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趙雲與河北四庭柱裡三個都打過,巔峰趙雲單挑巔峰顏良是何結果?

竹子岩石


別說趙雲和河北四庭柱中的三個交過手,就是河北四庭柱聯手,也不是巔峰期趙雲的對手。

除了河北四庭柱中的顏良,沒有與趙雲交過手外,其他三人都與趙雲交過手,趙雲剛出場時,為了救公孫瓚,就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打成平手。



汝南之戰中,劉備被曹操打敗,是趙雲殺出一條血路護衛劉備,當趙雲被許褚、于禁、李典圍攻時,劉備乘機逃命,劉備與劉僻合軍,結果遇到張郃和高覽帶著軍隊追殺劉備,正在危急時刻,趙雲擺脫了許褚、于禁、李典的圍攻,從高覽後軍衝殺過來,一個回合就斬了高覽。

趙雲殺了高覽後,又來戰張郃,只三十個回合,就打敗了張郃。



趙雲與河北四庭柱的戰績是:與文丑五六十回合戰平,一個回合斬殺高覽,三十個回合殺敗了張郃,一平兩勝,保持不敗的戰績,而且趙雲與文丑作戰時,是趙雲剛出道,而當的文丑正處於巔峰期,趙雲戰文丑雖平,但是情有可原。

趙雲剛出道時,只有十七八歲,他的巔峰期是在十年之後的長坂坡之戰期間,換句話,趙雲沒有在巔峰期時,就殺得河北四庭柱一死一敗一平,這要是巔峰期,河北四庭柱就是聯手也不是趙雲的對手。



長坂坡之戰,趙雲一人出入數千曹軍陣營,不僅搶了曹操的“青釭劍”,而且一戰斬殺曹營大將五十多人,這還是在趙雲懷綁阿斗這個嬰兒的情況下做到的,正因為如此,趙雲才有很多顧忌,如果趙雲懷中沒有綁著阿斗,單槍匹馬與曹軍作戰的話,趙雲一個可擊敗數萬大軍!

趙雲這種勇猛,豈是河北四庭柱這樣的武將能抵擋的?



再來看看所謂的河北四庭柱,到底是名不副實,還是名不虛傳?

河北四庭柱以顏良為首,顏良算是四庭柱中武力最高的人,白馬之戰中,顏良三個回合殺宋憲,一個回合斬魏續,二十個回合擊敗徐晃,顏良的戰績是硬生生的打出來的戰績,但是顏良遇到關羽,僅一個回合就被關羽給秒殺了。



顏良雖猛,但是關羽卻是顏良的剋星,而趙雲武功更是在關羽之上,趙雲號稱常勝將軍,一生大小數百場戰,從未敗過,趙雲對陣顏良的話,應該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幹掉顏良,更別說巔峰期的趙雲。

趙雲其實也與徐晃交過手,在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趙雲率領一支軍隊攔截曹操,趙雲一個人大戰張郃與徐晃的聯手,打成平手。



另外趙雲一個人能戰曹營三員大將:許褚、于禁、李典而不敗,還能全身而退去救劉備,許褚一個人都能對戰顏良與文丑,可見趙雲也能一個人對戰河北四庭柱。

再看文丑,文丑在三國的戰績,還不如顏良,文丑在延津之戰中,曾與張遼、徐晃兩人交戰,但是文丑不是憑藉武力交戰的,而是射箭對付張遼與徐晃,並且先射中了張遼兩箭,一箭射中了簪纓,一箭射中了面頰,張遼落馬受傷。



於是文丑再來戰徐晃,沒打兩個回合,文丑身後的袁軍衝殺過來 ,徐晃一看就逃走了,所謂的文丑一人戰兩將, 完全就是虛的,文丑先是射箭射中張遼,然後靠 身後士兵嚇走了徐晃,文丑是勝之不武。

然後文丑與關羽交戰,三個回合就敗了,然後文丑就想逃走,結果被關羽一刀給砍了,僅僅三個回合,文丑就死於關羽刀下,文丑在河北四庭柱中,絕對是被高估了。



張郃應該是四庭柱中絕對被低估的武將,在早期時,張郃的武力也不是那麼出眾,趙雲曾經三十個回合擊敗過張郃,長坂坡之戰時,趙雲也與張郃交手了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因為趙雲急著衝出包圍圈。

