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送別好友後,寫了一首悲壯慷慨的詞,傳唱千古


辛棄疾送別好友後,寫了一首悲壯慷慨的詞,傳唱千古

提起著名的愛國詞人,大多數人都會想起岳飛和辛棄疾,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辛棄疾的一首詞。稼軒的抗金意見與當時掌權的投降派主張不同,他因此辭去官職,離開了京都。此間,辛棄疾的摯友陳同甫來探望他,二人互訴心情,感慨萬千。陳同甫離開後,辛棄疾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破陣子》。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本詞標題中的"陳同甫"是辛棄疾的好友,性格豪邁磊落,喜歡談論兵事,因而二人交好也不足為奇。


陳同甫因為疾病英年早逝後,辛棄疾痛心疾首,寫下了《祭陳同甫文》:"嗚呼!同甫之才,落筆千言;俊麗雄偉,珠明玉堅,人方窘步,我則沛然;莊周、李白,庸敢先鞭!同甫之志,平蓋萬夫;橫渠少日,慷慨是須;擬將十萬,登封狼胥。彼臧、馬輩,殆其庸奴。"深情懷念了陳同甫的志氣和才華,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可惜。


而在本詞中,他們還是那般的意氣風發。


辛棄疾送別好友後,寫了一首悲壯慷慨的詞,傳唱千古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醉酒後挑亮燈芯,仔細觀看寶劍,彷彿在夢裡又回到了吹響號角的連綿軍營中。


因為心情愁苦,辛棄疾喝醉了。詞人"挑燈看劍",他多麼想拿著這把劍去上陣殺敵啊。於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他在夢裡聽到了號角聲,來到了軍營。

辛棄疾送別好友後,寫了一首悲壯慷慨的詞,傳唱千古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在八百里的軍營中把烤肉分給部下,讓樂器奏起彷彿塞外般豪邁雄壯的軍樂。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八百里"表現了軍營的氣勢恢宏,場面壯闊,壯士們正在大口地吃著烤肉,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瑟有著五十根弦,彈奏著悲壯的塞外之歌,士兵們的心裡也都懷著悲壯之情。

辛棄疾送別好友後,寫了一首悲壯慷慨的詞,傳唱千古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霹靂閃電一樣迅速離弦,令人震撼。


點完了兵,就該正式出征了。盧馬是一種高級品種的馬,跑得十分快,詞人在這裡將戰馬比作盧馬,形象體現了戰馬的神勇迅捷,戰士們也毫不遜色,拉弓射箭的速度也很快,發出的聲音就像是霹靂一樣。這一句,通過對"馬""弓"的細節刻畫,寫出了軍隊的選雷不及掩耳之勢,行動迅猛,銳不可當。讀來令人震撼不已,豪氣頓生。

辛棄疾送別好友後,寫了一首悲壯慷慨的詞,傳唱千古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我想替君王完成抗金復國的天下大事,贏取生前死後的美名。可惜我現在已經是白髮人了!


"了卻"二字,表達了詞人的心願是什麼,間接抒發了詞人壯志未酬的憤慨之情。關於"贏得生前身後名",難道是詞人重視虛名嗎?當然不是的,而是反映了希望祖國在經歷了這一次戰爭後,能夠長治久安的盛況,正是因為百姓們都因此過上了太平日子,才會歌頌軍隊的功德。

辛棄疾送別好友後,寫了一首悲壯慷慨的詞,傳唱千古

詞人在構想的夢裡,實現了收復失地,取得勝利的心願。然而,回到現實,卻只能"可憐白髮生"。因為,此時詞人已經五十歲左右,年紀漸長,卻沒有任何施展才能的空間,深感報國無望。


這首詞,展現了辛棄疾的英雄氣魄,抒發了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情,又暗諷了朝廷偏安一隅的軟弱無能,深深引起讀者的共鳴。今人讀之,也彷彿穿越了千年的光陰,身臨那個夢中的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