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跑步的习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如果对2019年进行一个自我总结,除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外,和过去的自己相比,其实在写作和跑步这方面应该算是做的比较满意的,真的在这两个方面实现了自我的小小突破。

说起写作的自我突破,作为一个一年也写不出两篇文章的我,2019年居然写了大概50篇文章,总计近15万字左右。

另一个自我突破就是跑步。坦白地说,除了上学的时候还能跑跑步锻炼锻炼,毕业这10年来,基本没有什么锻炼,也就是偶尔锻炼一下,这两年更是锻炼的少之又少,身体也变得发福。体检虽然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是体重超重,也有中度脂肪肝,总之,身体算是处在亚健康状态。


养成跑步的习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跑步锻炼


2019年决定开始跑步锻炼,每周三到四次晨跑,一坚持就是一年,跑过了最炎热的三伏天,也感受了零下八九度的寒冬,最近新型肺炎疫情的爆发,暂停了两周户外跑步,但是等到疫情过后我还会坚持跑步锻炼的,因为跑步锻炼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习惯。

从不爱跑步到形成习惯,到底靠的是什么

对于没有跑步习惯的人一定会很好奇,是什么让我从不爱跑步成为了爱上跑步锻炼并使之成为习惯的呢?

<strong>大部分人肯定毫不犹豫地会说一定是毅力,当然不排除每个人自控能力的差异,但是从根本上说靠的不是毅力,而是你对跑步这件事儿认知上的突破。


养成跑步的习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突破自我认知


事实上,在过去,从没有觉得跑步锻炼对自己有什么重要的,心里也知道肯定会有利于健康,能够增强免疫力,还能够起到减肥的效果。与此同时,我觉得跑步太单调,又太需要耐力,一般人很难坚持下来,尤其是到了冬季,外面寒风凛冽,早晨不到六点就起床肯定做不到,更不会坚持下来。

事实上在我的认知里,不仅没有意识到跑步对一个人有多重要,而且还给自己设置了很多想象的障碍和困难,这就是我过去对跑步锻炼的全部认知。

为什么2019年突然就开始跑步了呢,而且坚持了一年呢。说起来最根本的是对跑步认知方面的改变和突破。有了认知上的改变和突破,接下来的事情其实就简单了,只要一直做下去就行了。

对跑步的认知又是如何改变的呢?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通过阅读和学习改变了自己的认知。尤其是当我看了约翰·瑞迪和埃里克·哈格曼合著的《运动改造大脑》之后,对跑步的认知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作者通过确凿的证据、大量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运动与大脑的联系。原来通过跑步运动除了给你带来基本的健康之外,还能帮助人排除焦虑、抑郁、成瘾等困扰,而且能够减缓人的老化,还能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不仅如此,跑步运动还能够使我变得专注力更强,而且身体更加有活力,对于我的写作和阅读都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strong>跑步运动对于一个人的非常重要,可谓百利而无一害,它是天然的健脑丸,一旦你坚持下来,就会像学习一样,会加倍的回报给你。

以我的亲身感受而言,通过这一年的跑步,我的体能明显增强。过去跑个三两百米都气喘吁吁,现在跑个几公里都很轻松。有一次上班碰上了电梯故障,只能步行上到13楼,中间没有任何停歇,快步走了上去,中间碰到好几个人都是走会儿歇会儿。

通过跑步,我的体重降到了近几年的最低点,不到半年就减掉了十几斤,这还是没有在饮食上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做到的。

其实跑步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免疫力增强,一个冬天都没感冒发烧,而且充满了活力,对于工作和学习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后来又陆续看了《跑步圣经》和《掌控》等书,确实我对跑步运动的认知较之前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改变。而且一旦认知上改变了,等于是认识到这件事对我的重要性更大了,自然毅力就会变得更强了,不会因为天气等其他原因就轻易放弃了。

<strong>认知上的改变相当于增强了你的自驱力,你赋予了跑步运动更大的意义,这种意义驱动力是内在的,对于坚持做一件事才能更加长久。而不是因为外在的原因刺激你才去跑步,比如看到别人减肥成功了,同事们也都在跑步等等。

只有内在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常年跑下来也就没有那么难了。一旦跑的时间长了,你渐渐地就会在大脑里发生改变,你的角色也会得到新的标签,你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个爱跑步、爱运动的人,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对于常年跑步,想象的困难往往大于真实的困难

