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中名师寒假指导建议(历史篇)

高一·高密五中 张海伦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使我们春季开学有所延迟,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学习和疫情过后新学期的教学进度,从即日起到新学期开学,历史学科的假期学习生活作出如下计划安排:

一、复习旧知,强基固本。

高一上学期已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利用假期可进行系统复习,并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各学校历史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高考强调基础扎实,关注各学科中的主干内容,要求学生对基础部分内容的掌握必须扎实牢靠。高考试卷中也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只有根深基稳,才能枝繁叶茂。所以,建议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全面、细致阅读高一上学期学习的《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材,包括正文和各辅助栏目,一字不漏的读,做到熟知教材上的每一句话,明白这句话要说明的意思,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构建结构,把握整体。

高考所要求的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处于整体知识网络之中。所以,建议在全面详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用8K纸详细构建知识体系或思维导图。同学们可以按照每节课的内容构建;也可以按照历史时期构建,如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也可以按照政治、经济、思想等专题形式进行构建。在知识体系的引导下回忆教材,最终实现纲举目张,熟练驾驭教材。

3.典题训练,提高能力。

高考要求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既包括同一层面、横向的交互融合,也包括不同层面之间、纵向的融会贯通。希望同学们利用加强典型试题的训练,尤其是对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规律性总结和专项训练,强化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方法。

二、预习新知,蓄力待发。

高一下学期将要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由于新教材还没有到位,但新教材的大量内容与初中教材接近,所以可以找出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根据下列学习任务(主要是高一下学期新教材前5课的内容)对其进行重新学习,为新学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1.互联网+教材,梳理新知。

高中新教材课题

学习任务

第1课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1)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产生的过程做简要梳理。

(2)阅读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概括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文明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第2课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根据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P2《古代埃及》、P6《古代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前359年)》、P17《古代希腊》三幅地图,指出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扩展的基本情况。

(2)通过网络,查找被后人称为帝国的赫梯、埃及新王国、亚述等国家和波斯帝国的基本情况,并从各自的建立和灭亡时间、统治区域、国家治理等方面整理笔记。

(3)阅读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5课,概括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建立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区域性影响。

主题探究:古代文明的交流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请从下列两个探究问题中任选一个,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从字母文字的起源与发展看人类文明的交流

(2)从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看人类文明的交流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1)西欧封建社会(中古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阅读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8两课,概括这两项制度的基本特点。

(2)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并结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内容,从王权、城市和教会三个方面分析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和社会进步。

(3)阅读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梳理拜占庭帝国的疆域、法律成就和衰亡的基本知识,并通过网络查找俄罗斯帝国建立的相关资料。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1)阅读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12课,完成下列任务:

①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并指出日本幕府统治建立的原因及其基本特点。

②说出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和创立者,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并指出阿拉伯帝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措施及其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2)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奥斯曼帝国、印度笈多帝国、朝鲜半岛新罗高丽王朝等国家的建立、国家治理措施、衰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做简要记录。

第5课古代非洲和美洲(第一课时)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西非班图人的发展历史、埃塞俄比亚地区的阿克苏姆王国、10到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系列国家的发展情况、西非8—15世纪加纳和马里、桑海等国的发展情况、南非地区的津巴布韦国家的发展等,并制作思维导图。

第5课古代非洲和美洲(第二课时)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的基本情况,并制作思维导图。

2.读史料+思考,提升素养。

新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高考是对“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实现考查的载体。所以同学们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后,可以依据相关课时的知识,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请思考: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2.材料: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

你赞同雅斯贝尔斯的这一观点吗?请阐述理由。

3.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在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但也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请思考:促使古代世界农耕文明的影响和范围不断扩大的因素有哪些?

4.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此外,从巴比伦开始的驿道有两条,其中通向中亚的驿道,构成了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在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请思考:为什么古代世界的大国都要修建大通道?

