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而天下不乱?

南渡唐后人


嘉靖皇帝在位46年,他在前20年里励精图治,使得国富民强,国力强盛。

而天下大乱主要有外因和内因。

因为国力强盛,所以塞外民族和其他国家也就不敢入侵,更何况当时明朝周边没有和自己一样强大的邻国,所以天下大乱的外因不存在。

内因是社稷毁坏,奸臣当道,朝纲崩坏,还有就是百姓生活困难,食不果腹,但是这些都几乎不存在。当时明朝有内阁,皇帝不上朝就有内阁处理政事,维持国家运行,而当时百姓生活安定,安居乐业,所以内因也就没有了。

重臣造反也不存在,当时皇权高度集中,没有任何大臣能有与皇帝抗衡的实力。


斑凤


一、背景简介:

嘉靖皇帝14岁登基,在位46年,纵观整个嘉靖朝,可以大致分为2个阶段。

1.前20年,励精图治,开创“嘉靖中兴”

嘉靖即位之初,

对于朝臣:他打击封建贵族势力,诛杀了钱宁、江彬这些奸臣;重用张璁、夏言等贤臣,并吸取前朝经验,对宦官严加管束。对于百姓:他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减轻租银,体恤民情,治理水灾,还地于民,鼓励耕织,深受百姓拥戴。

2.后20多年,不思进取,沉迷炼丹修仙

当国家安定富足后,逐渐让嘉靖丧失了进取精神,他开始沉迷于道教,炼制长生不老药,让自己成为千古一帝。之后20多年里再也没有上过朝,在这20年里首辅严嵩专国。

二、20年不上朝,国家为何不乱,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固权手段高超,建立个人绝对权威

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明武宗驾崩后,没有子嗣,杨廷和等人拥立明武宗的堂弟也就是嘉靖为帝,按照礼法,嘉靖应当认明武宗的父母为宗,当时嘉靖为了登位满口答应,但登上皇位后立刻为自己亲生父亲追封帝王谥号,并且罢免了杨廷和等一群称他践踏法理的臣子,一时间,朝廷成员大规模洗牌,皇帝意志成为无上威严,这也为嘉靖在此后的国家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2.沿用宦官代理和特务机构

朱元璋在洪武后期,撤掉宰相,建立直接隶属于皇帝的权力机构,并交由宦官掌控,嘉靖帝对于这条统治路线,坚定不移的执行着,皇帝专权达到顶峰,无人能与之争夺。

特务是明朝的特色之一,嘉靖即位后,沿袭前例,在全国各地明里暗里到处安插特务,通过一整套特务机构厂卫,实时监视朝臣的言行举动,朝臣们谨言慎行、战战兢兢,嘉靖便能大致掌控整个朝廷局势。

3.国富民足,无内乱之忧

嘉靖皇帝经过20的中兴之治,国富民足,百姓安居乐业,内部没有发生大的暴乱和起义。

4.会识人用人,大事不糊涂

嘉靖在识人用人方面还是有一套的,虽说严嵩有贪腐行为,但总体来说,严嵩还是有治世之才能的,以及后来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都可称得上是栋梁之材。

而且,嘉靖虽不上朝,并不代表他不问事,他白天修仙,晚上还是要批阅奏章的,对天下之事也是了如指掌。尤其是重要大事,更是认真对待,如东南沿海抗倭,也是不敢轻视,尽心尽力,宏观把控。

三、结语

有人曾专门为嘉靖皇帝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头脑绝顶聪明,从仪礼到修道,万里江山社稷,何事不在掌控内。

下联:权术极其高明,从文臣到武将,多年劳苦功高,几人能脱手心中。

横批:你奈我何?


