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有用嗎?哲學是否脫離現實?

Linfeel


哲學的作用有2個:

1:是幫助我們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幫助我們建立獨立的思維繫統。

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總是:從感知具體到理知抽象、再合而理知抽象性的具體。“理知抽象性的具體”就是通常所說的“智慧”或“哲知”。進一步地各種哲知形成了理論系統就產生了“哲學”或稱“智慧之學”。用範疇式表達這一過程就是:哲知{感知/理知},體系{個體/關係};哲學{哲知/體系}。

哲學源自人們的生活。空想不是研究哲學的方法,空洞的理論也不是哲學。真正的哲學是鮮活的,是實踐和思考的結合,到處散發著人性的光芒。

錢穆先生說哲學關注兩個問題:一、什麼是世界?二、什麼是人生?講世界的時候,實際上是講我們所看到的萬事萬物,它的本原是什麼,它有沒有統一的基礎,我們用什麼東西來解釋這個宇宙、自然的生成過程。人總是好奇的,總愛問一些表面看起來沒有實際用途的問題,所以哲學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功利性。

第二個問題就是人生問題,人生問題最根本的就是人生的意義,以及如何安頓自己的生命。這些問題中最為切要的是這樣的問題: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什麼樣的生活是我們要的最幸福的生活?怎麼樣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我們如何去過好的生活?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審視什麼呢?就是用人的理性做出判斷,哪些生活是好的,哪些生活是不好的。現實的生活不可能使人滿足,於是人們還有理想的生活。理想指引著我們的生活應該成為什麼樣。

哲學的思考就是一方面關照我們現實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另一方面我們的生活總有一個指向。聖雄甘地說,欲要改變世界,首先改變自身。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成為我們希望改變的樣子,就是說生活要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變得更加美好。於是我們就有未來生活的圖景了,就會有一種希望,生活在希望之中,我們的生活也就有意義了,這就是哲學要思考的問題。

哲學思考的問題,用康德的話說,就是我能知道什麼?我該做什麼?我希望什麼?“我能知道什麼”是講知識論或認識論的,“我該做什麼”是講倫理學,“我希望什麼”講的是宗教,把這幾個問題合在一起就是——人是什麼。這些問題成了古往今來所有哲學家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哲學在探尋什麼

當我們說哲學是世界觀的時候,這裡所說的世界觀不是一般的世界觀,用教科書上的話說,它是經過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我們平時說我的哲學是什麼的時候,其實說的是人生觀,是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每個人都對生活有自己的態度,有自己的生活目標或準則,有一些我們可以希望的東西。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有哲學,哲學是經過一定時代的哲學家、思想家總結提煉出來的,是具有理論形態的世界觀。


禪茶君


哲學不僅有用,而且非常重要。

因為如何正確的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關係到我們如何客觀的認識自己和理解自己。從而擺正自己和環境的關係,找到人類的未來目標。找到人生的意義。

一切思想從廣義上說都包含在哲學範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哲學才是人類文明和動物的本質區別。

沒有思想,“高等動物”從何說起?


生死有多遠


哲學是一門抽象的科學,它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它是放置世界而皆準的真理,是萬物和大自然延化的理論總結,是多學科理論結果,不是單一和片面性的,博大精深,來自世界,指導世界,把握世界,面向未來。

是一個高智商高理論產物,不是一塊木頭能產生的,比如低級動物,就知道吃,還有高級動物思維潛薄的人一傻子,這些也都是生存者,但他們本身都不具備發明創造的條件,上哪去產生哲理,除非是另一個高級者,才能從他們中間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發揚光大。

在我們中間的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的不在發生著變化,和運用著哲學的理論知識,比如,我的同士退休以後,在一家公司做勤雜工,一月(按30天計算)8O元的工資,幹了21天,領工資的時候,出納告訴他給你56元錢,拐公司0:14元,我的同士很不高興,明明是正好得56元整,為什麼這麼說,出納很不理解,就問你不知道除不盡嗎?

