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后,关羽全家被杀,张飞为何没事?

tb雅


蜀汉灭亡后,关羽全家被杀,完全是出于私人恩怨:在樊城之战中被关羽所杀的庞德之子庞会,在跟随钟会、邓艾攻破成都时,杀了关羽全家。(裴松之注《三国志关羽传》: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邓艾率领大军在绵竹击败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的抵抗之后,兵临成都城下。蜀后主刘禅在谯周的建议下举国投降,本意就是为了保存大多数人的性命,让成都免受战乱之灾。在古代战争中,一般情况下,如果守城方坚决抵抗,被破后会被屠城;而如果是投降的话,胜利一方一般会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也为了表现胜利者的大度,一般不会有大规模的杀戮。

实际上,在蜀汉投降后,绝大多数的蜀国大臣都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很多人还能够继续当官,只有关羽一家是例外,因为邓艾军中有复仇者——庞会。

在樊城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抓住庞德(庞惪)后劝降未果,将其杀死。魏文帝曹丕非常悲伤,给庞德(庞惪)的四个儿子封爵。其中庞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卫将军,封列侯”,这就埋下了后来灭关羽全家的引子。


小小小小开心果的主页


先说张飞,因为简单,跟曹魏有亲,又有张绍投降大使,为稳定人心计,也定当善待。

为啥灭关羽满门,而且是庞德的儿子庞会。乍一看,庞会这小子不上道,公私不分呀,你爹英雄就义,你却挥刀向妇孺呀。

更有无耻之徒言,关羽杀俘,大不义也,故有此报应。此言缪也。关羽杀俘,为啥不杀于禁,哪怕于禁不是真心投降的。三国里面因为世家门阀的原因,这些名臣武将多来自大家族,所以他们当了战俘以后,一般都是可以投降的。当然坚决不服的,一般都被杀了,看曹操,杀孔融,杀沮授,杀高顺,杀吕布,这个还是要投降的呢。杀陈宫,杀了刘勋还收养他的儿子。孙权杀了关羽。可以看出,杀俘在那个时期并非大不义,不然曹操的谋士不会不进谏言的吧。即使关羽杀俘不义,屠人满门投降之人岂不更不义。

当时正是纳降安民之时,岂能大开杀戒滥杀无辜?所以,庞会借口报仇,屠杀关羽满门,不是为了私仇,正是为了维稳。当时刘禅投降,可是蜀地军民却还都有战意,远的姜维不说,近的关羽活着的时候可是降汉不降曹的,他的子孙自然是天然的反动派。

曹魏纳降安民用何策?当然是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了。一面拉拢张飞的子孙为代表的投降派。一面自然是打击顽抗派的关羽的子孙啦。也许关羽的子孙没有要反抗,可是曹魏需要杀鸡儆猴啊,杀哪只鸡效果最好,当然是蜀地第一武将,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了。

可以想见,关家被屠,成都城一片寂静,还有谁敢说造反呢。所以说,庞会之公报私仇,也不过是暗度陈仓的把戏罢了,不然近有上司,远有国法,虽有私仇,岂能肆意屠杀吗?你们忘了那个吕蒙杀掉的拿别人家东西挡下雨的小兵了吗?你们忘了割发代首的曹操了吗?你们忘了被关羽用军法逼反了的傅士仁糜芳了吗?军法严苛,料庞会不会以身试法,而且他的行为如果不是上峰许可,估计够他喝一壶的。而他毕竟没事,不正说明了,曹魏高层也需要这个屠杀来震慑人心,弹压地面吗?所以关羽一家,也惨。估计庞德不死于他手,他的家族,也免不了这个下场。


坎坎且伐檀


陈寿所著《三国志-张飞传》中有一句短评关羽、张飞性格的话: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关羽待下级士卒很和善,对上层士大夫很傲慢;而张飞则敬重社会上层人物,对士卒百姓不加爱抚。

由此不难看出二人的处事风格、人际关系处理还是差别很大的。朋友圈子是有所不同的。

假设,刘备念兄弟情深,想要子女间结亲,听取手下臣僚的意见,决定给儿子刘禅招亲与关张之其中一家,你觉得是关家还是张家会被更受到美言呢?无疑爱接近上层人物的张飞“得票”会占优。说不定傲慢的关羽虽然尽忠大哥,内心还不想女儿嫁给呆萌的刘禅呢。