小诸葛历史观


作为明朝最精明的皇帝,最难伺候的皇帝,嘉靖手底下能人辈出,什么杨廷和,徐阶,严嵩,高拱,张居正,还有大清官海瑞,这是文官,还有武将戚继光,俞大猷,都是超级猛人。怎么会乱,也乱不起来啊,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错的,只有长生不老的报告才是真的,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都可以不要,只有升仙才是真的,你们斗去吧,只要不打搅我修炼就好,这就是嘉靖大概一生的心愿。



亮哥转身


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而天下不乱:

嘉靖能够在二十年不上朝的基础上,还能让天下不乱,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明朝制度优势。

1、内阁制度

明代的内阁制度在收拢君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使得首辅虽然名义上起到了宰相的作用,但实际上,首辅的权力远远比不上宰相。

内阁就如同嘉靖的秘书处,这里包含了各地大臣们送上来的奏疏,嘉靖虽不上朝,却能够影响到重大政务的决断。而内阁首辅严嵩是个出了名的大奸臣,把控着朝政,却忠于嘉靖帝,嘉靖帝通过他来控制朝堂,从而使天下不乱。

2、特务机构锦衣卫

如果说严嵩是嘉靖掌控朝政的武器,那锦衣卫就是嘉靖给这把武器上的保险了。

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大家都很明白,它完全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

嘉靖虽然人不在朝中,锦衣卫却能随时给他报道他想了解的一切,甚至于,在严嵩不能用的时候,他可以借助锦衣卫,一把推开严嵩。

精明的嘉靖,靠着这一系列的手段,哪怕二十年不上朝,依然让朝政正常运行,天下不乱。

有这两大机构的存在,嘉靖帝即使每天求仙问道,天下也不会大乱。


长安凉月


嘉靖不理朝政,修了17年仙后,公元1589年,看不过去的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给嘉靖上了一封奏疏:

臣为官6年,仅见过陛下三次。我听说陛下不上朝的理由是“头晕眼黑,力乏不兴”,我看陛下其实是沉迷酒色,被掏空了身体!

今陛下春秋鼎盛,犹经年不朝,过此以往,更当何如?

臣今敢以四箴献上,假若陛下肯听臣言,即使立即诛杀臣,臣虽死犹生!

一、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

雒于仁还是低估了嘉靖罢工的能力,毕竟他才当值六年,早在17年前,嘉靖便开始罢工了。

1542年“壬寅宫变”中,嘉靖差点被几个宫女杀死,在此之后,他借口身体不舒服,便移居到西苑修仙去了。

嘉靖看到这封信后,表情很精彩,古往今来,敢指着皇帝说“你贪财好色”的人,雒于仁算头一个了吧?

嘉靖没有杀他,也没敢让这封奏折摆在朝堂上去,他给截留了。

内阁首辅申时行看到嘉靖保留这封奏折,委婉问道:“此疏不可发外,恐外人信以为真。愿陛下曲赐优容,臣等即传谕寺卿,令于仁去位可也(让其辞职)。”

闻言,嘉靖点了点头。

在申时行的操作下,雒于仁领会了领导的意思,主动辞职了,嘉靖顺势满足了他的请求,把他贬官,放回老家了。

二、嘉靖帝不上朝为何还能够大权在握

嘉靖能够在二十年不上朝的基础上,还能够保证大权在握,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明朝制度优势,以及嘉靖自身卓越的驭人能力。

1、任用奸臣

严嵩父子,便是嘉靖手中一把极为锋利的刀剑。

别看严嵩貌似滥用职权、拉帮结党,坏事做尽的样子,在嘉靖面前,严嵩把自己的地位摆得非常端正,他深知自己这个内阁首辅在别人面前是个人物,可实际上,他不过是嘉靖手下的一颗棋子而已。

《明史》对严嵩的评价很有意思:“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翻译过来的意思便是,严嵩行事,一切以让嘉靖高兴为目的。

所以,对于大臣们而言严嵩是个误国奸臣,但对于一心修仙的嘉靖而言,却是手中最听话的棋子,他可以借由严嵩这个媒介,把控朝政。

2、特务机构锦衣卫

如果说严嵩是嘉靖掌控朝政的武器,那锦衣卫就是嘉靖给这把武器上的保险了。

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大家都很明白,它完全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