在漢水之戰時,趙雲力敵曹軍,讓一邊的曹魏名將張郃和徐晃膽戰驚,居然不敢迎戰趙雲,但是張郃曾與張飛打成平手,與黃忠打成平手,不過那是後期的事了,不在討論範圍內,趙雲之勇,可以說張郃都不敢迎戰,又是手下敗將。



四庭柱中的高覽算是最弱了,高覽除了三個回合能殺劉僻外,基本上沒啥戰績了,一個回合就被趙雲搞定。

所以別說顏良,就是河北四庭柱一起上,也不是巔峰期趙雲的對手。如果僅趙雲和顏良交手的話,三個回合之內,趙雲肯定一槍刺顏良於馬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小說中,趙雲和顏良都是超一流高手的存在,趙雲位列五虎第三(關張趙馬黃);而顏良是河北上將,成名已久,而且武藝超強,在河北四庭柱中,應該是位列第一的;所以,這兩個超一流武將各自在鼎峰期打起來,那必然是一場精彩絕倫的單挑,那麼結果會如何呢?還真不好說,只能通過戰例來分析一下。要說整體戰績,那當然趙雲是要比顏良多得多很多,但是顏良畢竟是前《三國演義》時代的名將,自然有很多戰績不能列入,所以不以戰績多寡來判斷,主要還是以交手過程來分析。



河北四庭柱中,顏良文丑那是屬於超一流武將水平,高覽,張郃則屬於一流水平,趙雲的確和其中三人交過手。其中,趙雲在穰山之戰中處於兵戰不利的情況下,面對許褚,于禁,李典的夾擊全身而退,其後又奮戰了一夜;為了救劉備,從陣後突擊高覽,一合刺下;然後,趙雲又三十回合擊退了張郃《第三十一回》。長坂坡之戰時,趙雲又遇到張郃,打了十餘回合,趙雲不戀戰,主要是因為,第一保存體力;第二,保護阿斗《第四十一回》。漢水之戰,趙雲解救黃忠,徐晃和張郃不敢迎戰《第七十一回》;不過,畢竟張郃,高覽和顏良相比,低了一個等級層次,參考意義不大。

再來看趙雲對戰同是超一流武將的文丑:



當時文丑可謂氣勢如虹,先是不到十合大敗公孫瓚,又陣殺公孫瓚部下四驍將之一,嚇跑了其餘三人,直到遇到趙雲,二人大戰了六七十回合不分勝負為止《第七回》。表面上看,文丑戰趙雲是佔了上風的,因為第一,文丑遇到趙雲前,已經耗費了一些體力;第二,公孫瓚援軍上來,文丑拔馬而走,並無慌張的意思;第三,趙雲也沒有追趕。但是,趙雲戰文丑也吃虧,第一,趙雲是初出茅廬,戰鬥經驗不足;第二,文丑是名將上將,趙雲是小將,原來又隸屬袁紹,有心理壓力;第三,公孫瓚是否收留趙雲?又會不會重用?是個未知數,趙雲沒有必要死戰文丑;因此,二人的戰平,屬於真正的戰平,如果此時遇到武藝比文丑高少許的顏良,趙雲會吃虧,不過至少是一百回合之後的事,而且能全身而退。



那麼,上升期的趙雲遇到顏良又會如何呢?前文提到的穰山之戰,可以說是趙雲走入鼎峰期的開始,其中有一場單挑是和許褚打成三十回合平手。大飛熊曾經分析過,顏良再強,也不可能超過小說設定第一的呂布,許褚能和呂布二十回合平手,和顏良對戰至少在三十回合以上,更可能是在四五十回合之間。當然,白馬之戰和穰山之戰相距不遠,許褚此時並非鼎峰期,所以上升期間的趙雲和許褚打三十回合平手,和鼎峰期的顏良,應該也是平手收場。



趙雲的鼎峰期是在長坂坡到漢水之戰,長坂坡就不說了,單說漢水之戰:

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雲救出黃忠,且戰且走;《第七十一》

想當年白馬之戰,顏良已經連斬宋憲,魏續的情況下,徐晃猶敢上前單挑顏良,雖然二十回合落敗,起碼勇氣不減,隨後又敢和文丑交手。可是到了漢水之戰,趙雲的槍法是直接讓徐晃,張郃心驚肉跳,近在咫尺,卻不敢迎戰,可見鼎峰趙雲勝過鼎峰顏良的。更何況,此時的徐晃對比當年白馬的徐晃不一樣了,此時的徐晃已經接近能八十回合平關羽(右臂少力)的鼎峰實力。所以,鼎峰趙雲和鼎峰顏良單挑,趙雲勝算大。



