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动机唤醒理论,浅析上班距离的远近对职场发展的影响

因为疫情的影响,这段时间都按要求在家办公。不用在闹钟铃声中挣扎着早起、匆匆忙忙开车出门。9点上班,节约了路上的一个多小时,每天8点半才起床,洗簌之后就走进办公区。基本上是睡到自然醒的状态,心里满满的幸福感。但很快,我便发现,从卧室直接走到办公区,上班状态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还未完全清醒的头脑,不远处舒适的沙发和卧室,都吸引着自己。

于是,问题来了,在现实生活中,上班距离的远近对影响职场的发展会有影响吗?如果有的话,又是从哪些方面怎样进行影响?我们又该如何来消除这些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一下吧。


运用动机唤醒理论,浅析上班距离的远近对职场发展的影响

01 上班距离的分类及可能遇到的情况

《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四个通勤路程最长的城市中,北京达到13.2公里,上海12.4公里,重庆12.2公里,天津9.9公里。在分析的10个城市中,深圳有50.7%、重庆有48%、武汉市有47.5%的群体通勤路程小于5公里。

在这里,我们将上班距离分为三种情况:远、近、不远不近。然后再来看看在这三种情况下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进而对职场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上班距离近

我们假定上班距离在500米以内为近。按正常成年人的步行速度,500米的距离在10分钟之内就能到达办公室,一般6-8分钟。当然,也有可能只有一两百米,出门拐个弯就到。这种情况下,一般单位内部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的同事,都会知道你就住在单位旁边,极近极便利。

二、上班距离不远不近

我们以500米以上至3.5公里为不远不近。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设定3.5公里?这是因为正常人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时4-5公里,3.5公里如果步行,大约需要40-45分钟左右。而科学研究发现,正常速度步行40分钟左右,人体一般不会感觉很疲劳。按照城市公交设置的原则,一般0.5公里-1.5公里设置一个公交站,3.5公里的路程如果乘坐公交车,也就是3-5站的距离。这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可以选择步行,不过40来分钟。不想走路的时候,坐坐公交,不到20分钟就到了单位。

三、上班距离远

3.5公里以上的,我们都认为距离为远。因为在3.5公里的距离以上,是不太可能依靠步行这种方式的,步行一个小时以上,人会感到疲劳。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是不适合上班状态的。那么可以选择的出行方式就只有两种,自驾车或者公共交通出行。当然,这个远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情况。有些10公里之内,有些10多公里,还有几十公里的,那就是极远了。


运用动机唤醒理论,浅析上班距离的远近对职场发展的影响

02 上班距离对职场发展的影响

这一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上班距离会对员工产生哪方面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是如何进一步影响员工的职场发展。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抛出一个理论,然后再看这个理论上班距离对职场发展的影响中怎样发生作用。这个理论就是赫布的动机唤醒理论:

"人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刺激水平,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

也就是说,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太低或太高的唤醒水平都会损害工作效率。

一、通过情绪影响职场发展

我们通过分析和模拟来看看上班距离是如何通过情绪来影响职场成长的。

1. 上班距离远导致的消极情绪,影响职场发展。

上班距离远的情况下,自驾车或者乘坐公共汽车,在上班的早高峰,堵车是很寻常的事情。以我自己的情况为例,我家距离单位6.5公里,不堵车的情况下是非常美好的距离。但上班时,我开车经常需要耗费一个多小时,基本上是踩着刹车慢慢滑行,在几个堵点还要长时间停住不动。在这种情况下,人极易产生烦躁、易怒的消极情绪。关于路怒症的报道也是层见不鲜,实际上很大部分路怒症就是因为这种烦躁情绪引起的。有人说现在轨道交通发达,可以选择地铁出行。不错,轨道交通不会堵车,但它同样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一头一尾到轨道站的距离需要耗费时间,二是轨道上的拥挤在各大城市都颇为诟病。在一些换乘站点,还常存在挤不上去的情况。这些体验同样会带来烦躁的消极情绪。而这些消极情绪,明显会严重影响你上班的状态。

另一方面,下班时你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满心烦躁地回到家,可能都快8点了。赶紧做饭吃饭辅导孩子的作业,一套流程下来整个人感觉筋疲力尽。而这个劳累的感觉,在第二天清晨6点多的闹钟铃声中,再一次被唤醒,进入新一轮的循环。伴随着时间的延续,这样的体验就会逐渐使人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工作和生活的厌倦。

