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衛健委2月9日發佈,2020年2月8日0-24時,南京市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6例,其中, 輕型病例1例,普通型病例5例。新增出院病例5例。全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71例,其中,輕型病例3例,普通型病例67例,重型病例1例,出院病例20例。
已確診病例中,按照病例管理地區劃分,玄武區6例,秦淮區0例,建鄴區7例,鼓樓區14例,雨花臺區4例,棲霞區8例,江寧區17例,浦口4例,六合區3例,溧水區1例,高淳區1例,江北新區6例。
目前共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19人,已解除醫學觀察1122人,尚有397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新增病例情況
病例1:男,64歲,現住南京市鼓樓區,有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史。1月24日11時左右乘坐1路公交車由金陵六村站至許府巷站後步行至親戚家聚餐,當晚由其子開車送回家;1月25日上午9時30分左右乘坐1路公交車至同一親戚家聚餐,當晚由其子開車送回家;1月26日起居家未外出;因發現有與確診病例有接觸史,2月4日起被安排居家隔離;2月5日由專用救護車轉運至南京公衛醫療中心隔離治療。2月8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目前症狀較輕,為輕型病例。
病例2:女,62歲,現住南京市鼓樓區,有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史,與病例1為夫妻。除1月25日9時05分提前出發赴親戚家,其餘行程同病例1,1月30日出現不適症狀。2月8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目前症狀較輕,病情平穩,為普通型病例。
病例3:男,73歲,現住南京市鼓樓區,有武漢旅居史。1月18日全家自駕車前往湖北武漢;1月20日,由兒子駕車送至仙桃市;1月23日全家一同駕車回寧,到家後立刻並打電話在社區登記,並一直居家未出,期間,患者家中蔬菜、垃圾等均由社區居委負責;2月4日出現發熱症狀後報告社區,社區聯繫120送至醫院發熱門診隔離觀察治療;2月6日由專用救護車轉運至南京公衛醫療中心隔離治療。2月8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目前症狀較輕,病情平穩,為普通型病例。
病例4:男,54歲,現住南京市棲霞區,接觸史不詳。1月30日自覺不適,在家休息,未外出。1月31日因發熱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遵醫囑服藥,一直居家未出。2月4日再次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並留在發熱門診進行隔離觀察治療,後由專用救護車送往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隔離治療。2月8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目前症狀較輕,病情平穩,為普通型病例。
病例5:男,35歲,現住南京江北新區,有確診病例接觸史。1月22日乘坐火車K5586次前往安徽蚌埠岳母(系確診病例)家過年;1月26日乘坐K8375列車由安徽蚌埠返回南京,19時到達南京站(列車晚點一個小時),後乘坐地鐵三號線從南京站到達天潤城站下車;1月28日自覺身體不適;1月29日19時騎電動車至先聲再康藥店(百潤路藥店)購買感冒藥,後一直居家自服藥物治療,其餘時間未外出;2月2日至3日至醫院輸液治療;2月4日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並被隔離治療。2月6日被專用救護車轉送至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隔離治療。2月8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目前症狀較輕,病情平穩,為普通型病例。
病例6:女,51歲,現住南京市建鄴區。1月22日前往淮安探親,1月27日一家人自駕車回到南京,晚21時左右自駕車前往蘇果超市(廬山奧體店)購物(均佩戴口罩);1月28日至2月4日居家未出;1月29日出現不適症狀,2月5日自駕電動車前往醫院發熱門診並被隔離留觀;2月6日被轉至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隔離治療。2月8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目前症狀較輕,病情平穩,為普通型病例。
2月8日下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專家強調,新冠肺炎傳播途徑除了直接傳播、接觸傳播,這讓很多人擔心的飄去飄來的氣溶膠,是不是一不留神就被吸入身體裡了,豈不是防不勝防?