再看五虎的鼎峰期,其實都是無敵的存在。關羽的鼎峰期,土山殺退許褚,徐晃聯手,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雖然斬顏良屬於突襲,但是正經打,顏良也不是鼎峰期可能超越呂布的關羽之敵手,誅文丑已經證明此點;張飛,鼎峰期和呂布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甚至後來呂布見到張飛乾脆避戰,已經不用多說;馬超,二十回合擊敗張郃,這是張郃敗得最快一次,隨後和鼎峰許褚大戰二百三十回合,其實已經佔據上風;黃忠,老年戰平關羽(鼎峰已過),年輕時才是鼎峰,不用說無人能敵;所以,排第三的趙雲,鼎峰期能打敗顏良問題不大,更不用說趙雲有一手“突襲”的加成,即使不是鼎峰期,也夠顏良膽戰心驚的。


大飛熊騎士


官渡之戰前,袁紹才是天底下最大的諸侯,他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展壯大,坐擁冀、青、幽、並四州。離不開他超豪華的謀臣武將團隊的輔佐。其中,在武將團隊中,當屬“河北四庭柱”的實力最強。他們分別是顏良、文丑、高覽、張郃。按照排名來看,後來加入曹營,成就最高的張郃,只排在了四庭柱的末尾。可見其他三位的實力,相比張郃來說,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絕非等閒之輩。



特別是老大哥顏良,一度被稱為是河北的第一上將,是袁紹最為倚賴的將領。在白馬之戰的時候,袁紹一意孤行,不聽謀士沮授的苦勸,執意任命顏良獨領三軍與曹操對峙。

而顏良初到白馬,便大顯神威,殺得曹魏大軍落花流水,損兵折將。大將宋憲,大將魏續,相繼被秒殺。猛將徐晃,號稱能與許褚半斤八兩的猛人,被顏良二十合輕鬆擊敗了。曹營諸將見狀,魂飛天外,魄散九霄,盡皆慄然不已。

顏良的競技水平,可謂是超越曹營諸將的,絕對的頂級高手。

總的來說:至少比張郃、高覽高出一個了檔次,畢竟張郃、高覽的水平,不會比徐晃強。而且,可以證明顏良比文丑稍強,畢竟文丑三十合才擊退徐晃,原文沒有交代徐晃敗陣,而是文丑後方軍至,徐晃拔回馬走。

趙雲忠義無雙,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死生無懼,心思縝密,低調謙恭,堪稱典型的完美將軍。在演義中,趙雲的一系列表現可謂無可挑剔,被稱為“常勝將軍”,實至名歸。

武力值經常被視為演義第二……

四庭柱之中,唯一沒有跟趙雲交手的,只有號稱河北第一上將的顏良。其他三位,文丑、高覽、張郃與趙雲,都是真刀真槍,實打實的交過手的。

——首先說張郃

第一次:趙子龍單騎救主

鬥將結果:十餘合後,張郃敗走

劉備兵敗汝南,倉惶敗走荊州。高覽、張郃緊追不捨,劉備退無可退,甚至想自殺一了百了。劉闢勸住劉備,奮起死戰護主,被高覽三合砍死於馬下。

劉備危在旦夕……

千鈞一髮之際,趙子龍單騎從敵方後隊殺出,一槍將高覽刺死於馬下。殺散眾軍士之後,趙雲轉過前隊,去尋張郃,張郃截住廝殺,十餘合之後,毫無招架之力。

第二次:長坂坡單騎救主

鬥將結果:十餘合後,趙雲落馬陷坑

此次單挑,不足以證明趙雲的實力。畢竟趙雲單槍匹馬,在重圍中已經殺了很久了,他現在的體力狀態並不是很好。況且身縛幼主,生怕幼主有所閃失,所以無心戀戰,急於突圍而走。

第三次:趙子龍漢水大戰

鬥將結果:張郃、徐晃膽戰心驚,不敢迎敵

黃忠劫糧未回,趙子龍親領三千軍士,前去接應黃忠。行至當口,黃忠正被張郃、徐晃團團圍住,衝突不出。趙子龍挺槍驟馬,隻身直殺入陣中,斬殺慕容烈、焦炳等數員戰將,左右衝突,無人敢擋。張郃、徐晃見狀,膽戰心驚,不敢迎敵。