嘉靖虽然人不在朝中,锦衣卫却能随时给他报道他想了解的一切,甚至于,在严嵩不能用的时候,他可以借助锦衣卫,一把推开严嵩。

3、内阁制度

明代的内阁制度在收拢君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使得首辅虽然名义上起到了宰相的作用,但实际上,首辅的权力远远比不上宰相。

内阁就如同嘉靖的秘书处,这里包含了各地大臣们送上来的奏疏,嘉靖虽不上朝,却能够影响到重大政务的决断。

所以,他只是相当于换了个办公地点罢了,并不影响他掌控权力。

精明的嘉靖,靠着这一系列的手段,哪怕二十年不上朝,依然让朝政正常运行。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精明、可怕的人。


取笔来


明朝是历史上一个奇葩的王朝,嘉靖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他的儿子穆宗朱载垕也是夜夜笙歌不理朝政,孙子万历皇帝更是二十多年连朝臣也不见,可问题是明朝皇帝都这么作,为什么没有君权旁落,成为傀儡然后被篡位呢?

毕竟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北周权臣杨坚趁皇帝年幼,迫其禅位,建立隋朝,而他的继任者隋炀帝杨广,因为宠信宇文化及,导致大权旁落,最后被宇文化及杀死在江都。西汉后期的王莽篡汉,宋太祖赵匡胤篡后周。

可最能作的明朝为啥就没有出现一个权臣呢?

因为在明成祖朱棣和他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统治时期,彻底完善了君主集权体制。

明成祖朱棣在靖难成功称帝之后,建立东厂以监视百官,但东厂只有监视缉拿的权限,生杀大权需皇帝本人定夺。而到了他的孙子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建立了司礼监,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负责批阅奏折和盖章,为防掌印太监专权,明朝特意传下体制,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提督东厂,明朝大太监刘瑾,冯保,魏忠贤都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虽然司礼监政治地位高,可以左右朝局,甚至制约宰相(明朝宰相叫做内阁首辅),但其并没有调兵的权力,就是没有军权,甚至连锦衣卫都不归司礼监统属,电视里演的锦衣卫听命于东厂是假的。

那大家可能会问,明朝的军权调动在兵部?错,兵部尚书的大印连一个兵也调不动。明朝体制规定,兵部所有往来行文,必须加盖御马监掌印太监印信才可生效。您没有看错,明朝除了有司礼监外,还设有御马监,而在北京驻守的明军主力部队腾襄四卫,就受御马监直接领导。而明朝统治者在创建初期就预感到了后世子孙懒政,而做了充分准备,司礼监与朝臣密切合作处理国家政务,政治地位高,是帝国核心管理层,但是没有军权,所以威胁不到皇权。而御马监掌控京师卫戍,监管天下军队,电视里您看到的太监监军都是出自御马监的,但他的政治地位较低,远离国家核心管理层,根本不能对皇权造成威胁。明朝的这一特征体制,保护了皇帝权威,所以大家看到了明朝大太监刘瑾被称为立皇帝,就是站着的皇帝,可是明武宗朱厚照一句话就被抄家凌迟了,而最著名的魏忠贤更是权势滔天,可被十几岁的崇祯说杀就杀了,归其原因,就是他们说上没有军队,一旦被皇帝抛弃,就是待宰羔羊。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没有天下大乱了,因为根本没有能够有实力作乱的人。





宣和主人


他那是不上朝?只不过是把办公地点换了下而已,嘉靖帝爱好权谋和平衡之处,一干大臣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又如何会大乱,虽非明君也非昏君。



不贰过者


其实你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并不是单单指嘉靖皇帝,而是你需要看看明朝中后期朝廷是个什么样的设置,有哪些国家机器在起作用。上朝只是个形式,就像公司每天早上开例会一样,但是如果分工明确,运转正常,总经理遥控指挥也没有问题。嘉靖也是如此,他不上朝不代表不工作,他聪明且善度人心,这就是帝王的驭人之术。