<strong>我发现,对于一件还没有做到的事情,人们总是习惯性地为自己设置障碍,总是将困难想象得更大。


养成跑步的习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想象困难


就拿跑步来说,我以前也是这样想的。一想起在寒冷的冬天不到6点就起床跑步,而且外面还黑着天,这得是该有多难啊,再碰上个雾霾天或是刮风的天,肯定做不到。

事实上,<strong>我们的大脑有时候就是喜欢舒适,不喜欢挑战,总喜欢处在舒适区,而不愿意跳出来,而且经常自我设限,高估困难程度。

当你真的做到了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更多的是自我设限而已。

我是一周跑步三到四次,每天早上5点50起床,每次跑步运动大概在50分钟左右,每次跑6至8公里。相对来说,冬天跑步稍显难一些,但是起床的时候不要多想,先起来再说,换上跑步的装备出了门,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我们总觉得零下八九度会很冷,其实,跑步的时候真的不会感觉很冷,跑个一两公里就开始发热了,冬天我都没用戴帽子,只是戴了个薄手套就可以了。

还有人会说,一次跑5公里太难了,我做不到。

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我在一开始也跑不了5公里,但是只要你做好热身运动,从几百米起步,坚持循序渐进,用不了多久就会突破5公里的。我在一开始也是,有的一段时间总是突破不了5公里,成为了一个障碍。跑到4公里左右脚就有点发麻,持续了有两三周时间,后来突然就没事了,跑个7、8公里都不会脚麻了。随着自己的体能增强,以及体重减轻,自然而然就突破了。

当然学习跑步的科学方法也很重要,比如跑步之前一定要热身,跑步姿势也要正确,不然会越跑对膝盖越不好。穿一双舒适的鞋,最好戴个智能运动手环,随时记录着公里数和心率等。记录心率很重要,通过心率数值能够看到你是处在燃脂运动还是有氧耐力或无氧耐力,或者是极限状态。其实关于如何正确地跑步市面上有许多相关书籍,也有许多专业的跑步达人经常分享,大家一搜索就能够找到,我毕竟还是个初学者,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其实,常年跑步,每次5、6公里,一周三四次,这样的运动习惯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在认知改变的基础上再结合科学的跑步方法,很快就能够养成跑步锻炼的习惯的。

如何让跑步习惯的养成更简单

一是遵循循序渐进,从简单做起。

我们不能看到别人每天跑5公里、10公里就也想自己一开始就跑那么远,而是应该讲究循序渐进的原则。好的习惯都是从简单开始做起,然后日积月累自然就能够跑更长的距离。如果一开始就要求跑到5公里以上,可能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坚持不了几次就放弃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从几百米开始,也可以跑一段,快走一段相结合。总之,让跑步显得不那么困难,才有利于形成习惯。

<strong>人们很容易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进行微小改进的价值。跑步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跑步可以按周来逐渐增加公里数,两三个月就可以轻松跑5公里以上。

二是定期检验跑步成效,提供积极反馈更容易养成习惯。

当你发现每周锻炼完之后,体重都会有所下降,哪怕是一点,也会给你带来积极的动力。开始两三周跑步还不会很明显,越往后无论是你的体能还是跑的公里数都会不断增加,而且体重也会下降的更快些,这时候,你就会更有信心和动力跑下去。因此家里最好准备一个体重秤,定期检测跑步的减肥成效会让你更有动力。智能手环也可以帮助你记录公里、心率、消耗热量等数据,让你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

跑步给你带来的积极成效越多,越有利于继续坚持下去,习惯自然也就更容易养成。

三是自己寻找跑步的乐趣,让它变得更有吸引力。

看似单调的跑步,其实也是有很多乐趣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发现。

我主要是在公园里跑步,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早晨是完全不一样的,都是美丽的风景。冬天里早晨跑步,从天黑跑到天亮,从看着月亮跑到太阳升起,这是许多人都很少体会到的情景。

其实跑步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不断挑战自我带来的内心愉悦感和满足感。从一开始的500米到1公里,再到5公里、10公里,不断的挑战和突破自我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乐趣。

有了乐趣,习惯自然就更容易形成。

结语:

我们说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养成跑步习惯对我们个人的身心成长真的很重要,而且这个习惯的养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最后,我想用下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strong>路途无论多么遥远,只怕没有顽强的双足抵达。目标无论多么高大,只怕没有执着的勇气去追寻。只要心头时时抱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地走下去,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