總的來說,河北四庭柱老四張郃,在趙雲面前,武力值還有待提高,差著一個檔次。

——然後高覽

高覽的戰績不多,最好的戰績應該是打平過許褚,雖然沒有回合交代,畢竟羅貫中能夠安排他抵敵許褚。硬實力方面還是不錯的。

汝南一戰,高覽被趙雲刺死,並不是其硬實力的體現,有一定的偶然性。畢竟趙雲馬快、槍快,突入萬軍從中如入無人之境。高覽壓根就沒有反應過來,來不及舞槍相迎。

正面打的話,高覽應該與張郃差不多,大概在十幾合敗陣。

——最後文丑

趙子龍磐河大戰中,曾經與文丑打了五六十合不分勝負。但是!羅貫中在原文,特別交代了兩點:第一,那個少年;第二,馬上須無鎧甲;

當時的趙雲,只是初出茅廬,戰場經驗,鬥具裝備,皆不如巔峰時期。磐河的趙雲能打平文丑,足見巔峰期的趙雲,硬實力必定是強於文丑的。

總的來說:趙雲比張郃、高覽高出一個檔次,比猛將文丑的武藝稍強。

那麼?如果讓趙雲與顏良單挑,鬥將結果為誰勝誰負呢?

顏良、趙雲二人的武力值,同樣超出張郃、高覽一檔,同樣稍強於文丑。而張郃與徐晃武力值相當,都是一流高手。趙雲擊敗張郃是十餘合,顏良敗徐晃是二十合,大體上也差不多。

這二人打起來應該是不相上下……

如果非要說個勝負,我認為是趙雲。畢竟趙雲心思縝密,戰鬥經驗豐富,最重要的是不容易輕敵。好比被關羽一刀秒殺這種事,放到趙雲的身上,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所以趙雲的勝率應該高一些


愛尚文史


在《三國演義》裡趙雲和顏良的武藝至少相當,可能略強。

河北四庭柱指的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四人。趙雲曾經和除顏良外三人交過手,但是沒有和顏良直接交手的記錄,所以只能通過他們和其他人交手的記錄比較。

不過考慮到武將在狀態不同、對手不同情況下表現會有差異,通過第三人對比會有一定偏差,需要多比對幾個樣本,所以下面就以趙雲和文丑等人交手記錄分析一二:

一、文丑

趙雲和文丑交手是在磐河之戰中,文丑追殺公孫瓚時被趙雲攔截,兩個人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最後公孫瓚後軍趕來,文丑主動撤走。



從這次交手看,此時的趙雲和文丑之間武藝差不多。考慮到這個時候趙雲出山不久,戰鬥經驗還有所欠缺,距離巔峰時期還有些差距,所以巔峰期的趙雲應該和文丑交手錶現會更好。

在顏良被關羽殺死以後,文丑主動請戰要為顏良報仇。文丑和顏良親如兄弟,關係很好,彼此之間肯定了解很深,文丑既然敢去給顏良報仇,武藝至少和顏良相當。

所以從和文丑交手結果看,巔峰期的趙雲應該至少和顏良持平,可能略強一些。

二、高覽

趙雲和高覽交手是在穰山之戰,劉備敗逃之時遇到張郃和高覽攔截,結果趙雲趕來,一槍挑了高覽。

高覽雖然武藝不如顏良,不過既然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他的武藝即使排名倒數,那也不會太差,顏良肯定一合殺不死他。

從這戰來,趙雲表現也是要強於顏良。

三、張郃

趙雲和張郃打過兩次,第一次也是在穰山之戰,趙雲槍挑高覽以後與張郃大戰三十多合,殺敗了張郃。第二次是長坂坡之時,趙雲帶著阿斗遇到張郃,兩人打了十幾合以後趙雲沒有戀戰,主動撤退。

趙雲和張郃交手前為了掩護劉備突圍,曾經廝殺多時,還和許褚這樣的高手對戰過,所以體力肯定有所損耗,正常情況下應該擊敗張郃時間更短。

不過在白馬之戰顏良曾經二十合擊敗徐晃,而在曹營徐晃武藝排名高於張郃,所以從這裡看,顏良表現要略優於趙雲。


從這三個戰例看,趙雲表現優於顏良的有兩次,表現比顏良差的有一次,綜合比較,趙雲至少和顏良相當,可能比顏良略強。


不沉的經遠


趙雲對戰河北四庭柱:

對文丑:初出茅廬時的趙雲和文丑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文丑拿不下趙雲,而趙雲也不敢去追文丑;

對高覽:奇襲成功,一槍刺於馬下;

