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武松的殺人邏輯

武松回到陽穀縣,得知兄長武大郎死了。料定其中必有蹊蹺,決心查一查。他先找到何九叔,拿刀子威脅,何九叔拿出西門慶給他的十兩銀子和武大郎那兩塊變黑的骨頭。武松帶何九叔去找鄆哥,給了鄆哥五兩銀子,鄆哥就什麼都說了。武松帶何九叔和鄆哥到縣衙告狀,知縣和縣吏受了西門慶的賄賂,都說證據不全,不準武松告狀。武松沒有分辨,自己行事。在他的意識裡,官府並不是靠得住的,而且是不會給平民老百姓做主的。既然官府不管,他就要殺人,殺死姦夫淫婦,為哥哥報仇。

《水滸傳》中武松的殺人邏輯

武松的思維邏輯很正常,並不是亡命之徒的殺人邏輯。武松有一身本事,曾經一拳好懸打死清河縣機密,又曾經在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連老虎都能打死,要是殺個人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武松並不是確定證據就要殺人,而是在官府不管的情況下,要報私仇。官府的說法是:人命之事,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才可推問。武松的狀子並不全包括這五件事,所以知府不管。主要還是縣衙大小官員收了西門慶的錢,就貪贓枉法,壓服下來。武松在縣衙當都頭,這裡面的內幕豈能不知?他早就知道里面有內幕交易,只是他不說,他要自己報仇————大前提是官府不作為。

《水滸傳》中武松的殺人邏輯

武松報私仇的理由很簡單,既然官府不管姦夫淫婦謀害親夫的事,那麼武松殺姦夫淫婦的事官府也就不要說什麼了。何況,姦夫淫婦謀害親夫不僅有違法律,而且有違社會公德;而武松報仇有殺人償命的意思,更有彰顯社會公德的意思。官府對於西門慶和潘金蓮謀害親夫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聞不問,也是給武松留空子,讓武松來鑽。武松如果殺了姦夫淫婦,官府照樣不會有太多的追究————只是武松得有那個本事。

《水滸傳》中武松的殺人邏輯

事實上,武松還真有那個本事。他做事有理有據,請了鄉鄰們到家,擺上酒席,讓士兵看住門,然後讓潘金蓮和王婆同席,他先把潘金蓮抓起來,放到靈床上,逼迫潘金蓮說出實情,隨後王婆也招了,他讓鄉鄰胡正卿寫下來,然後把潘金蓮開膛挖心,割下首級帶著,去找西門慶。他逼迫生藥鋪主管說出西門慶行蹤,一見到西門慶就打起來。他殺了西門慶,割下西門慶人頭,提了兩顆人頭,壓著王婆再次到縣裡告狀。如此一來,西門慶沒了勢力,不會再給縣衙官員行賄,他的妻兒老小又沒那個本事,忙著分家產還來不及呢,哪裡管得了他的事。再說,武松豈是人人能惹的主兒?武松本是縣衙的都頭,給知縣賣過力,親自押送知縣的金銀到東京給親戚們,用來打點,謀求升職,武松做得很好,一路沒什麼風險,辦事也利落。知縣很喜歡他,又知道他是個義氣烈漢,有心要周全他。如此一來,武松就佔了上風,而西門慶潘金蓮早就死了,王婆更是不堪一擊。姦夫淫婦那一方完全落敗,武松完勝。

《水滸傳》中武松的殺人邏輯

知縣判他,就說嫂子不容祭祀,推到靈床,武松和嫂子鬥毆,殺死而嫂子。他嫂子和西門慶通姦,西門慶前來強護,和武松鬥毆,被武松打死。稟報省院官,省院下來的處罰是,念武松報兄之仇,殺人自首,判他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之外。姦夫淫婦西門慶和潘金蓮已經死亡,就不再宣判。至於王婆,判她個剮刑,以正視聽。

《水滸傳》中武松的殺人邏輯

武松靠暴力完成了報仇的任務,而且做得有理有據,讓證人在場,讓鄉鄰寫下供詞,儼然一副官府審案的模樣。可是,不管他做得如何正規,也是動了私刑,自己代替官府行使法律的正義。官府在聲張正義的當口缺席了,而且不作為,不讓人信任。那麼,就由武都頭來行使官府的法律程序,代替官府行使權力,用一個詞“替天行道”形容最恰當。“天”不僅指皇帝、皇權,還指大宋法律、正義、人心等,在亂世,靠官府不行,就靠自己。畢竟,要是官府真的把西門慶和潘金蓮抓起來,也不一定判了他們死刑,而是拘押一陣就放出來,反倒成全了他們。還不如武松來得痛快,用刀子代替法律,用刀子代替正義,用刀子代替人心所向。

《水滸傳》中武松的殺人邏輯

在官府不作為的前提下,暴力最強者說了算。由此可以知道水泊梁山的強盜們為什麼可以活得很滋潤,可以打退前來圍剿的官兵,可以做大做強,甚至可以被招安。他們說怎樣就怎樣,因為他們強大了,官府拿他們沒辦法。他們是暴力最強的土匪強盜,遊戲規則由他們來定。他們的旗號是“替天行道”,但他們把“天”字理解錯了,只反貪官不反皇帝,而且也沒有把貪官們都弄下臺,也沒有代表正義、人心等,最終被瓦解,落得悲劇收場。武松的“替天行道”也沒有反皇權、反官府,而是在逼人寫供詞、報私仇的手段下獲得伸張正義的快感,以及替官府行使法律正義的使命感。武松的殺人邏輯很清楚,那就是在官府不作為的前提下,替天行道,憑本事自己幹,殺姦夫淫夫,並把他們一網打盡,為兄報仇,客觀上彰揚了孝道。

《水滸傳》中武松的殺人邏輯

如果武松沒有一身本事,又沒錢,結果可就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