猛進,就這樣在1931年七月,老舍同胡絮青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兩個人甚至還約法三章,向對方說出自己的一些習慣,在情侶們看來有些搞笑的行為,卻讓對方深深地贊同。

或許兩個人的脾氣太過於相近,結婚後的兩個人各自有著自己的事業兩個人的感情也一直很好,從來沒有吵過架,後來,老舍的孩子們出生了,為了讓老舍專心搞創作,忙事業,胡絮青索性就成了全職妻子。

然而,這看似美好的生活,卻因為戰爭的爆發,不得不分開,老舍因為從事革命運動不得以只的離開了老家,在老舍走之前,胡絮青對他說會等他,老舍頗為感動,之後老舍便離開了家,而胡絮青就這樣,將家裡的一切打點的井井有條,可沒想到的是,老舍這一走,卻遇見了生命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女子,甚至為了他終身未嫁,孤身一人。

他拋棄賢妻另尋新歡,髮妻來尋後幡然悔悟,第三者為他孤獨終老

有緣無份,趙清閣

在愛情裡我們更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這樣才不至於最後傷痕累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的暴行引發了無數中國人的憤怒,那一年39歲已經結婚的老舍遇見了24歲未婚的才女趙清閣,趙清閣的童年也十分悲慘,雖然出身一個地主家庭,然而父母的封建思想讓她崩潰,母親去世後,後母便一直想把她嫁人,父親也是。

迫於壓力,她連夜逃跑到了上海,兩個人的相識,是因為華中圖書館的老闆唐興天,唐興天也是一個愛國人士,邀請了老舍和趙興閣商量,推出雜誌《彈花》來鼓舞前線戰士,就這樣,老舍和趙清閣相識了。

老舍文筆犀利,擔任主編兼負責人,趙清閣僅次於老舍,與老舍相配合,擔任他的助手與幹事,趙清閣對老舍的才高八斗為之傾心,而老舍也被趙清閣這個富有才氣,知書達理,不拘小節的新時代女性吸引。

他拋棄賢妻另尋新歡,髮妻來尋後幡然悔悟,第三者為他孤獨終老

就這樣,在工作中兩個人生出了特別的情愫,相比於髮妻胡絮青之間的懵懂,老舍和趙清閣更像是一對夫妻,細水長流柳的愛情讓他們融入彼此,再也無法分開,此時的老舍已經忘記了髮妻還在老家等待著自己的事實。

而趙清閣也忘記了,老舍是一個有婦之夫,愛情是盲目的,衝動的,兩個人的朝夕相伴,使他們再也無法掩飾,於是他們也同居了,之後的兩個人合作起來更加親密無間,創作出了許許多多的經典劇本。然而,這個時候,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和諧的愛情。

愛到最後是寬容

1943年11月17日,老舍的妻子胡絮青帶著三個孩子找到了老舍,對於久別重逢,胡絮青十分開心然此時的老舍卻心亂如麻,一方面,他和髮妻多年的感情十分深厚,況且老舍走後,髮妻一個人忙前忙後帶孩子,整理家務,甚至母親去世時都是胡絮青一手操辦的。

他拋棄賢妻另尋新歡,髮妻來尋後幡然悔悟,第三者為他孤獨終老

對於胡絮青,老舍不僅僅有愛,同樣也有著愧疚,在感情而言,他愛的是趙清閣,然而出於男人的角度,他必須要對胡絮青負責,對於此事,趙清閣自然是知道的,她愛老舍,甚至愛得很深很深,然而她是有著自己的原則。

她愛老舍,同樣也要做自己,她不怕任何事,但是隻要求一點,如果老舍選擇她,那麼就必須與髮妻胡絮青離婚,如果老舍選擇髮妻,

那麼她就放手,退出這段感情,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老舍欠髮妻胡絮青的實在是太多了,他沒有辦法選擇拋棄髮妻和趙清閣在一起,然而,對於趙清格,他又是那樣的割捨不下,一天又一天,老舍進退兩難,最後老舍幡然悔悟,回到了髮妻的身邊,趙清閣明白了一切,她選擇成全自己所愛的老舍和髮妻,主動退出了這段感情。

1945年,趙清閣返回上海,1946年,老舍前往美國講學,趙清閣最後一次送別老舍,兩個人久久相望,久久無言,此後,兩個人一直都有聯繫,有一些不可言喻的關心,而趙清閣就這樣等著老舍,一天又一天,直到數十年後死去。

他拋棄賢妻另尋新歡,髮妻來尋後幡然悔悟,第三者為他孤獨終老

在趙清閣的臥室中,一直掛著那幅老舍為自己寫的字,兩個人的書信被她珍藏在一個盒子裡,老舍去世後,趙清閣默默的在家裡的客廳,將那些書信連同老舍的字全部燒燬,或許想用此種行為,來給遠在那個世界的老舍傳遞一點自己的溫暖吧,而趙清閣同樣用終身未婚來表達了自己對於老舍的愛。

或許這段感情從開始就是錯誤的,然而即便是錯誤的,兩個人也要走下去,愛了就是愛了,無關乎結果與對錯,兩個人都是那樣的心甘情願,此生他們沒有辦法走在一起,只得期盼來生能夠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吧,人的出場次序有先後,次序的先後註定了結局的不同,趙清閣是後者,所以也只有期盼來生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