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得出的一项成果表明:上下班距离超过50公里的女性最易减寿。这其实也说明了距离影响情绪,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恶性结果。

2. 上班距离近难以调动工作热情。

人们通常认为,距离近,省去路途时间,可以多睡一会,一定精力更充沛,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常会发现,就住在单位旁边的同事,经常到办公室时还在揉着惺忪的眼睛。可以设想,他睡到离上班还有20分钟起床,简单洗漱后几分钟就从家走到了单位,这种还未清醒的状态,又怎样立即投入工作呢?正如赫布的动机唤醒理论所说的"太低或太高的唤醒水平都会损害工作效率"。而这种过近的距离,就是低强度的唤醒状态,并不能导致最佳的工作效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家办公时,总有点不是很在状态的感觉。

3. 上班距离不远不近的员工情绪最为稳定。

不远不近的距离,路途时间半小时到40分钟,可步行可乘坐公共交通,到单位时身体各项机能正好在一种比较清醒精力充沛的状态。可想而知,这种状态下,人的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工作效率和效果都同时达到最佳。


运用动机唤醒理论,浅析上班距离的远近对职场发展的影响

二、 通过工作任务影响职场成长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上班距离与工作任务有什么关系呢?而实际上,分析以后就会发现,这两者之间,确实会有很大的联系。

1. 上班距离远承担的工作任务更少。

如果你住得离单位很远,领导有什么临时或紧急的工作任务时,自然是不会首先想到你的,毕竟你跑一趟不容易。这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免除了多余的工作任务,当然另一方面也就失去了职场表现的机会。另外,领导有时一些个人的紧急事情,也因为你住得远,也错失给其提供便利的机会。

2. 上班距离近会承担更多额外的工作任务,也更有机会接近领导。

你离单位的距离很近,领导面临一些紧急的工作任务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你。比如,去报个数据、收发个文件,或者到办公室去取一件东西,这些原本不是你工作范围的任务,就会经常莫名其妙地降临到你的头上。甚至在节假日,你也可能会收到这样的信息或电话通知,让自己好好的假期美好心情突然荡起一丝涟漪。这些工作任务自然是不会有报酬的。如果你拒绝了领导的要求,便会在领导的印象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下楼走几步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愿意去做。"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你也可能因为住得近得到一些机会。比如,领导有些紧急的私事,因为你距离的便利性,会让你提供一些帮助。这也使你有机会为领导的个人事情效劳,并从私人的角度来接近领导,也可能对你的职场成长有帮助。

3. 上班距离不远不近则可进退自如。

如果你离单位的距离不远不近,则自己便处于一种可进可退的宽松状态。一般而言,有临时工作任务时,领导不会第一个想到你,但你是第二梯队,在距离近的同事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下一个被安排的就是你了。第二梯队的好处是,你不是做得最多的,但你多做的是第一梯队做不了的,你的价值就得到了进一步体现。退一步讲,如果你做出判断,不愿意去完成这个临时任务,也可以找到很好的理由来拒绝,领导也更能接受和理解。


运用动机唤醒理论,浅析上班距离的远近对职场发展的影响

三、通过职场人际影响职场发展

良好的职场人际会促进职场发展,反之亦然。这里重点分析上班距离如何作用于职场人际。

1. 上班距离远可能恶化职场人际关系。

一方面,前面分析到,住得远因为路途的倦怠,会带来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除了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影响职场人际。比如,你走进办公楼,同事和你打招呼,而你还在想着刚才在路上,被那个不讲道理的女司机强行超车,心里正忿忿不平,神情恍惚中脸色就僵着。而同事还以为你对他有意见,或者不好接近,于是便疏远了你,而你却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他。

另一方面,高峰时期交通情况千变万化,可能遇上特殊情况而迟到。如果这种迟到只是普通的上班,还只是在你的部门领导和同事们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如果正好那天有重要的会议或者其他事项,则会让你在更大的领导和更多的同事面前丢份。

