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再現清朝大內侍衛真容:虎背熊腰,圖四是北洋新軍帶刀侍衛


我們經常在古裝劇中經常看到大內侍衛這樣一種角色,他們在劇中的表現往往都是有著高深莫測的武功,他們的職責就是在皇宮裡面保護著皇帝以及皇室人員的安全。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組照片看看清朝真實的大內侍衛。

清朝的侍衛制度初步形成於努爾哈赤時期,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中不斷完善,侍衛制度也就越來越成熟和健全,侍衛也不斷的等級分明。清朝初期只有上三旗子弟才有資格被選為侍衛,以勳戚大臣統率。然後再將這些侍衛分為: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等。照片中是幼年光緒與他的隨行侍衛。

其中一等侍衛60人;二等侍衛150人;三等侍衛270人;藍翎侍衛900人;除此之外還有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衛編制制度,其中一等侍衛9人,二等侍衛18人,三等侍衛66人。照片中是支持溥儀復辟的“辮帥”張勳,他曾經追隨袁世凱鎮壓義和團,在1901年調回北京,宿衛端門御前侍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扈從。


在清代的定製中,漢人依照清例是不得入選侍衛的,甚至在"天子自將"的上三旗中,侍衛也僅在滿蒙子弟中挑選候補,而漢軍上三旗也不在其中,除個別世家勳臣的漢族權貴子弟外,在清朝漢人是沒有執事宮中的資格。照片中是北洋新軍將領中的乾清門帶刀侍衛。

這些侍衛都是統一歸侍衛處管理,所以清廷在侍衛處設有領侍衛內大臣這樣一個職位,共有六個人,分別由上三旗中的每旗出兩個人來擔任此職位。這些領侍衛內大臣都是由皇帝親選的,他們職責主要是負責為皇帝挑選侍衛和訓練親兵,他們甚至可以調動皇帝的侍衛親兵,由此可見這個職務是多麼的重要。照片中是同治二年醇親王奕譞帶著兩名大內侍衛在南苑軍營中。

照片中是1909年善撲營裡虎背熊腰的蒙古跤手。清朝的善撲營是由清聖祖康熙帝建立的一支清廷內衛部隊。康熙皇帝當初建立這支隊伍的目的是為了剪除亂黨,就是這支年輕的隊伍將鰲拜在武英殿內將鰲拜擒獲,並將其勢力徹底剷除。他們除了保護皇帝安全外,他們還負責表演節目助興。一般皇帝宴請蒙古王公時,都會命他們與蒙古跤手過招。在此期間,如果發現有武藝高強的蒙古勇士,皇帝也會授予侍衛之職。


照片中是大內侍衛宮寶田。他是位真正的大內高手,和那些宗族子弟不一樣,宮寶田早年師承董海川得意弟子尹福為師學習八卦掌,因自身就是練武奇才,其師父更是親授其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譜,年僅23歲時就已經名揚武林。後被特招入宮中封為四品帶刀侍衛,先後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近身侍衛。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由於護駕有功獲賜黃馬褂。清朝滅亡後,宮寶田受張作霖之邀擔任奉軍武術教練。1943年,宮寶田病逝,終年72歲。

照片中是清末皇家護陵侍衛。清朝時期皇陵專門護陵大臣負責保護,雍正年間還派乾清宮侍衛、御前近侍衛各四名,以及其他大內侍衛四十名一同前往。他們可以在陵區附近建府,這些大內侍衛則居住在侍衛城中。照片中這位皇陵侍衛站在皇陵入口的一座橋前面揹著手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而他們的武功在當時都是一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