史实上,后主刘禅确实也是娶了张飞长女,并立为皇后。可是这皇后只当了四年,便得病早亡。刘禅随后又娶了谁呢?娶了皇后的妹妹,张飞的次女。

《三国志-二主妃子传》: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章陵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十五年薨,葬南陵。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

张飞的两个女儿国色天香吗?史无记载。但是要知道封建社会皇权多是政治联姻。刘禅再取张家次女,起码说明张飞一脉,在蜀汉上层中绝对是有分量的大族。尽管一切可能都是因为先主刘备提携起来达到旺盛的。

后来,魏国猛将邓艾取险入蜀,拿下益州。刘禅投降,蜀汉告亡。自古有为安民心,不杀投降之皇族,并且还该封职的封职,以显大国对归附之人的恩赦。张飞家族作为皇亲国戚,自然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尽管亡了国,实权没了,但马死不塌架。也有些类比今朝,某官犯了不是很严重的原则的错误,换换位置而已。待遇当然是打折多多了。反正不会累到家破人亡。

满清溥仪,被民国推翻,不要没说至到最后如何如何大尴尬吗。自古的理差不多矣。

回头说说关羽,也是《三国志》有载,魏侵入蜀后,魏将庞会径入关府,大开杀戮。为的是当年庞会之父庞德死于关羽之手。这种恩怨相续,难评是非。但有一点可以说明,关家在蜀汉扎的根基,绝对不如张家。

自古人脉、上层下层圈子状态,差不到哪儿去。即凡排除庞家出气报仇的因素,关羽的傲慢处事,看不重同僚,势必也会为日后有祸埋下伏笔。

联想现今,但凡各人脉关系、工作岗位,不要有此现象吗?你或许有些才能、技术,但孤傲对人不合群,总觉得什么事,没你就转不动了,不也最终或必然最终会走向处处反而吃不开,心郁的处境吗?反倒是张飞那种,直言直语,对人简单不藏私,纵然有时得罪过人,人也念他是爽直,而不纠结入怀,反倒愿意亲近。

当然,说负能的话也有,关羽亲善下卒多,张飞只看上层,爱抚下层少。反倒张飞人缘好,这种现象也是广为存在。

无论怎么讲,这个关于关张的提问还上升不到处事哲学的问题上。散发弄舟借答题胡侃一通,言有谬语,望读友海涵。惟愿,我等活着,活出个性,无论什么底层上层,都做好不卑不吭。今夜之愿也。

我是爱看古书看侃大山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公元263年,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陷江油、战绵竹,围成都。刘禅开城投降,蜀汉宣告灭亡。本来邓艾善待后主刘禅及其文武大臣,并没有为难,可是后来发生了姜维和钟会作乱,蜀汉有部分官员被杀,被灭族。关羽家族就是其中被灭族的一个,而张飞的后代却没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羽家族被灭

其一,关羽曾在襄樊之战中,斩杀庞德,此时被庞德之子庞会报复。

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了驰援樊城的于禁、庞德七军。他生擒活捉了大将庞德,而庞德却拒不归顺。关羽恼羞成怒之下,将其斩杀,以儆效尤。对于这一点,有人认为关羽斩杀俘虏,是不道义的,犯了大忌,为以后自己的家族被灭种下了祸根。如果关羽没有斩杀庞德,而是将其送到荆州后方,囚禁起来,也许关羽也不会被庞德之子庞会所怨恨吧。

实则不然,当时庞德在出征前,带着一口大棺材,就表示自己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来和关羽决一死战的。庞德本来是西凉马超典韦副将,阴差阳错之下,他归顺了曹操,得到了器重。这次,他为了消除曹操及其他曹将的疑虑,带着棺材出征。

他和关羽在两军阵前大战八十回合,还将关羽射伤。最后庞德战败被抓后,对关羽大放厥词,不服不忿,一副求死的样子。关羽大怒,为了成全庞德的杀身成仁,将其斩杀。关羽实际上是成全了庞德的美名。庞德从容就义。

德大怒曰:“吾宁死于刀下,岂降汝耶!”骂不绝口。公大怒,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德引颈受刑。关公怜而葬之。

