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賽諾菲、吉利德……MNC輪番戰略大調整,大洗牌來臨?

近兩年來,隨著全球重磅炸彈藥物相繼專利到期、營收下滑,免疫療法、細胞療法、基因療法等新興治療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全球大藥企既往的商業秩序正在面臨大洗牌。拋售、拆分、瘦身,是為了舍掉不再具備優勢的業務板塊,收購、重組、轉型和研發,是為未來幾年的發展尋找新的路徑,以及為更長遠的地位押注新興技術。

2020年一開年,與中國“全民抗疫”、各大業務幾乎陷入冰點不同的是,全球醫藥行業顯得熱鬧非凡。繼默沙東宣佈將拆分成兩家公司之後,GSK首席執行官Emma Walmsley也在昨天(2月6日)宣佈啟動一項為期兩年的戰略項目——將生物醫藥和消費保健品業務剝離。剝離之後,GSK將拆分成兩家公司,一個使用基因和新技術專注於免疫系統相關科學領域研發的新的葛蘭素史克公司,另一個是在消費者保健領域的領先公司。

與此同時,賽諾菲、吉利德、強生、輝瑞、禮來等均發佈了2019年財報。哪款產品是支撐業績的最強勁引擎?為何拆分、收購和重組?未來發展靠什麼?重金研發押在哪裡?E藥經理人發佈第二篇年報解讀。

GSK、賽諾菲、吉利德……MNC輪番戰略大調整,大洗牌來臨?

GSK將一分為二:繼續專注腫瘤和免疫

2月6日,GSK公佈了2019年的業績:全年收入338億英鎊,增長幅度為8%。其中消費保健品業務收入為90億英鎊,增長17%;疫苗業務收入72億英鎊,增長19%;處方藥業務收入為176億英鎊,與上年持平。

GSK的拆分並不突然。實際上,在2018底,輝瑞和GSK就宣佈達成一項協議,將消費保健業務進行合併,新公司以葛蘭素史克消費者保健公司命名。而之後,Emma Walmsley還計劃將GSK業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處方藥和疫苗,另一部分為OTC產品。

目前來看,此前的計劃並沒有實行,但Emma Walmsley進行戰略重組的腳步並沒有停下。目前宣佈的這項拆分計劃也是為進行戰略重組,驅動研發創新。“進入2020年,創新仍為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加強新產品研發,加速推動新產品上市。” Emma Walmsley說。

顯然,GSK在腫瘤、免疫領域的決心已經勢不可擋。自Emma Walmsley 2017年出任GSK首席執行官,以及Hal Barron接手研發部門以來,新領導層就試圖重新篩選這家制藥巨頭的產品線。

過去一年,GSK先是以51億美元天價收購美國癌症藥物製造商Tesaro,包括後者的PARP抑制劑Zejula,還有抑制PD-1,TIM-3和LAG-3檢查點的藥物。之後砍掉了11個在研項目,包括呼吸系統藥物等。GSK還同時在一家細胞治療公司Lyell身上下賭注,一切的動作都在表明,GSK要在腫瘤和免疫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GSK在腫瘤領域廣撒網,佈局了多個不同的作用機制藥物。如PAPR抑制劑Zejula可能使更多的卵巢癌患者獲益,這是GSK使用功能基因組學技術,從已有療法中發現新患者群體。GSK還在加快技術革新步伐,比如與CRISPR先驅創建基因組研究實驗室,大幅度加快CRISPR技術在藥物篩選等方面的應用。

在2019年年底的JP摩根大會上,Emma Walmsley介紹,2020年GSK將推出5款新產品,覆蓋癌症、艾滋病毒和腎臟疾病等,以及現有藥物擴大適應證,即一線卵巢癌藥物Zejula和哮喘用藥Trelegy。同時再次重申收購Tesaro是划算的交易。

