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赫德:把中国当做文明人看待而遭挫败,应像对待黑人来试试

甲午战争,清廷向日本支付巨额赔款,但是,巨额赔款从哪里来?法俄两国要求清廷向两国借款,目的是从中国获得好处,这个情况令英国人很不甘心,英国首相金伯利给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发了一封内容大致相似的电报,要求欧格讷与总理衙门交涉,并说,借款问题,清廷应该对英帝国保持信任和坦诚。

虽然英国人明白,干涉还辽,英国作壁上观,而且还站在日本人这一边,已使清廷朝野对英国产生了反感,正如赫德所说的那样:“三个大国,特别是俄国给中国人帮了这样大的忙,已使中国人的眼中再也看不见别的了。英国只好暂时远远地退居下风。”1

英国人赫德:把中国当做文明人看待而遭挫败,应像对待黑人来试试

西方辱华明信片,主题“外国人锯清代皇帝的椅子”

清廷向西方借款,是需要提供担保的,在西方各国看来,最可靠的就是中国的关税,因为它在外国税务司的掌控之下,连大清皇帝的谕旨也没有这一点可靠。甲午战争中的两笔借款,赫德花费了不少口舌,最后答应以海关税收作为担保,才算成功取得。而《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要远远超出这两笔借款,自然各国都把担保瞄向了关税,而由关税担保引发的由谁来掌控海关,也就是说由谁来出任海关总税务司的问题便更加的突出了。

权力受到威胁和挑战,赫德在《马关条约》批准之时就已感到他的地位受到了动摇和威胁。当时,赫德本来希望独揽对华借款,借以维护自己和英国的利益的,可是,俄法向清廷施压强行提供借款,使得他的这种愿望变得不可能。他便很希望趁俄法与清廷就借款事频频接触之际,英国政府能够设法加强他的影响:

总理衙门已同法国签约把江洪的一小块地方割让给法国,置欧格讷抗议此一行动违反《缅甸条约》第五款之规定于不顾,因此同英国的关系有点紧张。我怕英国除这件事之外还要向中国索赔‘高升’号沉没的损失,如果英国这样办,我怎么还能干下去?法学家们自然支持这一索赔,但我此刻想不出还有比这样做更不礼貌或不合适的了。

到了1895年7月6日,许景澄代表清廷与俄、法签订《四厘借款合同》,形势愈发对赫德不利了。根据合同规定,俄法向清廷借款四万万法郎,约合白银一万万两,利息是年息四厘。这么大数额的借款,负债累累的大清拿什么还呢?合同规定,以大清海关税收作为担保,从1896年3月起开始还款,分36年还清。在这个合同之外,俄、法同清廷还分别签订了一个声明文件,提出如果清廷不能如期偿还本息,则由俄国政府帮助垫付,但清廷需同意将海关之外的其他款项作为承担。这就进了罗拔诺夫所设想的让中国依赖俄国的圈套。声明文件中还有一项重要规定:“中国声明,无论何国何故,决不许其办理照看税入等项权利。如中国经允他国此种权利,亦准俄国均沾。”3

英国人赫德:把中国当做文明人看待而遭挫败,应像对待黑人来试试

晚清官场洋大人插图

俄法完成了借款,而英德也试图向清廷借款却无眉目,更为要命的是,俄法借款合同中还规定,除非发生战争,清廷在六个月内不得续借外债。眼见着俄法两国在清廷面前取得优势,赫德很希望英国政府通过在中国发生的几起教案事件向清廷施压,进而加强自己的地位。他说:“俄、法两国都在为所欲为,不容他人立足。只要我还留在海关,他们就不会触动我本人和海关。一旦我离去,他们就要采取行动,任命我的继任者并通过控制此人控制海关。我原以为英国会就这几起对传教士的可怖暴行发动突然一击,取得在中国问题上最重要的地位,以英国所能引起的恐惧感,把那些获得中国感恩戴德的然而是自私的敌人加以驱逐,但是迄今一无所为,目前恐怕再无机会了。前景不妙,这是无可否认的!”

