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宝宝特别粘妈妈,一下都不能离开妈妈,妈妈觉得好累,怎么办?

雨后山林静


我家双胞胎正是2岁多,从1岁半开始,他俩就很黏我,和同月龄妈妈沟通交流,自己也看了些育儿书籍,发现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也是可以好好引导的。

2岁宝宝为什么黏妈妈?宝宝此刻的时间概念里只有“现在”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和《你的N岁孩子套装》都告诉我们,孩子变得更加“黏”你,是分离焦虑症的开始。他正开始认识到物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永恒的,他也会发现世上只有一个你。你离开他的视线时,他知道你在某个地方,但不是和他在一起,这会让他非常不安。他的时间感很差,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或是否会回来。

当他稍微长大一点后,和你在一起时的记忆会安抚他,他也会知道还能与你重逢。但在现在,他只能意识到当前这一刻,所以每当你离开他的视线,即使只是去隔壁房间,他都会惊慌地哭起来。如果你把他留给其他人照顾,他可能哭得撕心裂肺。睡觉的时候,他会不愿离开你自己去睡觉,还可能在半夜醒来时四处寻找你的身影。

分离焦虑症通常会持续多久?这种症状通常在10个月~1岁半时达到顶峰,然后在1岁半~2岁逐渐消失。

每个孩子发育有不同,楼主家的孩子稍稍迟点。

时间概念在一岁半孩子的意识里,用一个词可以概括:现在。他如果看中了什么东西,他一定是“现在”就要,一分钟都不等。不管你怎么和他说“等一下”,“一会儿就好”,他一点也不理解,就是要现在达到目的。因为他对这些时间单位没有一点儿概念。如果你对他说今天我们去干嘛,那等于没有说。

宝宝黏妈妈,有多“黏”,你是不是经历过?

我家双胞胎1岁半开始,就特别黏我,尤其我晚上带着睡觉的右右。早上我起床洗漱,他不能自己在房间喝牛奶,我只有推着推车,带他去厕所。上大号都只能把他放厕所门口等着。孩子他爸早上出门会早些,我爸爸出门买菜,我妈得管另一个孩子。

我还得赶着洗漱完毕,也给孩子穿好衣服,泡好牛奶,他喝完牛奶,我洗了杯子,我好去上班。每天早上像打仗一样。

晚上我下班回家,孩子简直像黏黏虫,2个都片刻不离我。我洗澡,就在厕所门口大哭大闹,谁劝谁哄都没用,要他们走开,还会哭更厉害,直到再次看见我,才安静下来。

很多妈妈一定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我经历的这种阶段,我是一次经历2个孩子的“黏妈妈”期。全职妈妈很多也是如此,片刻不能离开。

宝宝黏妈妈怎么办呢?尽量淡化你离开时的气氛。

宝宝黏妈妈,是一个时间段的,慢慢长大就会好了。此刻需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尽量淡化你离开时的气氛。

孩子在这一阶段出现的焦虑是他与你之间关系健康的证据。

第一, 婴儿在疲倦、饥饿或生病时的分离焦虑更加严重。如果你知道将要外出,将离开的时间安排在他吃饱睡足后。当他生病时尽量不要离开他。

第二,离开时动静不要太大。让另一个人跟孩子在一起,转移他的注意力(新玩具、照镜子、洗澡等)。然后跟孩子道别,迅速溜走。

第三,记住,他的眼泪在你离开几分钟后就会停止。他的发作是为了给你看,要求你留下来。你离开他的视线后,他很快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陪着他的人身上。

第四,在家里做一些短暂的分离练习,帮他学会应对分离情绪。如果是他先离开你,他对分离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些,所以当他爬到另一个房间(对儿童安全)时,不要立刻跟过去,等上一两分钟。你需要到另一个房间几分钟的话,告诉他你要去哪里并很快就会回来。如果他闹起来,大声叫他的名字而不是赶紧跑回来。渐渐地,他会懂得你离开时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重要的是,只要你说会回来就总是会回来。