光说嘉靖是因为沉迷于修道才不上朝,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开个早会听听奏折并不需要多少时间,他是因为曾经被宫女刺杀了一回心里有恐惧,怕这种情况再度发生,所以宁愿自己身居幕后,靠着“传纸条”让大臣们揣度帝王心思,保持神秘感。

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我们都知道明朝有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和东西厂,权力高手段狠毒,绝对不是吃干饭的。锦衣卫可以监视朝廷中大臣们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有叛逆之心,不用上报就可以进行从抓捕到处死一条龙服务,大臣们言语小心,战战兢兢,哪敢乱动;东西厂的权利更不用说,就是特务机构,也是权力很大,甚至可以监督锦衣卫,所到之处令人闻风丧胆。

处理国家大事的方式有很多种,嘉靖只是换了个方式,并且他有可用的人,只要保持最高权力不变,很多事情并不需要亲力亲为。嘉靖十来岁突然意外变成太子,他和普通的帝王不一样,他知道这个幽暗的宫殿里充满了不可确定性,所以疑神疑鬼,不愿多见人,说出来的话也跟猜谜一样,也许在这重重套路下他才会有安全感吧!



古今中外说


首先,皇帝勤不勤政和天下乱不乱没有必然关系。这是两回事。天下如此广大,不是一个人能扭转的。所谓扭转乾坤,不过是顺势而为。成功的改变了一些东西,特别是大的事物,形势被改变,往往是很复杂的原因促成的。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皇帝勤政~天下太平,这是传统史学的逻辑,禁不住推敲。万历帝也几十年不上朝,万历三大征 照样都打赢了。崇祯帝十七年日日操劳,照样亡国。慈禧,光绪也都不是偷懒的人,而且老佛爷的政治智慧那也不是一般皇帝能比的。单单一个“辛酉政变”二十几岁的小姑娘,表现的不输圣祖擒拿鳌拜,圣祖还有政治经验丰富的孝庄太后撑腰,只抓了一个辅政大臣,老佛爷可以说单枪匹马联合一个只比自己大一岁的年轻的恭亲王就把八个辅政大臣一勺烩了。但是再折腾还是挡不住大清完蛋。


范阳节度使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国家没有君王,必将天下大乱。然而,明朝的嘉靖皇帝25年不上朝,也没有出现什么天下大乱。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了解一二。

历史上明朝的嘉靖皇帝在位45年,在前20年,他力革前朝时弊,励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大刀阔斧推行了改革,打击权臣和封建地主贵族势力,诛杀了钱宁、江彬等佞臣,整顿朝纲,总揽内外大政,推行新政,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经济上严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重新整顿赋役;军事上整顿军队团营,守兵东南,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就这样,嘉靖皇帝在前20年还搞出了一个“嘉靖中兴”。

然而,在嘉靖皇帝统治中期,由于国家承平日久,他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方士、道士们耍得团团转,误用严嵩专国二十年。他整天在皇宫中炼丹,嗑药,25年不上朝,但是天下并没有大乱。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嘉庆皇帝虽然是25年不上朝,但不代表他不理朝政。嘉庆皇帝不穿龙袍,不上朝,但朝中所有的事情都知道,还牢牢把握着军权和兵权,对于权力把握很强,对于文官集团控制也很强。一句话,就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二是明朝的内阁制至关重要。明太祖把宰相废除了之后,一天要处理的国家大事400件,每天需要阅读的文字可能是20万左右。明太祖不得不使用一些学士来帮助他处理行政工作。一代一代演变到了嘉靖帝时,内阁制度才正式形成。有了内阁制,有了专业的秘书团队,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嘉靖皇帝基本上被解放出去,只需要最后拍板决定就好。有了内阁制,加强皇帝可以尽情地去浪,反正都要内阁给自己维稳。

三是嘉靖皇帝深得帝王之术,又非常聪明,让内阁和太监之间相互牵制,为自己所用,即使自己不上朝,也将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他还有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关,一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

正是基于以上的因素,嘉靖皇帝即使不上朝,也能牢牢地握住朝堂大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当然,还有这个嘉靖皇帝命比较好,没有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否则,就悲剧了。各位,你们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