其二,关羽人员不太好。

关羽在蜀汉,是仅次于刘备的二把手,他坐镇荆州,手握大权。关羽目中无人,性格孤傲,除了大哥刘备及三弟张飞之外,谁都看不上,就连诸葛亮,也没放在眼里。如华容道,关羽公然违背军令,放走汉贼曹操。

因此,由于性格原因,关羽在蜀汉虽然位高权重,可是人缘不太好。在庞会灭关羽之孙关彝满门时,可能没有其他人战出来,为关家主持公道,这就给庞会灭关家提供了机会,

张飞家族保存

其一,张飞之子张绍,领衔递交的降书顺表。

邓艾大军逼近成都时,后主刘禅派遣张绍后、谯周、邓良,卑躬屈膝地向邓艾奉上玉玺和降书顺表。这说明,张绍是主降派,起码对投降曹魏不反感。要不他怎么会主持这次投降呢。蜀汉的顺利投降,张绍居功至伟。因此,曹魏是不会为难张家的。《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谨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

其二,张飞的两个女儿嫁给刘禅,属于皇亲国戚。

张飞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是张苞,早死,次子张绍,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后主刘禅,还都成为皇后。张飞的大女儿是敬哀皇后,在大女儿死后,二女儿又嫁给刘禅,为张皇后。这两位皇后,都非常贤惠,替刘禅精心打理。因此,张飞不但是刘备的三弟,还是刘禅的老丈人,张绍就是刘禅的大舅哥,蜀汉国舅,标准的皇亲国戚。

曹魏乱军,虽然在杀死钟会和姜维后,失去了了理智,可是也不敢随随便便杀向张绍的府邸。毕竟张绍对和平解决蜀汉问题出了一份力,也没有参与姜维之乱。他们没有理由去张家闹事,万一事后被追究,那可是掉脑袋的事。

其三,张飞夫人夏侯氏是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侄女。

我们知道,张飞在古城外砍材时,遇到了妙龄少女夏侯氏,并与其结为夫妻。而夏侯氏是曹魏宗亲大将夏侯渊亲侄女,深受他的喜爱。夏侯渊为了养活侄女夏侯氏,宁肯饿死自己的小儿子。可见这份亲情,有多么深厚。夏侯渊是曹操夏侯那边的本家兄弟,这么算下来,张飞夫人也是曹操的本家侄女。

而张绍是张飞的次子,虽然不一定是夏侯氏的儿子。可是曹魏军队可能考虑到这个顾虑,不会来为难和曹魏皇族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张家的。虽然现在曹魏皇族已经没落了,可名义上还是曹魏啊。

总结:蜀汉灭亡时,关羽后人被灭,主要是因为他当年斩杀俘虏庞德,次要原因是关羽人缘不太好,而张飞后人安然无事,却有以上三个原因。


魁哥说历史


因为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关羽劝降了于禁,但庞德宁死不降,关羽就斩了庞德!

关羽一战威震华夏,曹操吓得都准备迁都以避其锋芒!幸得曹仁满宠死守樊城,拖住关羽,孙权又派吕蒙白衣渡江,背后偷袭荆州,才使得关羽走麦城!

庞德后人深恨关羽,邓艾灭蜀后不久,钟会也来到成都,庞德的后代庞会也跟随钟会到了成都,后来发生邓艾钟会二子相争事件,成都一片大乱,庞会就带兵跑到关羽府上,把关羽一族灭了!

至于张飞,在世时虽然杀了不少曹魏将领,但高平陵政变后,夏侯霸逃到蜀国,和张飞家还攀上亲戚!原来张飞老婆夏侯氏是夏侯渊的侄女!张飞和夏侯氏的女儿又是刘禅的皇后,夏侯霸和刘禅也是亲戚!有这层关系,曹魏将领的后代不会动张飞的后代的!

而张飞死得早,没有有司马氏手下将领交过手,当然也没结下梁子,也就没人找他们麻烦了!

另外,张飞家族是皇亲,一般人不敢乱动,必须由司马昭来处理,而司马昭对刘禅乐不思蜀的表现很满意,就放过他们了……








一叶碧云


关羽水淹七军时,斩杀了庞德,魏军入川的时候,庞德的儿子庞会也跟随入蜀。而且专门找到关羽的家,将关羽家里的男女老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关家无一幸免。

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尽,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带棺出战

在关羽守荆州的时候,一路北上大破曹军,一直打到兵临樊城城下,曹操大将曹仁深知关羽勇猛,龟缩于高墙之内,完全不敢应战。此时曹操远在关中作战,闻讯大惊失色,便问众将谁敢做先锋,迎战关羽。这时候一彪汉站出来,乃庞德也。曹操一看,这庞德原是马超手下,便担心他不是关羽的对手,便说关羽威震华夏,未逢敌手之类的话,表示对庞德的忧虑。岂料庞德却说:

“那关羽是人,我也是人!那关羽有刀,我也有刀,何惧之有?魏王何不问问,那关羽惧我否!”