第五,如果你把孩子送去保姆家或托儿所,不要放下孩子就走。多花点时间跟他在新环境里玩一会儿。当你离开的时候,跟他保证你过一会儿就会回来。

第六,偶尔用不辞而别的方式出门办事

孩子在这个时期通常会有些黏人,希望妈妈寸步不离。当你出门办事,或者暂时离开他的视线时,他就会哭闹。不过你可以不必在意这些。换句话说,孩子由于离开妈妈而表现出来的焦虑很容易安抚。你完全可以在他和其他人玩得尽兴时,悄悄地出门,等他注意到妈妈不在身边时,保姆或照顾孩子的长辈可以对他说

“妈妈一会儿就会回来的”,他便不会再计较了。

结语

“黏黏期”妈妈会很累,也会很甜蜜。陪伴孩子成长,珍惜当下,尽可能地使你的孩子感到满足。然而有些时候会事与愿违,不过没关系,不要泄气,家长们要保持轻松积极的心态。

慢慢地,你对宝宝说“等一等”,他会暂时止住哭闹,等一会儿。他对时间的概念比以前已经有了更好的理解。

孩子慢慢长大,会独立会想着离开你,那时候,你会无比怀念此刻的。

2岁双胞胎男孩家庭,爸妈说故事,轻松趣味育儿,家庭共同成长。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右右细毛和爸妈


好多人都觉得孩子难带,特别是女人总说带孩子有多辛苦,但我个人觉得孩子之所以难带是让父母给带歪了,所以孩子才爱闹,我们家四个小孩,孩子的妈妈属于只管生不管养的那一种,所以我个人的体会是孩子特别好养……

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孩子生下来后因为宝贝他(她),所以就老是去抱孩子、哄孩子、逗孩子,把孩子抱在怀里睡觉,我们家的几个孩子离开了母体之后就放在摇篮里让他自己睡觉,每天给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喂他,孩子哭闹时绝不去哄他,最多就是检查一下纸尿裤,或查一下体温,他在摇篮里笑的时候过去逗逗他,因此小孩无论白天黑夜都不存在哭闹这一说。个人体会孩子的教育是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的,晚了就来不及了……

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容易摔跤,我们从来不扶他,都是让他自己爬起来,他闹小情绪哭闹的时候,让他自己到房间或卫生间里哭泣去,告诉他他的哭闹吵到我们了,前两次他不肯自己进去,把他拉进去之后关上门让他哭闹去,哭完出来了就问他是否哭好了,哭完了该吃饭吃饭,该玩玩去,所以孩子的哭泣从来不会超过三分钟……

孩子小喜欢玩具,他选择的玩具只要是有益的就尽量尊重他,给他买,如果是无益的怎样闹也不给他买,当然前一两次虽然无益还是会买给他,同时也会告诉他无益的原因,让他明白道理,包括零食也是这样,前一两次不管是酸或辣,苦还是甜,都会满足他的愿望,同时也告诉他好不好吃的原因,以后他就能听我们的建议和意见了,就不再乱来,他起码知道了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玩具买回来之后就告诉他玩完之后放置的位置,如果他玩完玩具不放置到指定的位置,捡起来直接扔掉,不管他有多喜欢,所以家里虽然孩子多,玩具多,但从来没出现玩具满地扔的状况……

孩子刚开始不好好吃饭,我们给他们的要求是完成了主食才会满足他们吃零食的权益,如果正餐不完成,当天绝不给他们买零食或让他们吃水果,并且我们是决对说到做到,哪怕他肚子有多饿也不会让他们开冰箱取零食,饿他们一顿不会饿坏他们,无所谓的,但对他们的吃饭习惯却有决定性的作用……

孩子上幼儿园托儿所后,从来没让老师喂过他们一顿饭,孩子还过来还会自己尽快吃完饭去帮助老师哄其他小朋友吃饭,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反而让孩子特有成就感,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们,不许在学校欺负小朋友,第一次被欺负了就马上告诉老师,同一个小朋友欺负第二次时就给我打回去,并且必须打赢,打输了回到家我就打他,自己打不赢了就叫上弟弟妹妹或其他小朋友一起打,出了事我出面替他摆平,因此,几个小孩从没在学校欺负过其他小朋友,也没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过,反而结交了好多小朋友,同时我们也会给他准备一些小零食小玩具让他送给其他小朋友小同学,他也就能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容恰……