隨著研發管線的重組以及GSK砍掉疫苗項目,相應的裁員計劃也不可避免。據Endpoints2月6日報道,GSK疫苗部門將面臨大幅裁員。GSK旗下規模較大的比利時疫苗集團擁有超過9000名員工,包括2000名研發人員,GSK正考慮全面裁員至多720人,但這一裁員計劃還將被進一步評估。在意大利和德國也將進一步裁員。

這樣的計劃依然沒有得到投資人的認可。2月5日,GSK股價下滑4%,2月6日繼續下滑下跌2.06%。

賽諾菲:糖尿病成昔日“帝國”,押注腫瘤免疫

近日,賽諾菲公佈了2019年財報。從數據來看,全年淨收入361.26億歐元,比上年增長4.8%(2018年淨收入344.6億歐元,增長幅度為2.5%)。其中,專科藥業務收入91.95億歐元,增長率為22.4%,該業務單元佔到了總收入的1/4,是最有競爭力和表現最好的業務單元。

該業務兩位數的增長主要由腫瘤和免疫炎症領域的藥品拉動。其中Dupixent(dupilumab)已經顯露出重磅炸彈的實力。其是賽諾菲與再生元聯合開發的一款靶向IL-4/IL-13的抗體藥物,2017年3月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成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溼疹),2018年10月又新增了哮喘的適應症,2018年銷售收入達7.88億歐元,增長率268%;2019年達20.74歐元,增幅163.2%。賽諾菲表示:對Dupixent抱有銷售峰值超過100億歐元的預期。

另外,初級護理藥品業務收入90.76億歐元(-14.8%),消費者保健業務收入46.87億歐元(-0.8%),這兩塊業務表現不甚理想。疫苗業務收入57.31億歐元(+9.3%)。

2019年9月,賽諾菲全球進行了“換帥”,新任CEO韓保羅也開始採取動作。其中之一便是考慮組建一家合資企業或出售消費品保健部門,此舉的意義在於迅速回籠資金以投入到越來越被重視的早期研發中來。近年來,賽諾菲的創新引擎強烈依賴與再生元製藥的關係,而非自我研發。

2019年12月,韓保羅又對外宣佈賽諾菲即將進行戰略調整,宣佈停止新的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藥物的研發,重新梳理戰略框架,將公司業務聚焦到特藥(免疫、罕見病、血液、神經、腫瘤)、疫苗、普藥(糖尿病、心血管和成熟藥品)三大業務單元上,消費品保健業務將成為一個獨立的具備綜合研發和生產的業務部門。

這樣的佈局是新任CEO韓保羅上任的“第一把火”,也是賽諾菲近兩年的經歷使然。糖尿病業務一直是賽諾菲的優勢,但王牌產品相繼遭遇專利懸崖,後繼產品補位的節奏總是踩得不太準,導致2018年糖尿病業務收入下滑10.4%,2019年繼續下滑8.2%。

而韓保羅上任後,開始雷厲風行將糖尿病早期研發終止,並明顯開始把研發投入和戰略中心放在免疫、腫瘤、血液、罕見病等特藥業務上來。具體到2019年上,相關動作有BTK抑制劑SAR442168等多個關鍵產品的研發取得進展,年底還宣佈將以25億美元收購Synthorx,進一步補強在腫瘤和免疫疾病領域的產品管線。接下來,特藥業務將是賽諾菲全球的最大看點。

至於中國和新興市場,2019年收入74.37億歐元,增速只有6.4%,一方面受中國仿製藥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帶量採購政策的衝擊已經很明顯,一方面新產品並未迅速接力。2018年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在4+7城市試點,賽諾菲的心血管重磅品種波立維因價格原因不敵國產廠家信立泰而落標,而在2019年的4+7全國擴圍中,賽諾菲直接曝出了75mg規格2.544元/片的價格,甚至比第一輪4+7試點中選國產廠家信立泰的報價還要低近20%。從業績來看,昔日的王牌產品波立維(氯吡格雷)2018年Q4業績降幅達66%,,安博維降幅40%。