找遍三国,恐怕也没人敢在关羽面前如此狂妄,而且此时的关羽的威望值接近顶峰。为了坚定自己的决心,庞德命人打造了一口棺材,抬着棺材迎战关羽。亲友们皆大惊:“将军出师,何用此不祥之物?”庞德答道:“吾受魏王重恩,誓以死报。今去樊城,与关某决战,我若不能杀彼,必为彼所杀;即不为彼所杀,我亦当自杀;故先备此榇,以示无空回之理。”

临走之前,曹操见庞德抬着棺材,还千叮咛万嘱咐道:关羽智勇双全,能取则取,不可取则宜谨守。庞德却说:“吾料此去,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关羽中箭

庞德率500人为先锋,奔袭樊城,关羽见庞德抬着棺材要与自己决一死战,认为天下英雄都对自己闻风丧胆,庞德乃是无名小卒,竟然如此藐视自己,于是便拍马出战(关平先打了30回合消耗)。二人战到100回合,不分胜负,双方斗恐怕有失,急忙鸣金收兵。关羽回营之后便说:“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

第二天,双方再度叫阵,关羽庞德跨马又是一场恶战。打到50回合时,庞德拨回马头,诈使拖刀计。关羽果然中计,大骂:“庞贼欲使拖刀计,吾岂惧汝!”结果庞德不是用拖刀计,而是收刀搭弓,迎面射来一箭,正中关羽左臂(不是毒箭)。所幸关平赶来救走关羽,庞德乘胜追击,于禁见了,赶忙敲锣打鼓的鸣金收兵。庞德懊恼不已。

次日,庞德又跑到关羽阵前叫阵,关羽准备出战,却又因受伤,没有多少胜算而被手下劝退。庞德见关羽不敢出战,便让小兵轮番叫骂,骂了十几天,关羽也没敢出战。于禁只命令庞德照地方安营下寨,于是被关羽找到机会,水淹七军。庞德落水被周仓所擒,被俘后又因拒绝投降被斩。

庞德后人,为父报仇

庞会,魏将庞德之子。曹丕登王位后,思庞德忠烈,遂赐庞会等兄弟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庞会勇烈,有乃父之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甘露二年,为平寇将军、临渭亭侯。诸葛诞反,会与骑督偏将军路蕃不肯相从,斩门突出,进会爵乡侯。

史书《蜀记》记载,景元四年,会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兵追蜀大将军姜维于涪。蜀破,为报私仇会尽灭关氏家。当时魏军入川的时候,庞德的儿子庞会也跟随入蜀。而且专门找到关羽的家,将关羽家里的男女老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关家无一幸免。


回望历史的青年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关羽和张飞都死死在刘备的前面的,刘备之后,蜀汉政权在诸葛亮和姜维的支撑下还存在了好长时间。我们先来看看张飞和关羽之死的过程。

关羽之死

根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建安24年,刘备称汉中王,给了关羽一个前将军的封号,关羽很高兴,想为为刘备开疆拓土。在荆州出兵,攻打樊城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庞德来救援曹仁,当时下着大雨,关羽利用地势水淹了于禁的七军,斩杀了庞德。打了一次打胜仗,士气高涨,信心满满。

关羽准备抽调荆州的全部兵力,和曹仁展开决战。

但是曹军方面也在努力,他们结交上东吴孙权,并且游说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孙权方面也对荆州觊觎了多年,想趁机夺取荆州,关羽自己只顾着攻打樊城的痛快,却没有防备东吴的偷袭,结果荆州丢了,败走麦城。

最可气是关羽自己没有结交好同盟。他本来是有同盟军的,诸葛亮入蜀前就交代关羽联吴抗曹,可是当刘备称王后,关羽自己也骄傲起来,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东吴来派人与他结亲,他把东吴羞辱了一顿,这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