過了片刻我的同士告訴他,15天是4O元錢,三天就是8元,6天是二個8元,也就是16元,總共合起來應得56元,上哪裡去拐公司0,14元的說法呢?出納啞口無言。

通過這段故事認識到,按照正常運算去處理每一件事情,表面是對的,但是利用哲學的原理去計算更確切,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法則,如果你掌握了這個層次的高級理念,可就有新的定數,經常說的條條大路通北京,但必須看哪條更有實際意義,更省時更省力。

無論是中外高層人物,都對哲學做過大量的研究,但是能夠大徹大悟走出迷團,掌握世界,都須要未來發揚光大,這是一本讀不完的書,走不完的路,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不知道這段話,您還滿意嗎,歡迎評論加留言。


李加呆


哲學是區別於藝術、文學的,但它又是所有學科的集大成者。它跟自然科學又是有區分的。用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哲學是講道理的,讓人思考的,它不是讓人擁有智慧,而是讓人“愛智慧”,是探索一切真理的學問。哲學也不象宗教靠信仰,它是靠邏輯論理的。

哲學內容的分類也是從古至今,眾說紛紜。古希臘晚期分為邏輯學、物理學、倫理學。其中的物理學指的就是自然哲學。西方近代哲學家又分三類:形而上學、物理學、包括倫理學的所有學科。以及後來的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之分;黑格爾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之分;還有後來的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之分。

我們對比下哲學、宗教、科學的區別。

科學研究自然,是理性解決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宗教研究的是終極關懷的問題,解決從何而來、從何而去的問題,是另一個世界的問題,是信仰問題,是訴諸情感的;而哲學卻正好處在這兩者之間。跟科學一樣講理性,跟宗教一樣起源於終極關懷問題。

所以,學哲學目的是要理性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開啟智慧之門,辨別人生中各種價值觀的主次,探尋一切真相,從而使我們求得真善美,接近真理。這是根植於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不論我們是否懂哲學。

字面上來講,哲學就是智慧之學,通常說到哲學,都會和所謂的“三觀”聯繫在一起,這就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觀”是我們對於生活、對於世界、對於很多問題的最基本的態度、最基本的看法。

哲學關注什麼問題?錢穆先生說哲學關注兩個問題:一、什麼是世界?二、什麼是人生?講世界的時候,實際上是講我們所看到的萬事萬物,它的本原是什麼,它有沒有統一的基礎,我們用什麼東西來解釋這個宇宙、自然的生成過程。人總是好奇的,總愛問一些表面看起來沒有實際用途的問題,所以哲學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功利性。

第二個問題就是人生問題,人生問題最根本的就是人生的意義,以及如何安頓自己的生命。這些問題中最為切要的是這樣的問題: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什麼樣的生活是我們要的最幸福的生活?怎麼樣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我們如何去過好的生活?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審視什麼呢?就是用人的理性做出判斷,哪些生活是好的,哪些生活是不好的。現實的生活不可能使人滿足,於是人們還有理想的生活。理想指引著我們的生活應該成為什麼樣。哲學的思考就是一方面關照我們現實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另一方面我們的生活總有一個指向。聖雄甘地說,欲要改變世界,首先改變自身。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成為我們希望改變的樣子,就是說生活要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變得更加美好。於是我們就有未來生活的圖景了,就會有一種希望,生活在希望之中,我們的生活也就有意義了,這就是哲學要思考的問題。

哲學思考的問題,用康德的話說,就是我能知道什麼?我該做什麼?我希望什麼?“我能知道什麼”是講知識論或認識論的,“我該做什麼”是講倫理學,“我希望什麼”講的是宗教,把這幾個問題合在一起就是——人是什麼。這些問題成了古往今來所有哲學家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哲學在探尋什麼

當我們說哲學是世界觀的時候,這裡所說的世界觀不是一般的世界觀,用教科書上的話說,它是經過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我們平時說我的哲學是什麼的時候,其實說的是人生觀,是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每個人都對生活有自己的態度,有自己的生活目標或準則,有一些我們可以希望的東西。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有哲學,哲學是經過一定時代的哲學家、思想家總結提煉出來的,是具有理論形態的世界觀。當然,對哲學是什麼,有很多說辭。有人說,哲學家就是在黑暗的屋子裡尋找一隻根本不存在的黑貓。有點嘲諷的意思,你尋找的都沒有確切的答案,你幹什麼還要尋找呢?可是人類的思想最珍貴的,就在於不斷地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我們舉例看看科學家和文學家是怎麼看哲學的吧。愛因斯坦說,哲學是所有科學之母,是對知識不懈地追求。這是科學家的回答。那麼文學家呢?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德國浪漫派詩人諾瓦利斯說過,哲學原就是懷著一種鄉愁的衝動到處去尋找家園。什麼是家園?這裡的家園就是人的心靈。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有首詩,其中有:“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何獨在安。”“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這裡說的就是精神家園。鄉愁是一種情緒,是一種衝動,是一種濃濃的壓抑在心底的思鄉之情。從這個角度而言,哲學就是精神還鄉。若是把科學家和文學家對哲學的認識綜合在一起,那麼,哲學就是既有理性的又有非理性的東西,是知、情、意三者的統一。