對於中國市場,韓保羅在2019年底接受E藥經理人獨家專訪時曾表示: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承諾不會改變,將確保現有的且不斷擴展的產品線及綜合解決方案,將加速新產品的引進如首個在美國批准上市的PCSK9單克隆抗體新型降脂藥波立達、新一代長效胰島素Toujeo等。另外還計劃在2025年之前引進25餘種創新藥品和疫苗,遠超過去十年上市產品的數量,包括創新疫苗、罕見病治療藥物等等。

吉利德:丙肝藥大衰退,下一個現金牛在哪裡?

2月5日,對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在武漢市啟動,同時該藥物廠商、美國製藥公司吉利德聲明將無償提供研究所需的藥物,併為研究的設計和開展提供支持。

作為2017年才在上海設立中國總部的吉利德,國內醫藥行業對其並不陌生。在華三年,8個創新藥獲批,2019年又將4個上市一年的新藥通過談判進入國家醫保目錄,這是吉利德留給行業的印象。而更深刻的印象,還是吉利德在中國喊出的“願天下再無丙肝”以及強大的科研實力。

不過,從全球業績上來看,吉利德的丙肝產品線卻正在面臨著衰退之勢。2月4日,吉利德公佈了2019年全年業績,相比2018年增長1.5%,其中曾經輝煌一時佔據吉利德業務半壁江山的丙肝藥在2019年收入為29.36億美元,同比再度下滑20%。

“可治癒”的丙肝藥使全球丙肝患者人群持續萎縮,但中國丙肝業務仍處於增量期。在2019年底的國家醫保談判中,吉利德4款產品進入醫保目錄,包括兩款丙肝藥,丙肝藥平均降價幅度在85%以上。根據過往醫保談判產品放量的經驗,2020年這幾款產品的表現以及由此給全球業績帶來的增量值得關注。

最亮眼的業務板塊是艾滋病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64.38億美元,增長12%,在公司總收入中佔比提升至73.32%,成為吉利德最核心的業務板塊。但這部分的產品表現也並不盡如人意,除了四合一的產品Biktarvy(bictegravir/恩曲他濱/替諾福韋艾拉酚胺)增幅300.2%之外,其他產品均呈現負增長態勢。在抗艾滋病產品領域,吉利德面臨的競爭激烈。

而乙肝藥物Vemlidy(韋立德)增幅明顯,達52%,2018年底韋立德在我國獲批上市,進一步為該產品打開增量市場。吉利德預計,隨著對美國市場的滲透和中國市場的拉動,韋立德在2022年可實現10億美元收入。

從全球層面,吉利德的當務之急是尋找下一個重磅現金牛產品,而該產品最大的可能是來自細胞療法領域。2019年,吉利德的細胞療法Yescarta取得了72.7%的增長達到4.56億美元,在Evaluate pharma的預測中,Yescarta銷售額將在2022年達到10億美元,在CAR-T細胞產品領域佔比最大。

這款產品是來自細胞治療領域的行業領導者Kite Pharma,2017年8月,吉利德以119億美元現金收購Kite Pharma,業界通常將這筆收購與吉利德在2011年110億美元收購Pharmasset相比較,正是後者將吉利德推向了丙肝治療領域的霸主地位。

除了大舉押注細胞療法,抗病毒、炎症疾病、腫瘤、纖維化疾病四大領域仍然是吉利德未來聚焦的方向。2019年7月,吉利德宣佈與Galapagos公司達成長達10年的全球研發合作協議,吉利德將獲得一系列創新的化合物組合,包括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6個分子、超過20個臨床前項目和一個已經得到驗證的藥物發現平臺。其中,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第三期候選藥物GLPG1690的權利和骨關節炎的2b期候選藥物GLPG1972可為吉利德後期研發管線提供重要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