赫德认为英国政府在中日战争和借款行动的对华政策是被动的,他这样评论道:

英国在这场竞赛中越来越泄劲。俄、法两国正一把连一把地用力拉紧绳索,我们很快就会感到被紧紧地捆住了……目前英国的政策很令人生气,它的建设性远抵不上它的破坏性,而且不冷不热的,以致行之无益。我的路途到处都是困难,我看不到多大希望能在工作上有所建树,也看不到有多大希望能不招致引起这方面或那方面的损失而离开这里。

被动局面中,赫德迎来了一个契机。1895年10月,俄、德、法三国与日本商定的中国补偿“赎辽费”3000万两,日军于中国清偿该款之日起三个月内撤离辽东半岛。清廷从俄法获得借款后,即向日本支付了第一期的赔偿款。至此,三国干涉还辽成功。这个成功使得清廷对俄国十分信任,出现了希望联俄抗日的倾向。而这个情形深深地刺激了英国。

10月底,英国派出新任驻华公使窦纳乐,取代欧格讷到京赴任。赫德虽然与欧格讷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他仍然为英国政府的这个人事变动叫好,认为这个变动是“耐人寻味的”。新任公使窦纳乐是一个军人,是一个很强势的英国殖民者,赫德认为,窦纳乐的到来将为英国赢得利益,“6英国在华有真正的利害关系,而且一贯自命为中国的无私朋友,可是到了紧要关头却站在一边”,三国干涉还辽,英国却无动于衷,这使英国处于很不利的地位。“窦纳乐的任命很值得寻味。我们这些把中国人当做受过教育的文明人看待而连遭挫败的人,现在应该让这个精于以对待黑人的方法而对东方一无所知的人来试试。”7

英国人赫德:把中国当做文明人看待而遭挫败,应像对待黑人来试试

日本出版的《日清甲午战记》刊登战争的详细情况

窦纳乐的到来,与赫德紧密合作,二人试图为英国争取另一笔对华贷款,以抗衡俄国正在增长的优势。根据条约规定,二亿两的赔款限七年内分八次偿还,第一、二次偿还额均为5000万两,规定分别于订约后的1895年9月以前及1896年3月偿还。第一次俄法借款还给日本后,到1896年春,第二笔5000万两的赔款又要到期。而这时候,清廷却已将俄法的借款用罄,清廷不得不再次举借外债,这个情况,赫德与窦纳乐积极努力,希望争取这笔借款,“以缓和财政控制,分割政治上的统治” 。8

俄、法为向大清借款再次向清廷活动,并以低利息作为诱饵。赫德得知后很担心俄国再次捷足先登,便积极活动,他给英国政府发电说,“如中国接受(法国低利贷款),则英国将来对华交涉上将失去重要把柄。为此建议英国出面担保,提供低利贷款,可望在政治上获得优势,如容俄法联合继续下去,则他们得利,英国吃亏,以后并将造成同盟和军事上的优势,为害是无穷的”,“如俄法控制借款和海关,中国就需听命于他们而不肯听取我们的话了!”9

赫德把俄法借款一旦获得成功对英国带来的危害说的很重。果然,借向清廷承诺提供第二笔借款之际,法国逼迫清廷签订了《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和《续议界务专条附章》。根据这两个条约,法国不仅取得了在中国云南及广西中越边境开埠、设领、免税通商等特权,还通过这个边界章程使中国丧失了一些领土;同时又规定,“将来在云南、广西、广东开矿时,可先向法国厂商及矿师人员商办,……至越南铁路……接至中国境内。”10这样,法国利用借款之际,迅速获得了巨大利益,获得了自越南同登至中国广西龙州的铁路建造与经营权。