對張郃:兩人對陣三次。第一次趙雲三十回合敗張郃,第二次張郃在長坂坡逼得趙雲跌入土坑,第三次在漢中時,張郃避而不戰。


要知道漢中之戰時的張郃已經躋身一流武將之中了,面對張飛還能二十回合處於不敗之地,可面對趙雲,即使身邊還有一個徐晃,兩人都是“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可見在張郃的規劃中,此時的趙雲是比張飛還要厲害的,漢中之戰也就是趙雲的巔峰時期。


至於和文丑齊名的顏良,雖然他沒和趙雲對陣過,可他的武力值應該也是和文丑差不多,文丑在趙雲初陣時都不能拿下他,何況顏良要對的是巔峰時期的趙雲。

何況趙雲還有神兵青虹劍,再加上他騎術之高超,演義中或許連呂布都不及,長坂坡七進七出、漢水之戰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如果趙雲不願敵力的話,大可直接發揮自己的精湛騎術,繞著顏良玩,等看準時機再一劍將其刺死即可。

而顏良最大的弱點就是騎術不高,他被有著赤兔馬的關羽一刀斬了也是這個原因,顏良的弱點恰好就是趙雲的強項,以己強對敵弱,趙雲安能不勝?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這道題的標籤是文化,不是歷史,那麼我就談《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的事。

河北四庭柱指的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

嚴格來說,“河北四庭柱”這個說法原版《三國演義》也沒有,而是出自現代評書版的三國。

其實把張郃和高覽與顏良、文丑並列在一塊也不大合適。

因為在袁紹麾下,張郃,高覽的地位根本無法和顏良,文丑相提並論。

顏良,文丑是袁紹最器重的武將。

袁紹時常把他們掛在嘴邊,每逢大事,必定帶二人出行,行軍打仗的時候,更是對二人委以重任。

而張郃和高覽呢,地位就低的多了,他們從來都不大受袁紹的重用。

官渡之戰時張郃勸諫的話袁紹根本聽不進去,郭圖誣陷張郃,高覽欲投靠曹操,袁紹對此竟然沒有絲毫的懷疑,也沒表現出任何的惋惜之情,當時就信了,可見他從來就不很信任張郃,高覽,也覺得二者的能力無法與顏良,文丑相提並論。

就演義來說,張郃高覽的武藝的確無法與顏良,文丑媲美,顏良之勇不下呂布。

官渡之戰的時候張郃,高覽分別和張遼,許褚大戰了幾十回合,最終結果是不分勝敗。

曹操建成銅雀臺之後,徐晃和許褚為了爭奪戰袍有過一場徒手廝打,兩人也是不分勝敗。

由此看來,曹操手下的大將,諸如張遼,徐晃,張郃,許褚等人武藝都差不多,在一個水平線上。

張郃看似厲害,和蜀漢五虎上將一交手立刻漏了相,他和趙雲第一次交手三十合便不敵,第二次是在漢中,張郃見趙雲神威凜凜,直接膽戰心驚,不戰而走。

而文丑呢,他抖擻精神和趙雲戰了五六十回合不分勝敗,兩人旗鼓相當。

延津一戰,袁紹一方大敗,文丑無心戀戰,只顧逃命,在這種情況,徐晃,張遼二人追擊文丑依然處於下風,張遼的盔纓和戰馬接連被文丑射中,大大的挫了銳氣,如果不是關羽及時趕到,張遼恐怕休矣。

顏良比文丑絲毫不差,他只花了二十回合就殺退了徐晃,曹營中諸如許褚這樣的勇猛之人都為之震動,不敢出戰。

顏良和文丑的武藝可以說冠絕當世,就是呂布復生,公平情況單打獨鬥也別想在一百回合內取勝。

趙雲的武藝同樣不可小視。

他初出茅廬就戰平了天下聞名的河北名將文丑,一戰奠定了自己在三國演義裡不可動搖的超一流猛將地位。

顏良,文丑定位一致,趙雲戰平文丑,他和顏良的武藝也時半斤八兩。

如果真打起來,怎麼也得戰個一百回合不分勝負,最後顏良膽怯被殺,畢竟按照羅貫中的意思,五虎上將不弱於人。


嵩山派左盟主


我認為兩人巔峰時期戰力不分勝負。



袁紹帳下有四位猛將,分別是顏良、文丑、高覽、張郃,號稱河北四庭柱。蜀國大將趙雲與其中的文丑、高覽、張郃三人都有過一番較量。

因為趙雲和顏良沒有直接交過手,所以要比較這兩人的的武力高低,只能從側面來作比較。



先看顏良戰力。

🛡秒殺大將宋憲和魏續。

🛡二十合輕鬆擊敗徐晃。

要知道徐晃可是曾經大戰許褚五十多回合都沒落敗,後來又和關羽大戰過八十回合(關羽手臂受傷),顏良二十回合戰敗這樣的猛將,可以想象其武力有多麼驚人!也可以由此說明,顏良的戰力大於許褚。