軍歌遼亮001


哲學是讓人聰明給人智慧的藝術,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它指導人們的生活,其實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產生一些哲學思想,但我們的這些思想不能成為一個體系,而哲學就是系統化理論化的思想體系,我們要學習哲學因為它可以指導我們更好的生活。

哲學來源於現實生活,任何哲學思想都來源於實踐並服務實踐,都不可能獨立於現實而存在,即使是想象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找到原形。

大家認為呢?


漢唐騖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是:哲學是什麼?為什麼要研究哲學?關於哲學大家都聽說過。生活中也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過這方面的書籍和哲學家。首先哲學家研究的問題都是形而上的問題。都是對這個世界本來面目的一種探索。因為人類在發展以來,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不斷加深和擴大的。但是怎樣的觀點才能代表這個世界的發展方向和這個世界的本質?這是哲學家關注的問題。一般來講,哲學家對這個世界呢,有強烈的慾望去揭秘這個世界的所有奧秘。事物之間的聯繫,事物之間的主次,事物之間存在的內在邏輯和外在延伸,都是哲學家探求的。哲學的用處在於揭秘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終級烤銬問人類的問題。它能夠使我們活得更自然更健康,更遵循世間的本來面目。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不至於陷入到孤獨,孤苦,無明的萬丈深淵中。從某種意義上講,哲學的誕生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在物質越發發展的今天,更需要在哲思精神層面上面提供精神食糧。使我們人類的前途不迷茫。就是哲學的大用。無用之用,堪稱大用。

第2個問題。哲學是否要脫離現實?其實哲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精神層面的這部分,對人的成長髮展以及生死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哲學不能脫離生活,不能脫離實際。是在現實中往更高層次發展的一個渠道。其實吃飯睡覺無時無刻不在哲學的範疇之中。當然哲學本身也是有問題的,即他探索的這些問題,是否是世界的本質。這些方面還是要通過科學不斷的發展得以揭示。


洪鈞記成


哲學是解決思想問題,每個人都有普通哲學觀,哲學既能解決信仰問題但又不是宗教。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過時了,是因為他不瞭解哲學,每當金融危機來臨時,西方世界如火如荼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正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解決了中國問題。毛澤東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寫出最偉大的《矛盾論》,《實踐論》等著作。


時代124014200


哲學有沒有用,看看矛盾論,實踐論以及十大關係,就知道有沒有用,毛主席用通俗的語言告訴我們,哲學對現實生活有指導意義。


雷曉明


我認為哲學是非常有用的。它既不但是脫離不了現實,而且就是在現實中才能夠產生哲學理論。哲學並不是邏輯推理,而是在現實存在中的一切人文事物用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去歸納它的真理和非真理的存在性。這才是哲學理論。哲學這個詞彙是中國翻譯出來的,意思就是找哲,這門學問在西方就是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這門學問是西方最先提出來的。在5000年的中華民族文明中早就有這一種理論和思想,只不過是沒有把它當成事一門學問列入學文的行列而已。中國把這門學文翻譯成為哲學。意思就是說這門學問是在找哲理的。一種思想,一個路線必須要找到它的真理和非真理的存在性。這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中之重。


程林4721


哲學就是努力去揭示現實世界最基本的真。哲學不能脫離現實。哲學最大的用處就是起到普遍性堅實的“地基”作用。[酷拽]

哲學遇到任何事物都習慣性地首先做“一般化的思考”,這也是“科學”所秉承的習慣。沒有做過“一般化”處理的事物,就去做“差異、不一樣、嘚瑟”的表述,往往會漏洞百出,任何的修修補補也往往無濟於事,讓人手忙腳亂尷尬萬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