5.材料: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

思考:这段话体现了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

6.过去欧洲中世纪被描绘成“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上”的 “黑暗时代”,而20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欧洲中世纪“不是曾经被认为的那么黑,也不是那么停滞”,而是有着明显的、不断进步的影像。请你结合相关史实,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些进步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7.材料: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请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8.材料:……许多民族的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美】希林顿著,赵俊译《非洲史》

请思考:结合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的相关史实,谈谈如何理解古代文明的多源特点?

假期在学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好假期时间可以固强补弱。假期中学生既要反思上学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也要复习旧知、预习新知。因此一要详细制订好学习计划,要具体到每天的学习内容,并能够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二要在学习中,若存在疑问,可通过微信群、qq群、电子邮箱或电话与老师交流,及时解决;三要请家长们督促学生进一步落实好在家期间的学习计划,确保学习任务充实,学习效果显著。

高二·安丘二中 李德刚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面对新高考的到来,怎样有效进行自我学习?怎样做好学科的固强补弱?怎样在开学后顺心、考试中遂心?下面,是老师给大家的温馨提示:

一、未雨绸缪,有的放矢——预习历史教材

开学后我们将进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学习。本模块着重反映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及人类对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这一模块共设有6个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3)第二次世界大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其中,专题(1)(3)(5)反映了不同时期战争在动因、目的、性质、规模、手段和影响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专题(2)(4)(6)反映了世界人民和国际社会在不同情况下为防止战争、维护和平所作的努力。六个专题共同构成本模块的主要学习内容。整体看世界,20世纪前期,国际社会无法制止战争的爆发,20世纪后期,和平与发展虽成主题,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始终不断。

教材的编写结构呈现出战争——国际关系——战争——国际关系的特点。每次世界大战之后,必然会出现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样的编写顺序容易让同学们纵向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国际关系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我们在预习的时候也可以以将教材分成两大块:战争史专题和国际关系史专题,分块进行学习。

20世纪的历史,时间距离近,同学们容易理解;各种历史资料丰富易找寻,战争史内容本身能给同学们前所未有的体验刺激,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但阅读预习的过程,也是思考提升的过程。同学们一定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战争根源与战争动因”、“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战争的正负作用”、“战争与发展”等问题都是必须要深入探究的。比如“战争与发展”问题,就要去思考“战争能推动发展吗?”“发展能遏制战争吗?”要学会真正的解读战争与和平,反思战争,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二、开卷有益,开卷有疑——做好读书笔记

学好历史关键在于历史解释能力。作为高中生,我们的阅历有限,那怎么增进我们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领悟呢,关键就在广泛阅读历史书籍。《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一日无书,百事荒废。”多读才能多思,多思才能提高我们的领悟能力。理学大师朱熹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书目,希望在快乐阅读中,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并能在阅读完成后,至少写两篇读书笔记。

具体要求:

1.在教师给定的推荐书目中至少选择2本阅读,鼓励多读。

2.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因为咱们的读书是为了汲取思想的精华,所以,最有效的是评注式读书笔记。评注式笔记不单是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书中要点的看法和评价,或对疑难之处加以注释。

附:【推荐书目】

1.《白话本国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史记精讲》,韩兆琦,中国青年出版社

3.《万古江河》,许倬云,上海文艺出版社

4.《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人民出版社

5.《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6.《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美】雅克•巴尔赞著,林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7.《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为什么欧洲对现代文明的影响这么深》,【澳】约翰•赫斯特著,席玉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龚书铎、刘德邻,《图说天下 中国历史系列》

9.郭方,《全球通史(彩图版)》套装共10册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1.《剑桥插图中国史》,【美】伊佩霞著,赵世瑜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

12.《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

13.《希腊精神》,【美】依迪丝•汉密尔顿著,葛海滨译,华夏出版社

14.《罗马人的故事》,【日】盐野七生著,计丽屏等译,中信出版社

15.《战争改变历史:1500年以来的军事技术、战争及历史进程》,【美】马克斯•布特著,石祥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英】李德•哈特著,钮先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激活历史,感悟未来---绘制历史漫画