再看趙雲的武力。



🛡戰文丑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

🛡戰高覽 ,一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

🛡 戰張郃 三十餘合,張郃拔馬敗走。

🛡戰許褚 三十合,不分勝負。

🛡長坂坡大戰,張郃、徐晃膽戰心驚,落荒而逃。

由此看來,四庭柱裡的高覽和張郃明顯低了趙雲、顏良、文丑一個檔次。而在磐河大戰中,作為一個沒穿盔甲的少年能和全副武裝的文丑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這本身就是勝了,那麼巔峰期的趙雲,文丑肯定不是對手。



綜上所述,趙雲和顏良二人的武力比文丑、張郃、高覽都要強。趙雲擊敗張郃是十餘合,顏良敗徐晃是二十合,基本差不多,不過徐晃的戰力可是比張郃強。

所以這二人如果真打起來我覺得應該是誰也奈何不了誰,不分勝負。



(歡迎點擊關注墨魚軒書畫,閱讀欣賞更多文史典故!)


墨魚軒書畫


趙雲,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是三國時期著名將領,他驍勇善戰,勇冠天下,有萬夫不當之勇。演義中的趙雲,更堪稱是一個完美的人,他智勇雙全,對劉備盡心盡力,單騎救主,截江奪主。

“河北四庭柱”,是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他們是三國時期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四位大將,勇冠三軍,被譽為“河北最猛的四位將軍”。

趙雲,跟“河北四庭柱”中的文丑、張郃、高覽三人都打過,唯獨沒有跟顏良打過。

一、趙雲大戰文丑,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

且看演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

當時袁紹屯兵河北,缺少糧食。冀州牧韓馥,時常派人給袁紹運送糧食。袁紹帳下有個叫逢紀的謀士,就給袁紹出了個注意,讓他約定公孫瓚,一起夾攻冀州。袁紹採納了逢紀的建議,不過他暗地裡,卻故意將這個消息洩露給韓馥。韓馥無謀,最終決定把冀州獻給袁紹。

公孫瓚得知後,大怒不已,他感覺自己被欺騙了,於是領兵殺向冀州。

兩軍在磐河擺開陣勢,公孫瓚大罵袁紹背信棄義,袁紹則大罵公孫瓚嫉賢妒能。之後,文丑挺槍殺向公孫瓚,戰到十回合時,公孫瓚抵擋不住,敗下陣來。文丑乘勝追擊,連敗三將,直接衝向公孫瓚,殺得他丟盔卸甲、馬失前蹄。

眼看公孫瓚在劫難逃,突然一瞬間,一位少年,挺槍而出,救下了公孫瓚。這位少年,身長八尺,濃眉大眼,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只見他英氣十足,容光煥發,跟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這個人,就是常山趙子龍。簡而言之,趙雲的武藝跟文丑相差無幾。

二、趙雲大戰張郃、高覽

且看演義第三十一回:曹操倉亭破本初,玄德荊州依劉表。

卻說曹操在倉亭大敗袁紹後,突然荀彧有書來報:“劉備在汝南得到了劉闢、龔都數萬之中,他聽說曹公您遠征河北,於是令劉闢守汝南,自己卻打算襲擊許昌。”曹操一聽,留一支疑兵在河北,自己則親自率大軍討伐汝南。

劉備正往許昌的路上,突然遇到了曹操的大軍,隨後兩軍開始一番廝殺。趙雲迎戰許褚,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隨後,張飛則去救援龔都,被圍;關羽又去救張飛,亦被圍。劉備大軍落入了曹操的伏擊圈,靠著趙雲的拼命廝殺,才殺出重圍。

走了不到幾里路,突然碰到了曹操大將張郃(張郃此時已降曹)。張郃大喊道:“劉備,還不快下馬受降!”劉備著實嚇了一跳,奪路就逃。在這時,曹操大將高覽(亦降曹),圍攻劉備。眼看劉備在所難逃,他自己也仰天長嘆:“這時上天要亡我呀!”他想著,既然如此,與其被敵人所辱,不如自行了斷。正當他欲拔劍自刎時,被劉闢給阻止了,他說:“且讓我為您血戰到底,拼出一條活路吧!”說完,劉闢跟高覽交戰,不到三個回合,就被高覽砍落馬下。

劉備這下徹底慌了,本想衝過去手刃高覽,卻發現高覽大軍已亂。原來是趙雲趕來救駕了,只見他挺槍直刺高覽,將他刺落馬下。隨後,趙雲又跟張郃大戰三十回合,大敗之。劉備大軍乘勢掩殺過去。由此可見,趙雲之勇,遠在高覽、張郃之上。

三、如果巔峰時期的趙雲,挑戰巔峰時期的顏良,結果會如何呢?

