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血疫》有感,面對疾病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值一提

1.面對病毒有時候人類是渺小的,一個單由RNA鏈複製,只有7種蛋白質組成,尚未明確結構,它的致死率為50%—90%。

摘抄《血疫》來自熱帶雨林的危險病毒,可在24小時內乘飛機抵達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線路連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巴黎,東京,紐約,洛杉磯。它有可能傳遍全世界的每個角落。但這種事終究沒有發生,蘇丹的危機很快結束,全世界絕大多數人毫不知情。蘇丹發生的事情相當於秘密引爆了一顆原子彈。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人類離一次重大生物災難有多近。


讀《血疫》有感,面對疾病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值一提


2.面對病毒人類又是偉大的

穆索凱醫生、瑪英嘉護士、熱愛地質的小男孩彼得.卡迪奈爾。面對病毒又有如此多無畏的人,戰鬥在一線上,又是可敬偉大的。

讀《血疫》有感,面對疾病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值一提

3.大自然與人類如何相處

人類並不是要“人定勝天”與自然搏鬥,也不是要主宰地球,人類對於自然應該有愛護之心也要有敬畏之心,18世紀60年代進入工業革命,短短的二百多年,人類科技技術發展迅猛,我們改變的很多,現代醫療技術有很大的發展,但我們永遠都是保持一種理智,人類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無休止的破壞自然環境,一味向大自然索取,終究會自食惡果,我們要發展同時保護大自然。

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到底對於地球來說,我們人類是病毒呢,還是埃博拉才是病毒呢?個人雖然感覺是有些誇張的描述,但是有時候人類做的很多事情,有何嘗不是如同病毒一樣殘害著大自然,當真的有一天大自然的免疫系統發起反攻,人類有要立足於何處。警鐘長鳴!!!


讀《血疫》有感,面對疾病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值一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