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漫画的视角对某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现象等作哲理思考,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悟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脉络,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对掌握间接经验形成的历史知识有促进作用。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近年来高考对历史漫画知识的考查,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直接考查历史漫画向借助漫画设置新的历史情境,并结合有关知识以综合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这就为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历史漫画的研究,充分发挥历史漫画在中学历史学习中的独特作用。

所以,请展现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自己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理解,你可以——创作历史题材漫画作品。

具体要求:

1.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漫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具体内容不限,但必须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

2.可以是单幅漫画,也可以是组图形式。

别人只能给你指路,而不能帮你走路。自己的人生路,还需要自己走。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可怕的是比你还优秀的人还在努力,王者绝非偶然。希望同学们能度过一个充实、难忘、有意义的假期,并为高二下学期学习奠基!

高三·潍坊七中 张吉刚

同学们好,你们现在正宅在家里,忙着读书做题。一轮复习的内容都结束了吗?现在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式,做题和整理吗?对目前的复习有什么困难和疑惑?这里我想与你们聊一下假期的历史学习。总的来看,自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到一模考试前,高三历史学习面对的主要任务大致有四个。一是一轮复习的收尾,完成未复习的选修课内容或既定任务。二是知识的再梳理,回过头来系统梳理知识,建构总体框架,疏通纵横联系,形成完整认识。三是定时模拟训练,熟悉新高考题型和节奏,明确答题规范与技巧。四是查漏补缺,通过做题训练和知识整理,发现自己的短板与问题,利用假期重点补弱。总体的要求是圆满完成一轮复习的学习任务,“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地掌握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所以这个阶段在整个高三备考中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之一。但是这个阶段又往往容易被忽视,期末考试后的放松、寒假的慢节奏、因为疫情延迟开学等因素让我们的备考大打折扣。

具体来说,就后一段的假期学习提出几点建议。

一、自主阅读,完成剩余内容的复习

可以借助一轮资料、导学案全面阅读教材,区分史实和史论,自己得出结论,并做好标记。不要问考不考,而是要带着最大的兴趣去发现历史。教材提供的文本、图片本身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学会阅读自然就会分析和运用史料。同时要构建思维导图,要注意整理三本必修与选修内容的内在联系,放到宏大的历史阶段中理解。还要注意总结规律,比如在《战争与和平》的复习中,形成诸如“战争是不流血的政治”、“战争与人们对自由公平的渴望密不可分“'国家在战争期间往往需要发挥强大的动员力量”“”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等基本理解。学习中可以采用““Y”形图等工具,问问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希望了解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建议每部分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发至学习小组微信群,或找老师解疑答惑。

二、自主建构,科学梳理基础知识

就历史学习来说,整理就是最好的复习,千万不要把时间都花在做套题上,这一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尤其重要。你能对每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快速说清在教材上的位置吗?只有精准定位的知识才能在运用的时候灵活快捷的提取。

(1)对一轮复习的全部知识系统整理,注意不要照抄笔记或现成的资料,自主列出思维导图。可以先回忆、再整理、再阅读,提高效率。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将中外历史按照历史阶段整合起来。

(2)尝试以“大概念”来架构知识体系,尽可能地找到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和内在层次关系。一方面是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小到章节之间,大到教材之间,有因果关系,有并列关系,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寻找知识内在联系的过程就是自主建构、提升能力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知识内在的结构,这方面常常被忽视。知识是有层次的,我们可以按照事实、主题、概念、大概念(基本结论或阶段特征)的逻辑由低到高找出知识的内在逻辑。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整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归纳出“战争”“、“利益”等概念,形成类似“中国近代面临的侵华战争是西方殖民国家开拓市场、掠夺原料的必然产物”的基本理解,进而迁移运用到对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分析,当然也可以分析今天的中美贸易战争、美伊冲突等等。认清了知识的层次,那么找“大概念”就不费劲了,大概念其实就是那些贯通一本书、一个阶段、一个单元的重要的短语、主题、结论,如同一条红线,将散乱的知识贯通起来,如通过“世界市场”我们能够把世界近现代经济史很好的串联起来。