武漢傳染病專家表示,氣溶膠沒那麼容易出來,也沒有那麼容易飄。按照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不聚會、多通風等要求防範,是可以防住氣溶膠的。
但是,大家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必須提高警惕。
原來氣溶膠是這樣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有人擔心,氣溶膠在空氣如影隨形,誰知道什麼時候飛來一群有病毒的氣溶膠。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氣溶膠並不算一種新的傳播途徑。大家聽說得少,可能會產生疑慮和恐懼。同濟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說,氣溶膠是懸浮在氣體中的顆粒,形成空氣中的小液滴。它並不是一直飄,很容易沉降,附著在物體表面。這和接觸傳播防範要求相同。
即使是飄的狀態,一來我們有口罩防護,所以提倡正確戴口罩,口罩要遮嚴口鼻,儘可能減少面部和口罩邊緣之間的縫隙。二是病毒致病也要達到一定的量,在空曠、人少的環境裡,氣溶膠被稀釋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不太可能讓人“中招”,在封閉的空間,如電梯、辦公室,氣溶膠感染風險才會高一些,所以提醒大家不要聚集,排隊時相隔1.5米到2米左右是個比較安全的隔離距離。
一位攜帶有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在附近,他呼出的空氣是不是就飽含了帶病毒的氣溶膠。郭威說,正常呼吸的情況下,位於肺部這種下呼吸道的病毒沒那麼容易出來,倒是猛烈地咳嗽、咳痰時,更可能產生氣溶膠,這和飛沫傳播是一致的,其實氣溶膠的傳播途徑也包含在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之中。
氣溶膠的傳播對醫護人員防範的意義更大。提醒他們在進行氣管插管等操作時,採取空氣隔離措施,比如戴防護口罩、護目鏡等。
樓上氣溶膠會不會飄進家裡
還有人擔心,鄰居中有感染者,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自家來,到底還能不能開窗透氣。長江航運總醫院感染科專家組組長許綠葉說,開窗透氣是必要的,要保證空氣流通,室內換氣,氣溶膠隨之吹走,空氣不流通,別說新冠肺炎,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容易上門。她建議,一天可以開幾次,總時長可保持在2-3個小時。她認為,如果不是惡劣的生活習慣,比如隨意吐痰,這種傳染的可能性很小。總之,開窗透氣,更新室內空氣,即使有氣溶膠也會沉降,按照防範接觸傳播的要求,用消毒液拖地、擦桌子,都可以防範。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內科李曉寧主任醫師進一步說明,樓上樓下有隔離病患的情況下,需要靈活掌握。例如點式樓房的窗戶直接和鄰居對開的,要錯峰換氣,或者不開那一扇窗;如果樓間距不大或者是老舊小區,人口居住密度很大的話,而且在已知周圍有感染病人時,不建議頻繁地開窗換氣。因為萬一鄰居家的換氣時間和自己家正好一致,而恰好風向還朝著自己家吹,那麼有可能將別人家的空氣和自己家的流通了。
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李發久副主任醫師也認為可以開窗通風,如果和患病鄰居隔得比較遠,應該沒問題。氣溶膠的傳播大部分都是在封閉的房間當中,比如說實驗室、醫院診室,釋放到大氣當中,氣溶膠的傳播能力會比較低。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何美安教授認為,市民加強防範沒有錯,但適當開窗是必要的,要選擇好開窗時機。
我們該怎麼辦?