對此,我的答案很明確:趙雲定能斬殺顏良。

有人就說了,顏良是袁紹手下大將,那是相當厲害的。當時在汜水關前,華雄在關前肆意挑戰,接連殺死了盟軍多位戰將,讓十八路諸侯們膽戰心驚。結果,袁紹感慨道:“如果我的上將顏良和文丑在此,豈容華雄撒野!”顏良之勇,可見一斑。此外,顏良之勇在文丑之上,而文丑跟趙雲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這不正好得出,顏良之勇在趙雲之上嗎?

其實不然,當時趙雲初出茅廬,還沒有過作戰經驗。而文丑長期跟著袁紹出去作戰,早就是身經百戰的老手了。因此,趙雲當時能跟他打成平手,已經很不錯了。

趙雲的巔峰時期,是在長坂坡之戰。當時他七進七出,懷抱阿斗,在百萬曹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此時的趙雲,那是殺氣十足,誰能擋得住他?反觀顏良,好像並沒有巔峰時期,只有袁紹和孔融誇過他,說他十分厲害。不過顏良這樣一位上將,最後卻死得很慘,被關羽一刀秒殺,可見他的武功被大家誇大了。

綜上所述,巔峰時期的趙雲,殺死“巔峰時期”的顏良,簡直易如反掌。

那麼,大家認為趙雲和顏良,誰更厲害呢?

專注三國史,喜歡三國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和評論!

元哥說三國


河北四庭柱,是評話表演藝術家張國良的《評話三國》中的概念。

為東漢末年時期袁紹帳下的四員大將,袁紹最勇猛的四位將軍。

分別為顏良,文丑,張郃,高覽。

巔峰趙雲單挑巔峰顏良是何結果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河北四庭柱的戰績。

排行之首--顏良

顏良,河北四庭柱排行之首。

主要戰績:斬耿武,與文丑為先鋒,擊敗公孫瓚,平定河北,曹袁於官渡交兵,連斬宋憲、魏續,二十回合擊敗徐晃,關羽迎戰戰,最後被關羽一刀刺於馬下而死。



排行第二--文丑

文丑,顏良齊名,河北四庭柱排行第二。

主要戰績:界橋之戰即將斬殺公孫瓚,卻被初出茅廬的趙雲所阻止,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出兵延津襲擊曹軍,並擊退張遼徐晃,最後的結果和顏良一樣,被關羽一刀刺於馬下而死。



第三號猛將--張郃

張郃其實也不亞於顏良文丑。

張郃原為袁紹手下名將,官渡之戰時,受郭圖陷害,無奈投降於曹操。馬超二十回合擊敗張郃,三十回合被趙雲打敗,在街亭重創蜀將馬謖。在對抗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多有上佳表現,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張合在木門谷不幸被飛箭射中右膝,張郃陣亡。



排行末尾--高覽

高覽最悲劇了。

高覽和張郃一樣原為袁紹手下名將,受郭圖陷害,投降於曹操。隨曹操出征汝南,三合斬劉闢,正欲擒劉備,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陣亡。

巔峰趙雲單挑巔峰顏良誰厲害呢?

趙雲與河北四庭柱裡三個都打過,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三十回合打敗張郃,趙雲一槍將高覽刺於馬下。唯獨與排行榜首的顏良沒有交戰過,不過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比看出究竟是巔峰趙雲強還是巔峰顏良厲害。



當年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時,華雄可謂不可一世。

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催軍未回!得一人在此,豈放華雄施威哉!