小孩上六年级的第一天,我都会告诉他们“上学不许早恋,如果早恋说明你己长大,我就不会再养他了,你可以自己想办法挣钱去养她,我也不会再给零花钱学杂费,同时也告诫他不想念书了我也不反对,就自己去打工养活自己或我供你吃穿到十八岁,如果不去上学而去玩游戏,我连养你到十八岁都给予取消”等等,因此几个小孩从来没玩游戏早恋的情况出现,上中学有女同学给他递纸条都吓得半死,更害怕学习成绩落下了我只养他们到十八岁,对读书一点不敢落下……

我虽然有四个小孩,但从来没打骂过他们一次,但他们在学校虽然不是表现最好的一个,却从来没让我为他们操过一次心,更没老师找我去学校谈话,每一次老师的家访,反而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我个人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用心,绝不是用钱,对待孩子只能是引导,绝不能是棍棒,孩子们需要的是尊重,绝不是淫威,我不能盼儿成龙,盼女成凤,我只需要他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就心满意足了,我不能要求他们去当科学家工程师,只要他们开心,哪怕去捡破烂扫马路我一样为他们骄傲……


东南一哥


孩子是怎么了,特别黏人,其实这是孩子的正常成长现象,父母应该多多理解,顺利的帮助宝宝,渡过黏人期。

1

宝宝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需要安全感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阿兰.斯格尔解释说:“1~2岁,是孩子出现黏人行为的最明显阶段,他们把妈妈或看护人,看作一下安全基地,当有安全需求时,就会返回看护人身边。”

从宝宝出生,到逐渐长大,对亲人会越来越依恋,这种依恋,让宝宝得到满足,心情畅快。而且安全感的建立,对宝宝一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形成和未来发展都十分重要。

2

离开一会,孩子就哭,家长怎么做才好呢,即保护了孩子的成长,又不让自己被孩子黏着。

(1)保护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不要阻止、打击

2岁大的宝宝,自我独立意识开始萌芽,自已主动做某些家长认为不能做好的事。

比如拿勺子吃饭,拿香蕉吃,还有不愿意被别人抱。家长要积极鼓励宝宝的行为,鼓励孩子大胆的独立探索。

(2)培养宝宝与爸爸妈妈之间的信任关系

当宝宝要爸爸妈妈抱时,这是在一种情感需求,同时家长要多与宝宝一起玩,经常说说话,多亲亲宝宝,给宝宝十足的安全感,让宝宝对家长产生信任与依赖。

告诉宝宝,你有事要忙,离开一会,马上回来。一定要按时回来。

2岁的孩子能听懂爸爸妈妈的话,只是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听不懂,养成了坏习惯,给自己带来困扰。如果家长有事做,可以告知宝宝,妈妈有事做,马上就回来。时间从短到长,逐渐建立起宝宝与妈妈之间的默契,让孩子在你离开之后,也不会没有安全感。

家长一定要说话算话,必须做到对宝宝的承诺,不让宝宝失望。

(3)聪明的离开

当宝宝黏人时,而家长又有事,好像什么事情,都赶到一起了。家长可以与宝宝做游戏,当宝宝注意力都在游戏上时,并适时的与宝宝沟通一下:“自己有事暂时离开一会,马上就会回来,好不好?”

由于宝宝的注意力都在游戏或玩具上,不会太在意你的离开,但宝宝身边一定要有人照看,以孩子发生意外。你一定要尽快回来,因为宝宝的注意力,可能瞬间就会消失哦。

(4)不能惩罚宝宝

有些家长不理解,宝宝为什么如此黏人,进而对宝宝进行一些语言上的教育。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

宝宝只黏自己喜欢的人,只黏着能给他事来安全感的人,所以这个的语言教育,会让宝宝不自信自己的判断,进而缺乏安全感。

即使宝宝非常黏人,家长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孩子成长,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所以题主放宽心,慢慢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让孩子自己玩了。


END:杨杨爸亲子驿站,专注育儿、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研究与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留言。


杨杨爸亲子驿站


两岁的宝宝特别粘妈妈,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个阶段的宝宝正处于“可怕的两岁”这个阶段。他们会有各种行为,让你感到烦恼不堪。两岁的宝宝还处于敏感期中的执拗期,他们会很固执的要粘着妈妈。这主要还是因为孩子太小,需要安全感和依恋感。


