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浙江、福建很多家庭只讓孩子上到初中就去工作,卻反而出了很多企業家?

鋒言辣語


廣東、浙江、福建很多家庭只讓孩子上到初中就去工作,卻反而出了很多企業家,這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事情了。

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城市是改革的前沿地帶,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就是從沿海地區開始的。而江浙人的勤勞和敢於創新又是全國聞名的。那個時候隨便街上擺個攤子,錢就滾滾而來;隨便開個小作坊,產品不愁銷路。因此讀書無用論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盛行的。


到了現在,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日落西山。科技含量低的企業舉步維艱,甚至被淘汰。高科技、智能化等等詞語已經成為口頭禪。

而現在的江浙滬廣地區恰恰非常重視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辦教育。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學校的硬件設施、師資力量、辦學水平都是很高的。一般本科畢業的學生很難在發達地區當上老師。

現在的發達地區的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很高,在子女的教育投入上花的精力和金錢是相當高的啊!反觀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的精力、資金令人堪憂。

沒有知識就想創業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想以少量的資金就想創業的時代已經過去。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初中畢業就出去“創業”------打工,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最好去非洲的一些國家,那裡落後中國幾十年以上,你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就可以“創天下”了。


平淡是真oymlq


我是福建人,我來說說吧!福建不是不重視教育,福建跟其他地方一樣重視子女教育。為什麼呢?雖然福建有好多初中就出去工作,後來辦廠開公司等等造就了一批富人,可是這批老闆很重視子女教育,因為他們懂,沒有文化要想成功,比任何讀書人付出的多。

這批老闆是被逼出來的,家裡窮迫使他們提前進入社會,文化低,只能進工廠,或者學徒埋頭苦幹。他們看清現實,知道只有付出比別人多,才有出頭日。

我接觸的千萬級別老闆少,百萬級別比比皆是。這些人沒有一個不重視子女教育。福建很多父母口頭上說讀書還不如早點出去工作賺錢,可你們不瞭解他們內心。他們何嘗不希望自己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只是生活不允許。體面的說一句讀書沒用。

我爺爺曾經是一個代理鄉長,由於沒有文化。多次上級領導提拔,自己不敢接。最後自己退下來務農。他一輩子最多的一句話,沒有文化害人。

我以前家裡窮,小時候姐姐送人。後來父親生意發達了,接回姐姐。97年應該,一年十幾萬。培養我姐姐上北京讀書。哥哥讀書成績不行,送文武學校。那時候我們村一戶一年能存上一萬的都少之又少。後來到我父親破產了,導致我初中未唸完就工作。父親說反正不會讀書,讀了也沒用。長大後我才理解父親多無奈。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 在我周邊朋友認識的,那一個不是在大力培養子女。自己未完成的讀書夢希望子女完成,自己吃的苦不希望子女在走一回。沒有文化,想要成為人上人,付出不是沒有代價的。


福建小欣


那些說福建以前因為窮所以對讀書不夠重視的我想可以安靜一下了……

在福建,長期以來,最認真讀書的的地方一直都是閩北山區的人,這裡,恰好是福建經濟相對落後的地方。

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的人嘛,真的不只有讀書一條路可以走。

我們相信書中自由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我們不一定適合枯燥的學習呀😂,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嚮往的是星辰大海😂。

而福建人,恰好又有除了讀書以外其他充實人生的道路。僑鄉真不是開玩笑,只要你肯學,願意出去闖,踏實肯幹,有想去的行業或者地方,你爹總是能夠在一堆親朋中找出一個願意給你領路的人。我們的祖輩一直都在這個世界的各個角落拼搏,在各行各業中闖蕩,他們或許不是一方富甲或者行業龍頭,但給後背留下了敢闖敢拼的精神財富和一定的創業基礎。

而且得益於福建、廣東、潮汕盛興的宗族文化,這些地方在外拼搏的人對待自己家鄉的人一直都是格外熱情和照顧的。

綜上所述,福建人不是不讀書,而是當應試教育的渠道不適合我們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在其他方向上學習、拼搏,就像我們的先輩一樣去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但我們依然願意相信愛拼才會贏。

