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區:平凡中的那些感動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是基層一線的普通黨員幹部、普通群眾。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奉獻,靜靜地堅守一線。他們捐資捐物,儘自己微薄之力助力抗“疫”阻擊戰。一幕幕,一樁樁,一個個,這些善舉,這些平凡的人物,像一顆顆小火種,匯聚成一團團熊熊火焰放射出耀眼的、無限的光芒,凝聚社會大愛,傳遞向尚向善的強大力量,為群眾扛起了沉甸甸的責任,為疫情防控築起了銅牆鐵壁,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有一種執著叫做堅守

“你好,請停車檢查。”“你是本小區住戶嗎?”在馬龍城區各小區門口,工作人員耐心細緻地向出入小區的人員進行詢問,並登記相關信息。為嚴格執行“一測二問三報告”防控措施,嚴控傳染源輸入,保障居民健康安全。他們堅守崗位,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切實當好“守門員”,在疫情防控“戰役”中用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馬龍區:平凡中的那些感動

“已經凌晨2點多啦,你先回去休息一會吧,你已經連續熬夜6個晚上了,這樣下去你的身體會吃不消的。”“不怕,我能堅持,和當前的疫情防控相比,不算什麼。疫情防控一線需要我們,我們辦公室人員不能逃避,必須值崗在一線。”這是月望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黨員幹部熬夜加班工作時的真實對話。為了數據摸排準確、統計精準,他們連日連夜的堅守,義不容辭地付出,確保數據準確無誤。

面對突出其來疫情,馬龍區迅速行動,動員發動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以堅決的信心、以強有力的措施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一名名黨員幹部、群眾挺身而出,一個個感人故事不斷上演。他們是幕後英雄,他們儘自己所能,全身心投入到防疫工作中,為疫情防控構築起一個個堅實的戰鬥堡壘,為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有一種溫暖叫做感動

“作為一個黨員,一個老兵,國家有難,我上不了前線,只能在後方支援,我要捐一點錢,作一點貢獻……”2月5日一大早,馬龍區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上班不久,就接到這樣一個電話。這位打電話的是一個名叫李東海的退伍老兵。他是馬龍區水務局的退休職工,是一名老黨員,已年過七旬。他通過電話得知現場捐款的地址後,馬不停蹄地來到馬龍區紅十字會捐贈1000元。

馬龍區:平凡中的那些感動

“我是啟秀社區的一名普通黨員,在參與社區疫情防控中發現防疫物資還是很缺乏,我這次捐了1萬塊錢和一些口罩給啟秀社區用於疫情防控工作,盡了一點一名黨員的綿薄之力。下步我將積極響應社區的號召,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宣傳,值班值守等工作,做到黨組織有號召,黨員有行動,和大家一起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這是下崗職工阮國倉在捐贈時的一番話,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蹟,一個個小善舉感動人心,溫暖著人間。在疫情防控中,馬龍區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感動人心的凡人善舉。他們是普通群眾,他們是普通黨員幹部,卻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或捐資或捐物,用小的善舉匯聚成溫暖洪流,激盪起抗擊疫情的磅礴之力。目前,全區通過網絡眾籌,個人捐款累計達8萬餘元。

有一種忠誠叫做擔當

“我自願參加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疫工作,我已做好充分準備,請求給我下派任務”。這是家住大莊鄉大莊社區上花衝居民小組居民63歲老黨員的戰“疫”請求,他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一句樸實的話語,飽含著一名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

“我在昆明打工,現在是疫情防控戒嚴期,我向廠裡請了幾天假,得知村中疫情防控缺人手時,我向村黨總支申請到卡點值守。”馬鳴鄉挪地村委會老黑洞村小組流動黨員王順勇如是說。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關鍵時刻,馬鳴鄉在外務工、返鄉過年的流動黨員,面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式,主動延遲返回務工時間,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來。

馬龍區:平凡中的那些感動

在雞頭村街道上壩社區新發村居民小組村口疫情防控監測點,拄著柺杖的陳永平擔負起進出村口疫情防控監測點值班值守任務,他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痺導致右腿殘疾,卻毅然堅守在防控第一線,他的行為感動著和影響著周邊的群眾,為廣大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疫情防控樹立了榜樣,堅定了防控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自從疫情防疫工作啟動以來,馬龍區各級各部門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特別是在一線的卡點人員嚴格堅守,他們不懼風險、不畏嚴寒,主動請戰。他們或年過六旬,或有要事在身,或身患殘疾,一個個小善舉卻將無私奉獻的精神融入到疫情防控中。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忠誠和擔當。(尹路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