在刘备阵营内部,傅士仁糜芳的部队本来可以接应关羽,但是这两个人记仇,关羽以前看不起这两个人,在关键的时候,这两个人选择了背叛,狠狠的打击了关羽的信心。

孙权占据了荆州以后,俘虏了关羽的家人,关羽和儿子关平在临沮被杀。

张飞之死

根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这个人性格极为暴躁,听说自己的结义兄弟关羽被杀之后,他变得更加焦躁,是不是的就动手打人。

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用刑过多,鞭打士卒,还把他们放在身边,这是自取其祸。张飞听完也还是不改。刘备攻打东吴,张飞本来应该领一万兵马,由阆中到江州和刘备汇合,临行前,张飞的部将范疆张达却砍下了张飞的脑袋,投奔东吴去了。

蜀汉灭亡

根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蜀汉的灭亡在诸葛亮死了以后,姜维撑了20多年了,邓艾和钟会约定共同进攻蜀国,邓艾走了阴平小道,率领2000士卒到了成都。刘禅来投降的、蜀汉才灭亡的。

总结

关羽之死属于不联合同盟,自己孤军作战,没有外援,自己被困死的。

张飞之死属于性格暴躁,鞭打士卒过甚,造成的,可以说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题目中说,关羽全家被杀,张飞没事的结论本事就是有误的,蜀汉灭亡,更是在这两人死后三四十年的事,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


陆小鸡读历史


蜀汉灭亡之后,关羽全家确实被杀了,不过张飞的孙子也在战争中身死了。


关羽后人

按照史书的说法,关羽后人的死主要源于一个魏国将领——庞会。

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

庞会的父亲庞德,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个带着棺材上战场,跟关羽单挑的庞德。后来,关羽用了一计“水淹七军”,拿了庞德,因劝降未果,将他斩杀。

因此,庞会自然怀恨在心,所以趁着入蜀的机会,将关氏一家尽数诛杀。

张飞后人

张飞虽然战场上也杀了不少人,但是没有遇到庞会这样来寻仇的,自然他的后人也没有如此的待遇。

不过,张飞的孙子张遵却在邓艾入蜀的时候,与诸葛瞻迎敌时,被杀。这个张遵的父亲就是张飞的长子张苞。而张飞的次子张绍则是受刘禅所托与谯周一起,送降书顺表去的,不过,谯周受的骂名更盛,张绍却显有人提罢了。

后来,蜀汉灭亡后,张绍和次女小张皇后则都随着刘禅一起到了曹魏的都城洛阳。

小张皇后被封为安乐夫人,张绍也被封了列侯,不但没吃到苦头,反而活得还很自在。


水一白聊历史


蜀汉灭亡之时,主持灭蜀的邓艾以及之后的钟会对蜀汉官员百姓都还算不错,基本能控制纪律,没发生惨烈的大屠杀。关羽全家被杀只是庞德之子庞会因为私人恩怨干的,其它蜀汉官员包括张飞家族都没有遭遇这样的残酷对待。

蜀汉灭亡时,最初是由邓艾主持接受刘禅投降占领成都的。邓艾占领成都后,维持了十分良好的军纪,蜀汉官员基本也受到了邓艾的善待。史称邓艾“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邓艾对于自己能够维持良好的军纪和秩序也十分骄傲,曾经对蜀汉士大夫说:“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意思是你们这些人能有今日受到的善待,全是我邓艾的功劳。如果领兵灭蜀的是吴汉一样的将军,你们都早被灭族了。

吴汉是刘秀手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东汉初期领兵消灭了割据巴蜀的公孙述政权后纵兵大肆掳掠,将公孙述家族灭族。邓艾很自豪自己灭蜀后的处置比吴汉强得多。

之后邓艾被钟会诬陷夺权,以罪人身份槛车征还洛阳,钟会谋反后卫瓘杀掉了邓艾。钟会也大致延续了邓艾的政策,对蜀汉官员采取宽厚的政策对待。钟会因为个人野心谋反失败后,失去控制的魏军乱兵在成都进行了自发性的掳掠,成都遭遇了一场大灾难。庞德的儿子庞会应该也是在这种混乱中乘机杀了关羽家族全家,为父亲报仇。