畢竟我們閩南人都是愛拼的嘛。


背面9176537


這個答案是糊扯的!本人出身江蘇,工廠在浙江,客戶群體以廣東,浙江,江蘇三個省份為主,10年前我所接觸的老闆中,90%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10年後的今天,餘下的10%生活在深深的後悔中。我親眼所見,一個五十多的老闆早餐時間一邊打電話,一邊在流淚,打完電話,衝我來了一句,掙再多的錢也不如有個有出息的孩子。原來這個老闆年青時以為掙錢做事業比一切重要,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以為孩子自己會長大成人!現在這個孩子讓老子有了深刻的領悟,掙再多的錢,都不夠讓孩子敗!而在重視教育的家庭,有許多的老闆不但自己事業有成,兒女也慢慢開始獨當一面了!所以很多的老闆們,不是讓孩子只上到初中畢業,而是比一般的家庭投資更多在子女的教育上!


陳勇剛江蘇寶澤


與我看到的不一樣哦,其它地方我不瞭解,但浙江的教育是相當重視的,就算成績不好的,初高中出國留學的人都很多,就全國乃至世界的一些比賽,那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初中就進廠上班的,我還沒看到,我家是從西北遷入浙江的,孩子初中轉過來的,目前高三,模擬考五百五左右,在浙江也就是中等水平,壓力巨大,若在我們西北,這成績可以了,一本沒問題,但在浙江不行。我來這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抓得很緊,這邊老師比我們那裡的負責任,學校管理也比我們那裡嚴,設施也比我們那裡先進,所以競爭也相當激烈,這邊的家長也很重視,因為有錢人多,課外補習很多,這裡的小學生有的開始學編程了,小學生英語考級,我只恨自己掙錢不多,為孩子真有心無力了,從小學就該在浙江上,英語底子也不會這麼差。所以這個提問我覺得莫名其妙。


滄海一粟149307020


我是福建泉州的。90後。談談我自己的想法吧。受大環境影響,老一輩的人都會說會讀書就讀,不會讀出去闖一闖,以後自己做老闆,大學生照樣給你打工。但是有這樣想法的一般是父輩很窮,早期只能自己出去創業,而且現在有一定成就的家庭,他們對子女的要求大多這樣,因為他們就是這麼過來的,所以我一直覺得福建的教育資源其實一直不怎麼樣,重點大學沒有幾所。但是現在80後90後的父母其實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幼兒園開始也是一直各種興趣班輔導班,挑好的學校之類的,因為未來的社會不可能像父輩創業那樣,沒有知識就能成功,未來是屬於人工智能,創新科技,互聯網這些,就算是實業也離不開這些。所以樓主說的這種思想我覺得未來肯定也是會慢慢改變的。


軒榭聽雨


怎麼說呢。座標浙江,我們這邊的氛圍其實很重視讀書,我小時候我媽恨不得我長在教科書上。(我媽覺得除了要考試的學科 其它書都是廢物書不給我看)

但無奈自己學渣,偏科嚴重,英語怎麼也考不好。

我媽從小學開始給我請英語家教 初中英語請了兩個家教交替補,沒用,越考越差。其它學科接近滿分,英語二三十分

總分看著中等偏上,分開看慘不忍睹。

我從小就想做生意,小學就開始想盡辦法賺錢,很有理財天賦,無師自通那種。中學就想去擺攤,我媽不給,她覺得丟臉,反正就唯有讀書高的概念。

高中以前壓抑著自己老老實實聽我媽的,大學後放飛自我,挑了離家遠的地方讀書打工賺錢,哪怕手裡頭只有幾十塊錢也要算得清清楚楚,幾百塊錢就開始買基金買期貨黃金之類。

剛畢業沒本金邊工作邊兼職擺地攤,到現在生了娃也在做生意,反正把賺錢當做樂趣,完全沒辦法按部就班。

大概浙江人骨子裡就在愛做生意 哈哈,天賦技能


大Z家大爺


一、我覺得你說的這種情況是早些年的事情。

1.福建早些年因為總總原因,很多人出外打拼(包括國內其他省份和國外),積累了人脈和資金,加上福建特有的宗親觀念,早期闖蕩的人帶著全族人的資金支持出去闖蕩,待功成名就之後,便相應的提攜同族人,所以一個帶一個的,做生意的人就多了。