还有一种情况,和领导相似,同事可能也有一些个人的事情需要帮忙,你可能就因为住得远而被第一个排除在外,也就离开了同事们的一些圈子。

2. 上班距离近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职场人际,但也会带来尴尬。

一般来说,住得近对营造良好职场人际关系是有利的。比如同事们在单位附近组织一些小型聚会,你住得近便会经常被想起,更有机会和同事们打成一片。

不过,事有正反,住得近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尴尬的情形。比如加班,同事们会认为你反正住得近,晚上加会班再回去也没关系,几分钟就到家了。如果你稍有不愿意的表现,便可能被认为太计较,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还有一些单位节假日需要值班的,比如机关事业单位,一些企业的特殊部门也需要值班,同事们会因为你住得近,而希望你能帮忙值班。你如果答应,便要牺牲自己的陪伴计划或者出游计划;如果不答应,便又无形中得罪了同事。

3. 上班距离不远不近更能获得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

不远不近的距离,要到单位也不是抬抬脚的事情,因此,如果你帮了同事一个忙,更容易被同事记住和感激。另外,步行就能到达单位,也可省却一笔交通费用,如果是私家车的话,省下的这个费用可能还不少。金钱上宽裕一些,与同事相处时自然也就慷慨一些,更能获得良好的同事关系。

四、通过精力和个人能力提升影响职场发展

上班距离的远近,会对员工的精力和个人能力提升产生不同的影响。

1. 上班距离远不利于精力集中和个人能力提升。

一是因为前面说到的路途跋涉的原因耗费精力,加上早起的疲倦,使得自己精力不济, 产生疲劳感,无法高度集中精力,应付职场上的各项工作任务和问题,使得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者出现工作差错。而这无疑会影响你的职场形象。你总不能专门去给领导解释,是因为住得太远,才造成这样的结果。由于工作效果的原因,而得到领导的批评之后,又容易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是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路途上,使你没有了学习提升的时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下班后的2小时决定一个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说的就是下班后的2小时,有人在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有人却浪费了,于是差距由此拉开。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人每天上班的路途需要1个小时,来回就是2个小时,一年下来需要500个小时,相当于62.5个工作日。而这些时间,别人可能就用来充电提升自己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住得远对提升工作能力是负的影响。


运用动机唤醒理论,浅析上班距离的远近对职场发展的影响

2. 上班距离近需要克服慵懒心理,抓紧时间充电提升。

由于没有路途时间的压力,早上可以睡到较晚才起床。时间长了,这种晚起的习惯养成后,容易进一步形成慵懒的心理,渐渐消磨掉奋进的激情。当然,如果你能克服懒散心理,抓住一切空余时间学习提升,那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住得近是会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充电提升工作能力的。

3. 上班距离不远不近生活规律,有利于学习提高。

不远不近处于一种适中状态,既不用象住得远的同事那样一大早便起床,也不能睡到上班铃声即将响起时才懒洋洋地爬起来。总体而言,能睡眠充足,而又不至于睡过头。而且下班之后从容回家,规律生活,节约的路途时间还可以用来充实提升自己。

03 理性自律,消除上班距离对职场发展的影响

我们现在可以得出结论,上班距离对职场发展的影响适用"动机唤醒理论":上班距离在500米以上3.5公里以内的适中水平,最有利于职场成长发展。但现实问题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无法住在这个舒适圈里。一方面,高昂的房价让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住在自己能承受的区域之内。另一方面,家庭成员里工作、上学的地点也很难统一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买房需要考虑诸多综合因素。而工作也不是想换就能换,对工作的选择考虑也是综合了薪酬水平、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原因的。那我们该如何来解决距离远近对职场成长的影响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培养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能让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避免疲劳,克服消极情绪的影响。因为人们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早睡早起的关键在于早睡,早睡了自然就容易早起。有研究表明,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晚上10~11点。不要以聚会、打游戏等借口熬夜,睡前不喝茶、咖啡等让人精神兴奋的饮料,不做剧烈运动等影响睡眠的事情,适当喝些牛奶可以促进睡眠。

2.适度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提升精力和能量。也有助于应对路途的疲劳和工作的压力。

3.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不理性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因此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理性认知,有利于避免产生消极的情绪。在心里告诉自己,学会身心放松,忍住别抱怨,想叹气时就微笑,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运用动机唤醒理论,浅析上班距离的远近对职场发展的影响

04 结束语

本文用动机唤醒理论分析和论证了上班距离对职场成长的影响:过远和过近的距离都可能对职场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不远不近的距离才是最美的。可以用以下三方面的自律行为来消除距离的消极影响。

1.培养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的<strong>关键在于早睡,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晚上10~11点。

2.适度的体育锻炼。

3.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学会身心放松,忍住别抱怨,想叹气时就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