(3)不要认为先整理再做题,整理不完就不做题,二者是相互的,我们可以在做中学,所以最好每天拿出一节课时间读书整理,与做题相得益彰。

三、自主训练,在运用中提升知识和技能

我们一般都在做老师安排的大量套题。从大家做题的情况来看,有必要提醒几点。(1)以质量求胜。题海无涯,新的高考题就是要避免靠刷题碰运气的状况,所以要自我控制数量,可以每两三天做一套题。(2)与知识梳理对接。做题就是在运用中检验知识的理解程度。每道题我们做的不管对与错,都涵盖了大量的信息,一道选择题能够帮助我们复习几章的内容。要静下心来看看这套题考了哪些知识点,从什么角度考察的?我们对哪些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3)对技能的反思很重要。从最近高三同学答题情况看,很多错题就出在史料实证方面,往往是材料中的史实和现象不足以得出选项的结论,或者以偏概全,不能做到一份史实说一份说,史论不相结合。自己是不是重点归纳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对典型错题要做好自查自纠,写出反思和总结,多找一部分类似的题目做一做。(4)一定要多问,自己解决不了的,进行标注并拍照上传学习辅导群,或直接问同学,问老师。错误一犯再犯其实就是没找到问题或对知识理解不到位。(5)有时间可以再做做省模考和市统考的题目,做做近五年的全面高考典型题目,这是方向。

四、自我提高,实现查漏补缺和拓展提升

假期学习是查漏补缺的大好时机,在训练和梳理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弥补。

(1)找准问题,精准补救。多向老师请教,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验的老师,分析你的两三份试卷就会找出症结所在。找出问题后就要制定改进计划,对症下药。比如很多同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感到非常乱,因为这部分知识不是从中华民国史的角度来叙述的,我们可以抓住“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走向成熟和胜利”这条主线,从五个阶段自主梳理知识。

(2)适当的阅读和关注新闻时事。阅读钱穆的《国史大纲》等作品、观看历史纪录片、浏览网上博物馆、了解考古动态、追踪新闻热点等,既开阔了眼界、调整了状态,又会培养自己史论结合、历史解释的能力。比如,你能对教材中的文物图片或历史照片作出解读吗?每幅图片蕴含了教材中哪些信息?每天解读一两幅,你会发现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每天用历史的视角解读一则新闻,比如新闻中不断有人提到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对吗?我们学到的与武汉相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人类在历史上面对灾难和瘟疫是如何应对的?历史上关于生态平衡有怎样的认识和实践?处处留心皆历史,与生活实际结合的高考题也越来越多。

五、自律向上,以主动的心态努力向学

自学能力是一个高中生最重要的能力,自律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品质。按照墙上自己制定的课程表,严格落实每个时间段的任务,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要戒除浮躁心理,须知学然后知不足,沉着才能冷静。灾难面前人们会选择不同的面对方式,积极的选择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

斯坦福大学教授杜威克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人的失败或成功并非天生,而是取决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失败的人往往有一种“固定型思维”,认为天生如此,总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而成功的人则往往有一种 “成长型思维”,相信人通过努力和练习,可以在几乎所有事情上取得成功。成长型思维相信成功缘于成长,只有努力才会成长,而困难和挑战会让我们持续成长。杜威克因为让人们了解到自律和毅力对学业成绩的重要性获得了2013年麦克阿瑟“天才奖”。

这个特殊的难忘的寒假,注定是让我们成长的。

发布:《潍坊教育》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