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会错失时机,难成事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很难有大成就 | 《六韬》管理之道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会错失时机,难成事 |《六韬》管理之道

【粤若稽古】

《六韬》是一本讲谋略,讲政治,讲为人处世,讲团队管理的奇书。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不能够从表面去了解一个人,这样的了解是不全面的。因为人是有心思的,会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思。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有能力,但实际上工作起来频繁出错。有些人看起来很老实,但实际上心狠手辣,害人害己。那么,对于这样的人,又该如何去透过表面直击内心情况呢?在上一讲中也讲到了八种考察方式,例如通过财物美色进行诱惑,交代一些很难完成的工作来考验这些人的心性。

上一讲的内容很重要,大家可以阅读这篇文章:

接下来我们把剩余的内容给讲完。

下面进入《六韬·军势》中的原文讲解。

【阐经述典】

【原文】圣人征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

圣人征于天地之动。

圣人要从天地的变化规律,来制定自己的谋略与计策。我们常说,一件事情的做成,需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大的维度。天时,就是天地四时变化,也指天气情况。地利,指的就是利用地理优势。行军打仗,最忌讳暴雨暴雪天气,因为这样的天气对于行军是非常麻烦的,而且整体的视野也非常不好。一旦出现这种天气,双方都会十分谨慎。但是,这样的天气,也适合隐蔽起来,适合突袭。战国时期,秦孝公就是利用这样的暴雨天气,隐蔽起来,偷偷地在西边驻军,防止蛮夷偷袭。对于一些道路狭窄,又伴有高山的地方,则是一种设防的重要位置。

所以,对于指挥员来说,就要对整体的地形,整体的天气情况有着一定的把握。毛主席曾经说过,他有时候不知道怎么打,就会爬到山上去,居高临下地看,理解了地形之后,心中就有了把握。

而天地之变化,背后也是阴阳之变化。一讲到阴阳二字,有些人就要跳出来了,说你这是迷信,你这是封建。这是非常好笑的看法。阴,指的是内部的一面。阳,指的是外部的一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是一种辩证。他们又会说,阴阳这种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你这是虚无主义。太阴就是说极致的阴,代表月亮。太阳就是说极致的阳,代表太阳。人的背部一面就是阳,腹部一面就是阴。五脏就是阴,六腑就是阳。外国人发明了二进制,0与1,也是可以通过阴阳来表示。外国人发明的二进制,有些人就视如瑰宝,而对于中国祖先所发明的阴阳,就认为是糟粕。这些区别对待,也是数典忘祖的行为。

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

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来处理国家事情。为什么说人在顺应自然的时候,身体状态是最好的?例如一个人,遵循子午流注发作息,早上早起,晚上早睡,按照规律吃饭,那么他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一定是要比其他人好的。对应到战争中,则体现在于战争的整体形势的把握,也就是上文所讲的天时地利人和。

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

阴阳变化,又会导致气候变化。气候的变化,又会导致万物变化,这是大的天文周期所决定的。例如连年的干旱,就会导致收成减少。收成减少,会导致百姓没办法吃饱。这个时候,奸商、奸邪就会出现,囤积居奇,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所以,古时候很注重轻重之说。轻,就是说在商品价格低的时候,由国家出资进行买入。当社会出现危害天气的时候,由国家按照正常或者稍高的价格出售,以满足百姓。同时也避免了奸商垄断物资,抬高价格。经济学上的自由经济主义,过分强调了自由,忽视了政府的调节,认为那只不可见的手能够自己分配好,自己调节好。实际上,如果那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发挥作用,美国也不会陷入经济危机。

【原文】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

未见形,指的是对整体的形势没有了解,就贸然出击,这样打仗,即使有很多的人,也很容易就会失败。为什么呢?我们说,在做一个项目之前,要做好项目的背景调查,要做可行性研究,就是希望对整个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用到多少的人,需要用到多少的资源,这些资源应该如何调配,需要上下级做好什么联动,需要其他部门如何配合,这些都是要考虑好的。而不是说做就做,盲人摸象一样。

指挥作战的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主见,不要随意就被他人影响。战场上变化非常快,一旦有情况出现,马上就要加以解决,一旦出现了可乘之机,马上就要出击,否则就会延误时机。如果出现了问题,指挥人员心中慌乱,就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无法提出意见,则需要召集大家讨论。这边说好,那边说不好,谁都无法说服谁。等到方案好不容易讨论出来了,敌人都在自己面前了。如果出现了对自己不好的情况,则要抓紧时间撤回、停止。

【原文】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

对于一个将领来说,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不恐惧,不犹豫。就像上文所说的,一旦出现了问题以及危机,不敢果断,犹豫就会错过最佳时期。就如同这次疫情一样,很多人都在批评封城不及时所导致大量人员外出。失利后时,反受其殃。如果失去了最佳时期,想要再来补救,就会很麻烦,也很难出现效果。大量人员外出,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有大量人员受到感染。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件疾病的事情了,而是政治、经济、外交多方面都会连环出现问题。当然,我们要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战"疫"。

项羽这个人,就是典型的犹豫之人。当初鸿门宴上犹豫了一下,直接把刘邦给放跑了。随后又天真地释放了刘邦的老父亲,把自己手中的好牌送给了刘邦。这也导致了,刘邦在消灭项羽的时候,不会犹豫,果断出击。

【原文】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有智慧的将领能够顺应时机,不会错过时机。灵巧的将领能够一锤定音,不会犹豫不决,所以打仗的时候能够像迅雷以及闪电一样,让对方措手不及,让对方的军队溃散,无法阻挡。

【原文】夫将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

将领为什么能够这么神,就是因为他们所理解的军事,比平常人都要更加深刻,能够发现别人所无法发现的规律。当一个人对特定领域的理解更加深入的时候,往往就能够找到一些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该领域的问题,在现在,我们称这样的为专家。为什么韩信打仗那么厉害,是因为韩信非常喜欢读书。以前没钱的时候,韩信就在河边一边钓鱼,一边看书。曾国藩白天打仗,晚上就翻阅王船山的著作。只有学得更多,学得更加深入了,才能够看得更清楚。毛主席一生的阅读量接近于无敌的状态,对于这样的人,他们的眼光往往更加深邃,更加超前。

【原文】武王曰:"善哉!"

周武王回答说:"说的非常好。"

【推古验今】

《六韬·军势》这篇文章非常好。首先,姜太公指出一个人的表面与内在,是存在极大的差异的。接着,为了辨别一个人,姜太公提出了八种考察方式。最后,则详细解释了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以及作为一个指导员,要做到不犹豫,抓住时机。

【经典原文】

"圣人征于天地之动,孰知其纪。循阴阳之道而从其候;当天地盈缩,因以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故曰:"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夫将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见而视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

武王曰:"善哉!"

【触类旁通】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jishengwh

进行关注,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会错失时机,难成事 |《六韬》管理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