氣溶膠傳播很恐怖,以這種長時間懸浮的能力來說,在疫區,完全沒有接觸過病毒的人可以說沒有。
但接觸過病毒,不代表你一定會感染。
不管是飛沫傳播還是氣溶膠傳播,理論上一陣強風颳過去,病毒隨風擴散個幾里地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實際上飛沫傳播和氣溶膠傳播,都只能讓幾米範圍的人感染。
唯一區別就是在空氣中懸停的時間不同,導致氣溶膠可以持續汙染這幾米範圍。
因為感染人體,需要一定的病毒基數。
病毒是一種毫無戰鬥力的東西,面對人體的免疫大軍,無絲毫還手之力,是徹底的被一邊倒屠殺。

但病毒還有一個能力,就是很能生,非常能生,本來只有1億病毒,1小時內給你弄出八九千億新病毒,毫無難度。
當免疫大軍殺的手抽筋都遏制不住病毒暴增的數量時,免疫系統事實上就失敗了,然後你就生病了。
人體會利用高溫,遏制病毒增殖,並緊急動員免疫系統,製造出更多的免疫細胞。
只有當滅殺的病毒數量超過新增病毒數量時,你才會逐漸康復。
以專門針對免疫系統的傳染病,最恐怖的艾滋病為例,哪怕是這種超級病毒,也不是說一碰就會感染的。
按WHO的數據,必須要0.2毫升以上的艾滋病人血液進入普通人的身體才會導致感染。這麼多血液裡大致含有不超過1000個艾滋病毒。
這1000個艾滋病毒會在人體免疫系統反應過來之前,增殖出足夠的部隊,扛過第一輪絞殺。
然後,你就被正式感染了。
雖然艾滋病毒可以通過破壞免疫系統來制止後續的免疫動員令,但其第一輪的入侵,和普通病毒是一樣的。
新型冠狀病毒其實也是一樣,第一批進入體內的病毒,必須要一定的基數,才能讓人生病,否則就是來給免疫系統送人頭的。
所以只需要降低空氣中的病毒密度,就足以保證我們的安全。
注意,在疫區,因為氣溶膠的存在,理論上病毒可以輕易隨風擴散到方圓幾十裡的所有空氣中,但實際上只要它的密度低於一定的閾值,你就是安全的。
例如,有人吐一口菸圈,理論上可以擴散到整個城市,但一陣微風吹過,你就再也聞不到煙味了。
所以氣溶膠感染,最怕的就是空氣流動,只要不斷的稀釋病毒密度,它就被廢了武功。
而被風吹走的病毒,在陽光下,幾個小時就會失活,徹底死亡,從而徹底淨化空氣。
理論上,一個病人出門一趟,他一路上週圍10米之內的人都會被感染。
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人都不會被感染,因為只要病毒的數量少,就等於無效。
之前媒體報道的“15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50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門把手感染冠狀病毒”等等,極有可能,都是因為氣溶膠導致的。
周圍的病毒密度太大,當你闖入這片區間後,就很容易被感染。
某病人在樓梯口摘掉口罩,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
一小時後,你也到了這個樓梯口,看到周圍無人,也摘掉口罩,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
抱歉,你中招了。
在流行病學中,病毒是否擁有氣溶膠感染能力,最大的區別就是:
易感染者有可能在完全沒有和病人見面的情況下,因為吸入了懸浮在空氣中含有病毒的氣溶膠,而被感染。
所以不管有人無人,都不能摘口罩,直到你回到家中。
病人的咳嗽類似於一口菸圈,你能聞到煙味的地方,都屬於病毒感染的區間範圍。
另外當我們路過一處含有病毒的氣溶膠時,沾上病毒的不止是口罩和雙手,還有頭髮、鞋帽、衣服。
還記得你頭髮和衣服上的煙味麼?道理是一樣的。
這也就是一線的醫生都要把自己包的像個粽子一樣,口罩和防護服全部是用完就棄的原因,因為上面確實密佈病毒,汙染風險太大。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因為普通環境下病毒密度本來就低,碰巧汙染到衣服上的病毒含量更低,而且不直接和口鼻接觸,所以通常不會造成威脅。
但如果有可能的話,回家後你應該立刻脫下外套,並消毒,同時洗一個熱水澡。
確認氣溶膠傳播能力後,我們就知道,以前的一些常識,如“離咳嗽點5米以外非常安全”,“只要附近沒人就是安全的”等概念全部失效。
除非你能確認這個地點幾個小時內都無人經過,否則它真的不一定安全。
新冠病毒雖然被證實擁有最頂級的傳播方式,但只要我們戴口罩,勤洗手,多注意消毒,就沒什麼可怕的,只不過以前那些看到周圍空空蕩蕩就放鬆防護的人,可能會倒黴。
另外,要對電梯有強烈的警惕,你進電梯應該和研究人員進病毒實驗室一樣,徹底做好防護措施再進,無口罩堅決不進電梯,如果樓梯間通風也不良的話,寧可不出門。
歡迎家長入群交流,共同成長進步!
(備註年級學校哦)
▍來源:南京發佈、南方都市報、遠方青木
點擊加入家長群
閱讀更多 二三裡資訊南京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