2、福建位於東南沿海,遠離政治中心,有天然的貿易條件,從古至今,商貿活動頻繁,故福建人經商的就比較多。

3、改革開放初期,商業快速發展,掙錢的機會多,但是,當時的大學錄取率低,且大學畢業後分配的工作所掙的工資不如做生意的回報大。

4、老一輩的一些觀念,認為女孩子讀書沒用,所以有很多的女生是初中畢業就跟隨家人衝省外。如果是男孩子,家裡可能還會培養一下,但是周圍大環境下,很多青春期的男孩子對讀書沒什麼興趣,一心只想出外闖蕩,有些家裡會默許這種行為。

二、現在,時代在變化,福建人的觀點也在改變。

1、福建人發家多以實業發家,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及發展,傳統實業受到了不小衝擊,近些年來倒閉的企業也不少,很多企業家有了轉型的念頭,在這種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情況下,培養一個優秀的繼承人不再像以往那樣手把手帶著闖天下,而是要儘可能的送自己的孩子去最優秀的地方學習最引進的技術及管理。

2、大學的擴招。現在與早些年不同的一點在於現在滿大街都是大學生,上大學不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在有錢的情況下,很多人是願意自己的孩子去多學點知識的。

3、現在生意難做,大環境不好,做生意的艱辛很多人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再遭一次,所以現在很多福建人會要求孩子要積極上進,不求日後有多優秀,只希望他們未來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哪怕月薪只有2000-3000他們也無所謂,目的是讓自己得孩子有保底的能力。


阿土是隻鹹魚呀


我有一福州朋友在一起談南北方子女問題,南方子女如有學習好的父母也照樣供他們完成學業,如不太好初高中畢業大多都是子女出門打工創業,很少用其父母的錢,從小就讓他們有獨立創業的機會,所以出了很多企業家。北方人學習好的也供他們完成學業,報考公務員居多,過著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學習不好的,分數不足花錢買分也供上大學,花錢荒費幾年幾乎沒有學到什麼,大多畢業打工做點小生意混下去,經濟全靠父母接濟結婚生子,不願多生小孩,不求上進。朋友總結,北方二十年後比南方的差距比現在還會大的更多,建議北方人改變這種教育方式才能根本解決現有的南北方人的差鉅。


武運九


我來說兩句。

浙江、福建、廣東的人一部分是當地土著,另一部分人是北宋南遷之後漢人(客家人)。南宋覆滅。元朝屬最低下"南人“。近百年元朝南人政治上無出頭之日。只能務農、經商。明朝沿海一帶為貿易假扮"倭寇",尋找生計。清朝開始到美國當豬仔,闖南洋。華僑遍世界。

解放後閩浙地處臺海前線。中央政府工業佈局不到閩浙。重工業、大企業幾乎沒有。在計劃經濟,封閉經濟下閩浙粵屬於邊角、海防,天涯海角。三省人多地少。山地較多。農業發展是勉強餬口。除個別地方(廣州)外,廣大沿海地區生存艱難。

窮則思變。廣東人偷渡香港。閩浙江偷渡出國尋找生計。均冒生命危險。

改革開放為三省打開了發展機遇和大門。沿海成了發展前諮沿。

全國各省人智力都差不多。但遼寧人靠中央,山東人靠老鄉,江蘇人靠上海。閩浙靠自已。

高考制度是排名和篩選制度。無論怎麼考人群都有5%,讀書聰明之人。80%讀書一般。15讀不進去書的人。

關鍵在於95%的人的出路和選擇。北方人(東三省、魯豫晉陝皖贛湘鄂…以讀書做官為榮),拼命進體制,要位編制,吃皇糧。

而三省,特別是客家人,堅守初心,生存發展第一,其它什麼孔孟之道,生存下去,活的更好才是王道。

對待教育也是如此。他們不去和北京人計較分數不公平,清北名額太少。也不去化力氣求賞賜。不迷信大學、碩士、博士。從實踐中得出結論:學校教育是教育,社會教育、社會實踐也是教育。對於經商辦企業而言,實踐是更重要教育。"愛拼才會贏"。他們不重虛名,講究實效。掙錢才是硬道理。對於80學習中等15%學渣(學校教育、應試教育)而言,初中畢業打工,闖世界,下南洋,走天下是他們更好出路。他們祖上本來就是外地人(客家人),並不介意到世界(全國)各地作客,四海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