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武漢保衛戰:“方艙醫院”的破壞性創新

微財網紅劉圻供稿

​2020-武漢保衛戰:“方艙醫院”的破壞性創新

《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寫過一本小冊子《隨機漫步的傻瓜》。如果把世界看作一個系統,輝煌和黯淡都是偶然,這是一個相關而非因果的世界。

災難會過去,笑顏會重現,街道會熙攘,城市會繁華。

傷痛會銘刻,系統會強大。

至暗時刻,光會進來。

但是,你不要倒在黎明前的黑暗。

突如其來的疫情終於從所謂的“黑天鵝”幻化為奔襲而來的“灰犀牛”,衝擊著一切固有的系統。

它考驗著一切,政府的應急機制,社會的運行機制,企業的運營機制,個人的行為機制……

​2020-武漢保衛戰:“方艙醫院”的破壞性創新

災難來臨,只看你的“冗餘+反應”

那種徐徐圖之的策略,已然不合時宜。

一開始的混亂是必然的,長期的混亂則是不可接受的。

無論是政府的防控,還是企業的應對,基本策略都是一樣的:

釋放閒置,盤活存量,帶來變量,創造增量。

武漢抗疫攻堅戰終於形成了結構化的系統:三級隔離。

1.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定點醫院是一級;

3. 酒店、黨校是三級。

一級二級是收治確診病人,一級隔離治療重症、二級隔離治療輕症。三級隔離密切接觸人群。

這三部分人隔離後,全市全方位消毒殺菌,醫院正常接診(關停的其他門診會恢復),其他行業也可以開始運行工作了。

與此同時,發現確診的輕症病人則進入二級方艙,重症進入一級定點;

二級方艙裡面發現危重的也及時調整至一級定點;

確診患者周圍密切接觸人群立即進行三級隔離。

以此類推直到全部病患都被收治。

這就形成了一個動態的結構化系統。

我終於看到了思路……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增量和定點醫院的存量盤活其容量都是有限的,而方艙醫院的創建可以說是一種更低成本的“無限擴張”,閒置的酒店、黨校,甚至學校,這些都可以進一步擴充治療和隔離的空間。

​2020-武漢保衛戰:“方艙醫院”的破壞性創新

我們終究還是看到,低成本的競爭優勢,無論是“方艙”的無限擴建,還是“酒店”、“校舍”的全新改造,這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這是對傳統醫療體系的“破壞性創新”

策略對了,就不怕病毒。

當我們對病毒越來越熟悉,管控策略循序漸進,最後你會發現,時間才是最大的對手。

下一階段,對企業生存問題的擔憂就慢慢浮出水面……

很顯然,這次疫情對所有系統都會帶來洗禮,長期來看,一定是積極的,當然,今天你得挺過黑暗。

其實,無論是政府應對疫情,還是企業應對不確定性,它的底層邏輯都是:低成本的破壞性創新。基本策略就是:釋放閒置,盤活存量,帶來變量,創造增量。

對企業,有幾點意見值得思考:

1. “線下”結合“線上”

線下業務結合線上管理,這已經不是趨勢,而是風險的對沖管理。企業需要“產品在線+員工在線+客戶在線+管理在線”(參看:“效率”的5個價值維度),這樣即使線下實體停轉了,線上仍然可以更低成本地觸及自己的客戶,並使之沉澱為自己的私域流量。

2. 流量的私域沉澱

沉澱在自己商業結構中的流量就是所謂的“私域流量”,它是營收增長的土壤。私域流量可以不斷裂變,從環境汲取能量,從而推動商業增長。讓每一次接觸都可以轉化成未來長期的連接,孕育更多可能。

3. 私域流量的維護

私域流量需要不斷促動才能從中獲得增長的動力。線上的每一位客戶都需要有對應的維護策略,這將從“產品經營”轉化成“用戶經營”,挖掘客戶的相關需求,讓自己有可能成為供需對接的開放性平臺。當然,今天的這種維護能力可以更好的交給人工智能,這可以進一步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

4. 員工的股權激勵

員工成本在今天企業運營成本中的佔比越來越高,特別是中小企業,特別是服務業。與此同時,人在今天也是最難以管理的。企業需要點燃員工而不僅僅是監督員工。工資不足以滿足員工的財富慾望,你需要合理分配股權,這是一種姿態,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必須要擺出財富分享的姿態,這樣的動員效果才會更好,在困難面前大家才會一起共擔。

災難讓前路更明亮。

無論是行政機構還是商業企業,痛定思痛,砥礪前行。


​2020-武漢保衛戰:“方艙醫院”的破壞性創新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至暗時刻,光會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