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7家企業 一次性醫用防護服全產業鏈建成

“串聯”7家企業 一次性醫用防護服全產業鏈建成

“首批面料已經完成試樣,很快就可以正式生產。”近日,中紡院浙江分院總經理崔桂新告訴記者,按照現在的進度,只需1至2周時間,首批約10萬件一次性醫用防護服就能夠生產完成。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次性醫用防護服等物品成為緊缺的醫用防護資源。作為一個廣泛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成果轉化、質量檢測等服務的科技創新載體,中紡院浙江分院於1月23日召集20位研發人員,建立醫用防護服應急小組,並開始組建產業鏈。

“在這條產業鏈中,最缺的就是原料。”該應急小組技術負責人楊國榮告訴記者,一次性醫用防護服的面料要求特殊,為了找到具備生產能力的企業,團隊成員們分工合作,聯繫、考察了全國50多家企業,最終挑選出浙江省內7家有產能且達到標準的企業。從面料加工到服裝製作、檢測,再到產品的滅菌、消毒、包裝,一條生產專業一次性醫用防護服的全產業鏈正式組建完成。

這幾天,楊國榮幾乎沒放下過手機,每天都能接到很多來自企業的電話,從詢問哪裡能採購原料、設備,到請求幫忙與當地政府溝通以保障電力等必要的生產條件,楊國榮和團隊成員都一一予以解答和協助,為企業生產打開“綠色通道”。部分企業原先以出口為主,其產品的強度、阻燃性、抗靜電等標準和國內有所不同,技術人員便遠程連線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幫助企業及時轉型。

“一天也等不起。”楊國榮說,“接下來還要在確保安全標準的前提下,協調檢測企業壓縮流程提升效率。”據瞭解,從應急小組成立到全產業鏈組建完成,僅僅耗時一週,而平時單獨找一家企業合作可能都要花費一週或更多時間。目前,2家面料生產企業每天共可生產約20噸的面料,該產業鏈全部投產後,預計每天可以生產6萬件一次性醫用防護服。

“生產出來的一次性醫用防護服除了用以本地的防疫工作,還將支援武漢等地。”崔桂新介紹說,接下來將不斷拓展產業鏈,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並將研製對面料要求更高的複用型醫用防護服,以提升防護服的利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