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识别=打“预防针”?

成功的项目都有其相似之处,失败的项目却各有各的不同。


据PMI在全球范围的统计,约有30%的项目在启动后的某个环节被迫终止。如此高的项目失败率极大地浪费了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资源。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尤其是项目经理,能时刻对自己的工作及项目带着审视风险的态度去做规划、执行及监控,能很大程度提升项目成功率。


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高效、合理地识别风险。


首先,请务必培养自己的风险意识。没有风险意识作为基础,后续谈任何风险管理方法及技巧都白瞎 ̄□ ̄||


那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风险意识的人呢?请时刻在心里默念“此事必有蹊跷”(手动滑稽)。


项目风险识别=打“预防针”?


我们在思考问题,做项目规划时,请持续对自己发出上述灵魂拷问。当你不断在日常工作中考虑风险这个问题,你便开始建立起了风险意识。人类天生有厌恶风险的倾向,能主动寻找风险是需要强大动力的。而寻找到风险并对其进行合理管理、为组织创造价值是形成此动力的基石。


有了风险意识仅仅是第一步,就像你知道前方有条路,不过不知道在哪里以及怎么到达。我们还需要不断挖掘风险背后的“故事”。其中,风险识别是认识风险的第一步。而当我们在做风险识别时,应尽可能采用多维度视角,以减少遗漏。


点状维度

根据项目管理几个知识领域来识别,如干系人、时间、质量、成本等,考量这些领域中是否存在风险。或者根据公司运营组织架构考虑项目可能与各部门间有交互的部分,例如与法务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交集,评估其中的风险。


线性维度

按照项目的过程来进行识别,如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及收尾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各阶段侧重点不同,自然在风险的类型及发生概率上也会存在差异。


系统维度

项目所处的环境如何,是否有政策法规等的限定。项目是否从属于某项目集或者项目组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项目是否与其他项目有强耦合等。系统维度识别风险需要我们跳出单个项目本身,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项目与其他项目、组织环境等的交互及其中存在的风险。


项目的风险识别单靠项目经理一人是很难完成的,需要组织项目相关干系人共同进行识别。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不同的工具技术来做支撑。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力场分析、EMV模型等。详细使用方法大家问问度娘即可,本文就不再赘述了。另外,对风险的描述也需要团队统一格式,做出类似于用户故事的说明。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由于】原因(具体事实描述)
  • 【产生】风险(不确定性描述)
  • 【造成】影响(可能产生的结果)


例:由于临时有团队成员请假,XX任务无人跟进,Y项目存在无法在指定时间交付的风险,将造成违约的严重影响。


识别出风险后,项目经理需要做好风险登记册的记录及维护。风险登记册可参考如下表格进行绘制,并根据组织具体需求做相应调整。

项目风险识别=打“预防针”?


从可视化数据的角度出发,项目经理还可对已录入风险登记册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折线图或者堆积图等方式对风险的现状、趋势进行展示,便于项目团队及干系人快速了解项目风险的总体情况。

项目风险识别=打“预防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管你是否是项目经理,在日常工作汇报中加入风险相关信息,会是一个很强的加分项。因为对风险的识别,体现了你对工作的积极态度,思维认知的完整度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度。不过,请注意,风险汇报一定不是打预防针式的,只告知存在风险而不提出应对方案。如果你在风险汇报中只告知老板,人力资源不够,所以项目有很大的延期风险。那么老板多半会问你,延期风险多高?我们是否能接受?如果要解决人力问题,你需要多少人力,工作多长时间?我想,没有人希望被老板问到哑口无言吧。


关于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等环节的介绍,后续将陆续推出,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