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都要过去了,你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

这个答案你不是不知道,而且早就让你听得耳朵生茧了——

为什么要学习?——为了考好大学

为什么要考好大学?——为了找好工作

为什么要找好的工作?——为了更好的生活

我们在生命中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不过是为了更好更自由的活着罢了。

2019年都要过去了,你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


一、努力学习可以获得什么?

在龙应台给安德烈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学生时期,成绩是大多数人判定你个人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准,成绩好的人,总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初中的时候,每年都会有几个尖子生被报送985大学少年班,在我还在奋战中考的时候,他们已经飞跃过高考这道门槛了。

我的一个表哥,因为初中成绩好,高中去了省城最好的学校读书,获得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的机会,高二就凭借着竞赛成绩去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而这样的机会是当时我所在的学校完全没有能力争取的。

当然,更为普遍的还是每年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高考状元们。他们在高考和之前为此奋战的十二年中,掌握了绝对的选择权。

高考之后,选择的权力由教育资源转变为了社会资源:

毕业的第一关是找工作:名校的学历成了一块敲门砖,成为了很多企业筛选人才的第一道门槛——“我们只要985、211的学生”,让多少人无力又心酸。

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大多数人而言,你学生时期的努力,在你离开学校以后,依然会对你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求职、生活亦或是恋爱。

应试教育起源于科举,在历数应试教育之种种弊端之前,它却真正给了天下人一条从下往上走的梯子——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你自己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

这也是为什么家境贫寒,但凭借努力考上北大的刘媛媛,能掷地有声的反驳那句“寒门再难出贵子”

根据八二原则,即使是我们现在的社会,80%的社会资源也依旧掌握在20%的人手里,想要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提高社会地位,读书依然是最普遍、门槛最低的一条路。

差距最开始的体现就是在大学。明明大家高中所受的都是一样的教育,但是高考后,普通一本能接触到的平台和资源、获得的校友和人脉和985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更优质的资源后,你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在未来的人生中比其他同龄人更为优雅从容的生活。慢慢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最终收获你的快乐。

二、为什么你会质疑学习的意义?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大多数高喊读书无用的人,都过得不怎么样;那些真正没什么文化最后却收获了成功的人,反而更尊重知识:

斯皮尔伯格三次申请加入位于长滩的电影学校,但均因糟糕的C等成绩被拒之门外。后来功成名就,也不忘再去大学重新修读学业,55岁拿到母校的学士学位。

邓亚萍,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退役后重拾学业,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

杜月笙,近代中国鼎鼎有名的传奇人物,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却对子女的教育十分上心,捐书、建学校、建藏书楼,一样没落下。

——他们都是没读过什么书,凭自己的能力站上了各自领域巅峰的人。但他们对待知识却比我们这些寒窗苦读十几载的人更加尊重。

为什么有的人宁愿受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受学习的苦?

为什么那么多人明明知道学历的重要,却依旧没办法好好学习?

因为未来生活的苦乐都是遥远的;而学习的苦乐却近在眼前。

你放弃两个小时的学习计划,就能收获一部电影的满足和快乐;可如果你把看一部电影的时间用作学习,你很难看到这一点点努力对你的最终成绩有多大的提高。

我们常常嘲笑那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猴子,殊不知我们人类,也大多都是这样鼠目寸光之辈,耽于当下短暂的快乐,而刻意忽略了未来所要付出的代价。

我们太多的时候会陷入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学习这件事同样符合复利曲线的发展原理:

在达到那个转折点之前,你大量的付出只能换回很少的回报,但厚积薄发,只要你坚持下去,经过了那个转折点,你就可以享受幂指数增长带来的成就感。

2019年都要过去了,你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


——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夭折在到达转折点的路上。

大多数人高估了自己一年内能做到事情,也低估了自己10年内能做到事情。

——吉姆·罗恩在《雄心的力量》

坚持永远是最难的事

如果你坚持下去,那它就是复利曲线去往转折点的一段线;如果你放弃了,那这一周就只是无用的努力。

三、怎样让学习变得有意义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质疑学习的意义是因为它的过程单调乏味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及时的提升。

所以,想要让学习变得有意义,就要为自己设立一个个小关卡,阶段性的努力后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会是你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们都听过那个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关于如何将一长段旅途划分为多个小阶段,学习这件事,同样可以对此借鉴:

1.为自己划定重点

你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你希望通过学习考上哪一所大学?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这个目标越大越好,最好超越你对自己的期望,因为人一旦给自己画了线,往往比想象的更容易满足——

100分的卷子,做到80分以上就满足了

120分的卷子,做到100分以上就不错了

瘦腿需要一周的训练,那我做了5天也不赖啊

所以划定终点的时候,最好在你的期望值中,再提高一点点。

2.树立明确可执行的目标

就像那个马拉松运动员一样,他将路途分为几个小段,每到达一个小的目标地点,他都会受到一定的激励。

你需要做的是分析怎样才能达到你的最终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拆解,分成每天能够保证执行的小目标。

比如你想考上某某大学,那么

他的分数线距你有多远?——你在哪一科上更为薄弱?——这一科的薄弱原因是什么?——经常错的有哪些题型?——对这些题型每天需要分出多少时间来行针对性练习?

制定有效目标的秘诀是遵从SMART原则

1.Specific:必须是具体的

2. Measurable: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3. Attainable:必须是你可以达到的

4. Relevant:必须与你的其他目标(最终目标和其他小目标)有相关性

5.Time-bound: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期限。如果你觉得要做一件事而在48小时内没有行动的话,大多数时候就不会做了。

3.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个被老师和家长们说过太多遍了,但似乎永远都是耳旁风,因为他们没告诉你怎么才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 回忆自己过往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你过往的学习中,你有哪些特别的优势?比如短期记忆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还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看到一个问题是,你一般怎样思考?这样思考有什么优点或者缺点?

  • 和学霸交朋友,学习学霸平常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然后进行刻意练习。

你模仿的多了,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有学习的最初,都是模仿。就像你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你什么都听不懂,也不会讲,你最初是模仿着大人的语气和口音慢慢的学会说话的,最后你终于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学习方法,也是如此。

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学习永远都是你最不会错的投资。

我是卿安,专注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希望可以帮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喜欢就点个赞或者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