可見在袁紹心中,顏良文丑是同級別的,武力值不相上下。後來顏良文丑都被關羽一刀刺於馬下而死。而武力值接近於關羽的趙雲,同樣能在幾十回合之內斬殺顏良或文丑。

結論:文丑和趙雲交手時。常山趙子龍還是初出茅廬,還沒有達到巔峰期,大戰文丑五六十合不分勝負。顛峰期的趙雲單騎救阿斗,一槍挑落高覽。這時候的趙雲,打敗文丑不會超出三十回合,而顏良與文丑同名,顛峰期的趙雲打敗顏良不會超過五十回合。


芳姐論三國


袁紹麾下“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高覽、張郃,都是武藝高強的猛將。趙雲與其中的三人都交過手。

一、戰文丑

趙雲與文丑的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回,磐河之戰中。

回目: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公孫瓚興兵討伐袁紹,雙方在磐河擺開戰場。公孫瓚揮槊親自上陣,袁紹麾下猛將文丑挺槍來迎,與公孫瓚在橋邊交鋒。

戰不到十數合,公孫瓚就抵擋不住了,拔馬敗陣而逃。文丑追來,殺入公孫瓚本陣中,往來衝突。公孫瓚麾下四健將圍攻文丑,被文丑殺一退三,各自逃走。


文丑窮追公孫瓚,公孫瓚馬失前蹄,栽落坡下。文丑正欲幹掉公孫瓚,被少年將軍趙雲阻住。

趙雲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兩將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公孫瓚部下救軍來到,文丑撥馬而退。

二、挑高覽

趙雲槍挑高覽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一回,穰山之戰中。

回目: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曹操在官渡


之戰中擊敗袁紹,率軍乘勝來徵劉備,雙方在穰山擺開戰場。

曹操派偏師襲擊劉備後方,劉備準備趁夜撤退,卻落入曹操伏擊圈。趙雲殺開一條血路,保著劉備突圍。曹軍猛將許褚追來,與趙雲力戰,于禁和李典又紛紛趕到,形成包圍圈隔開了趙雲和劉備。劉備落荒而走,逃入山間。

天明時分,劉備遇到劉闢、簡雍、孫乾、糜芳,一齊逃跑,被張郃截住。劉備等人後退,又被高覽阻住退路。前後被圍,劉備進退不得。

劉闢與高覽交鋒,戰不三合,被高覽斬殺。劉備正在驚慌無措之時,高覽後軍大亂,趙雲衝陣而來,一槍挑翻了高覽。

三、退張郃

趙雲與張郃的交鋒,也是在本回中。

槍挑高覽之後,趙雲殺散了高覽部下的眾兵,再單槍匹馬回身來戰張郃。兩將交鋒三十回合,張郃不敵,拔馬敗走。

至此,趙雲與“河北四庭柱”中的三人交手,五六十合戰平文丑,亂軍中衝陣槍挑高覽,三十回合擊敗張郃。

趙雲唯一沒有交過手的是顏良。那麼如果兩人在戰場上相遇,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咱們來分析一下顏良的武藝。

白馬坡一戰,顏良三合力斬宋憲,一合刀劈魏續,二十合打跑曹軍猛將徐晃。其中與徐晃一戰,體現了顏良的真正實力。徐晃曾經與許禇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而顏良能夠二十合擊退徐晃,說明顏良的武力值比許禇要高出一截。

在曹軍陣營中,徐晃的武藝僅次於典韋、許禇,而要高於張郃、張遼、夏侯淵等。渭水一戰中,馬超曾二十合擊退張郃,兩相比較,顏良的實力應略高於馬超。

穰山之戰中,趙雲從許禇、于禁、李典的包圍圈中殺出,一夜惡戰,直到天明,衝陣挑翻高覽,殺散亂軍,在體力大量消耗的狀態下,再以三十合擊敗張郃,戰鬥質量絕不低於馬超,而更有甚之。


超一流猛將行列中,顏良排名靠前,屬於強者,而文丑是較弱的超一流猛將,排在行末。

在低一個層次的一流猛將行列中,徐晃屬於強者,高覽為較強者,張郃屬於中等。

趙雲和馬超都具備正常交鋒二十合碾壓張郃的實力,屬於超一流猛將的較強者,武力值略低於顏良。

如果趙雲與顏良在兩軍陣前單挑廝殺,兩人的武藝差距微小,百合之內旗鼓相當,不分高下,誰也很難打敗對手。

如果趙雲和顏良各自與其他某個同一較弱的對手交鋒,顏良能夠在更短時間內擊敗對手。

如果趙雲和顏良都與天下第一的呂布交鋒,顏良能夠堅持的時間更長。

如果趙雲和顏良在混戰中遭遇,顏良要吃大虧。趙雲戰場應變能力超強,比較善長於混戰,亂鬥中殺傷力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