宝宝现在特别粘妈妈,这说明宝宝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和妈妈分开的准备。他们如果想和别的小朋友玩,就会跑开一会,但不会离开妈妈的视线,不会去很远的地方。不久后,他们又会回到妈妈的身边。宝宝年龄小,因此,我还是建议宝妈能够经常陪在孩子身边。这样也能够更好地建立起宝宝的安全感,并能给他足够的依恋感。


有的宝妈会说,我每天这么忙,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去陪伴孩子。那么,宝妈需要去衡量一下自己的工作和陪伴宝宝的重要性。实在是没有时间去陪他们时,就要如实的告诉孩子:

“我现在真的没有时间,但是我们可以等待另外一个时间,妈妈就可以好好的陪你了。”

宝妈可以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有效地陪伴孩子。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出来去陪伴他。这个时间最好能够固定下来。这样容易使孩子建立起安全感。


孩子越小,越需要安全感。如果在早期宝妈能够经常陪伴孩子,在孩子长大以后,他就不会这样去粘着妈妈了。反之,当孩子长大以后还是整天粘着妈妈的话,说明这个孩子没有得到充足的心理营养。所以,当他们在与妈妈分离的过渡阶段,会感到比较困难。


在平常的过程中宝妈可以怎样去做呢?

如果宝妈每天晚上都要忙工作的话,也是可以陪伴孩子的。你可以让宝宝坐在你的身边玩,你能看着宝宝,宝宝也能看到你。

如果宝宝哭的很厉害,需要你抱的时候,你可以把宝宝抱起来哄一哄。抱一下后,再把宝宝放下来,让他自己去玩一会。


有一些宝妈认为,总是抱宝宝,会不会把他惯得太娇气了?

其实并不会这样。当宝宝心理上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他就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得到的安全感越多,以后就越容易分离。因为他们会非常信任父母。在以后你若要和孩子分离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


宝妈要适当放手:

宝妈别整天一个人带孩子,要让孩子爸爸或家人其他人来带一下宝宝。宝宝的成长也离不开爸爸的陪伴。有些爸爸平常会说很忙,宝妈可以多和孩子爸爸沟通,让爸爸晚上来陪伴一下孩子。总是能找出一点点时间的。

但是如果让奶爸带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奶爸的情绪。有的奶爸不耐烦,会对宝宝发脾气,这样反而会把不良情绪传给宝宝。因此,宝妈要与奶爸沟通好。如果奶爸情绪不好,就别让他带了。等情绪平稳后再来带宝宝。


要注意的是,宝宝需要的只是妈妈的陪伴,而不是妈妈的控制。妈妈在旁边看着宝宝玩就可以了。有些妈妈在看宝宝玩的时候,喜欢在旁边不停的指导孩子。比如教孩子可以这样玩,还可以那样玩。其实孩子并不喜欢听妈妈的唠叨。让孩子们自由的玩耍,还可以发展他们想象力。


宝妈带孩子很辛苦,所以宝妈一定要先照顾好自己哦!累了,就休息一下,特别是在宝宝睡觉了以后,要抓紧时间休息。平常也要找时间让自己放松一下,照顾好了自己后才能更好的照顾好孩子哦!


我是大赛爸爸,关注我,育儿路上与您同行。


大赛爸爸说


你不是一个人!

娃2岁差俩月,超级黏妈妈,恨不得长在我身上😂不能做自己的事情、不能做家务…除了陪他玩各种不能……虽然有时也有无奈情绪,但还算理解。

所谓“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两岁的孩子处于一个重要时期,渴望得到更多的安全感,黏人正是他们心理的安全需要。

几点个人建议:

摆好心态。珍惜孩子把你当作全部的时光。因为父母与子女本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

保证每天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还小,需要你去用心陪伴。孩子早起安全感的建立,无论是从心理还是人格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神情,表达出爱,并让他们能感觉到,给足安全感。我会经常跟他说“妈妈爱你”,也会经常抱抱、抚摸之类的。能感觉得到,我在做这些的时候,他是满足的和喜悦的。

