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一線戰鬥,我能做的是……”——一名“編外隊員”的戰“疫”

    新華社廣州2月9日電 題:“他們在一線戰鬥 ,我能做的是……”——一名“編外隊員”的戰“疫”

    這幾天,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主治醫師肖冠華換上了保暖的羽絨服,也擁有了一雙輕便的值班鞋,“在前線支援的日子不覺得冷了。”肖冠華說,而這份溫暖來自他口中默默支持的“編外隊員”冷芬。

    南方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護士長冷芬曾是原第一軍醫大學赴小湯山醫療隊的一員,在年二十九那天她與隊員們毅然寫下了一封請戰書,向組織請戰:“作為一支有豐富經驗、戰勝過‘非典’的英雄集體,我們責無旁貸。”除夕夜,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24名醫護人員緊急整理行裝,加入了廣東省馳援湖北醫療隊的隊伍中,而冷芬卻未在出徵的名單上。

    原來,1月20日已經回到武漢休假的冷芬比其他隊員提前幾天進入了疫區,為了保障全體醫療隊員的安全,組織最終婉拒了她的報名。“得知結果的時候覺得很遺憾,我身在疫區卻無法上前線。”冷芬說。

    從南方醫院醫療隊踏上機場開始,冷芬就時刻關注著前線隊員的動態。大年初一的凌晨,醫療隊抵達武漢。武漢與廣州的溫差較大,由於出發匆忙,許多隊員並沒有攜帶足夠的禦寒衣物,經驗豐富的冷芬很快就意識到物資短缺帶來的挑戰。

    “他們在一線戰鬥,我能做的是讓他們沒有這些後顧之憂。”住在離漢口醫院20公里外的冷芬很快自發地著手採購計劃,經過與醫療隊隊員的溝通,幾天過後,她的手上有了一份隊員們彙總的物資清單。此時的武漢已經進行交通管制,冷芬戴著口罩在各條街道上尋找開門營業的超市與藥店。最終,採購好的幾批物資在交警大隊的協助與護送下,陸續送到了醫療隊隊員入住的處所中。

    “我們在前方勇敢面對,有人在身邊默默支持。”保暖內衣、羽絨服、鞋子、方便麵、餅乾等一批急需用品逐漸填滿了肖冠華的房間,已經在武漢支援兩週的肖冠華帶著這份感動投入到了新一天的工作中,而“編外隊員”冷芬自己發起的戰“疫”也將繼續。

    2003年,年僅20歲的冷芬在小湯山醫院堅守了兩個多月,成為最後一批撤出小湯山的隊員,年輕與無畏是她對當年參與抗擊非典的自己的形容詞。17年過去了,冷芬以另一種形式並肩參與了這場戰役,她仍然充滿信心:“當年我們醫療隊的62名隊員實現了零感染,打贏了那一仗,這一次我們同樣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