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反思:找知心朋友,看一本《鬼谷子》胜读十年书

人一生有知已是好,那别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呢?

很大可能,好事坏事都会发生了。

中国动乱年代多出人才,春秋战国时很乱,人才也如火山爆发一样,有时朋友或者同学也打来打去。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最神秘的人物,他将一生的感悟写成《鬼谷子》。每次翻开这本书,不免有些小担心,如果心术不正的人读了这本书会变成什么样,可你又不能埋怨鬼谷子,他确实是培养出很多奇才。

经典反思:找知心朋友,看一本《鬼谷子》胜读十年书

​《鬼谷子》讲: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鬼谷子的学生一般心智都很高,口才更是超一流。拿苏秦来说,绝对让现在的脱口秀演员汗颜,他的那张嘴真可以说是温馨时口吐莲花,猛烈时舌射利箭,听者很少有不中招的。古人说伴君如伴虎,可谁能像苏秦那样说服六国领导,挂六国相印呢,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苏秦成名原因就是精读《鬼谷子》,发现了人性的奥秘。

现如今回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群星灿烂,可以说是斗智斗勇的历史,弱智的人寸步难行。我们反过来也可以说,被人一眼全看透,碰到心术不正的家伙也是一件危险的事。

拿鬼谷子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都是对手,正因为彼此太了解伤害也非常大,如同左右手拿刀互搏难免失手。这些学生离开老师,就成为孙膑与庞涓、苏秦与张仪这样的对手,因为他们彼此太了解,一旦对战,一方心黑了也会因为私心而伤害对方。


所以《鬼谷子》讲: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

历史总有很多相似之处,到了三国时,又是英雄辈出,长江后浪拍前浪。

民国时有个叫李宗吾的人总结三国英雄成功经验,他写了一本书叫《厚黑学》,他认为三国的刘备和曹操成功的秘诀就是厚黑两字,刘备脸皮厚,曹操心黑手辣。

这种对人性的判断多少有些偏激,但也提醒我们人性是复杂的,不能简单用好与坏来衡量。

我们往前查,看看《鬼谷子》多少也会有一些心惊,原来人性是如此多变,又如此脆弱,脆弱到有心算无心,只凭口才就能征服人。


《鬼谷子》分析认为: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在在鬼谷了培养的纵横家看来,人的心智性格一目了然。绝大部分人都是可以说服的。只要找到合适的门路,根据对方情绪波动情况采用“开”“合”的方法说服,没有征服不了的人。

其实,如果单纯从说服人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可能不喜欢鬼谷子的学生。因为鬼谷子的学生说服人大多是口若悬河,让警惕的人会想表面的目的不太可信。好在苏秦和张仪的动机和目的是经过司马迁的《史记》得以证实,可是在苏秦身挂六国相印时,谁又能真正理解他?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只是有苏秦关照张仪这样的朋友,也会有庞涓对孙膑的欺骗伤害,还有曹操对刘备的怀疑和打击。这意味着我们最终要了解我们自己,而不必强求知音。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假如碰到的是伪知已还什么都说,那前途就危险了。不妨听听古人说得: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我们周围的一些人因为贪婪、愚蠢而屡犯头昏病,轻信别人,被别人不知不觉洗脑。

很多的传销课程都是疯狂的洗脑,洗的人思想空白了,觉得老师比较了解自己,然后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结果呢,为自己挖了巨大的坑,埋葬了自己未来。在此也心怀善意提醒刚走出校门的同学,常怀赤子之心做人,也要警醒自尊自爱,防止错一步无法再回头。


《鬼谷子》讲: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

常读《鬼谷子》,你会对人性有更深的了解。就是把这本书当作反面教材,你就会对别有用心的说教免疫了。

当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判断,就避免了别人强加给你的认知,避免别人强加给你的人格设定,避免了别人强加给你的思想绑架。

了解自己,而不必乞求别人了解自己,这也是《鬼谷子》给我们人生的重要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