从小事着手,慢慢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比如训练自己吃饭、自己睡觉。

多带孩子户外活动。多见见人、多去不同的环境,让他们知道,除了妈妈,外面也很精彩呀😄

当然,还要适当抽身,建立和爸爸的感情。平常跟孩子在一起时,也要时不时聊聊爸爸,鼓励孩子和爸爸互动。



宝妈爱分享1010


试问,如果孩子真的一下子不粘你了,

你会是个什么心情?现在的女人真的是逗。

孩子粘你吧,你说累 ,

孩子不找你了,跟奶奶亲吧,你又嫉妒,说自己才是孩子亲妈,

你给孩子说说,他应该怎么做。


2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寻找安全感的时候,

粘一个人不是很正常嘛。一般情况下,宝宝只会粘那个平时经常照顾他的人,

所以说,只能说你对孩子好,孩子爱你。

就这一个简单的理由还不够嘛?

很多时候,我觉得孩子粘我,即便是累,也是幸福的。。。

我喜欢孩子粘着我,等他长大了,你想孩子拉你身边说会话就真的很难,

所以珍惜跟孩子相处的每一刻吧。


老徐说事999


孩子特别粘妈妈怎么办?

1、端正态度。妈妈要有自己的底线、态度,说一就是一,不能因为孩子伤心、撒娇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要因为罪恶感,觉得对不起孩子而帮助孩子,要明白什么是能做、什么不能做,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总之,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的态度要摆正。

2、与孩子理性沟通。孩子还小,有很多事情都不懂,那么身为孩子的妈妈就有责任告诉孩子,这件事情要怎么做才对。一边说不懂,那就两遍,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才对,哪些事情不能怎么做。孩子总要学会长大,妈妈一定要有耐心帮助孩子。

3、转移孩子注意力。孩子撒娇苦恼时,第一种做法是不加理会,这针对孩子胡搅蛮缠才采取的措施,一般这种方法粗暴,不建议采取;另一种做法是,跟孩子讲其他有趣的事情、或者给他们一些玩具,以此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让孩子减少黏在妈妈的机会。

4、不随意恐吓或打骂孩子。孩子是小天使,妈妈应该要呵护他们,不能因为孩子过于黏着自己而打骂或者恐吓孩子,虽然这一时能不让孩子黏在身边,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并且可能造出一条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沟壑,难以磨灭。

三岁之后就可以教宝宝开始识字啦,我闺女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认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养她的兴趣,最有效的还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猫小帅学汉字】挺不错的,我闺女用了1年多了,特别喜欢,现在还经常给我讲故事,棒棒哒。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还可以关注一下【小评果快乐育儿】哦,我的育儿知识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学来的,做的非常用心。


刺眼的小兔子


要解决孩子特别粘人,马小妈觉得主要是4个字,坚定和耐心。


这边说个例子,例如很多宝宝特别粘人,连妈妈们上厕所都特别黏,都不让走开,一走开就哭,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告诉孩子,妈妈要先去厕所,上完厕所再来陪你。


可能等我们上厕所后,孩子在卫生间门口就会开始大哭,这时候我们多数情况可能会急急忙忙地不顾一切,打开门来到孩子身边对孩子说不哭。


但其实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更加粘人,他们会觉得我只要一哭,妈妈就会出现在我身边。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事前告知孩子妈妈上完厕所再来陪你——让孩子哭——我们要先把自己的事做完——做完后孩子还在哭——不要对他吼,更不要对孩子说不哭——就让孩子哭,但是要把他抱在怀里。


以上的做法就是要让孩子觉得,妈妈这是在告诉我原来自己的一些需求并不是妈妈们都能给到的,虽然妈妈们都很爱自己。


这样让孩子心理有一个预期,不仅对我们产生信任安全,也知道自己不能太粘人。



最后,马小妈我觉得,可以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来转移注意力,让他没那么粘人。


培养他看绘本,玩乐高,积木,当他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专注力,也就不那么粘人,反而有时候他们还会催着我们说,我在玩不要打扰我。


所以玩玩具是一种很好的改善孩子粘人的方式。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爱唠叨的马小妈,并点个赞哦!不仅有家庭育儿干货,还有每日亲子游戏与你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