庞会这种行为十分让人不齿,关羽杀庞德,是战场之上堂堂正正的交锋,而不是关羽和庞德的私人恩怨。将军死于战场本是平常事。庞德如果知道后来自己儿子做这种事,恐怕也会感到惭愧。

关羽以外的蜀汉官员家族,在魏军乱兵混乱的掳掠中肯定也有一些有类似关羽家族的遭遇,但多数人的家族还是得以保全。

张飞当时还在世的后人,有记载的有三个。张飞有两个女儿先后做了刘禅的皇后,此时小女儿还在世,自然没事。张飞有两个儿子,长子张苞早死,张苞的儿子张遵当时在世,跟随诸葛瞻在绵州战死。张飞的次子张绍当时是蜀汉侍中、尚书仆射,蜀汉政权排名前列的重臣。刘禅向邓艾投降,就是派张绍向邓艾递送降表的。

(张绍)

张绍后来跟随刘禅到洛阳,被司马昭封为列侯,待遇还不错。


仁勇校尉


公元263年,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对蜀汉发动灭国之战,263年11月,后主刘禅出城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而在蜀汉灭亡后,为何关羽家人惨遭魏国士兵的杀戮,而张飞家人却能够安然无恙存活下来。



其实说到底是因为关羽和张飞在生时对魏国的表现不一样。

在三国时期,还没有兴起杀害前朝帝皇及其家人的传统,如汉献帝、曹魏的曹奂、刘禅等,在其退位后也都受到妥善的安排,安享晚年,毕竟各个当权者也要考虑自己的名声。



那为何同为投降国的武将家人,而且世人皆知关羽和张飞的关系,为何关羽的家人在蜀汉灭亡的时候惨遭屠杀,而张飞的家人反而没事?


首先要知道,当时屠杀关羽家人的不是别人,正是庞德的儿子庞会。当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擒拿庞德跟于禁。但庞德誓死不降,于是关羽将其杀了。如今蜀国投降,魏国作为胜利者,庞会当然趁此机会为其父庞德报仇。所以在成都被攻破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挥起屠刀,把关羽三族灭亡。为父报仇,以祭其父在天之灵。

其次关羽当年镇守荆州,与魏国边界常有争斗摩擦,后来更是水淹七军,大败魏军。可谓是魏军的重要敌对分子,军中的兄弟之情又怎么会轻易磨灭。所以在此新仇旧恨之下,面对关羽家人当灭之而后快。



为何作为关羽异性兄弟的张飞家人没有受到波及,得以保全家族?

张飞的为人大家都知道,其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一直小有独当一面,镇守一州的方面。所以小有与魏国军队的仇恨,这就导致了魏国军队对二人后代的敌视程度。

当时张飞的家族的影响力大,不简单

第一、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氏,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在当时在曹魏的朝廷上也是有人帮助。

虽然在蜀汉灭亡的时候,司马氏已经掌握了曹魏的政权,但皇帝毕竟是曹操后人,而算起来张飞和曹魏皇族还有一点的姻亲关系。在古代这种注重血缘关系的,张飞家人无影之中就得了免死金牌。所以为了皇帝的面子及声誉,魏军在蜀国投降时就不动张飞的后人。

第二、张飞的女儿是刘禅的皇后,而如今刘禅在曹魏被封了了安乐公。

在蜀汉灭亡之后,刘禅就被司马昭接到了曹魏,更是给他封了安乐公的称号,拥有封地洛阳。而作为刘禅皇后的张氏二人,也跟在一起。如果这时对张飞后人进行屠杀。那就会告诉世人自己言而无信,更可能会导致蜀汉的反复,这对于重面子的司马昭来说,显得得不偿失,所以放过张飞的后人。

第三、张飞的后人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受到保护。

张飞的次子张绍,在邓芝攻打蜀汉都成成都的时候,与谯周等人是极力劝说刘禅投降曹魏的。而在当时还没攻下东吴,一旦把投降派的张绍的家人给杀了,就给人一种投降了也会被杀的错觉,这不利于后面对东吴的政策,更有可能激起本有投降意愿的大臣的反抗。所以不但没有对张飞的后人进行屠杀,还对他们进行保护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在蜀汉投降城破的时候,关羽的后人会被魏军的人大肆杀戮,而张飞的后人则没有。

结语:关羽和张飞二人的表现可以说对自己的后代家人产生重大的影响,也是二人表现的不同出现了两种结果,一个被灭亡,一个延续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