对俄法通过借款索取在华特权的举动,清廷是很反感的,但是在1896年春清廷仍然对赫德表现出冷淡态度。3月6日,当赫德到总理衙门表明,英国政府希望向大清提供借款,总理衙门的官员们态度是很冷淡的。可是当他离开总理衙门后,事情却起了变化。总理衙门的官员又于当天拜访了赫德,与他商谈借款的事情。

英国人赫德:把中国当做文明人看待而遭挫败,应像对待黑人来试试

《四厘借款合同》向外国借款,外国银行发行的债券

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个变化呢?因为法国方面在2月间所提的一些要求很让清廷忌讳,为了平衡各国在华势力,总理衙门又转向了外表平和、办事稳妥的赫德。绝处逢生的转变让赫德喜出望外,当即搬出他的全部计划,第二天就谈妥了借款事宜。事后,总理衙门照会法国驻华公使施阿兰,说借款已定,可不必与法方谈判了。但是,施阿兰并没有放弃法国的诉求,因而清廷不得不同意了法国在桂、粤、滇三省的特权。

赫德与清廷成功达成的借款被称为“英德借款”,由英国的汇丰银行拉拢俄法借款时被抛在一边的德国银行一起承借,借额为1600万英镑,年息五厘,九四折扣,期限20年,同样以关税做抵押,并附有借款为清偿前维持海关行政完整的条例,即仍然保持英国认为海关总税务司的现状。

英德借款的成功,维护了赫德的地位,从而抵制了俄、法对于总税务司位置的攘夺。赫德高兴地说:“借款合同已签字,海关得以保全,我在总理衙门的地位也令人满意。”

英、德第一次成功向清廷提供借款贷款,使赫德稳定了自己的地位。法国自然不甘心英国人对海关权力的独占,驻华公使施阿兰不断向清廷总理衙门施压,要求派法国代表在海关总署任职,以达到海关权力的平衡。并说中国海关最少要接受六个法国人在海关内班任职。这些人可以经过总理衙门任命,而不能经过赫德的任命。在法国提出这些要求的同时,俄国人也提出,要求在海关中任命十名或十二名俄国人当帮办。俄、法两国甚至还提出,成立混合委员会,共同管理海关。

面对俄法两国对海关大权的觊觎,赫德则坚持自己的老主意,无论对方怎么叫嚣,他就是坚定不辞职,不让步,继续在海关里干下去。他在给金登干的信中说,“我是不喜欢辞职的想法的!我由于坚持和努力,好像已经达到了可以使全部十八行省都能看到我的高度,这就使我具有没有任何人能够希望立即取得的声望”。在这种坚持中,赫德也有敌手的力量是强大的隐忧。因而,他很害怕别人把他从苦心经营的海关帝国权力宝座上拽下来:“因为梨长得越熟,落下来时会越好吃!我一想起自己好像是给别人锅里烧开水的燃料就感到反感;然而,用较长远的人类观点,而不用国籍的观点来看,我应该高兴成为一个在行动上促成人类进步的因素,但是血和肉有时会反抗的,一旦引起了一个人的僧恶,哲学的药就变得令人作呕而难以下咽了。当无休止的折磨和忧虑不停地冲击我时,使我不时想到这就是捆绑伊克西翁的永远旋转的地狱车轮和锁住普罗米修斯的山崖!在遥远的将来这一切将再转为顺利,因为外国的统治只能以建成一个比过去强大的中国而告终。因此我们应该做我们能做的工作,而且要甘愿去做。”赫德把自己比作善良、无私的普罗米修斯,他认为外国人控制海关终会使中国进步。

俄法借款、英德借款以及之前清廷在甲午战争中的借款,已经达到3400万英镑,如果全部用于对日赔款,本来已是相差不多。但这些借款因各银行回扣费用,清廷又往往要将这些借款挪作他用,到1897年初所付之数只合赔款总额的五分之三,而借款却已所剩无几。如此,清廷不得不再次考虑向外国借贷了。要借款,海关关税作担保仍然是争执的热点,赫德又为自己的地位担忧了:

下一场斗争是争夺我的职位,等斗争结束,“总税务司”就成为一桩往事了。如果我年轻一些,我要坚持干下去;然而我已是63岁,而且老年的病痛正慢慢上身,我看不出干下去有什么好处!我现在正对另一个方向施展一条小小的妙计,如能成功,前途大概会是另一番光景;但是我先不说明,且待它的发展。14

英国人赫德:把中国当做文明人看待而遭挫败,应像对待黑人来试试

许景澄像

赫德虽然嘴上说自己老了,大有一种看破红尘的意味,可是内心里仍然是对权力充满着不舍和迷恋,千方百计地设法巩固自己的地位。11月9日,当金登干报告说:“上海来电称,法、俄政府正逼迫中国用俄国人继您充任总税务司,因为俄、法两国目前对中国的债权地位,正如同您被派为总税务司时英、法两国的地位一样。”

赫德闻此大有一种灭顶之灾的恐惧感。他颇为忧虑地说:“借款情况不佳,法国和俄国对中国都很蛮横。俄国先是反对开放大连湾,接着又反对整个借款,认为抵消了俄国占据的均势……那天我在总理衙门谈到我要离去时,他们都笑我。我猜想,他们将设法要我多留些日子。但是这么做有什么用呢?我们是身在激流中,前面就是尼亚加拉大爆布!”

1898年初,沙俄继德国之后强占了旅顺和大连,清廷中亲俄派受到朝野的攻击,不少人主张联络英国抵制沙俄。经过一阵犹豫之后,清廷最终选择了英、德集团,英国终于夺得又一次对清廷的贷款权。贷款额仍为l600万镑,折合白银12200万两,年息4.5厘,以各地常关税收和盐厘为担保,45年还清。英、德续借款合同再一次对英国占有总税务司的位置作了明确规定:“此次借款未付还时,中国总理海关事务应照现今办理之法办理。”15

英国人赫德:把中国当做文明人看待而遭挫败,应像对待黑人来试试

英德借款外借洋款发行的债券样本

急于向日本偿款赔款的清廷,接受了这一规定。在得到总理衙门大臣的应允后,窦纳乐还备文照会清廷,“以便存查”。1898年2月10日,总理衙门在复照中对此作了确认:

查口岸通商以来,商务、税收渐渐增加。英商纳税几达外国所纳全数十分之八,是以聘用英员赫德为总税务司。该税务司熟悉商务,办事公平,精干理智,诚实可靠,中国国家倚畀正殷,如请离职,中国必设法挽留,但如定要回国,中国国家察看各口贸易情形,查明英商为数属多,当令该税务司推荐能力相称之人,查核委派接办海关事务。16

第二次英德续借款的成功,使赫德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保证,且如帝王般在他年老退隐之时具有指定继承人的权利。在英国亲华势力的庇护下,赫德在度过了一段备受攻击的岁月后,终于重又稳固了他的海关大权,可以继续为英国的利益服务。对赫德来说,两次英德借款的成功成就了他在甲午之后列强利益纷争中保位之战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第六卷,第867页。

2、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第六卷,第315页。

3、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630页。

4、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第六卷,第337页。

5、王宏斌:《赫德爵士传:大清海关洋总管》,第327页。

6、卢汉超:《中国第一客卿:鹭宾·赫德传》,第174页。

7、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第六卷,第411页。

8、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第205页。

9、卢汉超:《中国第一客卿:鹭宾·赫德传》,第174页。

10、黄月波等编:《中外条约汇编》,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20页。

11、卢汉超:《中国第一客卿:鹭宾·赫德传》,第174页。

12、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第九卷,第19页。

13、王宏斌:《赫德爵士传:大清海关洋总管》,第331页。

14、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第六卷,第763页。

15、王宏斌:《赫德爵士传:大清海关洋总管》,第332、333页。

16、卢汉超:《中国第一客卿:鹭宾·赫德传》,第180、181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